卷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三十七
禮略
吉禮【二】
北郊
【臣】等謹按鄭志方丘一門雲神州後土附其所謂神州者謂王者所蔔居吉土五千裡之内地名也蓋漢以後諸儒附會之說非三代之制後土則自漢武帝立後土祠於汾隂睢上後世因之屢舉屢廢實不足為典要我
朝
列聖以來敬事
方澤與
圜丘之典并重寅恭對越酧厚載而荅
洪庥視前代規制超越萬萬謹載輯禮典着於篇中而鄭志之所謂神州後土者則謹從删去雲
順治元年定制每歲夏至大祀
地於北郊
方澤以
五嶽
五鎮
四海
四渎為四從壇配享八年尊封
肇祖原皇帝
興祖直皇帝陵山為啟運山
景祖翼皇帝
顯祖宣皇帝陵山為積慶山【十六年以 二陵奉移啟運山停積慶山從祀】太祖高皇帝陵山為天柱山
太宗文皇帝陵山為隆業山附
四從壇配享凡祀
方澤以夏至日卯時【後定以日出前七刻】與
圜丘祈谷均為大祀十四年三月大祀
地于
方澤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嗣是以告謝
親祀者一以告祭
親祀者一合祀
南郊者一惟是年為正祀
北郊之禮
康熙元年五月夏至大祀
地于
方澤
聖祖仁皇帝親詣行禮二年尊封
世祖章皇帝陵山為昌瑞山從祀
三陵山之次六年十一月大祀
地于
方澤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雍正二年五月夏至
世宗憲皇帝大祀
地于
方澤奉
聖祖仁皇帝配享
乾隆元年五月夏至大祀
地于
方澤
皇上親詣行禮尊封
世宗憲皇帝陵山為永甯山從祀
四陵山之次二年五月夏至大祀
地于
方澤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八年五月夏至大祀先期緻齋于
齋宮定制
兩郊皆有
齋宮是歲修葺
北郊齋宮齋宿如禮九年五月夏至大祀以祈雨不乘辇不設鹵簿自後凡值祈雨遵以為制十四年五月夏至大祀詣
齋宮齋宿
诏易
皇祗室緑瓦為黃瓦并修
北郊壇宇四十四年冬至大祀
南郊奉
谕旨朕明歲即屆七旬因稍省煩勞專心祼薦定於
正位躬詣晉獻香帛爵俎以申?敬至
配位
列祖
列宗惟上香仍前親奉其獻爵進俎則命諸皇子恭代四
十五年五月夏至恭舉
北郊大典
親承恭代一如前
南郊之禮凡
北郊大祀
皇上躬詣行禮儀節并詳
大清通禮
社稷
順治元年定制
社稷壇之禮每歲以春秋仲月上戊祭
太社
太稷之神同壇同壝
社主用石
稷主用木祭則恭設
神牌
太社位右
太稷位左均北向以
後土勾龍氏配東位西向
後稷氏配西位東向壇在
午門之右凡祀
社稷壇為大祀八年二月祭
太社
太稷
世祖章皇帝親詣行禮其秋八月值
太宗文皇帝忌辰陪祀各官行禮畢仍易素服九年秋複
值忌辰禮部以改期請弗允
康熙十六年二月
聖祖仁皇帝親祭
社稷遇雨照常行禮定制祭日如遇風雨
皇帝於拜殿内門檻南行禮從祀王公在殿外中甬路兩旁各官在王公後行禮是日雨贊引官以請
聖祖命照常行禮遇雨在拜殿行禮之例蓋未經行雲
雍正元年二月祭
太社
太稷先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告祭
社稷至是
親詣行禮二年閏四月以平定青海告祭
社稷行獻俘禮十年三月
诏直省郡縣修
社稷壇敬謹行禮
乾隆元年二月戊辰祭
太社
太稷
皇上親詣行禮二年閏九月奉
谕旨大清律載各府州縣
社稷山川風雲雷雨諸神所在有司以時緻祭所以肅祀典而迓休和禮至重也省會之地督撫司道駐劄同城向不與祭專屬府縣官行禮督撫司道等官均
有封疆守土之任自當?奉明禋為民祈報凡春秋緻祭督撫應率領阖屬文武大小官員敬謹行禮提鎮道員駐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