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葆中殿額曰古香齋宮之西庑曰
浴德殿額曰抑齋宮之後為翠雲館宮之東為漱芳齋
啟祥宮之西南向者為延慶門門内為
延慶殿殿後為廣德門門内為
撫辰殿殿後為
建福宮宮後為靜怡軒軒後為慧曜樓其西為吉雲樓樓西為敬勝齋齋垣之西為碧琳館南為妙蓮華室又南為凝晖堂前為延春閣月華門之西相對者為遵義門門西向南者為養心門中曰
養心殿為
皇上宵旰寝興之所
養心殿西室曰三希堂殿之東暖閣額曰攸芋齋西暖閣北接後軒東為無倦齋為長春書屋宮垣外自景運門之東為
奉先殿正門曰
奉先門西門曰肅誠門中為
正殿後為
寝殿【供奉 列聖 列後神位暨朔望薦新歲時展祀因事告祭諸典禮?載禮略之吉禮門】自
蒼震門外街東為
甯夀宮【建自康熙年間乾隆三十六年以後重加增葺】正中南向者曰皇極門東出者曰斂禧門西出者曰笃慶門又西向者曰履順門曰蹈和門東向者曰保泰門
皇極門之内曰
甯夀門門内為
皇極殿殿庑東出者為凝祺門西出者為昌澤門殿後為
甯夀宮宮後亘以橫街其東即保泰門西即蹈和門正中為養性門門内為
養性殿殿後為樂夀堂堂後為頤和軒再後為景祺閣自保泰門之北為暢音閣其北與閣相對者為閲是樓閣後為尋沿書屋東北為景福門正中南向者為
景福宮
皇上有景福宮五福頌乾隆四十九年因
五代同堂之慶額曰五福五代堂宮之後為梵華樓稍西為佛日樓自蹈和門之内為衍祺門門内東宇額曰抑齋齋後為古華軒軒後為遂初堂堂之後西為延趣樓北為萃賞樓其西為雲光樓額曰養和精舍萃賞樓北相對者為符望閣閣後為倦勤齋符望閣西門外為玉粹軒皆環屬於
甯夀宮者也自隆宗門之西為
慈甯宮東為永康左門西為水康右門正中向南者為慈甯門前為長信門又前為長慶門
慈甯宮之東有門曰慈祥門與大内啟祥門遙對慈甯宮花園前宇為鹹若館館之左為寶相樓其南為含清齋館之右為吉雲樓其南為延夀堂館之後為
慈廕樓
慈甯宮西為
夀康門門内為
夀康宮宮後東西為長街街西為長庚門門内正中南向
者為
夀安門門内為
春禧殿殿後為
夀安宮宮後東為福宜齋西為萱夀堂
慈甯宮之東北為
寶華殿又北為
中正殿
夀安宮之北為
英華殿其東北即神武門是為
紫禁城北門神武門之北即景山前為北上門門内為景山門山後為
夀皇殿供奉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神禦之所殿後東北為集祥閣西北為興慶
閣殿東為永思門門内為
永思殿又東為
觀德殿
雍和宮在
皇城之東北為
世宗憲皇帝藩邸
登極後
命名曰
雍和宮前有昭泰門中為雍和門門内為
雍和宮宮後為
永佑殿後為
法輪殿殿後為萬福閣東為永康閣西為延甯閣後為
綏成殿宮之東為書院入門為平安居後為如意室室後正中南向者為太和齋書院正室也齋之東向南正室曰五福堂齋之西為海棠院
西苑在西華門外入苑門即太液池玉泉自北安門水關流入滙於此上跨長橋坊楔對峙西曰金鳌東曰玉蝀橋北稱北海橋南稱中海瀛台之南稱南海由池東岸而南行臨池面北正門曰德昌門門内為
勤政殿殿後為仁曜門南為翔鸾閣由閣而南為涵元門門内東向為
慶雲殿西向為
景星殿正中南向為
涵元殿東為藻韻樓西為绮思樓正北相對為香扆殿殿後東為春明樓西為湛虛樓南向曰瀛台
聖祖時每
駕幸瀛台即於此聽政
皇上禦極後重加修葺以時
臨幸即裁決政務其中台之南對岸為寶月樓台東南為同豫軒軒後為監古堂台西南為茂對齋台之正東為淑清院院之左為韻古堂又左為素尚齋循池岸而南為日知閣台之西北為豐澤園園門内即
惇叙殿殿後為澄懷堂堂北為遐矚樓園内有崇雅殿殿後東為靜憩軒西為懷遠齋其南隔水為純一齋園西為春耦齋相近為聽鴻樓為植秀軒為愛翠樓自豐澤園之北近太液池西岸為
紫光閣每科
皇上親試中式武舉於此以為例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域大功告成重加葺新圖畫功臣像於閣上
上親制五十功臣贊四十一年兩金川大功告成複圖
功臣像
親為之贊一如平定伊犂回部例閣後為
武成殿閣之北為時應宮【祀龍神】宮之東向北為福華門門外即金鳌玉蝀橋也橋東有圓城中為
承光殿自圓城北踰橋即金之瓊華島白塔在其上舊名白塔寺乾隆八年易名永安寺寺西由山路而上為
悅心殿殿後為慶霄樓西為閲古閣北為漪瀾堂對岸西北為闡福寺其東為澄觀堂此外涼軒邃室随地标名各擅其勝皆環屬太液池者也
皇朝通志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