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middot孝宗本紀》)三月,遣殿前太尉李元貞、翰林學士徐良如金陳慰。
金停夏使臣館内貿易。
(《金史·交聘表》及《西夏傳》) 夏四月,遣進奉使禦史中丞鄒顯忠、樞密直學士李國安如金緻奠。
(《金史·交聘表》) 五月,遣知中興府事乃令思敬、秘書少監梁介如金賀登位,知中興府事田周臣押進使。
(《金史·交聘表》)六月,金移文報天壽節。
金主璟誕也。
令于九月一日稱賀。
(《金史·章宗本紀》。
按《金史·禮志》大定二十九年三月,章宗在諒暗,右丞相襄言:“以正月十一日或三月十五日為聖節,定外國使人過界之期。
”平章政事張汝霖、參知政事劉玮、刑部尚書完顔居貞皆言不可。
上初從之,既而竟用襄議,令有司移報,使明知聖誕之實,特改其期,以示優待行人之意。
與《紀》稍異。
) 秋九月朔,遣使如金賀天壽節。
使人嵬名彥、劉文慶。
金以世宗喪,不受朝。
(《金史·章宗本紀》及《交聘表》。
惟《交聘表》作八月丙辰。
) 金遣隆慶宮衛尉把思忠來賀生日(《金史·章宗本紀》) 西夏稱幹佑二十一年 春正月,遣武節大夫唐彥超、宣德郎楊彥直如金賀正旦。
(《金史·交聘表》) 夏四月,金遣鷹坊使移刺甯為橫賜使來。
(《金史·章宗本紀》)侵金岚、石等州。
先是,夏使至金,許帶貨物與富商交易。
大定中,使者辄市禁物,世宗令于都亭貿易,獲利漸少。
及金主璟立,以夏國臣屬久,凡橫賜生日使,禮意頗倨。
仁孝怒,以兵侵岚、石等州,掠人、畜而還。
(《西夏書事》) 秋八月,遣武節大夫拽稅守節、宣德郎張仲文如金賀天壽節。
(《金史·交聘表》)遣知中興府罔進忠如金謝橫賜。
(《金史·交聘表》) 九月,金遣武衛軍副都指揮使烏林答謀甲來賀生日。
(《金史·章宗本紀》) 西夏稱乾祐二十二年 春正月,遣武節大夫王全忠、宣德郎張思義如金賀正旦。
許夏使貿易三日。
乾祐二十年三月,金主曾停夏使館内貿易,至此乃複之也。
(《金史·交聘表》及《西夏傳》) 金皇太後崩,遣左副都點檢畝等來報哀。
(《金史·章宗本紀》) 三月,使左金吾衛正将軍李元膺、禦史中丞高俊英為陳慰使,又使進奉使知中興府李嗣卿、樞密直學士永昌為奉奠使如金吊祭。
(《金史·交聘表》) 夏五月,攻金鄜、坊州,陷之。
又攻保安州。
金主娛情聲色,荒于政事,凡屬國使者至,羁遲不即見,有上章求去者。
仁孝乘其間,遣兵破鄜、坊二州。
至保安州,大掠而歸。
(《西夏書事》) 秋八月,使武節大夫孰嵬英、宣德郎焦元昌如金賀天壽節。
金主以皇太後喪,不受朝。
(《金史·交聘表》及《章宗本紀》。
按《交聘表》:賀天壽節作八月丁醜朔。
施氏《金史詳校》謂當從《本紀》作乙巳,蓋據使臣到阙日也,前後皆然,作丁醜朔,似太早。
) 九月,金遣西上閣門使白琬來賀生日。
(《金史·章宗本紀》)冬十一月,殺金邊将阿魯帶。
夏人肆牧于鎮戎之境,金邏卒逐之,夏人執邏卒而去。
阿魯帶率兵來诘,夏廂官吳明契、信陵都、蔔祥、徐馀立等伏兵三千于澗中,阿魯帶口中流矢死,取其弓甲而還。
金索殺阿魯帶者,仁孝處以徒刑。
金索之不已,乃殺明契等以謝,事乃解。
(《金史·章宗本紀》及《西夏傳》) 是歲,金複許夏榷場如舊。
(《金史·西夏傳》) 西夏稱乾祐二十三年 春正月,使武節大夫趙好德、宣德郎史從禮如金賀正旦。
(《金史·交聘表》) 秋八月,使武節大夫罔敦信、宣德郎韓伯容如金賀天壽節。
(《金史·交聘表》) 九月,金遣郊社署令唐括合達來賀生日。
(《金史·章宗本紀》) 西夏稱乾祐二十四年 春正月,使武節大夫吳移遂良、宣德郎高崇德如金賀正旦。
(《金史·交聘表》。
按崇德後知興慶府,著政績,号為神明,見《西夏書事》。
) 夏五月,金遣尚廄局使石抹貞為橫賜使來。
(《金史·章宗本紀》)秋八月,遣武節大夫龐靜師德、宣德郎張崇師如金賀天壽節。
金主始禦大安殿,受夏親王及百官朝賀。
(《金史·交聘表》及《章宗本紀》)又遣禦史中丞乃令思聰謝橫賜。
(《金史·交聘表》) 九月,金遣西上閣門使大??來賀生日。
(《金史·章宗本紀》) 是月,仁孝薨,時二十日也,年七十,在位五十五年,改元大慶四年、人慶五年、天盛二十一年、乾祐二十四年(李氏《紀元編》作大慶五年、人慶五年、天盛二十二年、乾祐二十四年),谥曰聖德皇帝,廟号仁宗,葬壽陵。
(《宋史·夏國傳》、《諸史拾遺》。
按諸夏主改元當中朝何年,來傳多略而不言,獨叙仁孝事雲:“紹興十年改元大慶,十三年改元人慶,十七年改元天盛,乾道四年改元乾祐,紹熙四年仁孝殂。
”然則大慶實三年,人慶實四年,乾祐實二十六年,惟天盛二十一年不誤耳。
《傳》所書在位之年較改元之年每多一數,蓋并嗣位之歲計之。
錫章按:從錢說則應縮短大慶、人慶各一年,延長乾祐二年,與史四書改元合,而與總載年數不合。
從李氏《紀元編》則與史載年數不合者三,僅人慶數相合,而以大慶紀元屬己未,人慶紀元屬甲子,天盛紀元屬己巳,乾祐紀元屬辛卯。
考己未為紹興九年,甲子為紹興十四年,己巳為紹興十九年,辛卯為乾道七年,與史書改元亦不合。
其他書記載亦有合有不合,總由西夏書缺有間,不能如遼、金之完整,可以對照排比,謹據《西夏書事》求合總載年數,而于史傳四書改元則不能盡符也。
)
金停夏使臣館内貿易。
(《金史·交聘表》及《西夏傳》) 夏四月,遣進奉使禦史中丞鄒顯忠、樞密直學士李國安如金緻奠。
(《金史·交聘表》) 五月,遣知中興府事乃令思敬、秘書少監梁介如金賀登位,知中興府事田周臣押進使。
(《金史·交聘表》)六月,金移文報天壽節。
金主璟誕也。
令于九月一日稱賀。
(《金史·章宗本紀》。
按《金史·禮志》大定二十九年三月,章宗在諒暗,右丞相襄言:“以正月十一日或三月十五日為聖節,定外國使人過界之期。
”平章政事張汝霖、參知政事劉玮、刑部尚書完顔居貞皆言不可。
上初從之,既而竟用襄議,令有司移報,使明知聖誕之實,特改其期,以示優待行人之意。
與《紀》稍異。
) 秋九月朔,遣使如金賀天壽節。
使人嵬名彥、劉文慶。
金以世宗喪,不受朝。
(《金史·章宗本紀》及《交聘表》。
惟《交聘表》作八月丙辰。
) 金遣隆慶宮衛尉把思忠來賀生日(《金史·章宗本紀》) 西夏稱幹佑二十一年 春正月,遣武節大夫唐彥超、宣德郎楊彥直如金賀正旦。
(《金史·交聘表》) 夏四月,金遣鷹坊使移刺甯為橫賜使來。
(《金史·章宗本紀》)侵金岚、石等州。
先是,夏使至金,許帶貨物與富商交易。
大定中,使者辄市禁物,世宗令于都亭貿易,獲利漸少。
及金主璟立,以夏國臣屬久,凡橫賜生日使,禮意頗倨。
仁孝怒,以兵侵岚、石等州,掠人、畜而還。
(《西夏書事》) 秋八月,遣武節大夫拽稅守節、宣德郎張仲文如金賀天壽節。
(《金史·交聘表》)遣知中興府罔進忠如金謝橫賜。
(《金史·交聘表》) 九月,金遣武衛軍副都指揮使烏林答謀甲來賀生日。
(《金史·章宗本紀》) 西夏稱乾祐二十二年 春正月,遣武節大夫王全忠、宣德郎張思義如金賀正旦。
許夏使貿易三日。
乾祐二十年三月,金主曾停夏使館内貿易,至此乃複之也。
(《金史·交聘表》及《西夏傳》) 金皇太後崩,遣左副都點檢畝等來報哀。
(《金史·章宗本紀》) 三月,使左金吾衛正将軍李元膺、禦史中丞高俊英為陳慰使,又使進奉使知中興府李嗣卿、樞密直學士永昌為奉奠使如金吊祭。
(《金史·交聘表》) 夏五月,攻金鄜、坊州,陷之。
又攻保安州。
金主娛情聲色,荒于政事,凡屬國使者至,羁遲不即見,有上章求去者。
仁孝乘其間,遣兵破鄜、坊二州。
至保安州,大掠而歸。
(《西夏書事》) 秋八月,使武節大夫孰嵬英、宣德郎焦元昌如金賀天壽節。
金主以皇太後喪,不受朝。
(《金史·交聘表》及《章宗本紀》。
按《交聘表》:賀天壽節作八月丁醜朔。
施氏《金史詳校》謂當從《本紀》作乙巳,蓋據使臣到阙日也,前後皆然,作丁醜朔,似太早。
) 九月,金遣西上閣門使白琬來賀生日。
(《金史·章宗本紀》)冬十一月,殺金邊将阿魯帶。
夏人肆牧于鎮戎之境,金邏卒逐之,夏人執邏卒而去。
阿魯帶率兵來诘,夏廂官吳明契、信陵都、蔔祥、徐馀立等伏兵三千于澗中,阿魯帶口中流矢死,取其弓甲而還。
金索殺阿魯帶者,仁孝處以徒刑。
金索之不已,乃殺明契等以謝,事乃解。
(《金史·章宗本紀》及《西夏傳》) 是歲,金複許夏榷場如舊。
(《金史·西夏傳》) 西夏稱乾祐二十三年 春正月,使武節大夫趙好德、宣德郎史從禮如金賀正旦。
(《金史·交聘表》) 秋八月,使武節大夫罔敦信、宣德郎韓伯容如金賀天壽節。
(《金史·交聘表》) 九月,金遣郊社署令唐括合達來賀生日。
(《金史·章宗本紀》) 西夏稱乾祐二十四年 春正月,使武節大夫吳移遂良、宣德郎高崇德如金賀正旦。
(《金史·交聘表》。
按崇德後知興慶府,著政績,号為神明,見《西夏書事》。
) 夏五月,金遣尚廄局使石抹貞為橫賜使來。
(《金史·章宗本紀》)秋八月,遣武節大夫龐靜師德、宣德郎張崇師如金賀天壽節。
金主始禦大安殿,受夏親王及百官朝賀。
(《金史·交聘表》及《章宗本紀》)又遣禦史中丞乃令思聰謝橫賜。
(《金史·交聘表》) 九月,金遣西上閣門使大??來賀生日。
(《金史·章宗本紀》) 是月,仁孝薨,時二十日也,年七十,在位五十五年,改元大慶四年、人慶五年、天盛二十一年、乾祐二十四年(李氏《紀元編》作大慶五年、人慶五年、天盛二十二年、乾祐二十四年),谥曰聖德皇帝,廟号仁宗,葬壽陵。
(《宋史·夏國傳》、《諸史拾遺》。
按諸夏主改元當中朝何年,來傳多略而不言,獨叙仁孝事雲:“紹興十年改元大慶,十三年改元人慶,十七年改元天盛,乾道四年改元乾祐,紹熙四年仁孝殂。
”然則大慶實三年,人慶實四年,乾祐實二十六年,惟天盛二十一年不誤耳。
《傳》所書在位之年較改元之年每多一數,蓋并嗣位之歲計之。
錫章按:從錢說則應縮短大慶、人慶各一年,延長乾祐二年,與史四書改元合,而與總載年數不合。
從李氏《紀元編》則與史載年數不合者三,僅人慶數相合,而以大慶紀元屬己未,人慶紀元屬甲子,天盛紀元屬己巳,乾祐紀元屬辛卯。
考己未為紹興九年,甲子為紹興十四年,己巳為紹興十九年,辛卯為乾道七年,與史書改元亦不合。
其他書記載亦有合有不合,總由西夏書缺有間,不能如遼、金之完整,可以對照排比,謹據《西夏書事》求合總載年數,而于史傳四書改元則不能盡符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