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記序
關燈
小
中
大
餘校邑人陳友松先生《西夏事略》,參以張氏鑒《西夏紀事本末》、吳氏廣成《西夏書事》,已成書矣。繼念史所以備一代事實,陳氏條分件系,自謂就架上書五十馀種編成,而未見李氏《通鑒長編》;張、吳見《通鑒長編》矣,所捃摭雖較陳氏為備,而中秘之藏,仍未窺也。
餘僻處西南山中,為漢朐忍、唐開州,古谪宦所居地。家鮮藏書,又少賢士大夫相往還,聞見之博,又不逮數子。然因亂辟地京師,承乏史館,适值圖書館啟,而宋、元善本及《四庫全書》本均燦然在目,因得次第縱觀,左右采獲,津逮绠汲,時有獲于數子之外,則時與地之幸也。
西夏建國二百馀年,頗怪當時史臣不為建議,勒成專書,僅附見《宋》、《遼》、《金》三史以傳。豈以地處西偏,人為羌族,故外之欤?夫西夏聲明文物,誠不能與宋匹,然觀其制國書、厘官制、定新律、興漢學、立養賢務、置博士弟子員、尊孔子為文宣帝,彬彬乎質有其文,固未嘗不可與遼、金比烈!乃遼、金有史,而西夏無史,何也?
餘從數百年後,遠溯數百年前,而成此書。以三家為先河,合百氏為一冶,不複區為誰某,而各溯所自出。上自朝章、國典,下至小說、短書,苟匪不經,皆在所錄。更于《西夏紀》外,成《叢刊》十馀卷,西夏一代事實略具矣。每條仿宋江少虞《皇朝事實類苑》例,各注書目,雖乖史法,為便省閱,亦征信之意也。至所引書,有經三家綴緝、聯貫而仍注以原書者,以三家雖異流而同出一源。史為天下萬世公共之書,非一人一家所得私也。餘治此十馀年矣,念陳氏限于地,張、吳二氏限于時,餘得地與時,而手自輯錄,稿數四易,至是而始底于成。然欲以為紀傳,仍未能也。籲!學問之道,有窮乎哉?餘益用兢兢焉。因書其緣起于此。開縣戴錫章。
是書初以陳書為主,輔以張、吳二氏,用低一格雙行,以示區别。質之膠西柯鳳荪先生,先生頗稱善。既而,先生以張、吳書中亦有大事,當頂格單行大書者,因屈于陳氏,列置低格,不無稍欠。謂不如獨自成書,而以陳書另行,既靡喧賓奪主之嫌,并免削足适履之病,因特謹從,用志教益。
是書初拟全注原書,繼因見聞有限,未能悉考所出,即以三家書标目,亦譚锺麟《通鑒長編拾補》稱《西夏書事》之例。後有所獲,當再改注。
是書未改編以前,經教育部審定,頗蒙嘉許,其評語雲:“西夏建國二百馀年,文獻無征。近世有張氏鑒之《西夏紀事本末》、吳氏廣成之《西夏書事》、周氏春之《西夏書》,皆不免于疏漏。作者因其鄉人陳氏昆之《西夏事略》,重加改訂,成此巨制,引書至三百馀種之多,考核精詳,尤為前人所不及,真名山之盛業也”雲雲。錄此,以為改編後之印證。
是書未改編以前,初校有同邑謝君升庵盛堂,歐陽君周輔煦、黎君生廣芬、餘君郅廷秉隆、劉君涵章雨田、彭君作桢,郾城陳君山銘偉勳,華陽餘君漢丞承萱,郫縣李君鵬;改編以後,則漢陽李君星樵哲明,山陽吳君濂溪懷清,吳縣胡君綏之玉晉,羅田王君季香葆心,綿竹曹君??蘅經沅,或任校雠,或代搜輯,皆于此書有參訂之益,例得備書。錫章又識。
餘僻處西南山中,為漢朐忍、唐開州,古谪宦所居地。家鮮藏書,又少賢士大夫相往還,聞見之博,又不逮數子。然因亂辟地京師,承乏史館,适值圖書館啟,而宋、元善本及《四庫全書》本均燦然在目,因得次第縱觀,左右采獲,津逮绠汲,時有獲于數子之外,則時與地之幸也。
西夏建國二百馀年,頗怪當時史臣不為建議,勒成專書,僅附見《宋》、《遼》、《金》三史以傳。豈以地處西偏,人為羌族,故外之欤?夫西夏聲明文物,誠不能與宋匹,然觀其制國書、厘官制、定新律、興漢學、立養賢務、置博士弟子員、尊孔子為文宣帝,彬彬乎質有其文,固未嘗不可與遼、金比烈!乃遼、金有史,而西夏無史,何也?
餘從數百年後,遠溯數百年前,而成此書。以三家為先河,合百氏為一冶,不複區為誰某,而各溯所自出。上自朝章、國典,下至小說、短書,苟匪不經,皆在所錄。更于《西夏紀》外,成《叢刊》十馀卷,西夏一代事實略具矣。每條仿宋江少虞《皇朝事實類苑》例,各注書目,雖乖史法,為便省閱,亦征信之意也。至所引書,有經三家綴緝、聯貫而仍注以原書者,以三家雖異流而同出一源。史為天下萬世公共之書,非一人一家所得私也。餘治此十馀年矣,念陳氏限于地,張、吳二氏限于時,餘得地與時,而手自輯錄,稿數四易,至是而始底于成。然欲以為紀傳,仍未能也。籲!學問之道,有窮乎哉?餘益用兢兢焉。因書其緣起于此。開縣戴錫章。
是書初以陳書為主,輔以張、吳二氏,用低一格雙行,以示區别。質之膠西柯鳳荪先生,先生頗稱善。既而,先生以張、吳書中亦有大事,當頂格單行大書者,因屈于陳氏,列置低格,不無稍欠。謂不如獨自成書,而以陳書另行,既靡喧賓奪主之嫌,并免削足适履之病,因特謹從,用志教益。
是書初拟全注原書,繼因見聞有限,未能悉考所出,即以三家書标目,亦譚锺麟《通鑒長編拾補》稱《西夏書事》之例。後有所獲,當再改注。
是書未改編以前,經教育部審定,頗蒙嘉許,其評語雲:“西夏建國二百馀年,文獻無征。近世有張氏鑒之《西夏紀事本末》、吳氏廣成之《西夏書事》、周氏春之《西夏書》,皆不免于疏漏。作者因其鄉人陳氏昆之《西夏事略》,重加改訂,成此巨制,引書至三百馀種之多,考核精詳,尤為前人所不及,真名山之盛業也”雲雲。錄此,以為改編後之印證。
是書未改編以前,初校有同邑謝君升庵盛堂,歐陽君周輔煦、黎君生廣芬、餘君郅廷秉隆、劉君涵章雨田、彭君作桢,郾城陳君山銘偉勳,華陽餘君漢丞承萱,郫縣李君鵬;改編以後,則漢陽李君星樵哲明,山陽吳君濂溪懷清,吳縣胡君綏之玉晉,羅田王君季香葆心,綿竹曹君??蘅經沅,或任校雠,或代搜輯,皆于此書有參訂之益,例得備書。錫章又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