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關燈
小
中
大
近人所著中國通史一類的書,目前在台灣流行的,約有十來種,它們各具特殊的風格和優點,但大都是二十年前的舊出版物。由于近二十年來,新的史料與研究結果不斷發表,它們的内容已有若幹應加補充之處;文字方面,有些也已不能完全配合一般讀者的水準。因此,在學校裡想為學習中國通史的學生們開列幾種課本或參考書,是一件頗不容易的事。作者近年在台大講授中國通史,便經常遭遇這種困難,其他學校講授同樣課程的教師們,想必也有同感。兩年前,作者得到寫這部書的機會,基于上述的理由,乃不揣淺陋,來作這個嘗試,希望能夠配合着當前一般大學生的程度,寫一部比較适用的曆史教本,自然也希望能對其他程度的讀者們有些助益。但這部書究竟能否實現作者的希望,隻有等待讀者的評判。
這部書隻是我國曆史事實與演進經過的一個簡要叙述,其重心共有四點:一、政治社會的變遷。二、對外關系。三、各種制度的演進。四、學術思想的淵源和流派。作者對這四點,都有系統的說明;其他方面的史實,則不詳載。所據的資料,除了曆朝的舊史,近二三十年來若幹學人的研究結果,也頗有采用,尤以史前史和上古史居多,此外極小一部分是作者的心得。作者對于這些資料的整理和叙述,力求忠實謹慎,缺乏實證的見解和過分主觀的議論,雖新穎動人,也盡量割愛。文字與章節的編排,則力求淺近簡單,避免繁博的引征。重要的來源,則于每章的附注中标明。總之,讀者如能從這部書獲得一個對中國曆史比較清楚而客觀的概念,作者的心願便算達成。
當今我國的史學研究,在方法上雖較清代有長足的進步,但在研究重點上,仍然承襲清代樸學的餘風。以考據個别的曆史問題為主,對于整個曆史的通盤論述,則未曾著力。誠然,在若幹曆史問題未獲明了以前,寫通史無法臻于完善;但個别曆史問題的解決,是一種無限期的工作,而通史一類的著作,則是當前一般讀者的迫切需要;因此作者認為兩者是不可偏廢的。同時作者更虔誠希望當代知名的曆史學者們,能抽暇寫幾部合乎理想的通史,以飨國人,來矯正當前史界偏枯的現象。
作者為才力所限,加以寫作時間短促,寫來頗感力不從心。書中谫陋謬誤之處,自所難免,務請讀者不吝指教。寫書期間,曾得到不少友好的幫助;初稿寫成後,承夏卓如先生詳加校訂,獲益良多;謹在此一并志謝。
1960年5月傅樂成于台北
這部書隻是我國曆史事實與演進經過的一個簡要叙述,其重心共有四點:一、政治社會的變遷。二、對外關系。三、各種制度的演進。四、學術思想的淵源和流派。作者對這四點,都有系統的說明;其他方面的史實,則不詳載。所據的資料,除了曆朝的舊史,近二三十年來若幹學人的研究結果,也頗有采用,尤以史前史和上古史居多,此外極小一部分是作者的心得。作者對于這些資料的整理和叙述,力求忠實謹慎,缺乏實證的見解和過分主觀的議論,雖新穎動人,也盡量割愛。文字與章節的編排,則力求淺近簡單,避免繁博的引征。重要的來源,則于每章的附注中标明。總之,讀者如能從這部書獲得一個對中國曆史比較清楚而客觀的概念,作者的心願便算達成。
當今我國的史學研究,在方法上雖較清代有長足的進步,但在研究重點上,仍然承襲清代樸學的餘風。以考據個别的曆史問題為主,對于整個曆史的通盤論述,則未曾著力。誠然,在若幹曆史問題未獲明了以前,寫通史無法臻于完善;但個别曆史問題的解決,是一種無限期的工作,而通史一類的著作,則是當前一般讀者的迫切需要;因此作者認為兩者是不可偏廢的。同時作者更虔誠希望當代知名的曆史學者們,能抽暇寫幾部合乎理想的通史,以飨國人,來矯正當前史界偏枯的現象。
作者為才力所限,加以寫作時間短促,寫來頗感力不從心。書中谫陋謬誤之處,自所難免,務請讀者不吝指教。寫書期間,曾得到不少友好的幫助;初稿寫成後,承夏卓如先生詳加校訂,獲益良多;謹在此一并志謝。
1960年5月傅樂成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