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廿七

關燈
大夫兼但馬守源朝臣覺豫侍講席。

    至是講竟。

    帝觴群臣於綾綺殿。

    蓋申竟宴也。

    大臣已下各賦詩。

    參議從三位行左衛門督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作都序。

    喚樂人一兩人。

    絲竹間奏。

    終日樂飮。

    達曉而罷。

    賜衣被綿絹各有差。

     庚辰廿八日。

    夘時。

    白彗見東北。

    其色赤。

    以成芒角。

    至五月二日。

    其體長可丈餘。

    始出五車。

    稍掃八穀星。

    其氣雖耗減。

    而未滅亡。

    』▼是日。

    帝始讀史記。

    參議從三位行左衛門督兼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侍讀。

    少内記正七位下惟良宿祢高尚爲都講。

    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伊豫守藤原朝臣冬緒。

    特被喚侍講席。

    』公卿於太政宮曹司廳。

    任諸國銓擬郡司。

    策命如常。

     五月壬午朔。

    癸未二日。

    伯耆國言。

    有牛生犢。

    一身兩頭。

    三眼三角二口。

    面各相背。

    遍身色。

    既産之後。

    母爲狼被害。

    犢亦死。

     丙戌五日。

    停端午之。

     辛夘十日。

    從五位下守下総守文室朝臣甘樂麻呂飛驛奏言。

    俘囚叛亂。

    故燒官寺。

    殺略良民。

    勅符曰。

    省奏狀。

    知俘虜怨亂。

    須發官兵。

    以遏鋒鋭。

    又令武藏。

    上総。

    常陸。

    下野等國。

    各發兵三百人。

    以爲援助。

    宜各合勢疊相追討。

    早令和解莫擾農民。

     癸巳十二日。

    夜。

    木工寮火。

    燒官人直盧一宇。

     乙未十四日。

    太白晝見經天。

    即歴軒轅。

    留宿少微。

    』▼是日。

    梅宮正四位上大若子神。

    小若子神。

    酒解神。

    酒解子神並授從三位。

     丁酉十六日。

    夜有雲氣。

    竟天。

    形如幡。

    頭捶西山。

    尾掛東山。

     己亥十八日。

    夜有星。

    孛東北。

     庚子十九日。

    從四位下行丹波守良岑朝臣經世卒。

     辛醜廿日。

    屈六十僧於紫宸殿。

    限以三日。

    轉讀大般若經。

     甲辰廿三日。

    讀經畢。

    僧六十口賜度各一人。

     戊申廿七日。

    授讃岐國從四位下田村神從四位上。

    正五位下大水上天神正五位上。

    從五位上賀茂天神。

    神谷天神並五位下。

     庚戌廿九日。

    近江國正六位上牟佐上神。

    牟佐下神並授從五位下。

     辛亥卅日。

    辰時。

    有流星。

    落於東南。

    大可一尺。

    長可六尺。

    其色純白。

     六月壬子朔。

    相摸國言。

    大住郡河水二處變赤。

     甲寅三日。

    日少光。

    星月並晝見。

    』▼是日。

    分遣使者於山城國賀茂禦祖別雷。

    松尾。

    稻荷。

    乙訓。

    貴布祢。

    大和國丹生川上七社奉幣。

    丹生川上奉黒馬。

    以祈嘉注也。

     乙夘四日。

    星月並晝見。

    』太政官曹司廳南門。

    雪花散落。

     丙辰五日。

    星月並晝見。

     丁巳六日。

    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兵衛督藤原朝臣仲卒〈雲々〉。

    年五十八。

     己未八日。

    遣從四位下行左馬頭藤原朝臣秀道於春日神社奉幣兼禱。

    欲奉齋女以祈甘雨也。

    告文曰。

    天皇〈我〉詔旨〈止〉。

    掛畏〈支〉春日大神〈乃〉廣前〈尓〉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

    近來經日渉旬〈天〉。

    雨澤不降〈之天〉。

    百姓農業枯損〈奴之倍〉。

    因蔔求〈尓〉。

    皇大神〈乃〉齋女不奉〈尓〉依〈天〉。

    緻此賜〈倍利止〉蔔申〈世利〉。

    是非故怠。

    今必蔔定〈天〉令奉仕〈牟〉。

    仍且其由〈乎〉爲令禱申〈止之天奈毛〉。

    從四位下行左馬頭藤原朝臣秀道〈乎〉差使〈天〉。

    禮代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賜〈布〉。

    此狀〈乎〉平聞食〈天〉。

    甘雨忽降〈之〉。

    五穀茂熟〈之天〉。

    天皇朝庭〈乎〉常磐堅磐〈尓〉夜守日守〈尓〉護奉賜〈倍止〉。

    畏〈美〉畏〈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遣左衛門佐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利基於山城國大原野神社。

    其禱同春日社。

    告文曰〈雲々〉。

    準春日神社。

     庚申九日。

    遣從四位下行大舍人頭有佐王。

    向伊勢大神宮奉幣。

    以祈甘雨也。

     辛酉十日。

    地震。

     壬戌十一日。

    月次神今食祭。

    帝不親祀。

    親王公卿於神嘉殿行事。

     甲子十三日。

    分遣使者於十五大寺。

    轉讀大般若經。

    毎寺新錢。

    或二貫。

    或三貫。

    祈雨也。

    』比日毎夜有鼠跡。

    無萬數。

    滿兩京路。

    或自北向南。

    或入宮城。

    或出城外。

     丙寅十五日。

    除目二人。

    』屈六十僧於大極殿。

    限三箇日。

    轉讀大般若經。

    十五僧於神泉。

    修大雲輪請雨經法。

    並祈雨也。

    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勘解由長官兼式部大輔播磨權守菅原朝臣是善。

    從四位上行左京大夫輔世王。

    向深草山陵。

    謝過祈恩。

    以神祇官言不雨之祟在伐山陵樹也。

    』有勅。

    赦獄中輕繋廿三人。

     丁夘十六日。

    申時黒雲四合。

    俄而微雨。

    雷數聲。

    小選開霽。

    入夜小雨。

    即晴。

    先是有山僧。

    名聖慧。

    自言。

    有緻雨之法。

    或人言於右大臣〈基經〉。

    即給所須用度紙一千五百張。

    米五鬥。

    名香等。

    聖慧受取將去。

    命大臣家人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