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廿二
關燈
小
中
大
空。
死後何招錙銖之費。
即我下世之後。
朝例攸給葬送等物。
凡諸應爲公煩者。
無小無大。
汝宜固辭一切勿請。
但如此心事。
々須面諮皇太後殿下。
然而君臣禮隔。
男女事殊。
何驚長樂之宮。
敢幸沈之地。
吾既無男。
汝即猶子。
宜述吾志莫忘吾言。
而今職位二封。
既同平日。
加之以美濃之一國。
公費兼倍於生時。
誠非先臣提撕告誡之意也。
臣仍具狀以聞。
皇太後殿下曰。
先慈淹疾渉旬。
雖有危篤。
恐餘憂灼。
不令聞知。
永隔慈顏。
無由再奉。
崩心哽絶。
何地寄思。
唯須欽遺命之旨。
以獻愼終之誠。
宜抽深趣早奏聖朝。
謹奉令旨。
敢上此表。
伏惟聖主陛下。
疇昔下恩詔。
加爵加封。
敢將綢繆斷章表。
然猶感其匪石之誠。
不敢張奪情之制。
魂而有靈。
意當無變。
既在眼前。
而苦讓。
寧於泉下而甘承。
因願唯加謚号。
以表殊恩。
職封國封等於公有費者。
盡準恒典。
即從停廢。
然則陛下追崇之徳猶有所加。
先臣損之心遂無攸失。
上令太後全永言之孝思。
下使愚臣果欽命之精誠。
伏願陛下。
曲從哀許。
反汗收綸。
被至徳於幽明。
均深仁於存歿。
伏陳誠詞咽。
不任悲懇征營之至。
謹拜表以聞。
』勅答曰。
省表悉之。
故太政大臣忠仁公保養朕躬。
丕訓苦切。
朝露溘至。
傷如之何。
凡褒贈之設。
所以旌有功表有徳也。
忠仁公處於外祖之顯地。
重以上台之元功。
朕思所以加隆。
無所不至。
但尋公平日之志。
深秉謙損之志。
是用纔餝以正一位。
追封爲美濃公。
於朕之心。
猶有不厭。
軍法斬一牙門將者。
封侯萬裡之外。
夫斬一將之功。
孰與安寧天下。
況亦有天爵者。
人爵從之。
朕於恩。
公食於道。
後之議者。
誰謂不宜。
今卿上表。
爲公讓之。
朕雖知其丹誠。
未忍株素意。
宜如前詔。
莫有所請。
十三日庚戌。
右大臣兼左近衛大將藤原朝臣基經上表。
辭大臣職曰。
伏奉恩旨。
以去八月廿五日。
任右大臣。
仰思注意。
望辰極以魂亡。
俯佇具瞻。
揖蒸黎而顏厚。
〈中謝〉臣銀黃濫服。
菽麥彌昏。
欲報光寵於昊蒼。
更累崇班於屍素。
況乎禮之強仕。
臣齒未滿其期。
書之阜成。
臣能未及其事。
昔甘羅之一十餘二。
以多智不爲少年。
今微臣之三十有七。
以無才猶謂太早。
伏願陛下鴻慈。
聽臣愚悃。
退臣所帶。
俾槐路絶曠官之聲。
門得稅駕之地。
不勝至誠。
上表以聞。
優詔不許。
十六日癸醜。
右大臣重抗表曰。
臣聞。
深衷所屆。
昊穹必遂其誠。
至懇攸通。
仁聖不違其願。
臣以先臣深託前表具陳。
唯是血誠。
實非華飾。
聖朝陛下。
不忍哀惜之篤意。
欲全追賁之鴻恩。
重降冊詔。
未賜天從。
夫人心如面。
性尚各殊。
若反其所好。
即榮還爲憂。
先臣常守沖退。
固辭祿位。
至心表彰。
臨歿彌勵。
而今追加封爵。
費同生人。
則將必奪情之恨更深。
結草之思還。
昔晉大傅羊。
生時讓封。
歿時遺令。
代王重違其志。
遂葉其望。
還下優詔。
更褒至謙。
比夷齊而稱賢。
均季劄之全。
君臣之遺美。
兩存而不刊。
竊以。
先臣深款。
無慙於羊公。
陛下篤仁。
定加於晉帝。
何有鬢氷之已同。
天渙之施還異乎。
況亦皇太後殿下。
至孝蒸蒸。
必欲述遺命之旨。
々愚臣。
誓以死者反生々者不愧也。
但先臣非好逃聲榮於朝市。
尤忌緻煩費於國家。
然則賜爵賜謚。
足以表戎功。
國封封。
不敢妨國用。
唯位封所加。
公損無幾。
望準人存。
略在聖旨。
然亦不過服紀之年。
將同朝廷之恒跡。
伏願陛下。
推至誠以存理。
應懇請以公。
俯賜宸慈。
早收璽誥。
俾憂國之誠徹泉壤而寡恨。
奉公之施竹帛而遺芬。
頻塵。
伏深戰兢。
不任款之至。
謹重拜表以聞。
』勅答曰。
右大臣藤原朝臣抗表累至。
反覆知之。
然先王之治國也。
觀其毛髪之勞。
且不愛肥腴之壤。
況忠仁公。
莫大之績冠於古今。
朕盡青桐而爲珪。
何曾酬徳。
窮白茅而爲。
未可恩。
初謂公功高蛇丘。
封卑蟻垤。
設使讓章十上。
不欲一從。
何意重讀來表。
令人酸鼻。
卿感其猶子之愛。
甚於喪之傷。
自禀啓體之終訓。
善述損己之遺言。
推丹之誠彌深。
泣血之請苦至。
追想平素。
時動朕心。
加之。
太後殿下。
亦爲辭之。
至孝安親。
豈其違之。
朕既屈意於紫闥。
公當流謙於黃泉。
又晉羊叔子。
身歿讓存。
來表引以相比可矣。
唯雖南城之新爵眼前固辭。
而鉅平之舊封身後相傳。
其位
死後何招錙銖之費。
即我下世之後。
朝例攸給葬送等物。
凡諸應爲公煩者。
無小無大。
汝宜固辭一切勿請。
但如此心事。
々須面諮皇太後殿下。
然而君臣禮隔。
男女事殊。
何驚長樂之宮。
敢幸沈之地。
吾既無男。
汝即猶子。
宜述吾志莫忘吾言。
而今職位二封。
既同平日。
加之以美濃之一國。
公費兼倍於生時。
誠非先臣提撕告誡之意也。
臣仍具狀以聞。
皇太後殿下曰。
先慈淹疾渉旬。
雖有危篤。
恐餘憂灼。
不令聞知。
永隔慈顏。
無由再奉。
崩心哽絶。
何地寄思。
唯須欽遺命之旨。
以獻愼終之誠。
宜抽深趣早奏聖朝。
謹奉令旨。
敢上此表。
伏惟聖主陛下。
疇昔下恩詔。
加爵加封。
敢將綢繆斷章表。
然猶感其匪石之誠。
不敢張奪情之制。
魂而有靈。
意當無變。
既在眼前。
而苦讓。
寧於泉下而甘承。
因願唯加謚号。
以表殊恩。
職封國封等於公有費者。
盡準恒典。
即從停廢。
然則陛下追崇之徳猶有所加。
先臣損之心遂無攸失。
上令太後全永言之孝思。
下使愚臣果欽命之精誠。
伏願陛下。
曲從哀許。
反汗收綸。
被至徳於幽明。
均深仁於存歿。
伏陳誠詞咽。
不任悲懇征營之至。
謹拜表以聞。
』勅答曰。
省表悉之。
故太政大臣忠仁公保養朕躬。
丕訓苦切。
朝露溘至。
傷如之何。
凡褒贈之設。
所以旌有功表有徳也。
忠仁公處於外祖之顯地。
重以上台之元功。
朕思所以加隆。
無所不至。
但尋公平日之志。
深秉謙損之志。
是用纔餝以正一位。
追封爲美濃公。
於朕之心。
猶有不厭。
軍法斬一牙門將者。
封侯萬裡之外。
夫斬一將之功。
孰與安寧天下。
況亦有天爵者。
人爵從之。
朕於恩。
公食於道。
後之議者。
誰謂不宜。
今卿上表。
爲公讓之。
朕雖知其丹誠。
未忍株素意。
宜如前詔。
莫有所請。
十三日庚戌。
右大臣兼左近衛大將藤原朝臣基經上表。
辭大臣職曰。
伏奉恩旨。
以去八月廿五日。
任右大臣。
仰思注意。
望辰極以魂亡。
俯佇具瞻。
揖蒸黎而顏厚。
〈中謝〉臣銀黃濫服。
菽麥彌昏。
欲報光寵於昊蒼。
更累崇班於屍素。
況乎禮之強仕。
臣齒未滿其期。
書之阜成。
臣能未及其事。
昔甘羅之一十餘二。
以多智不爲少年。
今微臣之三十有七。
以無才猶謂太早。
伏願陛下鴻慈。
聽臣愚悃。
退臣所帶。
俾槐路絶曠官之聲。
門得稅駕之地。
不勝至誠。
上表以聞。
優詔不許。
十六日癸醜。
右大臣重抗表曰。
臣聞。
深衷所屆。
昊穹必遂其誠。
至懇攸通。
仁聖不違其願。
臣以先臣深託前表具陳。
唯是血誠。
實非華飾。
聖朝陛下。
不忍哀惜之篤意。
欲全追賁之鴻恩。
重降冊詔。
未賜天從。
夫人心如面。
性尚各殊。
若反其所好。
即榮還爲憂。
先臣常守沖退。
固辭祿位。
至心表彰。
臨歿彌勵。
而今追加封爵。
費同生人。
則將必奪情之恨更深。
結草之思還。
昔晉大傅羊。
生時讓封。
歿時遺令。
代王重違其志。
遂葉其望。
還下優詔。
更褒至謙。
比夷齊而稱賢。
均季劄之全。
君臣之遺美。
兩存而不刊。
竊以。
先臣深款。
無慙於羊公。
陛下篤仁。
定加於晉帝。
何有鬢氷之已同。
天渙之施還異乎。
況亦皇太後殿下。
至孝蒸蒸。
必欲述遺命之旨。
々愚臣。
誓以死者反生々者不愧也。
但先臣非好逃聲榮於朝市。
尤忌緻煩費於國家。
然則賜爵賜謚。
足以表戎功。
國封封。
不敢妨國用。
唯位封所加。
公損無幾。
望準人存。
略在聖旨。
然亦不過服紀之年。
將同朝廷之恒跡。
伏願陛下。
推至誠以存理。
應懇請以公。
俯賜宸慈。
早收璽誥。
俾憂國之誠徹泉壤而寡恨。
奉公之施竹帛而遺芬。
頻塵。
伏深戰兢。
不任款之至。
謹重拜表以聞。
』勅答曰。
右大臣藤原朝臣抗表累至。
反覆知之。
然先王之治國也。
觀其毛髪之勞。
且不愛肥腴之壤。
況忠仁公。
莫大之績冠於古今。
朕盡青桐而爲珪。
何曾酬徳。
窮白茅而爲。
未可恩。
初謂公功高蛇丘。
封卑蟻垤。
設使讓章十上。
不欲一從。
何意重讀來表。
令人酸鼻。
卿感其猶子之愛。
甚於喪之傷。
自禀啓體之終訓。
善述損己之遺言。
推丹之誠彌深。
泣血之請苦至。
追想平素。
時動朕心。
加之。
太後殿下。
亦爲辭之。
至孝安親。
豈其違之。
朕既屈意於紫闥。
公當流謙於黃泉。
又晉羊叔子。
身歿讓存。
來表引以相比可矣。
唯雖南城之新爵眼前固辭。
而鉅平之舊封身後相傳。
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