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八

關燈
夏四月癸未朔。

    天皇禦紫宸殿。

    宴于侍臣。

    賜祿各有差。

     二日甲申。

    平野祭。

     三日乙酉。

    梅宮祭並如常。

     四日丙戌。

    廣瀬竜田祭如常。

     五日丁亥。

    勅禁長門國出馬。

     八日庚寅。

    潅佛。

    其儀如常。

     十四日丙申。

    諸衛警固。

    縁賀茂祭也。

     十五日丁酉。

    賀茂祭如常。

     十六日戊戌。

    諸衛解嚴。

     廿七日己酉。

    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氏宗上表曰。

    伏奉恩詔。

    以臣居右大臣之。

    臣夙夜戰悚。

    以榮爲憂。

    止足之分。

    臣所宜守。

    臣聞。

    徳未爲人所服而受高爵。

    則使才臣不進。

    功未爲人所歸而荷厚祿。

    則使勞臣不勸。

    今臣以疲駑之質。

    増非次之榮。

    老耄之骸。

    加負乘之重。

    何心可以安之。

    何力可以堪之。

    方今邊不晏。

    外盜有聞。

    府帑空竭。

    公用乏絶。

    豈非在位者奉無効之罪哉。

    況統理衆務。

    選擧群材。

    非臣所可克行。

    非臣所可克察。

    徒招謗於人議。

    必得罪於天鑒。

    既不免先責。

    何更復超昇。

    伏望殊蒙降照。

    罷退崇班。

    若爲堪朝廷之老。

    猶優居大納言之。

    事君之道。

    未必富貴。

    竭盡忠。

    抽誠在此。

    臣之所陳。

    不敢虛請。

    不堪丹款。

    恭以抗聞。

    不許。

     廿八日庚戌。

    制。

    責侍從廚預解由。

    立爲恒例。

     五月壬子朔。

    五日丙辰。

    停端午之。

    』無品眞子内親王薨。

    不任縁葬諸司。

    以喪家固辭也。

    帝不視事三日。

    内親王者。

    仁明天皇之女。

    母正五位上紀朝臣種子。

    正四位下名虎之女也。

     六日丁巳。

    地震。

     九日庚申。

    右大臣藤原朝臣氏宗重抗表曰。

    臣以去月廿七日上表。

    陳請退右大臣。

    降忝大納言之狀。

    即有勅不省。

    臣欽承失圖。

    啓處無地。

    臣遇時交泰。

    執性庸虛。

    自忝八座。

    遂無一効。

    徒以國之元老。

    超爲士民之首。

    荷榮還愧。

    翰音起於微躬。

    食祿計知。

    素屬於拙任。

    再三辭讓。

    前後無休。

    畏若火炎。

    重如山壓。

    今奉恩渙。

    猶蒙斯寵。

    縱令天下睚眦臣之非分。

    何違聖情。

    殷己之免謗。

    今所可食封二千戸。

    此則祿法所當。

    何敢專辭。

    然而素之責。

    自古多難。

    虛賞之譏。

    在今何避。

    伏望分減今所可食職封九百戸。

    與先所許一百戸。

    都慮爲一千戸〈禦本〉。

    返收公府。

    又分資人田季祿等。

    一準大納。

    更不被加給。

    恐不計聖朝之深恩。

    頻輙陳凡庸之淺慮。

    臣文辭之用。

    誠愨難移。

    有累再三。

    願必垂天聽。

    不堪款懇。

    恭以陳聞。

    』勅答曰。

    省表聞之。

    朕重賞甘。

    爲賢輔而莫愛。

    膏壤腴土。

    資勳徳而斯分。

    卿藏器於身。

    運機在慮。

    況亦先天鶏而早起。

    爲國之勤急焉。

    後林鳥而晩歸。

    顧家之念緩矣。

    靜言夙夜之勞。

    還慙禀之薄。

    而表翰相望。

    守素之請無已。

    肝膽皆露。

    推赤之懷可知。

    至于再三。

    難以違之。

    仍降此一切之制。

    減彼千戸之封。

    但至如分資人田季祿等。

    既由舊典。

    未許新辭。

    若苟任來誠以闕往法。

    則恨卿損削之美有餘。

    朕優賽之意不足。

    宜得此趣。

    且韜謙光。

     十四日乙醜。

    以散位正六位上巨勢朝臣四輔爲造山崎橋使。

    判官一人。

    主典二人。

     十六日丁夘。

    右大臣藤原朝臣氏宗重抗表曰。

    臣先修表狀。

    求退右大臣。

    丹心不融。

    玄鑒無達。

    復重陳懇誠。

    請減省封戸并俸。

    幸蒙減半封。

    猶停省雜俸。

    雖徳之攸及。

    遂有典成。

    而臣之所陳。

    未遭兼濟。

    今臣齡已暮矣。

    欲殺身以報國恩。

    臣甚危焉。

    何厚己以豊家産。

    許容之後。

    減省之餘。

    伏臘可支。

    子孫同飽。

    伏望特廻降鑒。

    重賜卑聽。

    臣分資人田季祿等之類。

    悉準大納言。

    以斯庸「々」虛。

    不敢盈溢。

    恐縁愚執。

    妄緻抗聞。

    不許。

     十九日庚午。

    勅出雲國廢史生一員。

    置弩師一員。

    永以爲例。

    即以權史生從八位下鴈高宿祢松雄爲弩師。

    以善作弩也。

     廿四日乙亥。

    延六十僧於紫宸殿。

    限以三日。

    轉讀大般若經。

     廿六日丁醜。

    河内國年不登。

    民苦飢饉。

    太政官處分。

    借境内富豪貯稻一萬三千束。

    班給百姓。

    待秋返給。

     廿九日庚辰。

    詔授越中國正五位上雄神從四位下。

    伊豆國從五位上楊原神正五位下。

    近江國正六位上飯河内神。

    築前國正六位上背布利神並從五位下。

     六月壬午朔。

    二日癸未。

    勅。

    因幡國守已下雜任已上並帶劔。

    』陸奧國菊多郡人丈部繼麿。

    丈部濱成等男女廿一人。

    賜姓湯坐菊多臣。

     七日戊子。

    勅大宰府。

    置對馬嶋選士五十人。

     十日辛卯。

    自五月霖雨。

    至此未止。

    奉幣賀茂。

    貴布祢神祈止雨。

    告文曰。

    天皇〈我〉詔旨〈止〉。

    掛畏〈岐〉賀茂大神〈乃〉廣前〈尓〉申賜〈倍止〉申〈久〉。

    近來雨降渉旬〈天〉。

    百姓〈乃〉農業流損〈倍志〉。

    掛畏〈岐〉大神〈乃〉厚助〈尓〉依〈天志〉。

    此災〈波〉可止〈志止〉所念行〈天奈毛〉。

    神祇權大祐正六位上齋部宿祢高善〈乎〉差使〈天〉。

    大幣〈乎〉令捧持奉出〈須〉。

    此狀〈乎〉聞食〈天〉。

    降雨忽晴〈天〉。

    五穀不損〈天〉。

    天皇朝廷〈乎〉常磐堅磐〈尓〉護幸〈倍〉賜〈比〉。

    天下平安〈尓〉助賜〈比〉矜賜〈倍止〉。

    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貴布祢神告文同焉。

    』▼是日。

    夜。

    白虹見東北。

    首尾着地。

     十一日壬辰。

    月次神今食祭。

    天皇不禦神嘉殿。

    遣親王公卿奉祭。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