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國權任國司并史生博士醫師名簿於民部省。

    永以爲例。

     廿七日丙戌。

    授但馬國從五位上出石神。

    粟鹿神並正五位下。

    從五位下山神。

    戸神。

    雷神。

    椒神。

    海神並從五位上。

     卅日己醜。

    太政大臣獻物於皇太後。

    王公並侍。

    賜祿各有差。

     閏十二月庚寅朔。

    五日甲午。

    右京言。

    外從五位下善道朝臣根莚宅。

    木連理。

     十日己亥。

    遣使於攝津國廣田。

    生田神社奉幣。

    告文曰。

    天皇〈我〉詔旨〈止〉。

    廣田大神〈乃〉廣前〈尓〉申賜〈倍止〉申〈久〉。

    大神〈乎〉彌高彌廣〈尓〉供奉〈牟止〉所念行〈須〉。

    而間〈尓〉攝津國解〈良久〉。

    地震〈乃〉後〈尓〉小震不止。

    因蔔求〈之牟禮波〉。

    大神〈乃〉布志己利賜〈天〉。

    所緻賜〈奈利止〉申〈利〉。

    又先日〈尓〉禱申賜〈布〉事〈毛〉有〈介利〉。

    因今從一位〈乃〉禦冠〈尓〉上奉〈利〉崇奉〈留〉狀〈乎〉。

    主殿權助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國雄〈乎〉差使〈天〉禦位記〈乎〉令捧持〈天〉奉出〈須〉。

    大神神〈奈加良毛〉聞食〈天〉。

    今〈毛〉徃前〈毛〉天下平安〈尓〉天皇朝庭〈乎〉寳位無動〈久〉。

    常石堅石〈尓〉夜守日守〈尓〉護幸〈倍〉奉賜〈倍止〉申賜〈波久止〉申。

    又辭別申〈久〉。

    去八月三日祈申〈久〉。

    風雨旱〈乃〉災無〈之天〉。

    五穀無損〈久〉。

    天下饒足〈之米〉賜〈倍止〉祈申賜〈比岐〉。

    而祈申〈毛〉驗〈久〉。

    諸國豊饒〈尓〉苅收訖〈太利〉。

    此又皇大神〈乃〉厚助〈奈利止奈毛〉。

    歡崇〈比〉所念行〈須〉。

    因今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奉出。

    大神平〈介久〉聞食〈天〉。

    天下平安〈尓〉護助賜〈倍止〉申賜〈波久止〉申。

    』生田神社告文亦同焉。

    』授山城國從五位下櫟谷神正五位下。

     十二日辛醜。

    天皇禦建禮門前。

    頒遣公卿侍從於諸陵墓。

    獻荷前幣。

     十四日癸夘。

    延六十僧於紫震殿。

    限三ケ日。

    轉讀大般若經。

     十九日戊申。

    於内殿始修佛名懴悔。

    限三日訖。

     廿日己酉。

    新定内外交替式二卷。

    撰修甫就。

    勅頒天下。

    並令遵行。

     廿一日庚戌。

    授肥後國從四位上阿蘇比神正四位下。

    因幡國從四位下宇倍神從四位上。

    但馬國正六位上大岡神。

    左長神。

    七美神。

    菅神。

    播磨國正六位上射目埼神。

    土左國無位宗我神並從五位下。

    』▼是日。

    宣詔内外曰。

    春日大原野兩社齋女藤原朝臣可多子。

    太政官貞觀八年十二月廿五日下所司。

    注藤原朝臣須恵子。

    今追改焉。

     廿五日甲寅。

    勅令大和國。

    差充騎兵冊人。

    執杖士廿人。

    春日齋女參社之威儀。

    毎至春祭。

    在前差課國郡司各二人。

    相共祗承。

    立爲恒例。

     廿八日丁巳。

    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信薨。

    信朝臣者。

    嵯峨太上天皇之子。

    源氏第一郎也。

    母廣井宿祢氏。

    大臣率性。

    風尚不恒。

    好讀書傳。

    兼善草隷。

    又工圖畫。

    丹青之妙。

    馬形寫眞太上天皇親自教習。

    吹笛皷琴箏彈琵琶等之伎。

    思之所渉。

    究其微旨。

    乃至鷹馬射獵尤所留意。

    天長二年冬。

    叙從四位上。

    三年春除侍從。

    數月遷爲治部卿。

    五年兼播磨權守。

    八年拜參議。

    九年授正四位下。

    其年爲左兵衛督。

    播磨權守如故。

    十年進爵爲從三位。

    承和二年加正三位兼近江守。

    俄遷左近衛中將。

    近江守如故。

    四年遷爲左衛門督。

    八年兼武藏守。

    九年七月太上天皇崩。

    丁憂去職。

    同月拜中納言。

    十五年轉大納言。

    嘉祥三年授從二位。

    兼皇太子傅。

    仁壽中兼右近衛大將。

    齊衡初拜左大臣。

    天安二年至正二位。

    貞觀六年冬先是。

    大納言伴宿祢善男與大臣相忤。

    漸積嫌隙。

    至是有投送書曰。

    大臣與中納言源朝臣融。

    右衛門督源朝臣勤等。

    兄弟同謀。

    欲作反造。

    令時世嗷々。

    善男乘此。

    顯言曰。

    大臣欲爲不善既有先聞。

    今飮章如此。

    可謂其反有端矣。

    至于七年春。

    以大臣家人清原春瀧爲日向掾。

    左馬少屬土師忠道爲甲斐權掾。

    左衛門府生部遠藤爲肥後權大目。

    皆是便於據鞍引弓者。

    雖似奬擢。

    實奪大臣之威勢也。

    八年春欲遣使圍守大臣家。

    善男通諮右大臣藤原朝臣良相所行也。

    于時太政大臣不知有此事〈良房〉。

    及至發聞。

    愕然失色。

    即便奏聞。

    探認事由。

    帝曰。

    朕曾所不聞也。

    爰勅遣參議右大弁大枝朝臣音人。

    左中弁藤原朝臣家宗等。

    前後慰諭。

    中使相仍。

    大臣始則危懼在心。

    救恤無計。

    及蒙勅慰。

    死更燃。

    虎口既免。

    大臣獻家中所有駿馬十二疋。

    并賓從冊餘人。

    以示單子孤獨無復勢援焉。

    朝廷不受。

    皆悉返之。

    大臣自後杜門。

    不肯輙出。

    欲開遣憂情。

    向攝津國。

    時出野中從禽。

    墮馬陷於深泥。

    不獲自拔。

    有人扶起。

    氣殆絶。

    須蘇息。

    載病而歸。

    心神恍忽。

    數日而薨。

    時年五十九。

    遺命薄葬。

    殯歛之日。

    人多不知。

    平生於北山嶺下。

    造立一屋。

    中置一床。

    居棺其上。

    固閉四壁。

    令人畜不據犯之。

    子恭。

    平。

    有。

    三人並爵至四位焉。

    明年三月。

    追贈正一位。

     廿九日戊午晦。

    大并大儺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