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寧宗皇帝
關燈
小
中
大
復與聞矣。
嘉定丙寅,連疏乞休緻,朝廷方藉公威望,進寳文學士,因任,?淮北用兵,不容力辭,王師自克泗州,進圍宿、壽,暑雨方作,軍士不堪其勞,公奏記廟堂,冝且班師,權臣不以為然,既而宿、壽師潰,朝野憂懼,乃除公刑部尚書、江淮宣撫使,公自列祈免,章數十上,訖不獲命,因不敢復辭,權臣來議招收潰軍,且求自解之計,又遣浙漕幹官劉叔向至宣司計事,公答書,及因叔向復命,謂合先明蘇師旦、周筠等債帥[6]之姦,正李汝翼、郭倬等?師之罪,今未可言戰,惟當收合離散,謹守北邊以備金之報復,權臣一時逼於事勢,因黽勉從之,然其意甚恨,已而師旦竟得罪以去,實公白發其端,時宿、壽師潰,公乃委田琳等招收,初渡淮合七萬餘人,皆創殘不復自振,於是普犒諸軍,一新號令,還戍,公遂移司揚州,部分諸將郭倪、陳孝慶等屯守邊面,及要害之處,公留維揚幾日,郭倪畏公威名,隂肆中傷,權臣亦為之動,是時邊計未立,敵情叵測,公猶得少安其職,然凡所建明,權臣率先取謀於倪而後區處報下,宣司之情,愈不得通矣,郭倪雖通領兩淮守禦之寄,然倪第知封殖揚州,緩急則趨??州為遁計,淮西一路不以介意,公遂移司和州,分遣賓僚行邊撫犒,上念公忠勞,親灑宸翰,訓奬優渥,宣司招撫江淮丁壯及諸軍子弟數千人,號宣威軍,以補諸軍之闕,公尋移師建康,時報敵犯淮南,遂詔除公端明殿學士、侍讀,依前江淮宣撫使,尋拜簽書樞密院事、兼督視江淮軍馬,依舊端明殿學士,恩禮悉視執政。
開禧三年丁卯 正月辛卯,丘崈罷簽書樞密院事 崈自開禧二年十一月除簽書樞密院事,是年正月罷,位樞府兩月。
時侍禦史徐相論崈,與宮觀,未幾,朱質再論崈,落職,依舊宮觀。
公既拜簽樞督視之命,時虜兵攻廬州城,田琳拒退之,既而圍逼和州,公遣救兵救之,和州圍既解,敵乃悉兵圍六合,郭倪聞六合被圍,虜兵漸近儀真,遂託言?檢瓜州,棄揚州而遁,且擕選卒精仗自隨,公聞之,遣人賫書檄切責,令還戍,倪不得已,再還城中,?報倪出兵萬人,使郭僎等統率,?應六合,倉卒進發,更不禀命,公大駭,時方委招撫司主管機冝文字陳璧等充小使以行,議欲權冝講解,而此舉與小使所議正相矛盾,殊患之,郭僎至儀真,與虜遇戰不利,公訴於朝,且自引失職之咎,歴數郭倪軰欺蔑督府,略不闗白,以至?師辱國等罪,合加顯戮。
不知此舉迺倪軰與權臣密議,表裏為之,欲徼倖一勝以蓋前日逗撓失亡之罪也。
?倪復走瓜州,公遂按倪罪狀,奏乞賜誅殛,權臣曲為之地,倪但追三官,安置南康軍而已。
小使囘,具言此役雖沮於用兵,而虜情大略欲和,公奏記廟堂,以為兩淮蹂踐至此,乞自朝廷移書敵帳,以緒前議,又謂虜指權臣為元謀,若移書,冝暫免繫銜,權臣由是大怒,有「督府不相容」語,公蹤跡益危矣。
?諜報諸處虜兵漸退,丁卯元日,詔知樞密院事張巖督視江淮軍馬,公赴院供職,時虜有詔囘兵,且約議和,公即日還鄉,以禦史疏,提舉洞霄宮,繼以諫坡疏落端明。
四月戊辰,錢象祖參知政事自資政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除。
十一月甲戌,兼知樞密院事 九月丙申,張巖罷知樞密院事 巖自嘉泰四年十月除參知政事,開禧二年七月除知樞密院事,是年九月罷,併罷督視江淮軍馬,除職與郡,執政凡三月。
臣僚以巖夤緣求脫,全壁裡居,上言:「韓侂胄妄起兵端,巖實在樞府,唯恐少咈其意,而邊隙由此,遂開督府而深居簡出,徒費朝廷三百七十餘萬緡,不知所成者何事,亡命敢死,迺以不能犒勞為恨,乞重賜鎸黜。
」十一月,巖降兩官,徽州居住。
十一月甲戌,韓侂胄罷平章軍國事 制曰:「朕圖囘機政,委用柄臣,逺至邇安,所頼經邦之略,力小任重,難逃誤國之辜。
揆以羣情,奮由獨斷,爰誕敭於顯?,庸敷告於治朝。
具官韓侂胄早以勲門,浸登顯路,久周歴於軒陛,適際?於風雲,服勞王家,意前人之是似,與聞國政,殆故事之所無,位極王公,任兼文武,冝思靡盬之義,用答非常之恩,而乃植黨擅權,邀功生事,不擇人而輕信,不量己而妄為,敗累世之懽盟,緻兩國之交惡,三軍暴骨,萬姓傷心,列聖有好生之經,爾則專於嗜殺,眇躬有悔過之實,爾則務為飾非,公肆誕謾,曾靡顧忌,遂緻敵人之未戢,專以首謀而為言,臨機果料敵明,旣無半?,得君專行政久,徒積衆愆,儻令尚處於廟堂,何以迄安於社稷。
欲存大體,姑畀真祠,庸少慰於多方,以一新於庶政。
於戯!威福惟辟,朕方親總於大權,明哲保身,爾尚自圖於終吉。
徃其祇若,茲謂優容。
」章良能辭 侂胄自開禧元年七月拜平章軍國事,是年十一月罷,居位二年餘。
詔曰:「朕德不明,信任非人,韓侂胄懷奸擅朝,威福自己,刼制上下,首開兵端,以緻兩朝生靈,肝腦塗地,興言及此,痛切於衷。
矧復怙惡罔悛,負國彌甚,疎忌忠讜,廢公狥私,氣燄所加,道路以目。
今邊戍未解,怨讟孔滋,凡百搢紳,洎諸將士,當念前日過舉,皆侂胄欺罔專恣,非朕本心,今既罷逐,一正權綱,各思勉旃,為國宣力,飭兵謹備,以圖休息,稱朕意焉。
」給事中雷孝友劄子乞誅竄,得?:「韓侂胄久任國柄,粗罄勤勞,但輕信妄為,輒啟兵端,使南北生靈,枉罹兇害,今敵情叵測,專以首謀為言,不令退避,無以繼好息民。
可罷平章軍國事,與在外宮觀,日下出國門。
」臣僚上言亦乞誅竄,遂責授和州團練副使,送郴州安置。
中書舍人衛涇再進劄子,改送英德府安置。
臣僚上言:「侂胄始以肺腑,夤緣置身閤職,典司賓贊之事,不過若此而已。
光宗皇帝以父傳子,加以慈福重闈之眷,侂胄乃以預聞内禪為功,竊取大權,自是以後無復顧忌,童奴濫授以節鉞,嬖妾竄迹於宮廷,剏造亭館,震驚太廟之靈,燕樂笑語,輒聞神禦之所。
其始也,朝廷設施悉令禀命,其後也,託以臺諫大夫之薦,盡取軍國之權,決之於己,且如禦前金牌,祖宗法專??内侍省,乃多自其私家發遣,至於調發人馬,軍期急報,並不奏知,此豈征伐自天子出之義?竊弄威柄,妄開兵隙,至如與逆曦結為死黨,假之節鉞,復授以全蜀兵權,曦之叛逆,罪將誰歸?」遂除名,送吉陽軍安置。
又上言乞將韓侂胄家財産業盡行籍沒拘收,封樁庫,專為備邊之用,得?,又得?:「韓侂胄罪惡貫盈,合行誅戮。
以琦、忠彥,世載忠嘉,特屈常典,姑從貶竄。
今已身故,可令臨安府棺斂,許於本家先塋歸葬。
」 同日,陳自強罷右丞相 制曰:「朕久任一相,併司五兵,以道事君,所冀贊襄之益,朋姦罔上,乃辜委寄之隆,殊咈巖瞻,冝從?免。
茲奮由於獨斷,庸播告於羣工。
具官陳自強起自諸生,躐膺大任,本謂柬之有沉厚之略,亟用是冝,豈期胡廣無謇直之風,優禮何補?粵從言路,進秉國鈞,不思沃心之忠,徒附炙手之勢,以容容為上?,以唯唯為善謀,貨賂公行,?恥俱喪,鐘鳴漏盡而行且弗止,鼎折餗覆而任何以勝,暨權臣輕啟乎釁端,與鄰境頓垂於和好,内郡疲於糧餉,邊城厭於幹戈,誰無憂時之心,獨為保位之計,擬而言、議而動,悉付括囊,危不持、顛不扶,殆成撓棟,儻不亟從於退黜,必將愈積於罪愆,爰解鈞樞,俾奉香火,猶以股肱之舊,務全體貎之存。
於戱!乞骸骨以避賢,已昧滿盈之戒,歸田裡而思過,無忘循省之誠。
仰服寛恩,益祇明訓。
」章良能辭 自強自嘉泰三年五月拜右丞相,是年十一月罷,入相四年餘。
給事中劄子乞誅竄,得?:「陳自強阿附充位,不?國事,可罷右丞相,日下出國門。
」臣僚上言:「切見右丞相陳自強,素行汙濁,老益貪鄙,唯侂胄之意是狥。
侂胄始雖招權,猶奉内祠,凡所設施,尚闗廟堂,自強巧為柔佞,上表力請平章軍國,用兵一事,舉國以為不可,而自強曲為附和,力援私黨,占據言路,以脅制天下之公議,訂其罪惡,與侂胄相去無幾。
」有?追三官,送永州居住。
中書舎人劄子又乞誅竄,遂責授武泰軍節度副使,依舊居住。
嘉定元年四月,臣僚復上言,責授武泰軍節度副使,韶州安置。
韶州安置責辭曰:「宋由之為太尉,漢嚴阿黨之誅,元載之典中書,唐正姦贓之戮。
朕恪遵成憲,優待邇聨,雖二咎之並彰,固羣情之同嫉,姑從貶逐,猶示涵容。
特進、秦國公陳自強晚玷班行,未離選調,徒以權臣之私暱,驟叨政路之寵容,德薄位尊,苐知既得而患失,日暮途逺,奚止倒行而逆施。
已共紊於朝綱,復助開於邊隙,肆為?蔽,馴緻繹騷,人皆懷憂國之心,願輸忠藎,爾獨狥營私之計,專事貪饕,賄賂交於廟堂,請託徧於州縣,子孫紛競,道路駭聞。
朕方躬攬福威,載明黜陟,爰收還於印綬,俾退處於田廬,國典未申,人言沓至,惟舜流四罪,蓋深惡於不仁,而周制九刑,亦首懲於毀則。
肆稽古??,仍酌近規,責以散官,屏之偏郡,以少舒於輿議,以敷告於多方。
噫!設廉恥以遇臣,朕固素隆於體貌,去仁義以懷利,爾惟自抵於譴呵。
徃省前愆,毋重後悔。
」 臣僚繳奏:「自強與侂胄其罪實等,號曰三兇,侂胄先以籍家,又復斬首。
而自強曽無緒次施行,則刑為不均矣,未敢書讀。
」奉聖?:「陳自強朋奸誤國,黷貨狥私,罪大責輕,公論未歇,可責授復州團練副使,改送雷州安置,仍籍沒家財。
」 同日,李璧罷參知政事 璧自開禧二年七月除參知政事,是年十一月罷,執政一年餘。
臣僚乞出除職與郡之命,特行竄責,言:「璧昨自蜀中召還,侂胄即以為心腹,事無巨細必與之謀,璧懷鄙夫患失之心,趨和奉承,無所不至,躐遷驟進,既得所欲,國家之安危休戚俱不暇問。
侂胄初除平章,討論故事,盡出於璧。
開邊之議,璧實贊之。
當兵事欲興之時,出師已有定期,在廷搢紳皆未之聞,璧則無不與議。
所頒詔命,璧亦先期撰述,心知物議不以為可,每與士大夫言,亦相蹙頞謂當諫止,及對侂胄語則不然。
反復譎詐,若可欺人,自知不容掩者。
乞追奪秦檜官爵,不論其專恣無君,乃咎其力主和議」雲雲。
臣僚再論,奉?:李璧降兩官,送撫州居住。
丙戌,衛涇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自中奉大夫、試禦史中丞、侍讀除。
丁亥,兼權參知政事 簽書兼參知制曰:「朕敷求碩望,協濟弘圖,陸賈入而交平、勃之驩,密贊安劉之計,四兇去而舉元凱之美,遹求佐舜之功,偉文武之兼資,總兵民之庶務,厲精更始,錫命惟新。
具官衛涇碩大光明,閎深疏逹,學貫天人而守之彌約,氣塞宇宙而養之愈深,永阜陵之臨軒,早登龍首,予沖人之嗣服,晉立螭頭,顧枉尺之不為,曾進寸之莫計,引帆一去,掃軌十年,障西風元規之塵,初何求於斯世,起東山安石之夢,未免為於蒼生。
惟久窒而斯通,故雖退而愈進,視草分章於雲漢,持荷振武於文昌,迨欲除心腹之憂,嘗與膺表裏之託,志不持於首?,機爰決於投龜,天日居然開明,山嶽為之搖動,威聲霜凜,姦黨氷銷,大慰輿情,遂階柄用,極環四輔,仍通紫殿之班,日贊萬機,黙斡洪樞之運,啓沃九天之上,彌縫兩地之間,成道德之安強,底要荒之綏靖。
噫!治道在知邪正,朕既無疑貳之情,執政其猶股肱,卿其效翼為之力。
一人以懌,萬世有辭。
」 涇,字清叔,崑山人。
十二月辛酉,錢象祖右丞相兼樞密使自參知政事,授正奉大夫、兼國用事 制曰:「〈此下原闕七十八字〉易轍改絃,愈信姚崇應變之妙,乃贊建儲之盛典,乃審和戎之良圖,平心以公人物之權衡,飭身以肅朝廷之綱紀,更張甫爾,成畫燦然,固知專任以秉鈞,其可尚虛於宅揆?雖功名之際,謙虛知出於至誠,然平治其誰,推擇難違於衆望。
茲特遷於次輔,仍晉掌於中樞,稽諸陟文,加以峻秩,併衍戸封之入,丕昭眷寵之隆。
於戱!論一相而百史鄉方,詎敢輕於圖任,安中國而四方俱服,其益??於彌綸。
于以張道德之威,于以收仁義之效。
勉膺重寄,深體至懷。
」 壬戌,衛涇雷、孝友並參知政事涇自簽書樞密院事除;孝友自禦史中丞除 史彌逺同知樞密院事自禮部尚書除,兼太子賓客 林大中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自吏部尚書除 孝友,字季仲[7],信州人。
彌逺,字光叔,宰相浩之子。
大中,字和叔,永康人。
大中,嘉定元年六月辛巳以疾緻仕,在樞府六月。
嘉定元年戊辰 正月壬辰,史彌逺知樞密院事自同知樞密院事除。
六月辛卯,兼參知政事 制曰:「朕惟贊大事者,厥功甚茂,成茂功者,其報必豐。
矧惟圖任以登賢,匪直疇庸而計效。
肆繇親擢,數示序遷。
具官史彌逺沈靜有謀,能斷大事,謙卑自牧,罔居成功,忠孝一心,勤勞庶務,襲相門之積慶,為王室之世臣。
粵從常伯之聨,晉陟樞庭之貳,爵不踰德,官莫酬勲,人望愈高,輿論尚鬱,瞻言鬥極,雖並斡於璇璣,號猶相尊,實有嚴於魁柄,冝陞班於宥密,用贊治於弼諧,併衍戸封,仍開侯國,益昭寵數,増畀重權,以成道德安強之威,以壯精神折衝之本,輔元良而正萬國,卿既竭於丹誠,運籌?以制四方,朕式觀於妙算,躐榮奕葉,繼踵前聞。
」 彌逺乞宮觀劄子:「先臣浩,在孝宗皇帝朝為宰輔日,力贊和盟,今四十餘年南北安妥。
屬者兵連不已,民罹塗炭,臣上念朝廷講好息民之舊,下思先臣盡忠謀國之規,恭禀睿謨,首除禍本,幸念汔成和議,小使已還,疆埸之事,漸獲平息,況儲宮肇建,國體尊安,乞解機政。
」不允。
六月乙亥,衛涇罷參知政事自端明殿學士、太中大夫,除資政殿學士、知潭州 制曰:「精神折衝,允屬元戎之寄,股肱宣力,無如舊弼之圖,其責重,故選任不輕,其望尊,故體貎亦異。
肆頒褒綍,増賁藩符。
具官衛涇重厚而閎深,溫純而直諒,儒珍久晦,經綸冨有於胸中,政瑟既更,風采聲聞於天下,越陪國論,茂簡予衷,進務寅恭,贊鹽梅於商鼎,退全明哲,祝香火於漢祠。
朕方興共理之思,卿可袖旁觀之手?睠言巨鎮,莫若長沙,潢池甫息於繹騷,全楚尤資於綏撫,載惟碩德,式畀隆名,仗元帥之權,借重十連之勢,亞紫宸之秩,均聨兩地之華,以示眷懷,以光委注。
噫!申伯之憲文武,用作式於南邦,賈傳之陳治安,竚見思於宣室。
徃攄所蘊,毋薄此行。
」 涇以開禧二年十一月除簽書樞密院事,十二月除參知政事,是年六月罷,執政凡七月。
七月癸醜,丘崈同知樞密院事 制曰:「朕延登舊弼,協濟丕圖,總敷路之權,效已彰於制閫,贊五兵之要,任冝與於經邦,誕布明綸,式孚公聽。
具官丘崈精忠許國,偉業濟時,勞在三朝,昔備更於夷險,望隆一世,今允繫於重輕。
自復寄於留都,實統臨於方面,先聲甫震,外侮自消,克全道德之威,遂底和平之福,邊陲清晏,朝野懽愉。
朕惟君明臣良,必儆戒於無虞之際,邇安逺至,當豫防於既濟之餘,矧軍律之未明,且人心之易怠,匪資識慮,曷定規模?疇績用於行臺,還老成於宥府,庶幾衆
嘉定丙寅,連疏乞休緻,朝廷方藉公威望,進寳文學士,因任,?淮北用兵,不容力辭,王師自克泗州,進圍宿、壽,暑雨方作,軍士不堪其勞,公奏記廟堂,冝且班師,權臣不以為然,既而宿、壽師潰,朝野憂懼,乃除公刑部尚書、江淮宣撫使,公自列祈免,章數十上,訖不獲命,因不敢復辭,權臣來議招收潰軍,且求自解之計,又遣浙漕幹官劉叔向至宣司計事,公答書,及因叔向復命,謂合先明蘇師旦、周筠等債帥[6]之姦,正李汝翼、郭倬等?師之罪,今未可言戰,惟當收合離散,謹守北邊以備金之報復,權臣一時逼於事勢,因黽勉從之,然其意甚恨,已而師旦竟得罪以去,實公白發其端,時宿、壽師潰,公乃委田琳等招收,初渡淮合七萬餘人,皆創殘不復自振,於是普犒諸軍,一新號令,還戍,公遂移司揚州,部分諸將郭倪、陳孝慶等屯守邊面,及要害之處,公留維揚幾日,郭倪畏公威名,隂肆中傷,權臣亦為之動,是時邊計未立,敵情叵測,公猶得少安其職,然凡所建明,權臣率先取謀於倪而後區處報下,宣司之情,愈不得通矣,郭倪雖通領兩淮守禦之寄,然倪第知封殖揚州,緩急則趨??州為遁計,淮西一路不以介意,公遂移司和州,分遣賓僚行邊撫犒,上念公忠勞,親灑宸翰,訓奬優渥,宣司招撫江淮丁壯及諸軍子弟數千人,號宣威軍,以補諸軍之闕,公尋移師建康,時報敵犯淮南,遂詔除公端明殿學士、侍讀,依前江淮宣撫使,尋拜簽書樞密院事、兼督視江淮軍馬,依舊端明殿學士,恩禮悉視執政。
開禧三年丁卯 正月辛卯,丘崈罷簽書樞密院事 崈自開禧二年十一月除簽書樞密院事,是年正月罷,位樞府兩月。
時侍禦史徐相論崈,與宮觀,未幾,朱質再論崈,落職,依舊宮觀。
公既拜簽樞督視之命,時虜兵攻廬州城,田琳拒退之,既而圍逼和州,公遣救兵救之,和州圍既解,敵乃悉兵圍六合,郭倪聞六合被圍,虜兵漸近儀真,遂託言?檢瓜州,棄揚州而遁,且擕選卒精仗自隨,公聞之,遣人賫書檄切責,令還戍,倪不得已,再還城中,?報倪出兵萬人,使郭僎等統率,?應六合,倉卒進發,更不禀命,公大駭,時方委招撫司主管機冝文字陳璧等充小使以行,議欲權冝講解,而此舉與小使所議正相矛盾,殊患之,郭僎至儀真,與虜遇戰不利,公訴於朝,且自引失職之咎,歴數郭倪軰欺蔑督府,略不闗白,以至?師辱國等罪,合加顯戮。
不知此舉迺倪軰與權臣密議,表裏為之,欲徼倖一勝以蓋前日逗撓失亡之罪也。
?倪復走瓜州,公遂按倪罪狀,奏乞賜誅殛,權臣曲為之地,倪但追三官,安置南康軍而已。
小使囘,具言此役雖沮於用兵,而虜情大略欲和,公奏記廟堂,以為兩淮蹂踐至此,乞自朝廷移書敵帳,以緒前議,又謂虜指權臣為元謀,若移書,冝暫免繫銜,權臣由是大怒,有「督府不相容」語,公蹤跡益危矣。
?諜報諸處虜兵漸退,丁卯元日,詔知樞密院事張巖督視江淮軍馬,公赴院供職,時虜有詔囘兵,且約議和,公即日還鄉,以禦史疏,提舉洞霄宮,繼以諫坡疏落端明。
四月戊辰,錢象祖參知政事自資政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除。
十一月甲戌,兼知樞密院事 九月丙申,張巖罷知樞密院事 巖自嘉泰四年十月除參知政事,開禧二年七月除知樞密院事,是年九月罷,併罷督視江淮軍馬,除職與郡,執政凡三月。
臣僚以巖夤緣求脫,全壁裡居,上言:「韓侂胄妄起兵端,巖實在樞府,唯恐少咈其意,而邊隙由此,遂開督府而深居簡出,徒費朝廷三百七十餘萬緡,不知所成者何事,亡命敢死,迺以不能犒勞為恨,乞重賜鎸黜。
」十一月,巖降兩官,徽州居住。
十一月甲戌,韓侂胄罷平章軍國事 制曰:「朕圖囘機政,委用柄臣,逺至邇安,所頼經邦之略,力小任重,難逃誤國之辜。
揆以羣情,奮由獨斷,爰誕敭於顯?,庸敷告於治朝。
具官韓侂胄早以勲門,浸登顯路,久周歴於軒陛,適際?於風雲,服勞王家,意前人之是似,與聞國政,殆故事之所無,位極王公,任兼文武,冝思靡盬之義,用答非常之恩,而乃植黨擅權,邀功生事,不擇人而輕信,不量己而妄為,敗累世之懽盟,緻兩國之交惡,三軍暴骨,萬姓傷心,列聖有好生之經,爾則專於嗜殺,眇躬有悔過之實,爾則務為飾非,公肆誕謾,曾靡顧忌,遂緻敵人之未戢,專以首謀而為言,臨機果料敵明,旣無半?,得君專行政久,徒積衆愆,儻令尚處於廟堂,何以迄安於社稷。
欲存大體,姑畀真祠,庸少慰於多方,以一新於庶政。
於戯!威福惟辟,朕方親總於大權,明哲保身,爾尚自圖於終吉。
徃其祇若,茲謂優容。
」章良能辭 侂胄自開禧元年七月拜平章軍國事,是年十一月罷,居位二年餘。
詔曰:「朕德不明,信任非人,韓侂胄懷奸擅朝,威福自己,刼制上下,首開兵端,以緻兩朝生靈,肝腦塗地,興言及此,痛切於衷。
矧復怙惡罔悛,負國彌甚,疎忌忠讜,廢公狥私,氣燄所加,道路以目。
今邊戍未解,怨讟孔滋,凡百搢紳,洎諸將士,當念前日過舉,皆侂胄欺罔專恣,非朕本心,今既罷逐,一正權綱,各思勉旃,為國宣力,飭兵謹備,以圖休息,稱朕意焉。
」給事中雷孝友劄子乞誅竄,得?:「韓侂胄久任國柄,粗罄勤勞,但輕信妄為,輒啟兵端,使南北生靈,枉罹兇害,今敵情叵測,專以首謀為言,不令退避,無以繼好息民。
可罷平章軍國事,與在外宮觀,日下出國門。
」臣僚上言亦乞誅竄,遂責授和州團練副使,送郴州安置。
中書舍人衛涇再進劄子,改送英德府安置。
臣僚上言:「侂胄始以肺腑,夤緣置身閤職,典司賓贊之事,不過若此而已。
光宗皇帝以父傳子,加以慈福重闈之眷,侂胄乃以預聞内禪為功,竊取大權,自是以後無復顧忌,童奴濫授以節鉞,嬖妾竄迹於宮廷,剏造亭館,震驚太廟之靈,燕樂笑語,輒聞神禦之所。
其始也,朝廷設施悉令禀命,其後也,託以臺諫大夫之薦,盡取軍國之權,決之於己,且如禦前金牌,祖宗法專??内侍省,乃多自其私家發遣,至於調發人馬,軍期急報,並不奏知,此豈征伐自天子出之義?竊弄威柄,妄開兵隙,至如與逆曦結為死黨,假之節鉞,復授以全蜀兵權,曦之叛逆,罪將誰歸?」遂除名,送吉陽軍安置。
又上言乞將韓侂胄家財産業盡行籍沒拘收,封樁庫,專為備邊之用,得?,又得?:「韓侂胄罪惡貫盈,合行誅戮。
以琦、忠彥,世載忠嘉,特屈常典,姑從貶竄。
今已身故,可令臨安府棺斂,許於本家先塋歸葬。
」 同日,陳自強罷右丞相 制曰:「朕久任一相,併司五兵,以道事君,所冀贊襄之益,朋姦罔上,乃辜委寄之隆,殊咈巖瞻,冝從?免。
茲奮由於獨斷,庸播告於羣工。
具官陳自強起自諸生,躐膺大任,本謂柬之有沉厚之略,亟用是冝,豈期胡廣無謇直之風,優禮何補?粵從言路,進秉國鈞,不思沃心之忠,徒附炙手之勢,以容容為上?,以唯唯為善謀,貨賂公行,?恥俱喪,鐘鳴漏盡而行且弗止,鼎折餗覆而任何以勝,暨權臣輕啟乎釁端,與鄰境頓垂於和好,内郡疲於糧餉,邊城厭於幹戈,誰無憂時之心,獨為保位之計,擬而言、議而動,悉付括囊,危不持、顛不扶,殆成撓棟,儻不亟從於退黜,必將愈積於罪愆,爰解鈞樞,俾奉香火,猶以股肱之舊,務全體貎之存。
於戱!乞骸骨以避賢,已昧滿盈之戒,歸田裡而思過,無忘循省之誠。
仰服寛恩,益祇明訓。
」章良能辭 自強自嘉泰三年五月拜右丞相,是年十一月罷,入相四年餘。
給事中劄子乞誅竄,得?:「陳自強阿附充位,不?國事,可罷右丞相,日下出國門。
」臣僚上言:「切見右丞相陳自強,素行汙濁,老益貪鄙,唯侂胄之意是狥。
侂胄始雖招權,猶奉内祠,凡所設施,尚闗廟堂,自強巧為柔佞,上表力請平章軍國,用兵一事,舉國以為不可,而自強曲為附和,力援私黨,占據言路,以脅制天下之公議,訂其罪惡,與侂胄相去無幾。
」有?追三官,送永州居住。
中書舎人劄子又乞誅竄,遂責授武泰軍節度副使,依舊居住。
嘉定元年四月,臣僚復上言,責授武泰軍節度副使,韶州安置。
韶州安置責辭曰:「宋由之為太尉,漢嚴阿黨之誅,元載之典中書,唐正姦贓之戮。
朕恪遵成憲,優待邇聨,雖二咎之並彰,固羣情之同嫉,姑從貶逐,猶示涵容。
特進、秦國公陳自強晚玷班行,未離選調,徒以權臣之私暱,驟叨政路之寵容,德薄位尊,苐知既得而患失,日暮途逺,奚止倒行而逆施。
已共紊於朝綱,復助開於邊隙,肆為?蔽,馴緻繹騷,人皆懷憂國之心,願輸忠藎,爾獨狥營私之計,專事貪饕,賄賂交於廟堂,請託徧於州縣,子孫紛競,道路駭聞。
朕方躬攬福威,載明黜陟,爰收還於印綬,俾退處於田廬,國典未申,人言沓至,惟舜流四罪,蓋深惡於不仁,而周制九刑,亦首懲於毀則。
肆稽古??,仍酌近規,責以散官,屏之偏郡,以少舒於輿議,以敷告於多方。
噫!設廉恥以遇臣,朕固素隆於體貌,去仁義以懷利,爾惟自抵於譴呵。
徃省前愆,毋重後悔。
」 臣僚繳奏:「自強與侂胄其罪實等,號曰三兇,侂胄先以籍家,又復斬首。
而自強曽無緒次施行,則刑為不均矣,未敢書讀。
」奉聖?:「陳自強朋奸誤國,黷貨狥私,罪大責輕,公論未歇,可責授復州團練副使,改送雷州安置,仍籍沒家財。
」 同日,李璧罷參知政事 璧自開禧二年七月除參知政事,是年十一月罷,執政一年餘。
臣僚乞出除職與郡之命,特行竄責,言:「璧昨自蜀中召還,侂胄即以為心腹,事無巨細必與之謀,璧懷鄙夫患失之心,趨和奉承,無所不至,躐遷驟進,既得所欲,國家之安危休戚俱不暇問。
侂胄初除平章,討論故事,盡出於璧。
開邊之議,璧實贊之。
當兵事欲興之時,出師已有定期,在廷搢紳皆未之聞,璧則無不與議。
所頒詔命,璧亦先期撰述,心知物議不以為可,每與士大夫言,亦相蹙頞謂當諫止,及對侂胄語則不然。
反復譎詐,若可欺人,自知不容掩者。
乞追奪秦檜官爵,不論其專恣無君,乃咎其力主和議」雲雲。
臣僚再論,奉?:李璧降兩官,送撫州居住。
丙戌,衛涇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自中奉大夫、試禦史中丞、侍讀除。
丁亥,兼權參知政事 簽書兼參知制曰:「朕敷求碩望,協濟弘圖,陸賈入而交平、勃之驩,密贊安劉之計,四兇去而舉元凱之美,遹求佐舜之功,偉文武之兼資,總兵民之庶務,厲精更始,錫命惟新。
具官衛涇碩大光明,閎深疏逹,學貫天人而守之彌約,氣塞宇宙而養之愈深,永阜陵之臨軒,早登龍首,予沖人之嗣服,晉立螭頭,顧枉尺之不為,曾進寸之莫計,引帆一去,掃軌十年,障西風元規之塵,初何求於斯世,起東山安石之夢,未免為於蒼生。
惟久窒而斯通,故雖退而愈進,視草分章於雲漢,持荷振武於文昌,迨欲除心腹之憂,嘗與膺表裏之託,志不持於首?,機爰決於投龜,天日居然開明,山嶽為之搖動,威聲霜凜,姦黨氷銷,大慰輿情,遂階柄用,極環四輔,仍通紫殿之班,日贊萬機,黙斡洪樞之運,啓沃九天之上,彌縫兩地之間,成道德之安強,底要荒之綏靖。
噫!治道在知邪正,朕既無疑貳之情,執政其猶股肱,卿其效翼為之力。
一人以懌,萬世有辭。
」 涇,字清叔,崑山人。
十二月辛酉,錢象祖右丞相兼樞密使自參知政事,授正奉大夫、兼國用事 制曰:「〈此下原闕七十八字〉易轍改絃,愈信姚崇應變之妙,乃贊建儲之盛典,乃審和戎之良圖,平心以公人物之權衡,飭身以肅朝廷之綱紀,更張甫爾,成畫燦然,固知專任以秉鈞,其可尚虛於宅揆?雖功名之際,謙虛知出於至誠,然平治其誰,推擇難違於衆望。
茲特遷於次輔,仍晉掌於中樞,稽諸陟文,加以峻秩,併衍戸封之入,丕昭眷寵之隆。
於戱!論一相而百史鄉方,詎敢輕於圖任,安中國而四方俱服,其益??於彌綸。
于以張道德之威,于以收仁義之效。
勉膺重寄,深體至懷。
」 壬戌,衛涇雷、孝友並參知政事涇自簽書樞密院事除;孝友自禦史中丞除 史彌逺同知樞密院事自禮部尚書除,兼太子賓客 林大中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自吏部尚書除 孝友,字季仲[7],信州人。
彌逺,字光叔,宰相浩之子。
大中,字和叔,永康人。
大中,嘉定元年六月辛巳以疾緻仕,在樞府六月。
嘉定元年戊辰 正月壬辰,史彌逺知樞密院事自同知樞密院事除。
六月辛卯,兼參知政事 制曰:「朕惟贊大事者,厥功甚茂,成茂功者,其報必豐。
矧惟圖任以登賢,匪直疇庸而計效。
肆繇親擢,數示序遷。
具官史彌逺沈靜有謀,能斷大事,謙卑自牧,罔居成功,忠孝一心,勤勞庶務,襲相門之積慶,為王室之世臣。
粵從常伯之聨,晉陟樞庭之貳,爵不踰德,官莫酬勲,人望愈高,輿論尚鬱,瞻言鬥極,雖並斡於璇璣,號猶相尊,實有嚴於魁柄,冝陞班於宥密,用贊治於弼諧,併衍戸封,仍開侯國,益昭寵數,増畀重權,以成道德安強之威,以壯精神折衝之本,輔元良而正萬國,卿既竭於丹誠,運籌?以制四方,朕式觀於妙算,躐榮奕葉,繼踵前聞。
」 彌逺乞宮觀劄子:「先臣浩,在孝宗皇帝朝為宰輔日,力贊和盟,今四十餘年南北安妥。
屬者兵連不已,民罹塗炭,臣上念朝廷講好息民之舊,下思先臣盡忠謀國之規,恭禀睿謨,首除禍本,幸念汔成和議,小使已還,疆埸之事,漸獲平息,況儲宮肇建,國體尊安,乞解機政。
」不允。
六月乙亥,衛涇罷參知政事自端明殿學士、太中大夫,除資政殿學士、知潭州 制曰:「精神折衝,允屬元戎之寄,股肱宣力,無如舊弼之圖,其責重,故選任不輕,其望尊,故體貎亦異。
肆頒褒綍,増賁藩符。
具官衛涇重厚而閎深,溫純而直諒,儒珍久晦,經綸冨有於胸中,政瑟既更,風采聲聞於天下,越陪國論,茂簡予衷,進務寅恭,贊鹽梅於商鼎,退全明哲,祝香火於漢祠。
朕方興共理之思,卿可袖旁觀之手?睠言巨鎮,莫若長沙,潢池甫息於繹騷,全楚尤資於綏撫,載惟碩德,式畀隆名,仗元帥之權,借重十連之勢,亞紫宸之秩,均聨兩地之華,以示眷懷,以光委注。
噫!申伯之憲文武,用作式於南邦,賈傳之陳治安,竚見思於宣室。
徃攄所蘊,毋薄此行。
」 涇以開禧二年十一月除簽書樞密院事,十二月除參知政事,是年六月罷,執政凡七月。
七月癸醜,丘崈同知樞密院事 制曰:「朕延登舊弼,協濟丕圖,總敷路之權,效已彰於制閫,贊五兵之要,任冝與於經邦,誕布明綸,式孚公聽。
具官丘崈精忠許國,偉業濟時,勞在三朝,昔備更於夷險,望隆一世,今允繫於重輕。
自復寄於留都,實統臨於方面,先聲甫震,外侮自消,克全道德之威,遂底和平之福,邊陲清晏,朝野懽愉。
朕惟君明臣良,必儆戒於無虞之際,邇安逺至,當豫防於既濟之餘,矧軍律之未明,且人心之易怠,匪資識慮,曷定規模?疇績用於行臺,還老成於宥府,庶幾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