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寧宗皇帝
關燈
小
中
大
紹熙五年
七月丙午,陳騤知樞密院事自參知政事除。
八月丙申,兼參知政事 餘端禮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自同知樞密院事除。
癸未,免兼 癸未,趙汝愚樞密使自知樞密院事除 制曰:「總樞機之秘,任莫重於本兵,等宰輔之尊,位尤高於建使。
廼疇宗雋,方陟台司,茲曲狥於遜辭,俾就陞於典領,載敭丕號,具諗羣工。
具官趙汝愚端亮簡明,疏通博達,論竑壇宇,本君子之盡忠,學貫源流,合古今之守約。
早繇簡擢,徧歴要華,旋分任於樞庭,寖冠榮於政路。
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固能坐折於遐衝,甲兵之問,不至廟堂,每務講明於自治。
屬予初政,頼爾嘉猷,惟勞舊者恩必優,而望隆者禮亦異,爰登次相,允協具瞻,佐理隂陽而下遂萬物之冝,何力陳於沖牘,運籌帷幄而決勝千裡之外,亦均倚於重權。
肆特峻於班聨,庸增嚴於事任,崇周家司馬之職,邁漢相太尉之名,酌顯秩以超加,陪腴租而並衍,萃為茂渥,實示殊褒。
於戲!夙夜宥密之基,方欽承於休命,文武久長之用,冝勉究於令圖。
尚服訓言,益觀美報。
」樓鑰辭 是年七月甲子,上初即位。
丙子,汝愚除特進、右丞相,辭不拜。
癸未,改除正議大夫、樞密使。
八月丙辰、申命為相。
是夏,孝宗升遐,其秋留公去位,公獨決大計,定社稷,上既登極,公又即日面奏乞召還留公,預差委殯宮總?使,而侍禦史張叔椿請議留公棄國之罰,遂遷叔椿吏部侍郎,而留公復位如故。
後旬餘,上乃除公特進、右丞相,公自以同姓之嫌,且近事處君臣之變,不敢論功,又自大中大夫,遷九官,非故不敢當,親劄諭?,公猶力辭,上勉從之,仍以特進為樞密使。
時陳公騤已除知院事,公不容退,即舊次,故不復辭職,而獨辭所遷九官,上亮公之誠,祇遷三官為正議大夫。
《行狀》 甲申,羅?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自兵部尚書除 ?,字春伯,臨川人。
九月庚午,緻仕。
八月丙辰,留正罷左丞相 正自淳熙十六年正月拜右丞相,紹熙元年七月拜左丞相;正乞解機政,自四年六月至於十一月,始宣押赴堂治事;五年六月,正復出國門,及上即位,始復召;是年八月罷,入相四年餘。
韓侂胄寖謀幹政,時詣都堂,及公召還,一日復至趙汝愚閤中,公聞之,令省吏諭使去,曰:「此非知閤徃來之地。
」侂胄大怒而出,由是亟謀去公。
八月九日,降制授公少師、觀文殿大學士、判建康府,公辭,召仍舊少保,以觀文殿大學士,充醴泉觀使。
十月,以張叔椿言落職。
慶元元年六月,上知公力請建儲始末,以上皇付公禦批八字進入,復公原職。
二年正月,以劉德秀言,落職,罷祠。
三年閏六月,以張釡言,責授中大夫、光祿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
四年九月,量移南劍州。
五年二月,詔許自便,四月,復光祿大夫、提舉洞霄宮。
六年閏二月,上章納祿,詔復原官職緻仕,未幾,以林采言,依舊光祿大夫緻仕,九月,復觀文殿學士、金紫光祿大夫。
嘉泰元年九月,進封魏國公,累食邑一萬一千戶,食實封三千九百戸。
二年十二月,復少保、觀文殿大學士。
開禧二年四月,公聞有邊事,歎曰:「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侂胄何人?誤國至此哉!」自是憂形於色,寢食俱廢,七月,疾且革,惟念邊事無休,薨,享年七十有八。
訃聞,上輟視朝二日,贈太師。
《行狀》 正叙復光祿大夫制曰:「虧盈益謙,斯為天道,記功忘過,時乃朕心。
念黃髪之既愆,悵丹書之未洗,惻然懷舊,許以自新。
具官留正徃在先廟,嘗司揆務,繼事聖父,顓秉國成,崖岸峻而軒裳所瞻,鼎足強而棟幹弗撓。
方朕禦圖之始,適逢當軸之虛,亟命造廷,俄嗟去位,賈生常賦於單閼,夢得思問於大鈞,深念此行,殊非得已,至於遏公議而下内遷之詔,屈邦憲而聽從便之居,前代之處放臣,久無此事,我國之優故老,元有異恩,而猶分務於别都,則是尚聨於謫籍,爰寵還於峻秩,俾遙領於真祠,示帝王予奪之公,全君臣終始之誼。
噫!面三槐而開黃閤,已深悟於昔非,棄萬事而從赤松,尚勉晞於後福。
」 同日,趙汝愚右丞相自樞密使除 制曰:「履帝位以禦邦,方圖政理,立宗英而作相,蔽自朕心。
雖退處於樞廷,當載還於揆路,乃申前命,爰告具僚。
具官趙汝愚忠實而淵通,光明而俊偉,少年射?,憂世已深,壯歳逢辰,愛君益甚,壽皇咨其切直,屢敷心腹之言,太上察其篤誠,徑委股肱之寄,擢居宥府,密贊籌帷。
逮予有興,厥功尤大,允矣托天之手,粲如導日之星,是為狥主以忘身,豈曰因人而成事,亟頒詔綍,俾踐台符,何循墻之過懃,緻反汗而中止,既孤輿望,殊咈眷懷,魚水方歡,固自君臣之相與,衮衣未備,幾若朝廷之不知。
矧今政令之未孚,復多旱水之間作,是圖賢佐,以贊繁機,越彼拘攣,不膠者卓矣,置於左右,亦職有利哉!非為朕私,其遂我相,仍進優崇之秩,更加沃衍之封。
於戯!旦奭之於周家,嘗兼師保之任,勉石之在唐室,俱稱宰輔之賢。
若前朝故實之未聞,與後日攀援之自此,毋庸再述,皆已熟知,其思注意之隆,勿狥執謙之舊。
」樓鑰辭 汝愚自七月丙子拜右丞相,辭免,遂改拜樞密使,至是復拜右丞相,力辭不獲,批答辭免劄子曰:「王者官人,惟賢是用,周封同姓,後世謂以宗強者,是疑聖人以私也!文王百男,其人多賢,故命之為諸侯,豈以疏戚為間哉!卿出於皇族,而負王佐之才,凡所歴官,皆宗姓之所未有,壽皇知人之明,由庶僚而擢之侍從,太上委寄之重,越故事而付之樞機。
肆朕纂承,遂登揆路,輔相一體,何用固辭。
卿毋自疑,朕意已決。
」又批答曰:「累聖之典,高宗之訓,朕非不知之,恐後人由此而進,亦非不念此也。
惟卿才足以周天下之務,道足以任天下之重,使生於前朝,亦當越故事而大用,後必有宗姓如卿者,然後可任此官。
其遂相予,不必籍此而力辭也。
」 八月,留正出判建康,申命公為光祿大夫、右丞相,親劄付學士樓公鑰雲:「趙汝愚宗姓之賢,偉然忠實。
太上體壽皇圖任之意,擢置機衡。
肆朕繼承,厥功為大,俾居宰路,控避莫回,殊咈眷懷,尤辜輿望,朕惟不膠者,卓惟時之冝。
今政令未孚,水旱間作,得一賢佐,度越拘攣,萬機實繁,其遂我相。
可除右丞相。
」公辭之再三,且面陳懇悃,皆不可,乃言於上曰:「陛下雖待臣不疑,而臣之孤蹤,與臣所處之地,臣不得不自疑。
蓋自祖宗以來,宗室無為宰相者;又陛下龍飛,偶在一時攀附之列,臣之蹤跡愈高則愈危,望陛下保全,置之安地。
必不得已,俟阜陵復土,兩宮重懽,望陛下許臣先去。
」於是,退,始就職,然權倖小人多不便,遂相與排擊善類,以肆動揺,正言黃公度、侍講朱公熹、監察禦史吳公獵、起居郎劉公光祖、吏部侍郎彭公龜年,相繼去國,公力論救,皆不回,自度志不得行,去意益決,請去至再,復不許,面諭公曰:「丞相欲去,須??太上相見,徐議進退。
」公納劄子榻上,上復自取授公而退。
明年正月八日,北使朝辭,公命家人治裝,欲以九日退朝,遂行,事稍洩,權臣恐其善去,他日或復用也,將以計欵其行,是日晚,遽宣鎻,雲微聞欲行祔廟賞,仍趣治裝,而公之客或曰:「上即位甫爾,公進退宜謹。
」故聽之,翌日果以孝宗祔廟,備著忠勞,階特進。
故事:祇遷一官。
時遷三階,復力辭,至二十三日,始聽遷官如故事,既辭特進不拜,授銀青光祿大夫,又二日,李沐之?進矣。
《行狀》 公嘗念藝祖受命立極,垂萬世之統,為宋太祖。
熙寧中,屈於王安石之議,久未正廟祀東向之位,知禮者多以為非。
既當國,首請用韓維、孫固等議&mdash&mdash遇祫享,奉藝祖東向,而祠僖宗而下於别廟。
慶元元年春,國家馴緻閒暇,公亦屢丐歸,不許,奮然思大有為,乃率同列於上前,極言今日弊政,首陳立志以正始,且及仁祖開天章閣故事,以謂一時更革纔數事,小人側目,?謗並興,而範、富?皆去位,權臣方蠅營狙伺,乘隙抵??,聞之益懼,嘯集衺侶,分置要途,凡可肆其排擊,不遺餘力,雖聖上曲加保全,而卒罹於禍。
同上 九月壬申,京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自刑部尚書除 鏜,字仲遠,隆興人。
十二月己巳,陳騤罷知樞密院事 騤自紹熙三年六月除同知樞密院事,四年三月除參知政事,五年七月除知樞密院事,是年十二月己巳丐閑,除職與郡,?除資政殿大學士、宮觀。
庚午,餘端禮知樞密院事自參知政事除。
慶元元年二月戊寅,兼參知政事 京鏜參知政事自簽書樞密院事除 鄭僑同知樞密院事自吏部尚書除 端禮除知樞密院事制曰:「朕惟兵權,總於樞筦,孰當魁柄之隆,時望疇於政途,茲得鴻儒之舊,誕揚成渙,庸示殊褒。
具官餘端禮端重而裕和,寛閎而肅括,受知烈祖,忠備罄於論思,祇事上皇,功尤多於調?,召從家食,擢位天官,出分帥閫之雄,來貳機庭之邃,廟謨黙契,帝眷罙深。
逮予纂紹於邦圖,乃命參陪於揆路,不改有常之度,愈堅匪懈之誠,是用晉掌本兵,式資遠略,既有加於邑賦,仍真錫於井腴,用聳群瞻,茂昭異數。
噫!國家是時及閒暇,豈武備之可忘,道德之威成安強,斯壯猷之有頼。
其思勵翼,以副倚毗。
」 鏜參知政事制曰:「朕永惟至治,亟圖共政之人,樂得碩材,輟自本兵之地,方深眷倚,爰示寵嘉。
具官京鏜襟度粹夷,器資凝重,久矣徧儀於中外,卓然立志於事功,禮執殊鄰,孝祖擢登於法從,政成全蜀,上皇召寘於文昌。
逮茲禦極之初,翊我鴻樞之運,訏謨經逺,敏識燭微,載疇帷幄之庸,俾贊鈞衡之任。
噫!有常徳以立武事,既資已試之能,建大政以興太平,尚冀方來之效。
徃祇厥命,益逺乃猷。
」 僑同知樞密院事制曰:「朕以有邦初政,可忘武備之修?貳我鴻樞,宜亟儒英之用。
既符人望,庸畀綸言。
具官鄭僑早以異才,冠於多士,學問本於醇正,進退得於從容,遣以交鄰,義不辱於君命,召而前席,言弗為於身謀,積望罙高,來歸何晚。
屬纂丕圖之始,尚淹大江之東,念帥閫之久勞,還文昌之舊著,講帷進列,備見忠誠,宥密參華,尤資碩畫,乃啟侯封之寵,仍増井賦之豐,兼錫真腴,式昭異渥。
惟踐揚之久,則其謀必審,惟涵養之至,則其用必宏。
無競維人,予既虛心而眷倚,有常立武,爾其一德以贊襄。
」 僑,字惠叔,興化人,舉進士第一。
僑辭免,批答曰:「卿久儀禁路,人望最高,垂上政途,詳試帥閫,天官之長至勤三入,西樞為貳,蓋亦晚矣。
」 山陵畢事,端禮加正奉大夫、僑加宣奉大夫。
慶元元年乙卯 二月戊寅,趙汝愚罷右丞相除觀文殿大學士,依前銀青光祿大夫,知福州 制曰:「朕寅奉基圖,優崇宰輔,内為天子之老,頼經體贊元之大猷,外為諸侯之師,倚典戎幹方之大略,出入藩輔之用雖異,始終眷遇之恩不衰,爰敷治朝,以詔多士。
具官趙汝愚高明而厚重,寛博而淵深,應變守文,兼有大臣之能事,善謀能斷,獨當天下之危機,雅推人望之隆,進陟冡司之重,蓋烈祖嘗有大用之意,姑遺後人,惟本朝舊拘左戚之嫌,特捐故事。
頃我家之多難,頼碩輔之精忠,持危定傾,安社稷以為悅,任公竭節,利國家無不為。
既隆翊戴之勲,尚期啟沃之助,虛心無作,朕惟籍謀猷告後之忠,成功不居,汝遽慕明哲保身之義,力陳忱悃,祈避煩言,是用冠書殿之班聨,付帥垣之節制,眷此七閩之?,屢從十乘之行,圖所便安,昭於體貌。
於戱!命公望以夾輔,既優賜履之崇,祖山甫而永懷,寧忘補衮之舊。
益思體國,毋有遐心。
」鄭湜辭 汝愚自紹熙五年八月拜右丞相,是年二月罷,入相凡六月。
右正言李沐首論汝愚之過,遂有是命。
是時,韓侂胄因前日傳道詔?,已得親近上左右,乗間竊弄權柄,其所以謀害公者,計已深矣,公平時氣貌方嚴,未嘗假人辭色,及為相,尤重惜名器,不以朝廷官爵曲狥人情,或言侂胄意望節鉞,而公反裁抑之,專務汲引忠賢,愛惜善類,故小人之嗜進者多附侂胄,舉皆不樂,而右正言李沐遂論公,罷相。
《行狀》 汝愚辭福州之命,降詔不允,?全臺上言,乞寢右丞相趙汝愚福州之命,且以職名奉祠,遂依舊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尋落職,十二月,責授寧逺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
責永州制曰:「屈氂與廣利妄議,武帝戮之於事聞之初,林甫輔明皇不忠,肅宗誅之於論定之後。
是皆宗室之為,相率?譴訶而緻刑,本朝深鑒於前車,同姓不登於揆路,雖欲選任,亦難冒居,果罪戾之徹聞,豈憲章之幸免?具官趙汝愚色厲而内荏,身私而託公,偶早竊於科名,已徧塵於華要,惟歴年典故之未有,尚巧計經營而欲為,嫌疑既弗避於此時,狂僣知難防於異日。
朕位繇主器,躬獲紹圖,蓋承太上禦劄之倦勤,復奉隆慈誨言之詢?,父子之傳,本於素定,堂陛之勢,豈其易陵?而乃敢貪天功,遂執國命,謀動幹戈而未已,人孰無疑?妄談符?之不經,意將安在?過歸君而有暴揚之迹,威震主而無退歛之思,盤互妄邪,參通籌?,内欲擅移軍帥而結腹心之死黨,外將生事強鄰而開邊境之釁端,每務紛更,非獨朝廷之不可,實懷怨望,殆將路人而皆知。
茲第令解職以包容,乃頻有訟寃之指教,愈喧物論,具載臺評,其黜授於散官,以竄投於逺郡,自今立政立事,我其守祖宗用人之規,作福作威,爾庶知家國名分之戒!勿忘自省,尚體寛恩。
」汪儀端辭 二年正月庚子,汝愚以疾薨於衡陽,得?歸葬。
二月,中書舍人吳宗旦繳汝愚復官,言:「臣切見故相趙汝愚,死於衡陽,訃音來聞,聖慈惻怛,至灑宸翰與復元官,許其歸葬,徳至渥也!欲乞且令歸葬,以伸陛下待遇之私,更不牽復元官,以慰天下議論之公,實為幸甚。
」奉?依。
後自故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追贈少保,加贈少師。
嘉定元年,追復觀文殿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
贈少保告辭曰:「人主以天地為心,刑賞率歸於忠厚,大臣與國家同體,死生當極於哀榮,念飾終之未周,每懷舊而有感。
具官趙汝愚系聨屬籍,名冠儒科,陪淳熙侍從之班,受先帝樞機之寄。
肆朕初政,擢登宰司,中因議論之交騰,遂使寵章之久閟。
仰念祖宗之法,每隆輔相之恩,茍有過焉,常遷就而為之諱,逮其亡也,必惻怛以緻其情。
繄我後人,敢忘此意?矧厲精而更化,方建極而用中,凡海内之羣才,舉無終棄,豈地下之一老,顧使獨遺?爰追錫於篆車,以流光於壤戸。
噫!朝而目送,尚思加禮於絳侯,見若毛生,寧忍少恩於德裕、幽魂不冺,明渥其歆。
」楊炳辭 追復觀文殿大學士告辭曰:「朕慨念忠臣,力扶王業,安社稷以為悅,夙高輔翼之勲,質鬼神而無疑,可後哀榮之典?誕敭綸命,敷告緜區。
具官趙汝愚節挺松筠,忠貫日月,特立獨行之操,不愧古人,至公血誠之心,可任大事。
自晉參於國秉,實深慰於民瞻,堂堂濟世之規,凜凜捐軀之義,惟時烈祖,遽反真逰,承文考與
八月丙申,兼參知政事 餘端禮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自同知樞密院事除。
癸未,免兼 癸未,趙汝愚樞密使自知樞密院事除 制曰:「總樞機之秘,任莫重於本兵,等宰輔之尊,位尤高於建使。
廼疇宗雋,方陟台司,茲曲狥於遜辭,俾就陞於典領,載敭丕號,具諗羣工。
具官趙汝愚端亮簡明,疏通博達,論竑壇宇,本君子之盡忠,學貫源流,合古今之守約。
早繇簡擢,徧歴要華,旋分任於樞庭,寖冠榮於政路。
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固能坐折於遐衝,甲兵之問,不至廟堂,每務講明於自治。
屬予初政,頼爾嘉猷,惟勞舊者恩必優,而望隆者禮亦異,爰登次相,允協具瞻,佐理隂陽而下遂萬物之冝,何力陳於沖牘,運籌帷幄而決勝千裡之外,亦均倚於重權。
肆特峻於班聨,庸增嚴於事任,崇周家司馬之職,邁漢相太尉之名,酌顯秩以超加,陪腴租而並衍,萃為茂渥,實示殊褒。
於戲!夙夜宥密之基,方欽承於休命,文武久長之用,冝勉究於令圖。
尚服訓言,益觀美報。
」樓鑰辭 是年七月甲子,上初即位。
丙子,汝愚除特進、右丞相,辭不拜。
癸未,改除正議大夫、樞密使。
八月丙辰、申命為相。
是夏,孝宗升遐,其秋留公去位,公獨決大計,定社稷,上既登極,公又即日面奏乞召還留公,預差委殯宮總?使,而侍禦史張叔椿請議留公棄國之罰,遂遷叔椿吏部侍郎,而留公復位如故。
後旬餘,上乃除公特進、右丞相,公自以同姓之嫌,且近事處君臣之變,不敢論功,又自大中大夫,遷九官,非故不敢當,親劄諭?,公猶力辭,上勉從之,仍以特進為樞密使。
時陳公騤已除知院事,公不容退,即舊次,故不復辭職,而獨辭所遷九官,上亮公之誠,祇遷三官為正議大夫。
《行狀》 甲申,羅?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自兵部尚書除 ?,字春伯,臨川人。
九月庚午,緻仕。
八月丙辰,留正罷左丞相 正自淳熙十六年正月拜右丞相,紹熙元年七月拜左丞相;正乞解機政,自四年六月至於十一月,始宣押赴堂治事;五年六月,正復出國門,及上即位,始復召;是年八月罷,入相四年餘。
韓侂胄寖謀幹政,時詣都堂,及公召還,一日復至趙汝愚閤中,公聞之,令省吏諭使去,曰:「此非知閤徃來之地。
」侂胄大怒而出,由是亟謀去公。
八月九日,降制授公少師、觀文殿大學士、判建康府,公辭,召仍舊少保,以觀文殿大學士,充醴泉觀使。
十月,以張叔椿言落職。
慶元元年六月,上知公力請建儲始末,以上皇付公禦批八字進入,復公原職。
二年正月,以劉德秀言,落職,罷祠。
三年閏六月,以張釡言,責授中大夫、光祿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
四年九月,量移南劍州。
五年二月,詔許自便,四月,復光祿大夫、提舉洞霄宮。
六年閏二月,上章納祿,詔復原官職緻仕,未幾,以林采言,依舊光祿大夫緻仕,九月,復觀文殿學士、金紫光祿大夫。
嘉泰元年九月,進封魏國公,累食邑一萬一千戶,食實封三千九百戸。
二年十二月,復少保、觀文殿大學士。
開禧二年四月,公聞有邊事,歎曰:「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侂胄何人?誤國至此哉!」自是憂形於色,寢食俱廢,七月,疾且革,惟念邊事無休,薨,享年七十有八。
訃聞,上輟視朝二日,贈太師。
《行狀》 正叙復光祿大夫制曰:「虧盈益謙,斯為天道,記功忘過,時乃朕心。
念黃髪之既愆,悵丹書之未洗,惻然懷舊,許以自新。
具官留正徃在先廟,嘗司揆務,繼事聖父,顓秉國成,崖岸峻而軒裳所瞻,鼎足強而棟幹弗撓。
方朕禦圖之始,適逢當軸之虛,亟命造廷,俄嗟去位,賈生常賦於單閼,夢得思問於大鈞,深念此行,殊非得已,至於遏公議而下内遷之詔,屈邦憲而聽從便之居,前代之處放臣,久無此事,我國之優故老,元有異恩,而猶分務於别都,則是尚聨於謫籍,爰寵還於峻秩,俾遙領於真祠,示帝王予奪之公,全君臣終始之誼。
噫!面三槐而開黃閤,已深悟於昔非,棄萬事而從赤松,尚勉晞於後福。
」 同日,趙汝愚右丞相自樞密使除 制曰:「履帝位以禦邦,方圖政理,立宗英而作相,蔽自朕心。
雖退處於樞廷,當載還於揆路,乃申前命,爰告具僚。
具官趙汝愚忠實而淵通,光明而俊偉,少年射?,憂世已深,壯歳逢辰,愛君益甚,壽皇咨其切直,屢敷心腹之言,太上察其篤誠,徑委股肱之寄,擢居宥府,密贊籌帷。
逮予有興,厥功尤大,允矣托天之手,粲如導日之星,是為狥主以忘身,豈曰因人而成事,亟頒詔綍,俾踐台符,何循墻之過懃,緻反汗而中止,既孤輿望,殊咈眷懷,魚水方歡,固自君臣之相與,衮衣未備,幾若朝廷之不知。
矧今政令之未孚,復多旱水之間作,是圖賢佐,以贊繁機,越彼拘攣,不膠者卓矣,置於左右,亦職有利哉!非為朕私,其遂我相,仍進優崇之秩,更加沃衍之封。
於戯!旦奭之於周家,嘗兼師保之任,勉石之在唐室,俱稱宰輔之賢。
若前朝故實之未聞,與後日攀援之自此,毋庸再述,皆已熟知,其思注意之隆,勿狥執謙之舊。
」樓鑰辭 汝愚自七月丙子拜右丞相,辭免,遂改拜樞密使,至是復拜右丞相,力辭不獲,批答辭免劄子曰:「王者官人,惟賢是用,周封同姓,後世謂以宗強者,是疑聖人以私也!文王百男,其人多賢,故命之為諸侯,豈以疏戚為間哉!卿出於皇族,而負王佐之才,凡所歴官,皆宗姓之所未有,壽皇知人之明,由庶僚而擢之侍從,太上委寄之重,越故事而付之樞機。
肆朕纂承,遂登揆路,輔相一體,何用固辭。
卿毋自疑,朕意已決。
」又批答曰:「累聖之典,高宗之訓,朕非不知之,恐後人由此而進,亦非不念此也。
惟卿才足以周天下之務,道足以任天下之重,使生於前朝,亦當越故事而大用,後必有宗姓如卿者,然後可任此官。
其遂相予,不必籍此而力辭也。
」 八月,留正出判建康,申命公為光祿大夫、右丞相,親劄付學士樓公鑰雲:「趙汝愚宗姓之賢,偉然忠實。
太上體壽皇圖任之意,擢置機衡。
肆朕繼承,厥功為大,俾居宰路,控避莫回,殊咈眷懷,尤辜輿望,朕惟不膠者,卓惟時之冝。
今政令未孚,水旱間作,得一賢佐,度越拘攣,萬機實繁,其遂我相。
可除右丞相。
」公辭之再三,且面陳懇悃,皆不可,乃言於上曰:「陛下雖待臣不疑,而臣之孤蹤,與臣所處之地,臣不得不自疑。
蓋自祖宗以來,宗室無為宰相者;又陛下龍飛,偶在一時攀附之列,臣之蹤跡愈高則愈危,望陛下保全,置之安地。
必不得已,俟阜陵復土,兩宮重懽,望陛下許臣先去。
」於是,退,始就職,然權倖小人多不便,遂相與排擊善類,以肆動揺,正言黃公度、侍講朱公熹、監察禦史吳公獵、起居郎劉公光祖、吏部侍郎彭公龜年,相繼去國,公力論救,皆不回,自度志不得行,去意益決,請去至再,復不許,面諭公曰:「丞相欲去,須??太上相見,徐議進退。
」公納劄子榻上,上復自取授公而退。
明年正月八日,北使朝辭,公命家人治裝,欲以九日退朝,遂行,事稍洩,權臣恐其善去,他日或復用也,將以計欵其行,是日晚,遽宣鎻,雲微聞欲行祔廟賞,仍趣治裝,而公之客或曰:「上即位甫爾,公進退宜謹。
」故聽之,翌日果以孝宗祔廟,備著忠勞,階特進。
故事:祇遷一官。
時遷三階,復力辭,至二十三日,始聽遷官如故事,既辭特進不拜,授銀青光祿大夫,又二日,李沐之?進矣。
《行狀》 公嘗念藝祖受命立極,垂萬世之統,為宋太祖。
熙寧中,屈於王安石之議,久未正廟祀東向之位,知禮者多以為非。
既當國,首請用韓維、孫固等議&mdash&mdash遇祫享,奉藝祖東向,而祠僖宗而下於别廟。
慶元元年春,國家馴緻閒暇,公亦屢丐歸,不許,奮然思大有為,乃率同列於上前,極言今日弊政,首陳立志以正始,且及仁祖開天章閣故事,以謂一時更革纔數事,小人側目,?謗並興,而範、富?皆去位,權臣方蠅營狙伺,乘隙抵??,聞之益懼,嘯集衺侶,分置要途,凡可肆其排擊,不遺餘力,雖聖上曲加保全,而卒罹於禍。
同上 九月壬申,京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自刑部尚書除 鏜,字仲遠,隆興人。
十二月己巳,陳騤罷知樞密院事 騤自紹熙三年六月除同知樞密院事,四年三月除參知政事,五年七月除知樞密院事,是年十二月己巳丐閑,除職與郡,?除資政殿大學士、宮觀。
庚午,餘端禮知樞密院事自參知政事除。
慶元元年二月戊寅,兼參知政事 京鏜參知政事自簽書樞密院事除 鄭僑同知樞密院事自吏部尚書除 端禮除知樞密院事制曰:「朕惟兵權,總於樞筦,孰當魁柄之隆,時望疇於政途,茲得鴻儒之舊,誕揚成渙,庸示殊褒。
具官餘端禮端重而裕和,寛閎而肅括,受知烈祖,忠備罄於論思,祇事上皇,功尤多於調?,召從家食,擢位天官,出分帥閫之雄,來貳機庭之邃,廟謨黙契,帝眷罙深。
逮予纂紹於邦圖,乃命參陪於揆路,不改有常之度,愈堅匪懈之誠,是用晉掌本兵,式資遠略,既有加於邑賦,仍真錫於井腴,用聳群瞻,茂昭異數。
噫!國家是時及閒暇,豈武備之可忘,道德之威成安強,斯壯猷之有頼。
其思勵翼,以副倚毗。
」 鏜參知政事制曰:「朕永惟至治,亟圖共政之人,樂得碩材,輟自本兵之地,方深眷倚,爰示寵嘉。
具官京鏜襟度粹夷,器資凝重,久矣徧儀於中外,卓然立志於事功,禮執殊鄰,孝祖擢登於法從,政成全蜀,上皇召寘於文昌。
逮茲禦極之初,翊我鴻樞之運,訏謨經逺,敏識燭微,載疇帷幄之庸,俾贊鈞衡之任。
噫!有常徳以立武事,既資已試之能,建大政以興太平,尚冀方來之效。
徃祇厥命,益逺乃猷。
」 僑同知樞密院事制曰:「朕以有邦初政,可忘武備之修?貳我鴻樞,宜亟儒英之用。
既符人望,庸畀綸言。
具官鄭僑早以異才,冠於多士,學問本於醇正,進退得於從容,遣以交鄰,義不辱於君命,召而前席,言弗為於身謀,積望罙高,來歸何晚。
屬纂丕圖之始,尚淹大江之東,念帥閫之久勞,還文昌之舊著,講帷進列,備見忠誠,宥密參華,尤資碩畫,乃啟侯封之寵,仍増井賦之豐,兼錫真腴,式昭異渥。
惟踐揚之久,則其謀必審,惟涵養之至,則其用必宏。
無競維人,予既虛心而眷倚,有常立武,爾其一德以贊襄。
」 僑,字惠叔,興化人,舉進士第一。
僑辭免,批答曰:「卿久儀禁路,人望最高,垂上政途,詳試帥閫,天官之長至勤三入,西樞為貳,蓋亦晚矣。
」 山陵畢事,端禮加正奉大夫、僑加宣奉大夫。
慶元元年乙卯 二月戊寅,趙汝愚罷右丞相除觀文殿大學士,依前銀青光祿大夫,知福州 制曰:「朕寅奉基圖,優崇宰輔,内為天子之老,頼經體贊元之大猷,外為諸侯之師,倚典戎幹方之大略,出入藩輔之用雖異,始終眷遇之恩不衰,爰敷治朝,以詔多士。
具官趙汝愚高明而厚重,寛博而淵深,應變守文,兼有大臣之能事,善謀能斷,獨當天下之危機,雅推人望之隆,進陟冡司之重,蓋烈祖嘗有大用之意,姑遺後人,惟本朝舊拘左戚之嫌,特捐故事。
頃我家之多難,頼碩輔之精忠,持危定傾,安社稷以為悅,任公竭節,利國家無不為。
既隆翊戴之勲,尚期啟沃之助,虛心無作,朕惟籍謀猷告後之忠,成功不居,汝遽慕明哲保身之義,力陳忱悃,祈避煩言,是用冠書殿之班聨,付帥垣之節制,眷此七閩之?,屢從十乘之行,圖所便安,昭於體貌。
於戱!命公望以夾輔,既優賜履之崇,祖山甫而永懷,寧忘補衮之舊。
益思體國,毋有遐心。
」鄭湜辭 汝愚自紹熙五年八月拜右丞相,是年二月罷,入相凡六月。
右正言李沐首論汝愚之過,遂有是命。
是時,韓侂胄因前日傳道詔?,已得親近上左右,乗間竊弄權柄,其所以謀害公者,計已深矣,公平時氣貌方嚴,未嘗假人辭色,及為相,尤重惜名器,不以朝廷官爵曲狥人情,或言侂胄意望節鉞,而公反裁抑之,專務汲引忠賢,愛惜善類,故小人之嗜進者多附侂胄,舉皆不樂,而右正言李沐遂論公,罷相。
《行狀》 汝愚辭福州之命,降詔不允,?全臺上言,乞寢右丞相趙汝愚福州之命,且以職名奉祠,遂依舊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尋落職,十二月,責授寧逺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
責永州制曰:「屈氂與廣利妄議,武帝戮之於事聞之初,林甫輔明皇不忠,肅宗誅之於論定之後。
是皆宗室之為,相率?譴訶而緻刑,本朝深鑒於前車,同姓不登於揆路,雖欲選任,亦難冒居,果罪戾之徹聞,豈憲章之幸免?具官趙汝愚色厲而内荏,身私而託公,偶早竊於科名,已徧塵於華要,惟歴年典故之未有,尚巧計經營而欲為,嫌疑既弗避於此時,狂僣知難防於異日。
朕位繇主器,躬獲紹圖,蓋承太上禦劄之倦勤,復奉隆慈誨言之詢?,父子之傳,本於素定,堂陛之勢,豈其易陵?而乃敢貪天功,遂執國命,謀動幹戈而未已,人孰無疑?妄談符?之不經,意將安在?過歸君而有暴揚之迹,威震主而無退歛之思,盤互妄邪,參通籌?,内欲擅移軍帥而結腹心之死黨,外將生事強鄰而開邊境之釁端,每務紛更,非獨朝廷之不可,實懷怨望,殆將路人而皆知。
茲第令解職以包容,乃頻有訟寃之指教,愈喧物論,具載臺評,其黜授於散官,以竄投於逺郡,自今立政立事,我其守祖宗用人之規,作福作威,爾庶知家國名分之戒!勿忘自省,尚體寛恩。
」汪儀端辭 二年正月庚子,汝愚以疾薨於衡陽,得?歸葬。
二月,中書舍人吳宗旦繳汝愚復官,言:「臣切見故相趙汝愚,死於衡陽,訃音來聞,聖慈惻怛,至灑宸翰與復元官,許其歸葬,徳至渥也!欲乞且令歸葬,以伸陛下待遇之私,更不牽復元官,以慰天下議論之公,實為幸甚。
」奉?依。
後自故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追贈少保,加贈少師。
嘉定元年,追復觀文殿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
贈少保告辭曰:「人主以天地為心,刑賞率歸於忠厚,大臣與國家同體,死生當極於哀榮,念飾終之未周,每懷舊而有感。
具官趙汝愚系聨屬籍,名冠儒科,陪淳熙侍從之班,受先帝樞機之寄。
肆朕初政,擢登宰司,中因議論之交騰,遂使寵章之久閟。
仰念祖宗之法,每隆輔相之恩,茍有過焉,常遷就而為之諱,逮其亡也,必惻怛以緻其情。
繄我後人,敢忘此意?矧厲精而更化,方建極而用中,凡海内之羣才,舉無終棄,豈地下之一老,顧使獨遺?爰追錫於篆車,以流光於壤戸。
噫!朝而目送,尚思加禮於絳侯,見若毛生,寧忍少恩於德裕、幽魂不冺,明渥其歆。
」楊炳辭 追復觀文殿大學士告辭曰:「朕慨念忠臣,力扶王業,安社稷以為悅,夙高輔翼之勲,質鬼神而無疑,可後哀榮之典?誕敭綸命,敷告緜區。
具官趙汝愚節挺松筠,忠貫日月,特立獨行之操,不愧古人,至公血誠之心,可任大事。
自晉參於國秉,實深慰於民瞻,堂堂濟世之規,凜凜捐軀之義,惟時烈祖,遽反真逰,承文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