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紀事本末卷八

關燈
遂叛命,久為邊害,朝廷患之。

    議者以為唂厮啰尚在河、湟閑,又與元昊世雠,傥遣使通谕朝廷之意,使西戎有後顧之憂,則邊備解矣。

    上然之。

    至是遣屯田員外郎劉渙奉使,自古渭川循末邦山至河州國門寺,絕河,逾廓州,抵青堂城,始與唂厮啰遇。

    渙為述朝廷之意,因以邈川都統爵命授,俾犄角以攻元昊。

    厮啰謝恩大喜,請舉兵助中國讨賊。

    自此元昊始病于牽制,而唂厮啰複與中國通矣。

    冬,閏十二月,鄜延、環慶副都部署劉平上言:元昊恣行殺害,衆叛親離,複與唂厮啰相持已久,結隙方深,此天亡時也。

    其實唂厮啰與元昊連年交兵,大勢已衄,南徙曆精城,文法寖弱矣。

     康定元年春正月庚寅,诏唂厮啰速領軍馬,乘元昊空國入寇,徑往拔其根本,成功當授銀、夏節制,仍密以起兵日報沿邊經略使、安撫司出師為援,别賜對衣、金帶、絹二萬匹。

    唂厮啰雖被诏,卒不能行。

    四月,以邈川首領唂厮啰子董氈為會州刺史。

    董氈方九歲,其父為之請,随母喬氏居曆精城,所部可六七萬人,号令嚴明,人憚服之。

     秋八月癸卯,遣屯田員外郎劉渙使邈川,谕唂厮啰出兵助讨西賊。

    唂厮啰召酋豪大犒,約盡力無負,然終不能有功也。

    慶曆元年春正月已未,加唂厮啰河西節度使。

    夏五月,時瞎氈居龛谷,無所屬,趙珣與書招之,遺以绨錦,瞎氈聽命。

    初,瞎氈磨氈角背叛,其父自立,磨氈角素依首領郢成、俞龍為謀主,俞龍複納女于元昊,甯令僞号梁王者。

    由是唂厮啰常憂禍發肘腋,意益衰怯。

    其後,瞎氈、唂厮啰複取邈川城,收磨氈角妻子,質于結啰城。

    四年,磨氈角入貢。

     嘉祐七年秋八月,邈川首領唂厮啰既老,國事皆委其子董氈。

    知秦州張方平嘗誘董氈入貢,許奏為防禦使。

    董氈入貢,而議不行。

    先是,遼以女妻董氈,與之共圖夏國,夏主諒祚與戰,屢為所敗。

    及是,諒祚舉兵擊董氈,屯于古渭川,其熟戶酋長皆懼,亟請方平求救。

    方平懼,飾樓橹為守城之備,盡籍諸縣馬,悉發下番兵,關西震聳。

    數日,方平複奏諒祚已引兵西去擊董氈矣。

    諒祚尋複為董氈所敗,築堡于古渭川之側而還。

     英宗治平元年,唂厮啰之部分,至是木征河乞内附。

     二年冬十一月,唂厮啰死,以其子董氈為保順節度使。

    木征者,瞎氈子也。

    木征,猶華言龍首也。

    以其唂厮啰嫡孫昆弟行最長,故謂之龍頭,羌人語倒,謂之頭龍。

    瞎氈死,青堂首領瞎藥雞羅及胡僧鹿尊共立之,移居滔山。

    董氈之甥瞎征,伏羌蕃部李钺星之子也,與木征不協,其舅李笃氈挾瞎征居結河。

    瞎征數與笃氈及沈幹族首領常屍丹波合兵攻木征,木征去,居安鄉城。

    有巴欺溫者,唂氏族子,先居結羅城,其後稍強,董氈河南之城遂三分。

    巴欺溫、木征居洮河閑,瞎征居結河,董氈獨有河北之地。

     熙甯五年秋,王子醇引兵始出路骨山,拔香子城,平河州,又出馬蘭州,擒木征母弟結吳化,破洮州,木征之弟已氈角降,盡得河南、熙河、洮、岷、疊、宕六州之地。

    自臨江寨至安鄉城東南一千餘裡,降蕃戶三十餘帳。

     六年,燕達為秦鳳路副總管,河州景思立陷于踏白城,達讨山後諸羌,斬首四千級,還至诃喏城,瞎木征降,置熙河路。

     元豐五年春二月,進封常樂郡公,董氈為武威郡王,以會兵讨夏故也。

    時夏人欲與董氈通好,許割賂斫龍以西地,雲:如歸我,即官爵一随所欲。

    董氈拒絕之,整兵甲以俟入讨,且遣使來告。

    帝召見。

    其使,令歸,語董氈盡心守圉。

    帝知邈川事力不足與夏人抗,但欲解散其謀,使不與結和而巳。

     夏五月庚寅,以青堂大首領俞龍珂為西頭供奉官。

    初,命王韶主洮河安撫事。

    時議取河湟,自古渭砦接青堂、武勝軍,應招納蕃部、市易、募人、營田等事,并令王韶主之。

    韶至秦,會諸将,以蕃部俞龍珂在青堂最大,渭原羌與夏人皆欲羁縻之,先緻讨。

    韶因按邊,引數騎直抵其帳,谕以成敗,遂留宿。

    明日,兩種皆遣其豪随韶以東,龍珂率其屬十二萬口内附。

    龍珂既歸朝,自言:平生聞包中丞朝廷忠臣,乞賜姓包。

    帝如其意,賜姓包名順,因有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