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李時珍墓前萋萋

關燈
不論識與不識,見到就含笑點頭。

    菜館中常備的菜,以時蔬為主,任何客人隻有什麼便吃什麼,好在都是新鮮的,吃起來也頗可口。

    菜的售價很便宜,每款不過三毫五毫,晚間常有人請客,也以四盆四碗一湯為限。

    假使要吃豐富像樣的筵席,那是無法承辦的。

     來訪問某富紳的人很多,而且知道他還邀請了一位上海醫生同來,兼備藥物,可以配方。

    莫幹山地方畢竟不大,消息傳得很快,不上兩天,就有許多人來找我看病,看了病送我五塊錢,這個數目在當時看來已是很大了。

    有些當地人來看,送一元、兩元的也有,我對這些病人隻問姓氏,從不問名字,其中可能有不少大人物在内。

     在短短的一個期間,若幹種藥材,已不夠應用,鐵路飯店的周經理很熱心,他說:“你要什麼藥材,今天開出來,明天就可以托人從山下帶上來,是很方便的。

    ” 因此,我從這時起,規定上午看病,下午遊山,莫幹山養病的人很多,所以每天上午診務很忙。

     鐵路飯店有一個大客廳,每逢星期一大清早,就有三百多人來這裡做紀念周,除了主席台有一個小方桌之外,大家都站着講話和聽講,我看不到有什麼警衛人員,旅館中的旅客去參加的話,也不拒絕。

    我想鐵路飯店的客廳,看來是莫幹山最大的,每次有什麼重要會議,也都是在這個廳中開會。

     我在莫幹山,看早晚不同的景色,認為那邊的三個廟很是美麗,而且可以去燒香品茗。

    又有一個尼姑庵,門雖設而常關,遊客也可以叩門而入,我也進去過一次。

     我在莫幹山住了一個半月,我的日用開支很少,而且還收到診金和藥費兩千多元。

    離開莫幹山返上海的時候,某紳還要送我一筆錢,我堅持不受,但是旅館的賬數目甚大,他早已付清了。

     藥學辭典好夢成空 我的《康健報》出版到第三年,已然小有積蓄。

    有一天,謝利恒老師約我到他家一談,見到謝老師面目浮腫,腿部也腫得厲害。

    坐定之後,他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這次有病,恐怕不久于人世了。

    我多年以來,花了許多心血和金錢,搜集醫書近一千種,這些醫書,我想完全轉讓給你,随便你給我多少錢。

    因為愛書的人未必有錢,有錢的人未必愛這種書,隻有你才有用處。

    ”我說:“這是無價之寶,我極願意拜領,但是代價若幹,我實在不敢講,請老師吩咐吧。

    ”謝老師說:“我隻想得到兩千元,于願已足。

    ”我說:“那似乎少一點,我願意奉呈老師兩千五百元。

    ”謝老師面上露出笑容說:“那就好極了。

    ” 不久,謝老師的病霍然而愈,我約他到功德林吃素齋。

    謝老師說:“你買了我的醫書之後,我胸境大開,對疾病的消除大有幫助,否則,我為了這些書,愁都愁死了!現在有一件事,本來我在商務印書館編了一部《中國醫學大辭典》,銷路很好,如今商務印書館又要我再編一部《中國藥學大辭典》,我想來想去,精力不夠,我願意推薦你去接任這項工作。

    ”我說:“我年紀太輕,恐怕商務印書館不會接受的。

    ”他說:“我的話,商務方面絕對信任,隻要你在館外着手工作,相信一定會得到成功的。

    ”我說:“那是求之不得的機會,我很願意去試試。

    ”于是我就先拟了編著大綱和内容的一部分,即如“人參”一條,字數達二萬餘字。

     這些稿件配上了彩色圖片,送交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張元濟(菊生)審查。

    初時好像石沉大海,杳無音訊,過了三個月時間後,突然張菊生來了一封信,約我去簽合同。

    那天是謝利恒老師陪我去的,張菊生見到我的年紀輕到出乎他想象之外,面上露出詫異的神情,就問我的學曆。

    我不慌不忙地一一作答,并且說:“我是章太炎、謝利恒、丁甘仁、丁仲英、姚公鶴的門生。

    ”他聽了很高興。

    接着我拿出一套五彩藥物标本圖,畫得張張十分神似,他一再翻閱,問我:“這些圖片是哪裡來的?”我說:“這些圖片是照着原株新鮮的藥用植物來寫生的。

    ”他看了之後,就說:“你這部書編成之後,比你老師那一部醫學大辭典還要實用。

    ”他又問我:“這部書全書一共有多少字?”我說:“謝老師的醫學大辭典是三百二十萬字,我決定也是這個字數。

    ”張菊生說:“這種專門圖書,稿費規定每千字是三元,全書應該是九千六百元,圖片稿費不計,你以為如何?”我說:“好的。

    ”接着就簽了字,合約上寫明預付全部稿費一成,為九百六十元。

     張菊生詳詳細細地和我讨論編纂大綱,他貢獻了好些意見,而且留我和謝利恒老師在他們餐廳中吃了一餐飯。

    這個餐廳并不大,隻能容六桌人,菜肴很簡單,和編輯部同人吃的一樣。

    其中有四桌人,是編譯所的高級職員,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如編輯《辭源》的陸爾奎、方正、莊俞、孟心史,教育家郭秉文、胡君複等。

    距離張菊生最近的一桌,有兩人是專為商務印書館寫字的鄭孝胥、黃葆戊(别署青山農)。

    大家微微點頭,進餐時,寂靜無聲。

     和我們同桌坐的是蔣維喬、杜亞泉、王西神,雖在一桌共餐,大家都謹守着“食不言”的古訓,很迅速地吃罷了飯,起身就走。

     臨行時,張菊生很高興地送我們到二樓樓梯口,恰好該館交際科科員(外号交際博士)的黃警頑上來,菊老就說:“警頑,你代我送送。

    ”警頑本是我的老友,他問我:“你今天怎樣坐到菊老的桌上吃飯,有什麼大事情商量?”我說:“有一部中醫書稿要賣給你們。

    ”警頑說:“那你真是運氣好,每逢星期三館外的特約編輯,如西醫餘雲岫、程翰章要是也在座的話,你的事就多少要受到阻礙了。

    ” 出門後,謝利恒老師約我當晚到馬上侯酒店飲酒。

    晚上見面,他開口第一句話說:“稿費每千字三元,是商務印書館對學術著作的規定數目,這是沒有商量的(按:當時普通書店或報館稿費每千字約一元),但是你這部書中的彩色圖畫,花了不少錢畫成的,怎麼你就答應他不計稿費,這是你讓步得太快,吃虧大了。

    ”我說:“這部書隻求其能出版,已屬生平大幸,何況是由全國最大的商務印書館出版,即使吃虧些,也無所謂。

    這件事要不是老師幫忙,我是不得其門而入,所以我要提出五百元來孝敬老師。

    ”謝老師一邊呷酒,一邊搖頭說:“你這部稿子照我推想,至少要請八個人幫助你工作,圖畫和攝影部分又要花許多财力人力,要是能在五年内完成的話,那麼你所收的九千六百元,不但毫無進益,還怕有虧本之虞。

    ”說畢,他連飲了兩杯酒,歎了一口氣說:“從前我編《中國醫學大辭典》,因為那時我是館中的編輯,隻受月薪,不受稿費,助編的有十二人,曆時九年之久,而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