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漠北的統一
關燈
小
中
大
、合答斤、撒勒隻兀惕、泰赤烏、朵兒邊、豁羅剌思等各部首領,在額爾古納河與刊河(今根河)、秃律别兒河(今得耳布爾河)彙流處附近的忽蘭也兒吉集會,結成了一個松散的聯盟,推舉劄木合為“古兒汗”。
劄木合聯盟實際上是一群各懷鬼胎的烏合之衆,既無共同的政治、經濟基礎,又無統一的軍事力量;他們的目标隻是要維護各自的貴族地位,因此也得不到部衆的擁護。
這就注定了他們必然失敗的命運。
劄木合聯軍秘密地進襲鐵木真。
聯軍中有一個叫塔海哈的人,素與鐵木真的部下抄吾兒相友善。
恰巧這時抄吾兒去看塔海哈。
塔海哈策馬與抄吾兒并驅時,伺機用馬鞭戳了抄吾兒一下,随即向他使了個眼色。
抄吾兒借故下馬,兩人落到馬隊之後,塔海哈急忙将劄木合等人的“河上之盟”告訴了抄吾兒。
于是這個消息很快被報告到鐵木真那裡。
鐵木真立即起兵迎戰,在海拉爾河的小支流帖尼火魯罕(火魯罕意為“小河”之地),擊潰了劄木合軍。
參加聯盟的諸部首領頓作鳥獸散。
打敗劄木合後,鐵木真仍把注意力放在鞏固新占領的呼倫貝爾地區。
1202年春,出兵征讨居住在答闌捏木兒格思(今蒙古東方省貝爾湖南讷墨爾根河地)地區的塔塔兒人,窮追至兀魯回失連真河(今内蒙古東烏珠穆沁旗烏拉蓋河、色也勒欽河),将塔塔兒部消滅。
至此,西起鄂嫩河上遊,東至興安嶺,這一片廣闊而富饒的地區都落到鐵木真手裡了。
這次打塔塔兒人的戰役之前,鐵木真頒布了一道極重要的命令(劄撒):“在戰勝時,不許貪财,既定之後均分。
若軍馬退動至原排陣處,再要翻回力戰,若至原排陣處不戰回者,斬。
”這兩條法令,是針對舊貴族聯盟時代的掠奪戰争中那種各自搶掠财物、各自指揮本支人馬随意進退的弊病而立的。
它實質上是規定了戰利品應當由可汗統一分配,論功行賞;戰鬥時應當服從統一的軍令。
這是鐵木真被推舉為汗後的第一次立法,其意義在于進一步提高汗權,限制舊貴族。
果然,阿勒壇、忽察兒、答裡台等貴族不遵從法令,仍按老規矩随意搶掠,鐵木真命其那可兒忽必來、哲别二人将他們搶到的牲畜、财物盡數奪來,分配給衆軍。
同年秋,乃蠻部的盃祿汗聯合蔑兒乞部的脫脫和斡亦剌部的忽都合别乞,進兵東部攻打王罕和鐵木真。
劄木合與泰赤烏、朵兒邊、合答斤、撒勒隻兀惕、塔塔兒等部殘餘勢力,都彙集到乃蠻盃祿汗旗下,一時聲勢頗大。
王罕、鐵木真軍從兀魯回失連真河退入金邊牆,倚邊牆為壁。
乃蠻聯軍至,大戰于阙亦壇之野(阙亦壇,意為“冷”,在今哈拉哈河上源處)。
王罕、鐵木真憑據有利地形,而乃蠻軍則因地勢險峻,氣候寒冷,不利作戰,劄木合等諸部軍見勢不妙,都星散離去,于是盃祿汗隻得引軍退還。
經過這次戰役,鐵木真的地位更加鞏固了。
克烈部的敗亡 從1189年鐵木真被推舉為乞顔氏首領以來,一直與王罕結盟,巧妙地憑托克烈部的勢力來壯大自己。
他對王罕也可說是恪守臣子之職,凡有虜獲,必先貢獻給這位“汗父”。
當時,王罕的勢力無疑是最大的,但他卻沒有能成為完成統一的人物。
他既貪婪殘忍,又平庸無能。
奪取汗位後,他殘殺諸弟,以緻克烈部貴族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又不能安撫部衆,因而有不少克烈人在他滅亡以前就投歸鐵木真。
當初他支持鐵木真,隻是把這個年輕首領看作可供利用的附庸。
擊退乃蠻後,鐵木真為長子朮赤向桑昆(王罕之子)的女兒求婚,遭到無禮拒絕。
驕橫自大的王罕父子并不把對方當作平等的同盟者看待,但此時的鐵木真已經羽翼豐滿,不再是王罕馴服的海東青了。
雙方的矛盾終于發展成戰争。
1202年春,王罕父子和投靠他們的蒙古貴族計議,僞許婚約,請鐵木真赴宴,乘機殺他。
阿勒壇弟也客扯連的兩個奴隸巴歹和乞失裡黑探知密謀,連夜馳奔鐵木真報告此事。
王罕謀洩,發兵來襲,鐵木真倉促整軍迎敵,大戰于合蘭真沙陀之地(當在今東烏珠穆沁旗北境)。
和“形勢盛強”的王罕相比,鐵木真當時還處于劣勢,雖經苦戰,稍卻王罕軍,但終因衆寡不敵,部伍潰散,他隻帶着十九人落荒而逃。
途經一沼澤地&mdash&mdash“班朱尼河”(即“沼澤”之意),荒遠無所得食,射野馬為糧,飲渾水止渴。
後來,這件事作為成吉思汗艱難創業的佳話載入史冊,凡“同飲班朱尼河(渾)水者”,均封為功臣。
合蘭真沙陀之戰是成吉思汗一生中最艱苦的戰鬥,他第一次單獨與當時蒙古草原上最強大的貴族勢力進行了較量,雖然暫時失敗,但并沒有被吃掉。
他退卻至哈拉哈河上遊的建忒該山,潰軍漸集。
遂移營董哥澤(當在今貝爾湖之東),一面遣使曆數王罕背盟棄約諸事,并請求媾和,一面利用喘息時機,在呼倫貝爾湖和克魯倫河下遊一帶休養士馬,收集部衆。
同年秋,他的軍事力量就恢複了。
合蘭真沙陀之戰後,王罕和追随他的蒙古貴族就
劄木合聯盟實際上是一群各懷鬼胎的烏合之衆,既無共同的政治、經濟基礎,又無統一的軍事力量;他們的目标隻是要維護各自的貴族地位,因此也得不到部衆的擁護。
這就注定了他們必然失敗的命運。
劄木合聯軍秘密地進襲鐵木真。
聯軍中有一個叫塔海哈的人,素與鐵木真的部下抄吾兒相友善。
恰巧這時抄吾兒去看塔海哈。
塔海哈策馬與抄吾兒并驅時,伺機用馬鞭戳了抄吾兒一下,随即向他使了個眼色。
抄吾兒借故下馬,兩人落到馬隊之後,塔海哈急忙将劄木合等人的“河上之盟”告訴了抄吾兒。
于是這個消息很快被報告到鐵木真那裡。
鐵木真立即起兵迎戰,在海拉爾河的小支流帖尼火魯罕(火魯罕意為“小河”之地),擊潰了劄木合軍。
參加聯盟的諸部首領頓作鳥獸散。
打敗劄木合後,鐵木真仍把注意力放在鞏固新占領的呼倫貝爾地區。
1202年春,出兵征讨居住在答闌捏木兒格思(今蒙古東方省貝爾湖南讷墨爾根河地)地區的塔塔兒人,窮追至兀魯回失連真河(今内蒙古東烏珠穆沁旗烏拉蓋河、色也勒欽河),将塔塔兒部消滅。
至此,西起鄂嫩河上遊,東至興安嶺,這一片廣闊而富饒的地區都落到鐵木真手裡了。
這次打塔塔兒人的戰役之前,鐵木真頒布了一道極重要的命令(劄撒):“在戰勝時,不許貪财,既定之後均分。
若軍馬退動至原排陣處,再要翻回力戰,若至原排陣處不戰回者,斬。
”這兩條法令,是針對舊貴族聯盟時代的掠奪戰争中那種各自搶掠财物、各自指揮本支人馬随意進退的弊病而立的。
它實質上是規定了戰利品應當由可汗統一分配,論功行賞;戰鬥時應當服從統一的軍令。
這是鐵木真被推舉為汗後的第一次立法,其意義在于進一步提高汗權,限制舊貴族。
果然,阿勒壇、忽察兒、答裡台等貴族不遵從法令,仍按老規矩随意搶掠,鐵木真命其那可兒忽必來、哲别二人将他們搶到的牲畜、财物盡數奪來,分配給衆軍。
同年秋,乃蠻部的盃祿汗聯合蔑兒乞部的脫脫和斡亦剌部的忽都合别乞,進兵東部攻打王罕和鐵木真。
劄木合與泰赤烏、朵兒邊、合答斤、撒勒隻兀惕、塔塔兒等部殘餘勢力,都彙集到乃蠻盃祿汗旗下,一時聲勢頗大。
王罕、鐵木真軍從兀魯回失連真河退入金邊牆,倚邊牆為壁。
乃蠻聯軍至,大戰于阙亦壇之野(阙亦壇,意為“冷”,在今哈拉哈河上源處)。
王罕、鐵木真憑據有利地形,而乃蠻軍則因地勢險峻,氣候寒冷,不利作戰,劄木合等諸部軍見勢不妙,都星散離去,于是盃祿汗隻得引軍退還。
經過這次戰役,鐵木真的地位更加鞏固了。
克烈部的敗亡 從1189年鐵木真被推舉為乞顔氏首領以來,一直與王罕結盟,巧妙地憑托克烈部的勢力來壯大自己。
他對王罕也可說是恪守臣子之職,凡有虜獲,必先貢獻給這位“汗父”。
當時,王罕的勢力無疑是最大的,但他卻沒有能成為完成統一的人物。
他既貪婪殘忍,又平庸無能。
奪取汗位後,他殘殺諸弟,以緻克烈部貴族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又不能安撫部衆,因而有不少克烈人在他滅亡以前就投歸鐵木真。
當初他支持鐵木真,隻是把這個年輕首領看作可供利用的附庸。
擊退乃蠻後,鐵木真為長子朮赤向桑昆(王罕之子)的女兒求婚,遭到無禮拒絕。
驕橫自大的王罕父子并不把對方當作平等的同盟者看待,但此時的鐵木真已經羽翼豐滿,不再是王罕馴服的海東青了。
雙方的矛盾終于發展成戰争。
1202年春,王罕父子和投靠他們的蒙古貴族計議,僞許婚約,請鐵木真赴宴,乘機殺他。
阿勒壇弟也客扯連的兩個奴隸巴歹和乞失裡黑探知密謀,連夜馳奔鐵木真報告此事。
王罕謀洩,發兵來襲,鐵木真倉促整軍迎敵,大戰于合蘭真沙陀之地(當在今東烏珠穆沁旗北境)。
和“形勢盛強”的王罕相比,鐵木真當時還處于劣勢,雖經苦戰,稍卻王罕軍,但終因衆寡不敵,部伍潰散,他隻帶着十九人落荒而逃。
途經一沼澤地&mdash&mdash“班朱尼河”(即“沼澤”之意),荒遠無所得食,射野馬為糧,飲渾水止渴。
後來,這件事作為成吉思汗艱難創業的佳話載入史冊,凡“同飲班朱尼河(渾)水者”,均封為功臣。
合蘭真沙陀之戰是成吉思汗一生中最艱苦的戰鬥,他第一次單獨與當時蒙古草原上最強大的貴族勢力進行了較量,雖然暫時失敗,但并沒有被吃掉。
他退卻至哈拉哈河上遊的建忒該山,潰軍漸集。
遂移營董哥澤(當在今貝爾湖之東),一面遣使曆數王罕背盟棄約諸事,并請求媾和,一面利用喘息時機,在呼倫貝爾湖和克魯倫河下遊一帶休養士馬,收集部衆。
同年秋,他的軍事力量就恢複了。
合蘭真沙陀之戰後,王罕和追随他的蒙古貴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