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漠北的統一
關燈
小
中
大
對劄木合的依附,從斡難河中遊的劄木合營地遷到克魯倫河上遊的桑沽兒小河(臣赫爾河),獨立建營。
許多蒙古部衆被吸引到他的一邊。
這時,一些原來有名望的乞顔氏貴族也向鐵木真靠攏。
他們是:合不勒汗的長支主兒乞氏的撒察别乞、泰出,忽圖剌汗之子拙赤和阿勒壇,也速該之弟答裡台斡赤斤,捏坤太石之子忽察兒等人。
這樣,在鐵木真周圍就聚集了兩種人:一種是出身于一般氏族的平民或地位低微的奴隸,他們成為鐵木真直接管轄的部屬,結成主人和那可兒的關系;另一種是遊離的舊貴族,他們也具有和鐵木真同樣高貴的身份,并有自己的屬民,隻是力量不大,想借助鐵木真的勢力,在掠奪戰争中獲得更多的财富。
在當時,隻有這些貴族才有推舉領袖的資格。
經過協商,他們推舉鐵木真為首領,并表示服從他的領導,于是結成了乞顔氏的貴族聯盟。
時間大約是1189年,鐵木真二十八歲。
這次聯盟的組成,和合不勒罕時代以來的蒙古部貴族聯盟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參加聯盟的各支貴族都擁有獨立的地位,隻有靠盟誓聯結在一起。
但是,随着争奪草原統治權的鬥争日益激烈,這種舊式貴族聯盟便暴露出它的弱點:各謀自家利益的貴族,極易分裂,并且相互争吵,難于形成一個統一的強大勢力。
曆經憂患的鐵木真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一經貴族會議推舉為首領,就立即建立起一套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制度。
他任命最早追随他的親信那可兒博爾術和哲勒蔑為那可兒之長,并分設了帶弓箭的、管飲膳的、掌管牧羊隻的、管修造車輛的、管家内人口的、帶刀的、掌馭馬的、管牧養馬群的、負責遠哨近哨的和守衛宮帳的等十種職務。
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員,除其弟外,幾乎全是出身于奴隸或屬民。
他們不像舊貴族那樣擁有顯貴的族望和屬民,全憑鐵木真“用人肉養着,用鐵索拴着”,随時可以縱放出去搏噬獵物。
通過這套制度,鐵木真組成了一支以那可兒為核心的精悍隊伍,作為自己力量的基礎。
當時,新建立的以鐵木真為首領的乞顔氏兀魯思,隻控制着克魯倫河上遊一帶不大的地盤,部衆也不很多。
鐵木真知道,要在激烈的紛争中鞏固自己的權力,還必須繼續依靠強大的克烈部首領的支持。
就任可汗後,他立即派使臣向王罕報告此事,得到了王罕的允準。
十三翼之戰 劄木合和泰赤烏氏貴族自然不能容忍出現一個新的強大勢力,來與他們争奪蒙古部衆。
他們時刻都在伺機要撲滅鐵木真這個可怕的對手。
以劄木合部人劫掠鐵木真的馬群而被射死為導火線,蒙古部貴族之間的一場戰争爆發了。
這就是鐵木真統一漠北諸部過程中最著名的戰争之一&mdash&mdash十三翼之戰。
劄木合聯合泰赤烏等部,起兵三萬來進攻鐵木真。
鐵木真得到劄木合部下亦乞列思人孛秃的報告,也将自己的部衆和各家貴族的兵力,組成十三翼,布列于答蘭版朱思之野,準備迎戰。
其中第一翼為鐵木真之母诃額侖統領的親族、屬民、養子、奴婢和屬于她個人所有的人們;第二翼為鐵木真自己統領的諸子、諸那可兒,特别是從屬于他個人的具有特殊關系的護衛(怯薛);第三翼到第十一翼都是乞顔氏各貴族所率領的族人和屬民;隻有第十二、第十三兩翼是來附的旁支尼魯溫氏族人組成的。
這就是當時乞顔氏兀魯思的全部陣營,雖然其首領鐵木真和他所統領的那可兒集團居于核心地位,但還不占優勢。
十三翼的全軍兵數約三萬人。
由于鐵木真的勢力還處在初興階段,他在這次戰争中失利,被迫退到鄂嫩河上源的狹地中去了。
泰赤烏貴族雖然勢力強盛,但“内無統紀”,各強支之間互争雄長,不能統一;對部衆的剝削和壓迫又十分殘暴,常攘其車馬,奪其飲食。
因此不僅他們的屬民日益困苦,依附于他們的弱部首領利益也受到侵害。
與他們的驕橫态度相反,鐵木真則采取了籠絡人心的做法。
在一次圍獵中,故意将野獸驅入泰赤烏屬部照烈氏的獵場,讓他們多獲,然後邀與結盟。
照烈氏首領本不滿于泰赤烏貴族的欺淩盤剝,于是率部來歸。
他們對鐵木真說:“我們像無夫之婦、無主之馬一樣,因為泰赤烏氏貴人殘害我們。
現在我們為了你的友好相待,願為你沖鋒陷陣,去消滅你的仇敵。
”鐵木真從這些話中受到啟發,找到了與泰赤烏貴族争奪部衆的好辦法。
此後,他對部屬更多施仁義,關懷籠絡。
泰赤烏貴族的屬民多苦其主非法,見鐵木真寬仁,時常将裘馬送人,于是兀魯兀(朮赤台)、忙兀(畏答兒)、晃豁壇、遜都思(赤老溫)等族人紛紛來附,他的力量壯大了。
緊跟着而來的一次機會,又使鐵木真的威望和權力空前提高,這就是配合金朝夾攻塔塔兒人的斡裡劄河之戰。
斡裡劄河之戰 塔塔兒是金朝的屬部。
金建國以後,一直利用他們防衛東北路邊牆,使其與别部相互牽制,在金與蒙古諸部之間起一種緩沖作用。
塔塔兒人在金的支持、挑動下,經常攻擊蒙古、
許多蒙古部衆被吸引到他的一邊。
這時,一些原來有名望的乞顔氏貴族也向鐵木真靠攏。
他們是:合不勒汗的長支主兒乞氏的撒察别乞、泰出,忽圖剌汗之子拙赤和阿勒壇,也速該之弟答裡台斡赤斤,捏坤太石之子忽察兒等人。
這樣,在鐵木真周圍就聚集了兩種人:一種是出身于一般氏族的平民或地位低微的奴隸,他們成為鐵木真直接管轄的部屬,結成主人和那可兒的關系;另一種是遊離的舊貴族,他們也具有和鐵木真同樣高貴的身份,并有自己的屬民,隻是力量不大,想借助鐵木真的勢力,在掠奪戰争中獲得更多的财富。
在當時,隻有這些貴族才有推舉領袖的資格。
經過協商,他們推舉鐵木真為首領,并表示服從他的領導,于是結成了乞顔氏的貴族聯盟。
時間大約是1189年,鐵木真二十八歲。
這次聯盟的組成,和合不勒罕時代以來的蒙古部貴族聯盟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參加聯盟的各支貴族都擁有獨立的地位,隻有靠盟誓聯結在一起。
但是,随着争奪草原統治權的鬥争日益激烈,這種舊式貴族聯盟便暴露出它的弱點:各謀自家利益的貴族,極易分裂,并且相互争吵,難于形成一個統一的強大勢力。
曆經憂患的鐵木真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一經貴族會議推舉為首領,就立即建立起一套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制度。
他任命最早追随他的親信那可兒博爾術和哲勒蔑為那可兒之長,并分設了帶弓箭的、管飲膳的、掌管牧羊隻的、管修造車輛的、管家内人口的、帶刀的、掌馭馬的、管牧養馬群的、負責遠哨近哨的和守衛宮帳的等十種職務。
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員,除其弟外,幾乎全是出身于奴隸或屬民。
他們不像舊貴族那樣擁有顯貴的族望和屬民,全憑鐵木真“用人肉養着,用鐵索拴着”,随時可以縱放出去搏噬獵物。
通過這套制度,鐵木真組成了一支以那可兒為核心的精悍隊伍,作為自己力量的基礎。
當時,新建立的以鐵木真為首領的乞顔氏兀魯思,隻控制着克魯倫河上遊一帶不大的地盤,部衆也不很多。
鐵木真知道,要在激烈的紛争中鞏固自己的權力,還必須繼續依靠強大的克烈部首領的支持。
就任可汗後,他立即派使臣向王罕報告此事,得到了王罕的允準。
十三翼之戰 劄木合和泰赤烏氏貴族自然不能容忍出現一個新的強大勢力,來與他們争奪蒙古部衆。
他們時刻都在伺機要撲滅鐵木真這個可怕的對手。
以劄木合部人劫掠鐵木真的馬群而被射死為導火線,蒙古部貴族之間的一場戰争爆發了。
這就是鐵木真統一漠北諸部過程中最著名的戰争之一&mdash&mdash十三翼之戰。
劄木合聯合泰赤烏等部,起兵三萬來進攻鐵木真。
鐵木真得到劄木合部下亦乞列思人孛秃的報告,也将自己的部衆和各家貴族的兵力,組成十三翼,布列于答蘭版朱思之野,準備迎戰。
其中第一翼為鐵木真之母诃額侖統領的親族、屬民、養子、奴婢和屬于她個人所有的人們;第二翼為鐵木真自己統領的諸子、諸那可兒,特别是從屬于他個人的具有特殊關系的護衛(怯薛);第三翼到第十一翼都是乞顔氏各貴族所率領的族人和屬民;隻有第十二、第十三兩翼是來附的旁支尼魯溫氏族人組成的。
這就是當時乞顔氏兀魯思的全部陣營,雖然其首領鐵木真和他所統領的那可兒集團居于核心地位,但還不占優勢。
十三翼的全軍兵數約三萬人。
由于鐵木真的勢力還處在初興階段,他在這次戰争中失利,被迫退到鄂嫩河上源的狹地中去了。
泰赤烏貴族雖然勢力強盛,但“内無統紀”,各強支之間互争雄長,不能統一;對部衆的剝削和壓迫又十分殘暴,常攘其車馬,奪其飲食。
因此不僅他們的屬民日益困苦,依附于他們的弱部首領利益也受到侵害。
與他們的驕橫态度相反,鐵木真則采取了籠絡人心的做法。
在一次圍獵中,故意将野獸驅入泰赤烏屬部照烈氏的獵場,讓他們多獲,然後邀與結盟。
照烈氏首領本不滿于泰赤烏貴族的欺淩盤剝,于是率部來歸。
他們對鐵木真說:“我們像無夫之婦、無主之馬一樣,因為泰赤烏氏貴人殘害我們。
現在我們為了你的友好相待,願為你沖鋒陷陣,去消滅你的仇敵。
”鐵木真從這些話中受到啟發,找到了與泰赤烏貴族争奪部衆的好辦法。
此後,他對部屬更多施仁義,關懷籠絡。
泰赤烏貴族的屬民多苦其主非法,見鐵木真寬仁,時常将裘馬送人,于是兀魯兀(朮赤台)、忙兀(畏答兒)、晃豁壇、遜都思(赤老溫)等族人紛紛來附,他的力量壯大了。
緊跟着而來的一次機會,又使鐵木真的威望和權力空前提高,這就是配合金朝夾攻塔塔兒人的斡裡劄河之戰。
斡裡劄河之戰 塔塔兒是金朝的屬部。
金建國以後,一直利用他們防衛東北路邊牆,使其與别部相互牽制,在金與蒙古諸部之間起一種緩沖作用。
塔塔兒人在金的支持、挑動下,經常攻擊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