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一章

關燈
一八○五年十月間,俄國軍隊侵占了奧國大公管轄的幾個大村莊和城市,一些新兵團又從俄國開來,駐紮在布勞瑙要塞附近的地方,因而加重了居民的負擔。

    庫圖佐夫總司令的大本營也坐落在布勞瑙。

     一八○五年十月十一日,剛剛抵達布勞瑙的步兵團在離城市半英裡處紮營,聽候總司令檢閱軍隊。

    盡管地形和周圍環境(果園、石砌的圍牆、瓦房蓋、遠處望得見的山巒)與俄羅斯迥然不同,盡管非俄羅斯民衆懷着好奇心觀望着士兵,但是,這個兵團的外貌,卻和俄羅斯中部任何地區任何一個準備接受檢閱的俄國兵一模一樣。

     那天傍晚,在最近一次行軍的路上,接到了一項關于總司令檢閱行軍中的兵團的命令。

    雖然團長不太明了命令中的措詞,出現了應當怎樣領會措詞的問題:士兵是不是穿上行軍的服裝接受檢閱?而在營長會議上,遵照以禮相待的準則,決定兵團的士兵穿上閱兵服接受檢閱。

    于是在三十俄裡的行軍之後,士兵們目不交睫,徹夜縫補衣裳,洗濯污穢;副官和連長命令士兵報數,清除一部分人。

    次日清晨,這個兵團已經不是最近一次行軍的前夜那樣松松垮垮的烏合之衆,而是一支擁有兩千人衆的排列整齊的軍隊,每個人都熟谙自己的位置和任務,每個人的每個紐扣和每根皮帶都位于原處,潔淨得閃閃發亮。

    而且不僅是外面穿的軍裝沒有破爛不堪,如果總司令要察看軍裝裡面,他就會看到每個人都穿着一件同樣幹淨的襯衫,他也會發現每隻背袋裡都裝有一定數量的物件,正像士兵們說的那樣,“錐子、肥皂,應有盡有。

    ”人人都認為,隻有一件事令人心煩,那就是鞋子問題。

    士兵們的皮靴多半穿破了。

    但是這個缺點不能歸咎于團長。

    雖然多次提出要求,奧國主管部門并沒有把軍需品撥給團長,而這個兵團走了一千俄裡路了。

     這個團長是個易于激動的、須眉均已蒼白的漸近老境的将軍,他體格結實,胸背之間的寬度大于左右兩肩之間的寬度。

    他身穿一套新縫制的帶有一溜溜褶痕的軍裝,鍍金的肩章挺厚,好像沒有壓低他那肥胖的肩膀,而是使它隆起來。

    團長的那副樣子,就像某人正在順利地完成一項平生最莊嚴的事業似的。

    他在隊列前面慢慢地走動,有點兒彎腰曲背,走動時微微發抖,看起來,這個團長非常欣賞自己的兵團,因為他居于一團之首而感到幸福,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這個兵團了。

    盡管如此,他那微微發抖的步态仿佛說明,他除開對軍事頗感興趣,對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女性的興趣在他靈魂深處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喂,老兄,米哈伊洛·米特裡奇,”他把臉轉向一個營長,說道(這營長微微一笑,向前移動一步,看上去他們都很走運),“夜裡我們都挨責備了。

    可是,似乎還不錯,我們的兵團不是劣等的……啊,不是嗎?” 營長聽懂了這句令人開心的諷刺話,笑起來了。

     “就是在察裡津草地舉行閱兵式,也不會有人把我們趕出去的。

    ” “什麼?”那團長說道。

     這時候,在那分布着信号兵的直通城市的大道上,有兩個騎馬的人出現了,一個是副官,另一個是跟随身後的哥薩克。

     副官是由總司令部派來向團長闡明昨天發布的命令中模糊不清的措詞的,即是闡明,總司令意欲看見一個完全處于行軍狀态的兵團——穿軍大衣,罩上外套,不作任何檢閱準備。

     前一天,奧國軍事參議院有一名參議員由維也納前來叩見庫圖佐夫,建議并要求俄國軍隊盡速與費迪南大公和馬克的部隊彙合,但是庫圖佐夫認為這種彙合并無裨益,所以,他在擺出可作為他的觀點的佐證時,還試圖請那位奧國将軍目睹一下來自俄國的軍隊的凄慘情狀。

    他願意前來與兵團士兵會面,就是要臻達這個目的;因此,兵團的處境愈益惡劣,總司令就愈益高興。

    盡管那個副官不熟悉詳情,但他已向團長轉達了非履行不可的總司令的要求,即是士兵必須穿軍大衣,罩上外套,不然,總司令就會表示不滿意的。

     團長聽了這些話後垂下頭來,默不作聲地聳聳肩膀,很激動地把兩手一攤。

     “胡作非為啊!”他說道。

    “米哈伊洛·米特裡奇,我不是跟你說過,在行軍中,就是要穿軍大衣,”他指責營長,“唉呀!我的天!”他補充一句話,就很堅定地向前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