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昆蟲的孩子
關燈
小
中
大
我所得意的,倒不是那兩隻像蝦肉一樣鮮美的大膽,而是我又學到了一種知識,而且,這知識是我親自通過努力得來的。
現在,從我個人的觀察來看,我知道蚱蜢是會唱歌的。
我沒有把這發現告訴别人,為的是怕再像上次看太陽的事情那樣遭别人的嘲笑。
哦,我們屋子旁邊的花長得多麼美麗啊!它們好像張着一個個彩色的大眼睛向我甜甜地笑。
後來,在那個地方,我又看到一堆堆又大又紅的櫻桃。
我嘗了嘗,滋味也不過如此,沒有像看上去的那麼誘人,而且沒有核,這究竟是些什麼櫻桃呢?夏天将要結束的時候,祖父拿着鐵鍬來,把這塊土地的泥土從底下翻起來,從地底下掘出了許許多多圓圓的根。
我認得那種根,在我們的屋子裡面有許許多多,我們時時把它們放在煤爐上煨着吃。
那就是馬鈴薯。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馬鈴薯。
我的探索一下戛然而止,不過,那紫色的花和紅色的果子被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記憶裡。
我利用自己這雙對于動植物特别機警的眼睛,獨自觀察着一切驚異的事物。
盡管那時候我隻有六歲,在别人看來什麼也不懂。
我研究花,研究蟲子;我觀察着,懷疑着;不是受到了遺傳的影響,而是受到了好奇心的驅使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不久我又回到了我父親的屋子裡。
那時候我已經七歲,到了必須進學校的年齡了。
可我并不覺得學校生活比我以前那種自由自在地沉浸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更有意思。
我的教父就是老師。
那間我坐在裡面學習字母的屋子,我該稱它做什麼呢?的确很難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因為那屋子用處太多了。
它既是學校,又是廚房;既是卧室,又是餐廳;既是雞窩,又是豬圈。
在那種時代,誰也不會夢想有王宮般美麗堂皇的學校,無論什麼破棚子都可以被認為是最理想的學校。
在這間屋子裡,一張很寬的梯子通到樓上去,梯子腳邊的一個凹形的房間裡有一張大床。
樓上究竟有什麼東西我不大知道。
有時候我們會看見老師從樓上捧來一捆幹草給驢子吃;有時候也會看見他從樓上提着一籃馬鈴薯下來,交給師母去煮豬食。
我猜這一定是一間堆放物品的屋子,是人和畜牲共同的儲藏室。
讓我們回過頭來講那間做教室的房間吧。
這間屋子裡唯一的一扇窗,是一扇朝南的窗,又小又矮。
當你的頭碰着窗頂的時候,你的肩膀同時地碰到了窗欄。
這個透着陽光的窗戶是這個屋子裡惟一有生氣的地方,它俯視着這個村莊的大部分。
從窗口往外望,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散落在斜坡上的村落。
窗口下面是老師的小桌子。
對面牆上有一個壁龛,裡面放着一個盛滿水的發亮的銅壺,孩子們口渴的時候可以信手從這裡倒杯水解渴。
在壁龛的頂端有幾個架子,上面放着閃閃發光的碗,那些碗隻有在舉辦盛會時才拿出來用。
在光線所能射到的牆壁上,到處挂着各種色彩不協調的圖畫,最遠的那垛牆邊有一隻大壁爐,左右是用木石築成的,上面放着塞了糠的墊褥。
由兩塊滑動的闆充當門。
如果想獨自靜靜地躺下睡覺,你可以把門關起來。
這兩張床是給主人和主婦睡的。
無論北風在黑暗的谷口怎樣怒吼,無論雪花在外面如何打轉,他們一定在這裡面睡得很舒服。
其餘的地方就放着一些零碎的雜物:一條三腳凳,一隻挂在壁上的鹽罐,一個鐵鏟,重得需要兩隻手一起使勁才拿得動,最後還有那風箱,就像我祖父家裡的那個一樣,風一吹,爐裡的木塊和樹枝就燒起來。
我們如果要享受火爐的溫暖,每人每天早上就得帶一塊小柴來。
可是爐子并不是為我們生的,主要是為那三隻煮豬食的鍋子。
老師和師母總是挑一個最舒适的位于坐下,其餘的人卻圍着那大鍋子,圍成一個半圓形。
那鍋裡不住地冒着熱氣,發出呼呼的聲音。
我們中膽子比較大的人會趁着先生看不見的時候用小刀挑一個煮熟了的馬鈴薯,夾在他的面包裡吃。
我不得不承認,如果說我們在學校裡做了一些工作的話,那就是我們吃得很多。
在寫字的時候剝着栗子或咬着面包,似乎已經成為改不了的習慣了。
至于我們這些年紀較小的學生,除了享受滿口含着食物讀書的樂趣外,還有兩件快樂的事情,在我看來不見得比栗子的味道差。
我們的教室後門外就是庭院。
在那裡,一群小雞圍着母雞在扒土,小豬們自由自在地打着滾。
有時候,我們中會有人偷偷地溜出去,回來的時候故意不把門關上,于是馬鈴薯的香味便一陣陣地飄到門外去。
外面的小豬聞到這香味,一個個循着香味接通跑來。
我的長凳子,是年紀最小的學生們坐的,恰巧是靠着牆壁,在銅壺的下方,也正是小豬們的必經之路。
我
現在,從我個人的觀察來看,我知道蚱蜢是會唱歌的。
我沒有把這發現告訴别人,為的是怕再像上次看太陽的事情那樣遭别人的嘲笑。
哦,我們屋子旁邊的花長得多麼美麗啊!它們好像張着一個個彩色的大眼睛向我甜甜地笑。
後來,在那個地方,我又看到一堆堆又大又紅的櫻桃。
我嘗了嘗,滋味也不過如此,沒有像看上去的那麼誘人,而且沒有核,這究竟是些什麼櫻桃呢?夏天将要結束的時候,祖父拿着鐵鍬來,把這塊土地的泥土從底下翻起來,從地底下掘出了許許多多圓圓的根。
我認得那種根,在我們的屋子裡面有許許多多,我們時時把它們放在煤爐上煨着吃。
那就是馬鈴薯。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馬鈴薯。
我的探索一下戛然而止,不過,那紫色的花和紅色的果子被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記憶裡。
我利用自己這雙對于動植物特别機警的眼睛,獨自觀察着一切驚異的事物。
盡管那時候我隻有六歲,在别人看來什麼也不懂。
我研究花,研究蟲子;我觀察着,懷疑着;不是受到了遺傳的影響,而是受到了好奇心的驅使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不久我又回到了我父親的屋子裡。
那時候我已經七歲,到了必須進學校的年齡了。
可我并不覺得學校生活比我以前那種自由自在地沉浸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更有意思。
我的教父就是老師。
那間我坐在裡面學習字母的屋子,我該稱它做什麼呢?的确很難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因為那屋子用處太多了。
它既是學校,又是廚房;既是卧室,又是餐廳;既是雞窩,又是豬圈。
在那種時代,誰也不會夢想有王宮般美麗堂皇的學校,無論什麼破棚子都可以被認為是最理想的學校。
在這間屋子裡,一張很寬的梯子通到樓上去,梯子腳邊的一個凹形的房間裡有一張大床。
樓上究竟有什麼東西我不大知道。
有時候我們會看見老師從樓上捧來一捆幹草給驢子吃;有時候也會看見他從樓上提着一籃馬鈴薯下來,交給師母去煮豬食。
我猜這一定是一間堆放物品的屋子,是人和畜牲共同的儲藏室。
讓我們回過頭來講那間做教室的房間吧。
這間屋子裡唯一的一扇窗,是一扇朝南的窗,又小又矮。
當你的頭碰着窗頂的時候,你的肩膀同時地碰到了窗欄。
這個透着陽光的窗戶是這個屋子裡惟一有生氣的地方,它俯視着這個村莊的大部分。
從窗口往外望,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散落在斜坡上的村落。
窗口下面是老師的小桌子。
對面牆上有一個壁龛,裡面放着一個盛滿水的發亮的銅壺,孩子們口渴的時候可以信手從這裡倒杯水解渴。
在壁龛的頂端有幾個架子,上面放着閃閃發光的碗,那些碗隻有在舉辦盛會時才拿出來用。
在光線所能射到的牆壁上,到處挂着各種色彩不協調的圖畫,最遠的那垛牆邊有一隻大壁爐,左右是用木石築成的,上面放着塞了糠的墊褥。
由兩塊滑動的闆充當門。
如果想獨自靜靜地躺下睡覺,你可以把門關起來。
這兩張床是給主人和主婦睡的。
無論北風在黑暗的谷口怎樣怒吼,無論雪花在外面如何打轉,他們一定在這裡面睡得很舒服。
其餘的地方就放着一些零碎的雜物:一條三腳凳,一隻挂在壁上的鹽罐,一個鐵鏟,重得需要兩隻手一起使勁才拿得動,最後還有那風箱,就像我祖父家裡的那個一樣,風一吹,爐裡的木塊和樹枝就燒起來。
我們如果要享受火爐的溫暖,每人每天早上就得帶一塊小柴來。
可是爐子并不是為我們生的,主要是為那三隻煮豬食的鍋子。
老師和師母總是挑一個最舒适的位于坐下,其餘的人卻圍着那大鍋子,圍成一個半圓形。
那鍋裡不住地冒着熱氣,發出呼呼的聲音。
我們中膽子比較大的人會趁着先生看不見的時候用小刀挑一個煮熟了的馬鈴薯,夾在他的面包裡吃。
我不得不承認,如果說我們在學校裡做了一些工作的話,那就是我們吃得很多。
在寫字的時候剝着栗子或咬着面包,似乎已經成為改不了的習慣了。
至于我們這些年紀較小的學生,除了享受滿口含着食物讀書的樂趣外,還有兩件快樂的事情,在我看來不見得比栗子的味道差。
我們的教室後門外就是庭院。
在那裡,一群小雞圍着母雞在扒土,小豬們自由自在地打着滾。
有時候,我們中會有人偷偷地溜出去,回來的時候故意不把門關上,于是馬鈴薯的香味便一陣陣地飄到門外去。
外面的小豬聞到這香味,一個個循着香味接通跑來。
我的長凳子,是年紀最小的學生們坐的,恰巧是靠着牆壁,在銅壺的下方,也正是小豬們的必經之路。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