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蜂

關燈
觀美麗的建築啊!它大得簡直像一個大南瓜。

    除去頂上的一部分以外,各方面全都是懸空的,頂上生長有很多的根,其中多數是茅草根,穿透了很深的&ldquo牆壁&rdquo進入牆内,和蜂巢結在一起,非常堅實。

    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軟的,它的形狀就成圓形,各部分都會同樣的堅固。

    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沙礫的,那黃蜂掘鑿時就會遇到一定的阻礙,蜂巢的形狀就會随之有所變化,至少會不那麼整齊。

     在低巢和地下室的旁邊,常常留有手掌寬的一塊空隙,這塊面積是寬闊的街道。

    這些建築者,在這裡可以行動自由,繼續不停地進行它們各自的工作,用它們自己的雙手,使它們的窠巢更大更堅固。

    通向外面的那條孔道,也通向這裡。

    在蜂巢的下面,還有一塊更大一些的空隙,其形狀是圓的,就如同一個大圓盆,在蜂巢擴建新房時,可以增大其體積。

    這個空穴,還有另外一個用途,那就是盛廢棄物品的垃圾箱。

    看來這裡的基本建設還是較為齊全的。

     這個地穴是黃蜂們用自己的&ldquo雙手&rdquo親自挖掘出來的。

    關于這一點,是用不着懷疑的。

    因為如此之大、如此整齊的洞穴,在自然界是沒有現成的。

    當初,第一個開辟這個巢的黃蜂,也許是利用了鼹鼠所做的洞穴,加以借用,以圖開始創建的便利。

    可是,築巢的絕大部分工作都是黃蜂親自操作的。

    然而,事實上,并沒有一些挖出的泥土堆積在蜂巢的大門之外。

    那麼,黃蜂們挖出的泥土被搬運到哪裡去了呢?答案是:它們已經被棄散在不引人注意的廣闊的野外去了。

    有成千上萬的黃蜂參與挖掘這個壯麗的建築物,必要的時候,還要将它擴大。

    這千百萬隻黃蜂,飛到外面來的時候,每一個身上都附帶着一粒土屑,抛散在離開窠巢很遠的各處土地上。

    因此,挖出的泥土的痕迹一點兒也看不到了。

    所以,蜂巢看上去像一片淨土一樣。

     黃蜂的巢是用一種薄而柔韌的材料做成的。

    這種材料是木頭的碎粒,很像一種棕色的紙。

    它的上面有一條條的帶,其顔色視所用木頭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蜂巢是用整張&ldquo紙&rdquo做的,就可以稍稍抵禦寒冷,起到保暖的作用。

    但是,黃蜂就像做氣球的人一樣,它們懂得溫度可以利用各層外殼中所含有的空氣來保持。

    所以,黃蜂把它們的低巢做成寬的鱗片的形狀,一片一片松松的鋪起來,顯出很多的層次來,整個蜂巢形成一種粗粗的毛毯狀,厚厚的,而且多孔,其内部含有大量的空氣。

    這樣一來,外殼裡的溫度,在天氣很熱時,一定是很高的。

     大黃蜂──黃蜂們的領導,在一樣的原則下,建築它自己的巢。

    在楊柳的樹孔中,或者是在空的殼層裡,它用木頭的碎片,做成脆弱的黃色的紙闆。

    它就利用這種材料來包裹它自己的窠。

    一層一層相互地重疊起來,就像個凸起的大鱗片一樣,可以想象這有多麼保暖!這個大鱗片的中間有充分的空隙,空氣停留在裡邊也不流動。

     黃蜂們的動作常常與物理學和幾何學的定理相吻合。

    它們可以利用空氣──這個不良導體來保持它們家裡的溫度。

    它們早在人類還未曾想到做毛毯之前就已經做出來了,而且技藝還很高,它們在建築窠巢的外牆時,隻要極小的外圍,就足以造出很多的房間,它們的小房間也同樣如此,其面積與材料都非常經濟。

     然而,盡管這些建築家們有如此之聰明智慧,但是,令我們感到奇怪的是,當它們遇到最小的困難時,居然會束手無策,愚笨無比。

    一方面,它們得益于大自然的本能指導它們像科學家一樣地行動;而另一方面,很顯然它們完全不具備反省的能力,其智力是相當低下的。

    關于這一個事實,我已用各種各樣的試驗加以證明了。

     黃蜂碰巧将自己的房子安置在我家花園的路旁邊,于是,我便可以利用一個玻璃罩來做試驗了。

    在原野裡的時候,我無法利用這種器具,因為鄉下的小孩子們很快就會把它打破,而破壞了我精心準備的試驗。

    有一天晚上,天已經黑了,黃蜂也已經回家了。

    我弄平了泥土,放上一個玻璃罩罩住黃蜂的洞口。

    第二天早晨,黃蜂們習慣性地開始工作。

    當它們發覺自己的飛行受到阻止時,它們是否能夠在玻璃罩的邊下挖掘出另外一條道路呢?是不是這些能夠掘出廣闊洞穴的剛強的動物知道隻要創造一條很短的地道,便可以讓它們重獲自由呢?這便是我們的問題關鍵之所在了。

    那麼,結果如何呢? 第二天早晨,我看到溫暖耀眼的陽光已經落在玻璃罩上了。

    這些工作者們已經成群地由地下上來,急于要出去尋覓它們的食物。

    但是,它們一次又一次地撞在透明的&ldquo牆壁&rdquo上跌落下來,重新又上來。

    就這樣,成群地團團飛轉不停地嘗試,絲毫不想放棄。

    其中有一些,舞跳得疲倦了,脾氣暴躁地亂走一陣,然後重新又回到住宅裡去了。

    有一些,當太陽更加熾熱的時候,代替前者來亂撞。

    就這樣輪換着倒班。

    但是,最終沒有一隻黃蜂大智大勇,能夠伸出手足,到玻璃罩四周的邊沿下邊抓、挖泥土,開辟新的謀生之路。

    這就說明它們是不能設法逃脫的。

    它們的智慧是多麼有限啊。

     這個時候,有少數在外面過夜的黃蜂,從原野歸來了。

    它們圍繞着玻璃罩盤旋飛舞,一直遲疑徘徊,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個帶頭決定往玻璃罩的下邊去挖,其他的黃蜂也随着學它的樣子。

    于是,大家齊動手,很快地,一條新的通路很容易地開辟出來了。

    它們也就跑了進去,終于到家了。

    于是,我用土将這條新辟之路堵住。

    假設從裡面能夠看出這條狹窄的通路,當然可以幫助罩内的黃蜂輕而易舉地逃走。

    我很願意讓這些囚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努力争得自由的光榮,享受陽光沐浴的歡樂,領會大自然的優美。

     無論黃蜂的理解能力是如何的差勁。

    我想它們的逃脫,現在應該是可能實現的了。

    那些剛剛進去的黃蜂當然會指引一下路徑,它們會指教其他的黃蜂向玻璃罩下邊挖,以便盡快地逃離牢籠。

     然而,事實卻并不那麼樂觀。

    我非常失望,可愛的黃蜂們居然沒有一點兒要從經驗和實例上仿效學習的企圖。

    在那個玻璃罩裡,一點兒沒有要繼續挖掘出逃之路 ──地道的迹象。

    這些小昆蟲們隻是依舊團團亂飛,毫無計劃,毫無目的,它們隻是盲目地亂碰亂撞,擠作一團不知究競發生了什麼意外。

    每天都有很多可憐的黃蜂死于饑餓和炎熱之下。

    一個星期以後,很遺憾,沒有一個活的黃蜂能夠僥幸存活下來,全軍覆沒了。

    一堆死屍鋪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