蜣螂

關燈
一、圓球 蜣螂第一次被人們談到,是在過去的六七千年以前。

    古代埃及的農民,在春天灌溉農田的時候,常常看見一種肥肥的黑色的昆蟲從他們身邊經過,忙碌地向後推着一個圓球似的東西。

    他們當然很驚訝地注意到了這個奇形怪狀的旋轉物體,像今日布羅溫司的農民那樣。

     從前埃及人想象這個圓球是地球的模型,蜣螂的動作與天上星球的運轉相合。

    他們以為這種甲蟲具有這樣多的天文學知識,因而是很神聖的,所以他們叫它“神聖的甲蟲”。

    同時他們又認為,甲蟲抛在地上滾的球體,裡面裝的是卵子,小甲蟲是從那裡出來的。

    但是事實上,這僅是它的食物儲藏室而已。

    裡面并沒有卵子。

     這圓球并不是什麼可口的食品。

    因為甲蟲的工作,是從土面上收集污物,這個球就是它把路上與野外的垃圾,很仔細地搓卷起來形成的。

     做成這個球的方法是這樣的:在它扁平的頭的前邊,長着六隻牙齒,它們排列成半圓形,像一種彎形的釘把,用來掘割東西。

    甲蟲用它們抛開它所不要的東西,收集起它所選揀好的食物。

    它的弓形的前腿也是很有用的工具,因為它們非常的堅固,而且在外端也長有五顆鋸齒。

    所以,如果需要很大的力量去搬動一些障礙物,甲蟲就利用它的臂。

    它左右轉動它有齒的臂,用一種有力的掃除法,掃出一塊小小的面積。

    于是,在那堆集起了它所耙集來的材料。

    然後,再放到四支後爪之間去推。

    這些腿是長而細的,特别是最後的一對,形狀略彎曲,前端還有尖的爪子。

    甲蟲再用這後腿将材料壓在身體下,搓動、旋轉,使它成為一個圓球形。

    一會兒,一粒小丸就增到胡桃那麼大,不久又大到像蘋果一樣。

    我曾見到有些貪吃的家夥,把圓球做到拳頭那麼大。

     食物的圓球做成後,必須搬到适當的地方去。

    于是甲蟲就開始旅行了。

    它用後腿抓緊這個球,再用前腿行走,頭向下俯着,臀部舉起,向後退着走。

    把在後面堆着的物件,輪流向左右推動。

    誰都以為它要揀一條平坦或不很傾斜的路走。

    但事實并非如此!它總是走險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簡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

    這固執的家夥,偏要走這條路。

    這個球,非常的重,一步一步艱苦的推上,萬分留心,到了相當的高度,而且它常還是退着走的。

    隻要有一些不慎重的動作,勞力就全白費了:球滾落下去,連甲蟲也被拖下來了。

    再爬上去,結果再掉下來。

    它這樣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一點兒小故障,就會前功盡棄,一根草根能把它絆倒,一塊滑石會使它失足。

    球和甲蟲都跌下來,混在一起,有時經過一、二十次的繼續努力,才得到最後的成功。

    有時直到它的努力成為絕望,才會跑回去另找平坦的路。

     有的時候,蜣螂好像是一個善于合作的動物,而這種事情是常常發生的。

    當一個甲蟲的球已經做成,它離開它的同類,把收獲品向後推動。

    一個将要開始工作的鄰居,看到這種情況,會忽然抛下工作,跑到這個滾動的球邊上來,幫球主人一臂之力。

    它的幫助當然是值得歡迎的。

    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夥伴,而是一個強盜。

    要知道自己做成圓球是需要苦工和忍耐力的!而偷一個已經做成的,或者到鄰居家去吃頓飯,那就容易多了。

    有的賊甲蟲,用很狡猾的手段,有的簡直施用武力呢! 有時候,一個盜賊從上面飛下來,猛地将球主人擊倒。

    然後它自己蹲在球上,前腿靠近胸口,靜待搶奪的事情發生,預備互相争鬥。

    如果球主人起來搶球,這個強盜就給它一拳,從後面打下去。

    于是主人又爬起來,推搖這個球,球滾動了。

    強盜也許因此滾落。

    那末,接着就是一場角力比賽。

    兩個甲蟲互相扯扭着,腿與腿相絞,關節與關節相纏,它們角質的甲殼互相沖撞,摩擦,發出金屬互相摩擦的聲音,勝利的甲蟲爬到球頂上,賊甲蟲失敗幾回被驅逐後,隻有跑開去重新做自己的小彈丸。

    有幾回,我看見第三個甲蟲出現,像強盜一樣搶劫這個球。

     但也有時候,賊竟會犧牲一些時間,利用狡猾的手段來行騙。

    它假裝幫助這個被驅者搬動食物,經過生滿百裡香的沙地,經過有深車輪印和險峻的地方,但實際上它用的力卻很少,它做的大多隻是坐在球頂上觀光,到了适宜于收藏的地點,主人就開始用它邊緣銳利的頭,有齒的腿向下開掘,把沙土抛向後方,而這賊卻抱住那球假裝死了。

    土穴越掘越深,工作的甲蟲看不見了。

    即使有時它到地面上來看一看,球旁睡着的甲蟲一動不動,覺得很安心。

    但是主人離開的時間久了,那賊就乘這個機會,很快的将球推走,同小偷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