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一章 進攻與防禦
關燈
小
中
大
受,不是嗎?西姆考耶艦長、斯圖爾特上校率領大約二百名水兵與士兵沖進第1大道,追逐逃亡者。
随之而去的還有坦克登父子、奈特·科弗利,弗拉斯科蘭與他的夥伴們。
土著人惶惶而逃,甚至顧不及回頭放上一槍或者射出最後的毒箭,斯尼德步槍、弓箭、标槍丢棄得遍地都是。
“沖啊!……沖啊!……”西姆考耶艦長高聲叫着,那聲音好不響亮。
然而,在天文台附近,槍聲響得更加猛烈……那兒肯定正進行着非常慘烈的戰鬥。
樣闆島得到救援了嗎?……然而什麼救援?……哪兒來的救援?…… 不管怎麼說,進攻者陷入極度的恐怖之中,四散狂逃。
他們是否遭到左舷港援軍的攻擊呢?…… 是的……夏威夷群島的法國移民率領下一千名新赫布裡底島人攻入樣闆島。
“四重奏”在見到他們勇敢的同胞時,得到他們用母語的安慰。
這有什麼奇怪呢! 這種意料之外的幹預經過是這樣的,可以說有點神奇: 頭天夜裡,以及天亮後,樣闆島一直不停向夏威夷群島漂去。
大家不會忘吧,那兒是法國的殖民地,而且日趨繁榮。
或者說,殖民當局一旦獲知薩羅爾船長指揮這次進攻行動時,決定率領一千名臣服于他們的土著人增援機器島。
但是為了将他們送到那兒去,光憑獨木舟是不夠的…… 早上,當海流将樣闆島漂到夏威夷群島上遊時,正直的法國移民那份高興勁完全可以想象。
所有的人都跳上漁船,帶着土著人——他們大都遊泳泅渡——登上了左舷港…… 這時,留在前炮台與後炮台的防禦人員和留在港口的人與他們彙合在一起。
他們跨過郊野,沖過公園,直撲億萬城。
由于有了他們的牽制,市政府大樓才不緻落入進攻者的手中(薩羅爾船長之死令他們慌亂了)。
兩小時之後,新赫布裡底島匪幫由于遭到四處圍捕,隻好跳到海裡逃生,希望能遊到夏威夷群島。
他們中大部分人都倒在了部隊的槍彈下。
現在,樣闆島總算可以放心啦!總算逃過了一場搶劫、殺戮和毀滅的劫難! 這次可怕事件的結果似乎應該是皆大歡喜,并且對别人的義舉應該有所表示……然而沒有!啊!這些美國人總令人驚愕不解!這最終的結局好似很正常……他們仿佛早就料到……然而到底靠什麼東西,才抵禦住薩羅爾的罪惡,令他無法實現那場可怕的浩劫! 可以這樣認為:樣闆島的兩位主人可能暗自慶幸自己保住了這筆高達20億的财産。
這宗财産的前途是因為沃爾特·坦克登與蒂小姐的結合而獲得了保障。
應該提提兩位新人。
當他們重逢之時,都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
這時,沒有任何人會覺得有失體面。
他們不是在24小時前就準備結婚的嗎?…… 幹嘛要有那種過于美國化的那種矜持?我們的巴黎藝術家才不管那一套呢,他們熱烈地歡迎着來自夏威夷島的法國移民,那麼熱情地握着手!“四重奏”得到了同胞們多麼誠摯地道賀啊!如果子彈沒長眼睛,作為二位小提琴手、一位中提琴手、一位大提琴手的他們,便不能勇敢地去行使自己的職責。
至于優秀的阿塔納茲·多雷米,他靜靜地在文娛城裡等待着他的一位學生,而學生則執意不來……誰又會為此指責他呢?…… 至于說總管則是個例外。
他雖說是個地地道道美國佬,但那份喜色溢于言表。
大家想他能怎麼樣?他的血管裡流着的可是聲威顯赫的巴納姆的血啊!這麼一位名人的子孫肯定不會那麼冷漠,不像那些北部美國人! 浩劫結束之後,馬雷卡裡國王帶着王後,回到了自己在第37大道的住所。
由于他對共同事業的勇敢與忠誠,名流議事會将親自登門緻謝。
樣闆島又獲得了安全。
然而這次得救則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賽勒斯·彼克塔夫在戰鬥進行到最慘烈的時候陣亡了,六十來名士兵與水兵死于槍彈或毒箭。
至于勇敢地參加戰鬥的公務員、職員和商人,他們的犧牲人員幾乎與士兵相等。
全城的居民出席了他們的集體葬禮。
“太平洋明珠”将永遠懷念他們! 億萬城人以其慣有的高效辦事能力,很快便恢複了原狀。
樣闆島在夏威夷島停泊數日後,便再也見不到血戰後留下的任何痕迹了。
在此期間,一緻同意将軍權交給西姆考耶艦長。
就該位置而言,沒有任何困難,沒有任何競争。
詹姆·坦克登先生、奈特·科弗利先生都無意有任何涉足。
對于樣闆島以後的新執政官問題,決定通過選舉加以解決。
第二天,城裡的居民都聚集在右舷港碼頭上,參加一次莊重的儀式。
馬來人與土著人的屍體都扔進了大海。
對于為保護機器島而犧牲的烈士,待遇肯定不同。
他們的遺體被虔誠地收了起來,送到基督或天主教教堂裡保存,這是他們應得的殊榮。
島執政官賽勒斯·彼克塔夫像最普通的平民一樣,受到同樣的祈禱、同樣的哀悼。
以後的喪事托付給樣闆島上的一隻快速輪船。
該船立即啟航,駛向馬德蘭灣,将這些寶貴的遺體送到基督教的墓地。
随之而去的還有坦克登父子、奈特·科弗利,弗拉斯科蘭與他的夥伴們。
土著人惶惶而逃,甚至顧不及回頭放上一槍或者射出最後的毒箭,斯尼德步槍、弓箭、标槍丢棄得遍地都是。
“沖啊!……沖啊!……”西姆考耶艦長高聲叫着,那聲音好不響亮。
然而,在天文台附近,槍聲響得更加猛烈……那兒肯定正進行着非常慘烈的戰鬥。
樣闆島得到救援了嗎?……然而什麼救援?……哪兒來的救援?…… 不管怎麼說,進攻者陷入極度的恐怖之中,四散狂逃。
他們是否遭到左舷港援軍的攻擊呢?…… 是的……夏威夷群島的法國移民率領下一千名新赫布裡底島人攻入樣闆島。
“四重奏”在見到他們勇敢的同胞時,得到他們用母語的安慰。
這有什麼奇怪呢! 這種意料之外的幹預經過是這樣的,可以說有點神奇: 頭天夜裡,以及天亮後,樣闆島一直不停向夏威夷群島漂去。
大家不會忘吧,那兒是法國的殖民地,而且日趨繁榮。
或者說,殖民當局一旦獲知薩羅爾船長指揮這次進攻行動時,決定率領一千名臣服于他們的土著人增援機器島。
但是為了将他們送到那兒去,光憑獨木舟是不夠的…… 早上,當海流将樣闆島漂到夏威夷群島上遊時,正直的法國移民那份高興勁完全可以想象。
所有的人都跳上漁船,帶着土著人——他們大都遊泳泅渡——登上了左舷港…… 這時,留在前炮台與後炮台的防禦人員和留在港口的人與他們彙合在一起。
他們跨過郊野,沖過公園,直撲億萬城。
由于有了他們的牽制,市政府大樓才不緻落入進攻者的手中(薩羅爾船長之死令他們慌亂了)。
兩小時之後,新赫布裡底島匪幫由于遭到四處圍捕,隻好跳到海裡逃生,希望能遊到夏威夷群島。
他們中大部分人都倒在了部隊的槍彈下。
現在,樣闆島總算可以放心啦!總算逃過了一場搶劫、殺戮和毀滅的劫難! 這次可怕事件的結果似乎應該是皆大歡喜,并且對别人的義舉應該有所表示……然而沒有!啊!這些美國人總令人驚愕不解!這最終的結局好似很正常……他們仿佛早就料到……然而到底靠什麼東西,才抵禦住薩羅爾的罪惡,令他無法實現那場可怕的浩劫! 可以這樣認為:樣闆島的兩位主人可能暗自慶幸自己保住了這筆高達20億的财産。
這宗财産的前途是因為沃爾特·坦克登與蒂小姐的結合而獲得了保障。
應該提提兩位新人。
當他們重逢之時,都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
這時,沒有任何人會覺得有失體面。
他們不是在24小時前就準備結婚的嗎?…… 幹嘛要有那種過于美國化的那種矜持?我們的巴黎藝術家才不管那一套呢,他們熱烈地歡迎着來自夏威夷島的法國移民,那麼熱情地握着手!“四重奏”得到了同胞們多麼誠摯地道賀啊!如果子彈沒長眼睛,作為二位小提琴手、一位中提琴手、一位大提琴手的他們,便不能勇敢地去行使自己的職責。
至于優秀的阿塔納茲·多雷米,他靜靜地在文娛城裡等待着他的一位學生,而學生則執意不來……誰又會為此指責他呢?…… 至于說總管則是個例外。
他雖說是個地地道道美國佬,但那份喜色溢于言表。
大家想他能怎麼樣?他的血管裡流着的可是聲威顯赫的巴納姆的血啊!這麼一位名人的子孫肯定不會那麼冷漠,不像那些北部美國人! 浩劫結束之後,馬雷卡裡國王帶着王後,回到了自己在第37大道的住所。
由于他對共同事業的勇敢與忠誠,名流議事會将親自登門緻謝。
樣闆島又獲得了安全。
然而這次得救則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賽勒斯·彼克塔夫在戰鬥進行到最慘烈的時候陣亡了,六十來名士兵與水兵死于槍彈或毒箭。
至于勇敢地參加戰鬥的公務員、職員和商人,他們的犧牲人員幾乎與士兵相等。
全城的居民出席了他們的集體葬禮。
“太平洋明珠”将永遠懷念他們! 億萬城人以其慣有的高效辦事能力,很快便恢複了原狀。
樣闆島在夏威夷島停泊數日後,便再也見不到血戰後留下的任何痕迹了。
在此期間,一緻同意将軍權交給西姆考耶艦長。
就該位置而言,沒有任何困難,沒有任何競争。
詹姆·坦克登先生、奈特·科弗利先生都無意有任何涉足。
對于樣闆島以後的新執政官問題,決定通過選舉加以解決。
第二天,城裡的居民都聚集在右舷港碼頭上,參加一次莊重的儀式。
馬來人與土著人的屍體都扔進了大海。
對于為保護機器島而犧牲的烈士,待遇肯定不同。
他們的遺體被虔誠地收了起來,送到基督或天主教教堂裡保存,這是他們應得的殊榮。
島執政官賽勒斯·彼克塔夫像最普通的平民一樣,受到同樣的祈禱、同樣的哀悼。
以後的喪事托付給樣闆島上的一隻快速輪船。
該船立即啟航,駛向馬德蘭灣,将這些寶貴的遺體送到基督教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