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格雷夫禮典

關燈
切都向我們的委托人說明,死者的确是那個失蹤的管家。

    這個人已經死了幾天,但身上并無傷痕能說明他是怎樣落到這個下場的。

    屍體運出地下室,但我們仍然面臨着一個難題,這難題就象開始時遇到的那個一樣難于解決。

     “華生,到現在我依然承認,我那時曾經對我的調查感到失望。

    在我按照禮典的暗示找到這個地方時,我曾經指望解決這個問題。

    可是現在我已身在此地,顯然遠未能弄清這一家族采取如此精心籌劃的防範措施,究竟為着什麼。

    誠然我是搞清楚了布倫頓的下場,可是現在還得查明他是如何遭到這個下場的;而那個失蹤的姑娘在這件事情上又起了什麼作用。

    我坐到牆角的一個小桶上,仔細地思索着這整個案件。

     “遇到這樣的情形,你是知道我的處置方法的,華生。

    我替這個人設身處地想一想,首先衡量一下他的智力水平,盡力設想我自己在同一情況下該怎麼辦。

    在這一情況下,事情就來得很簡單,因為布倫頓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不必考慮他觀察問題會出什麼‘個人觀測誤差’(這裡是借用了天文觀測人員的一個術語),他知道藏着寶物,便準确地找到了地方,發現石闆蓋太重,單人無法挪動。

    下一步怎麼辦?就算他在莊園以外有信得過的人吧,那要求此人幫助,也得開門放他進來,要冒被人發覺的重大危險。

    最好的辦法是在莊園内部找個助手。

    可是他能向誰求助呢?這個姑娘曾經傾心愛過他。

    男人不管對女人多壞,他也始終不承認最後會失去那女人的愛情。

    他可能獻幾次殷勤,同姑娘豪厄爾斯重歸舊好,然後約好共同行動。

    他倆可能夜間一同來到地下室,合力掀開石闆。

    至此我可以追述他們的行動,猶如耳聞目睹一般。

     “不過要揭起這塊石闆,對于他們兩個人,并且其中一個是婦女,還是過于吃力。

    因為就連我和那個五大三粗的蘇塞克斯警察合力去幹也不覺得是輕快事呢。

    他們挪不動石闆怎麼辦?要是我的話應該怎麼辦呢?我站起身來,仔細地查看了地面四下亂放着的各種短木。

    我幾乎立刻看到了我料到會有的東西。

    一根約三英尺長的木料,一端有明顯的缺痕,還有幾塊木頭側面都壓平了,好象是被相當重的東西壓平的。

    很顯然,他們一面把石闆往上提,一面把一些木頭塞進縫隙中,直到這個縫隙可以爬進一個人去,才用一塊木頭豎着頂住石闆,不讓它落下來。

    因為石闆重量全部壓在這根木頭上,使它壓在另一塊石闆邊緣上,這就使得木頭着地的一端産生了缺痕。

    至此我的證據仍然是可靠的。

     “現在的問題是我如何重現那天夜裡發生的事情。

    很顯然,這地窖隻能鑽進一個人,那就是布倫頓。

    姑娘一定是在上面等候。

    然後布倫頓打開了木箱,把箱子裡面裝的東西遞上去(因為他們未被發現),後來,後來發生了什麼呢? “我想,或許那個性情急躁的凱爾特族姑娘一見虧待過她的人(或許他待她比我們猜想的還要壞得多),可以任自己擺布的時候,那郁積在心中的複仇怒火突然發作起來?或者是木頭偶然滑倒,石闆自己落下,把布倫頓關死在自找的石墓之中,而她的過錯隻是隐瞞真情未報?還是她突然把頂木推開,讓石闆落回洞口?不管是什麼情況,反正在我眼前,似乎現出一個女人抓住寶物,拚命奔跑在曲折的階梯上,充耳不聽背後傳來的悶聲甕氣的叫喊聲,以及雙手瘋狂捶打石闆的聲音,正是那塊石闆窒死了那個對她薄幸的情人。

     “難怪第二天早晨她面色蒼白,吓得發抖,歇斯底裡地笑個不停;原來秘密就在于此。

    可是箱子裡又是什麼東西呢?這些東西和她又有什麼關系呢?當然,箱子裡一定是我的委托人從湖裡打撈上來的古金屬和水晶石了。

    她一有機會就把這些東西扔到湖中,以便銷贓滅迹。

     “我在那裡坐了二十分鐘左右,一動也不動,徹底思考着案子。

    馬斯格雷夫依然站在那裡,面色蒼白,擺動着提燈,向石洞裡凝視着。

     “‘這些是查理一世時代的硬币,’他從木箱中取出幾枚金币,說道,‘你看,我們把禮典寫成的時間推算得完全正确。

    ’ “‘我們還可以找到查理一世時代其他的東西,’我突然想到這個禮典的頭兩句問答可能是什麼涵義,便大聲喊道,‘讓我們來看看你從湖裡撈出的口袋裡裝的東西吧。

    ’ “我們回到他的書房,他把那些破爛東西擺在我面前。

    一見那些破爛,我就明白他并不看重它們,因為金屬幾乎都變成黑色,石塊也暗無光澤。

    然而我拿起一塊用袖子擦了擦,它在我手中,竟然象火星一樣閃閃發光。

    金屬制品樣式象雙環形,不過已經折彎扭曲,再不是原來的形狀了。

     “‘你一定還記得,’我說道,‘甚至在英王查理一世死後,保皇黨還在英國進行武裝反抗,而當他們終于逃亡時,他們可能把許多極貴重的财寶埋藏起來,準備在太平時期回國挖取。

    ’ “‘我的祖先拉爾夫-馬斯格雷夫爵士,在查理一世時代是著名的保皇黨黨員,在查理二世亡命途中,是查理二世的得力助手。

    ’我的朋友說道。

     “‘啊,不錯!’我答道,‘現在好了,我看這才真正是我們所要找的最後環節呢。

    我必須祝賀你得到這筆珍寶,雖然來得很有悲劇性,卻是一件價值連城的遺物啊,而作為曆史珍品,其意義更為重大呢。

    ’ “‘那到底是什麼東西?’馬斯格雷夫驚訝地追問道。

     “‘這不是别的,正是英國的一頂古代的王冠。

    ’ “‘王冠!’ “‘絲毫不假。

    想想禮典上的話吧!它怎麼說來着!“它是誰的?是那個走了的人的。

    ”這是指查理一世被處死說的。

    然後是“誰應該得到它?那個即将來到的人。

    ”這是指查理二世說的,已經預見到查理二世要來到赫爾斯通的這座莊園了。

    我認為,毫無疑問,這頂破舊得不成樣子的王冠曾經是斯圖亞特帝王戴過的。

    ’ “‘它怎麼跑到湖裡去了呢?’ “‘啊,這個問題就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回答了。

    ’說着,我把我所作的推測和論證從頭到尾地對他說了一遍,直到夜色朦胧,皓月當空,我才把那故事講完。

     “‘那為什麼查理二世回國後,不來取王冠呢?’馬斯格雷夫把遺物放回亞麻布袋,問道。

     “‘啊,你準确地指示了我們也許永遠也不能解決的一個問題。

    可能是掌握這個秘密的馬斯格雷夫在此時去世,而出于疏忽,他把這個做指南用的禮典傳給後人而沒有說明其含義。

    從那時到今天,這個禮典世代相傳,直到終于出了一個人,他揭開了秘密,并在冒險中喪生。

    ’ “這就是馬斯格雷夫禮典的故事,華生。

    那王冠就留在赫爾斯通——不過,他們在法律上經過一番周折,又付了一大筆錢才把王冠留下來。

    我相信,隻要你一提我的名字,他們就會把王冠拿給你看。

    而那個女人,一直是音訊全無,很可能她離開英國,帶着犯罪的記憶逃亡國外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