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帕斯捷爾納克和他的紅顔知己
關燈
小
中
大
去年秋天我應邀到俄羅斯遠東大學任教。
五年前我曾在這所大學任教過兩年。
那時蘇聯開始解體,政治風雲變幻莫測,我被各加盟共和國層出不窮的政治事件弄得眼花鏡亂,整天看報看電視,兩年内竟未讀過一部文學作品,回想起來覺得白白浪費了許多時光。
這次決意不看報,不看電視,教學之餘隻讀文學作品。
一天下課回宿舍,路上碰見五年前結識的一位俄國朋友。
他大概覺得我對俄羅斯形勢的興趣不減當年,一見面便把手裡的仍緊急報》塞給我,讓我快回宿舍看。
午休時候我随便翻了一下,是九月十五日的報紙,剛到的,都是競選國家杜馬的消息,剛想放下,一條消息映入眼簾:奧莉加·伊文斯卡妞九月八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八十四歲。
我一下子興奮起來,一口氣讀完這篇報道。
伊文斯卡妞是帕斯捷爾納克晚年的知音,創作的緩斯。
十幾年前在北京翻譯《日瓦戈醫生》的情景立即浮現在眼前。
記得譯第十四章《重返瓦雷金諾》時曾激動得幾次擱筆,無法譯下去。
暴風雪襲擊曠野中久無人住的住宅,四周渺無人迹,隻有四隻狼對着窗内的燈光嚎叫。
栖身在屋内的日瓦戈醫生和拉拉陷入絕境,等待着他們的不是逃脫便是死亡。
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兩顆相愛的心互相溫暖、支撐。
拉拉的原型便是伊文斯卡妞,日瓦戈同拉拉的愛情便是詩意化的帕斯捷爾納克詞伊文斯卡歧的愛情。
帕斯捷爾納克是蘇聯著名的詩人、小說家,出身于藝術氣氛濃厚的家庭,從小受到家庭的熏染,對歐洲文學藝術造詣很深,精通英、德、法三國語言。
他性格孤僻,落落寡合,同十月革命後從工農兵當中湧現出來的作家格格不入。
由後者組成的文學團體拉普也把他視為異己,即所謂的同路人。
但不知為何他受到布爾什維克領袖布哈林的青睐,在蘇聯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被樹為詩人的榜樣。
但這并未改變作協領導人對他的态度,因為他們不是前拉普成員便是他們的支持者。
自一九三五年起,斯大林用死了五年的馬雅可夫斯基代替帕斯捷爾納克。
一九三八年布哈林被處決後,帕斯捷爾納克在作家圈子裡便完全孤立。
無産階級作家不屑同他交往,他對他們也敬而遠之。
與他同屬異己的作家也不敢同他交往。
例如,同他教養相似的阿赫瑪托娃因丈夫和兒子被捕自身難保,怎敢再連累他。
在家庭中,帕斯捷爾納克同樣孤獨。
第二個妻子奈豪斯雖決然離開前夫義無反顧地把身心獻給他,但文化修養的差異不能同他在精神上産生共鳴、帕斯捷爾納克的心靈漸漸幹涸,亟待友人理解的甘露。
不久二戰爆發,他同全體蘇聯人民一樣投身反法西斯戰争,同綏拉菲莫維奇一起上前線,并獲得一枚獎章,暫時忘卻了内心的孤寂。
戰争勝利後他渴望新鮮空氣吹進蘇聯,曾令人民膽戰心驚的清洗、鎮壓不再重演。
一九四六年,他乘着這股清新的風開始寫《日瓦戈醫生》。
就在這一年,他在西蒙諾夫主編的文學雜志《新世界》編輯部裡結識了伊文斯卡如。
伊文斯卡妞是編輯還是西蒙諾夫的秘書,說法不一。
帕斯捷爾納克一直是伊文斯卡妞熱愛的詩人、崇拜的偶像。
她親眼見到他激動不已。
帕斯捷爾納克也被伊文斯卡妞超塵拔俗的美貌所震撼。
兩人目光一接觸便激起心靈的火花。
帕斯捷爾納克幾天後便把自己所有的詩集簽名贈給伊文斯卡妞,并請她到世界著名鋼琴家尤金娜家聽他朗讀《日瓦戈醫生》的前三章。
伊文斯卡妞覺得,第二章《來自另一個圈子的姑娘》中的拉拉的氣質同自己非常相似。
後來,帕斯捷爾納克便以她為原型塑造拉拉,把伊文斯卡妞的經曆也寫入這個形象。
伊文斯卡妞第一個丈夫是在大清洗中被迫自殺的,第二個丈夫病故,她同女兒伊琳娜相依為命。
拉拉的丈夫也是被迫自殺的,她也同女兒卡佳厮守在一起。
帕斯捷爾納克同伊文斯卡妞在《新世界》編輯部的邂逅,改變了他們兩人的命運,使伊文斯卡妞曆盡磨難,把帕斯捷爾納克過早地送入墳墓。
一九四六年伊文斯卡妞三十四歲,帕斯捷爾納克五十六歲,但年齡的差異并未阻礙他們相愛。
一年後,帕斯捷爾納克對伊文斯卡妞說:“我對您提出個簡單的請求,我要同您以‘你’相稱,因為再以‘您’相稱已經虛僞了。
普希金沒有凱恩。
心靈不充實,葉賽甯沒有鄧肯寫不出天才詩句,帕斯捷爾納克沒有伊文斯卡妞便不是帕斯捷爾納克、”他們相愛了。
帕斯捷爾納克在西方的影響超過蘇聯國内許多走紅的作家。
五年前我曾在這所大學任教過兩年。
那時蘇聯開始解體,政治風雲變幻莫測,我被各加盟共和國層出不窮的政治事件弄得眼花鏡亂,整天看報看電視,兩年内竟未讀過一部文學作品,回想起來覺得白白浪費了許多時光。
這次決意不看報,不看電視,教學之餘隻讀文學作品。
一天下課回宿舍,路上碰見五年前結識的一位俄國朋友。
他大概覺得我對俄羅斯形勢的興趣不減當年,一見面便把手裡的仍緊急報》塞給我,讓我快回宿舍看。
午休時候我随便翻了一下,是九月十五日的報紙,剛到的,都是競選國家杜馬的消息,剛想放下,一條消息映入眼簾:奧莉加·伊文斯卡妞九月八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八十四歲。
我一下子興奮起來,一口氣讀完這篇報道。
伊文斯卡妞是帕斯捷爾納克晚年的知音,創作的緩斯。
十幾年前在北京翻譯《日瓦戈醫生》的情景立即浮現在眼前。
記得譯第十四章《重返瓦雷金諾》時曾激動得幾次擱筆,無法譯下去。
暴風雪襲擊曠野中久無人住的住宅,四周渺無人迹,隻有四隻狼對着窗内的燈光嚎叫。
栖身在屋内的日瓦戈醫生和拉拉陷入絕境,等待着他們的不是逃脫便是死亡。
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兩顆相愛的心互相溫暖、支撐。
拉拉的原型便是伊文斯卡妞,日瓦戈同拉拉的愛情便是詩意化的帕斯捷爾納克詞伊文斯卡歧的愛情。
帕斯捷爾納克是蘇聯著名的詩人、小說家,出身于藝術氣氛濃厚的家庭,從小受到家庭的熏染,對歐洲文學藝術造詣很深,精通英、德、法三國語言。
他性格孤僻,落落寡合,同十月革命後從工農兵當中湧現出來的作家格格不入。
由後者組成的文學團體拉普也把他視為異己,即所謂的同路人。
但不知為何他受到布爾什維克領袖布哈林的青睐,在蘇聯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被樹為詩人的榜樣。
但這并未改變作協領導人對他的态度,因為他們不是前拉普成員便是他們的支持者。
自一九三五年起,斯大林用死了五年的馬雅可夫斯基代替帕斯捷爾納克。
一九三八年布哈林被處決後,帕斯捷爾納克在作家圈子裡便完全孤立。
無産階級作家不屑同他交往,他對他們也敬而遠之。
與他同屬異己的作家也不敢同他交往。
例如,同他教養相似的阿赫瑪托娃因丈夫和兒子被捕自身難保,怎敢再連累他。
在家庭中,帕斯捷爾納克同樣孤獨。
第二個妻子奈豪斯雖決然離開前夫義無反顧地把身心獻給他,但文化修養的差異不能同他在精神上産生共鳴、帕斯捷爾納克的心靈漸漸幹涸,亟待友人理解的甘露。
不久二戰爆發,他同全體蘇聯人民一樣投身反法西斯戰争,同綏拉菲莫維奇一起上前線,并獲得一枚獎章,暫時忘卻了内心的孤寂。
戰争勝利後他渴望新鮮空氣吹進蘇聯,曾令人民膽戰心驚的清洗、鎮壓不再重演。
一九四六年,他乘着這股清新的風開始寫《日瓦戈醫生》。
就在這一年,他在西蒙諾夫主編的文學雜志《新世界》編輯部裡結識了伊文斯卡如。
伊文斯卡妞是編輯還是西蒙諾夫的秘書,說法不一。
帕斯捷爾納克一直是伊文斯卡妞熱愛的詩人、崇拜的偶像。
她親眼見到他激動不已。
帕斯捷爾納克也被伊文斯卡妞超塵拔俗的美貌所震撼。
兩人目光一接觸便激起心靈的火花。
帕斯捷爾納克幾天後便把自己所有的詩集簽名贈給伊文斯卡妞,并請她到世界著名鋼琴家尤金娜家聽他朗讀《日瓦戈醫生》的前三章。
伊文斯卡妞覺得,第二章《來自另一個圈子的姑娘》中的拉拉的氣質同自己非常相似。
後來,帕斯捷爾納克便以她為原型塑造拉拉,把伊文斯卡妞的經曆也寫入這個形象。
伊文斯卡妞第一個丈夫是在大清洗中被迫自殺的,第二個丈夫病故,她同女兒伊琳娜相依為命。
拉拉的丈夫也是被迫自殺的,她也同女兒卡佳厮守在一起。
帕斯捷爾納克同伊文斯卡妞在《新世界》編輯部的邂逅,改變了他們兩人的命運,使伊文斯卡妞曆盡磨難,把帕斯捷爾納克過早地送入墳墓。
一九四六年伊文斯卡妞三十四歲,帕斯捷爾納克五十六歲,但年齡的差異并未阻礙他們相愛。
一年後,帕斯捷爾納克對伊文斯卡妞說:“我對您提出個簡單的請求,我要同您以‘你’相稱,因為再以‘您’相稱已經虛僞了。
普希金沒有凱恩。
心靈不充實,葉賽甯沒有鄧肯寫不出天才詩句,帕斯捷爾納克沒有伊文斯卡妞便不是帕斯捷爾納克、”他們相愛了。
帕斯捷爾納克在西方的影響超過蘇聯國内許多走紅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