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燈
一八八〇年秋天的一個早晨,有一位三四十歲的婦人,帶着一個十八歲的女子,走進俄亥俄州科倫坡市的大旅館裡,到帳房寫字台的前面,問他旅館裡有沒有她可以做的活。

    那婦人身材豐滿,一張慈善的面容,一種天真羞怯的神氣。

    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看似隐藏着無窮的心事,隻有那些對窮苦人面目作過仔細觀察的人才看得出來。

    她的女兒緊随其後,一種畏懼和羞怯使她在母親的背後,眼睛始終不敢正視前方,這種神情任誰都知道她從哪兒來的。

    她的母親雖然沒有文化,卻有一種含有詩意的心情,擁有着幻想,感情,和天生的仁厚;她的父親又有着沉着和穩重的性格,兩種性格相結合起來就造成她這樣一個人了。

    如今她們正窮困潦倒。

    當帳房看到她們母女倆凄慘的樣子時,深感同情。

     “你想做些什麼?”他問。

    “我可以幹一些洗洗擦擦的活兒,”她羞怯地回答,“我能擦地闆。

    ” 她的女兒聽她這麼說,就不自覺地轉動起身子來,她不是不想做這些工作,而是因為她不願意人家看破她們快要生活不下去,才來找活做。

    那帳房看她們這般可憐,心裡不免産生同情。

    看那女兒臉上露出的不得已的神色,就知道她們已經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請你稍等一下,”他說完就朝身後的一個房間走去,去叫女管事長出來。

    旅館裡是常有活幹的。

    因為常打掃衛生的老婆子走了,樓梯和客廳都還沒有人來整理。

     “那個小孩是她的女兒嗎?”女管事長問,因為她從站的地方正好可以看見她們。

     “是的,我也這樣覺得。

    ”“如果可以的話,下午就讓她過來。

    我想那女孩子一定會幫她的忙吧?”“你可以去見管事長了,”帳房回到寫字台旁,面帶微笑地對她們說。

    “就從這邊過去”——指着他身邊的一個門。

    “她會給你安排的。

    ” 上面所講述的這一幕,是玻璃匠人威廉·葛哈德一家的不幸遭遇的頂點。

    原來威廉·葛哈德的這個工作,也和其他的工作一樣不好做,每天都得看着自己和愛人還有孩子們,僅僅靠辛苦勞動得來的那一點東西來勉強維持日常生活。

    他自己正卧病在床。

    他的長子西巴軒——他的朋友們都稱它為巴斯的——在他們家附近的一個貨車制造廠裡面做藝徒,每禮拜僅有四塊錢的收入。

    他的大女兒珍妮妃甫,雖然年紀已過十八歲,卻從來都沒有工作過。

    其他的孩子,喬其十四歲,馬大十二歲,威廉十歲,味羅尼加八歲,他們都還是小孩,什麼事都不能做,隻是讓他的負擔更重而已。

    他們隻剩下一所房子可以生活,之前為了六百塊錢的借款把房子抵押了,總還算是他們父親的财産。

    他之所以要借這筆債,是因為他想買下這所房子,但還缺三個房間和一個門廊,就可以住下全家人了。

    抵押的時間本來還有幾年,可是他現在非常的窮困,不但把所有的錢都用完了,就連下一年的利息也拿不出來了。

    葛哈德弄得一點辦法都想不出,醫生的診費,房子的利錢,還有欠肉店和餅店的,雖則人家都知道他老實本分,随他拖欠,可是時間一長,大家就不再相信他了。

    每一件事情他都放在心上,天天折磨着他,他的病在短時間内,也就很難痊愈了。

     葛哈德的老婆并不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曾經一段時間她以洗衣服為生,其餘的時間用來在家做一些家務和照顧孩子跟丈夫,還得偶然抽出點時間來掉掉眼淚。

    舊店家不賒東西給她,她就得去找較遠的地方找個新店家,先拿一點現錢起個帳,然後靠賒東西來過的,直到那店主聽了别人的議論就不再賒東西給她,她又隻能到更遠的地方去找。

    玉米便宜了她就隻熬一罐灰湯玉米粥,再沒有别的東西,這樣就可以吃一禮拜。

    玉米粉做羹,是勉強可以填飽肚子的吃法,要是裡面加上點牛奶,就能當筵席看待了。

    油炸山薯是他們最高級的食品,就更不要說是咖啡了。

    煤和木柴都是他們辛辛苦苦從附近撿回來的。

    這樣的,他們一天天的度日如年,盼望父親的病快些好起來,玻璃工廠早點兒開工。

    但是到那年冬季即将來臨的時候,葛哈德就開始感到沒有希望。

     “我得馬上走出困境才好,”這是那堅強的德國人,經常要說的一句話,當時在他那種不大有勁的聲音裡,他的焦急隻能得到一種虛弱的表現。

     真是災難不斷,碰巧味羅尼加又出了疹子,一連好幾天,大家都當她就要不行了。

    她的母親不顧一切專心守着她,時時刻刻都在為她祈禱。

    愛溫吉醫生抱着天性的慈悲,每天都會去給那孩子認真地診察。

    路德派的教士翁德牧師也用上帝的名義來給她慰問。

    他們兩個都把一種嚴肅的氣氛帶到她家裡來。

    他們是代表超越的力的黑袍神聖使者。

    那葛婆子一直哭哭啼啼地守在床邊,就仿佛那孩子馬上就要離她而去了。

    三天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