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黑珍珠之謎

關燈
1 五月十六日,星期六下午兩點。

     面向青梅大街的狹窪警察署裡,署長、副署長、刑事科長、刑事科主任等人聚集在署長辦公室裡。

     從十三日開始的連綿風雨終于過去了,今天宛如初夏一般陽光燦爛。

     “今天中午接到醫院的報告,向各位報告一下市原彌榮子的解剖結果。

    ”昨晚值班的刑事部主任若尾一邊看着記錄一邊說道,“市原彌榮子,四十五歲,蘆高公司常務董事。

    前犬在善福寺舉行因私人飛機失事死亡的白藤隆太、原經理的密葬時,于六點二十分左右突然離開喪禮結束的聚餐,在走廊上昏倒。

    當時的目擊者是白藤家的兩名親戚。

    ” 當時彌榮子即被送到了附近的井草醫院。

    跌倒時幾乎失去了意識,而且發着高燒。

     這種狀态持續了一整天并一直處于意識混亂狀态,高燒也未退,并于十五日下午五點停止了呼吸。

     “根據主治大夫的意見,她的症狀和敗血症十分相似,但有幾處可疑點。

    特别是當大夫收其入院時,發現病人的左手無名指背部有血迹,雖然傷口很小,但據兩名家族的目擊者和急救人員都說,在她症狀加重,以及在家裡暈倒時就發現了這個傷口。

    ” 說完,若尾從桌上的一個信封裡取出一隻戒指,擺在了桌子中央,大家都低頭看着。

     “死者在那天就戴着這枚黑珍珠的戒指,傷口也正好在與手指相連的部位。

    根據院方的調查,發現在這枚白金戒指的内側有一小突起,因此推測是那個小突起劃破了皮膚,造成傷口出血。

    另外,在戒指上還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 說到這兒,另外三個人都俯下身子仔細觀察那枚戒指。

     “在鑲寶石的戒指底下,有一道極細的裂隙,在那個裂隙處塗有軟膏類的東西,如同用蠟膜封住的樣子。

    可以推斷,體溫溶化了蠟封,使裡面的膏樣物質流出,然後經傷口侵入體内,醫院認為這一點十分可疑,便寫入了報告,并要求報告警方。

    ” 若尾昨晚已和署長聯系過,并将死者遺體送往警方醫院,進行法醫學解剖。

    那枚戒指也随同送去。

     今天上午進行解剖,若尾也到了大冢的警察醫院,并從法醫口中得知了一些情況。

     “解剖結果如下,”若尾抿抿嘴唇。

    把目光投向筆記本,“從傷口周圍查出了蓖麻子白朊。

    戒指内還有少許此樣物質。

    因此醫院方面認為,不排除市原的死因是中毒身亡。

    ” “什麼是蓖麻子白朊?”副署長不解地問道。

     “這也是法醫與化學教授合作才弄清的。

    所謂蓖麻子白朊,是制造蓖麻油的蓖麻籽中所含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為劇毒,是世界上五大劇毒之一。

    其毒性猛烈,極微量便可緻人死地。

    它的毒性特點是進入體内後至少十小時後發作。

    另外,蓖麻子白朊的中毒症狀是發冷、高燒、意識昏迷等,與敗血症的症狀極為相似。

    ” “緻死量是多少?”署長間道。

     “嗯……每公斤體重的緻死量是0。

    03毫克,比方說,體重五十公斤,緻死量就為1。

    5毫克,通常蓖麻子白朊是以白色粉末的形式收存,也就是有一挖耳勺的三分之一便可使人死亡!” “那麼市原彌榮子體重是多少?”刑事科長阿壇問道。

     “醫院進行了檢查。

    ”若尾答道,“她本人十分瘦小,隻有三十九點八公斤,也就是四十公斤吧。

    她的緻死量是l。

    2毫克,不過,蓖麻子白朊的緻死量也因人而異,中毒時與機體的當時狀況也有關系,如果當時機體過度疲勞,或經受刺激的情況下,再少一點的量也可以緻死。

    ” “反正把這種毒物混在軟膏裡,再塗在戒指上是完全可能的。

    ”署長說道。

     然後他拾起這枚戒指,放到眼前仔細觀察。

    果然,在寶石和寶石台之間有一十分細小的裂隙,還粘有類似軟膏樣的物質。

    另外,在戒指的内側,也有一明顯的突起物。

     署長又試着給自己戴了戴,戒指隻能戴到一半,他馬上又拔了出來。

    這時,他的手指背部已有擦痕了。

     “原來如此。

    如果長時間戴着,不斷地摩擦皮膚,也許終究會磨破、出血的。

    ” “對。

    換句話說,雖然會産生疼痛,但不是無法忍受的。

    如果不理睬,一直戴下去,蓖麻子白朊就會經傷口進入體内……” “我認為應當向死者周圍的人錄取口供了。

    我想先提點……”若尾最愛搶先表達意見。

     “五月十四日早上,死者戴着這枚戒指離開家門。

    如剛才署長所說的那樣,她可能會覺得手指有點疼,但還是繼續戴了下去。

    但到了下午六點多,戒指可能在無意中碰了什麼,或她為了減輕痛苦,觸動了戒指,于是皮膚便破裂了。

    通常在這個時候應當取下戒指,但幾乎在同時,她已發起了高燒,身體不舒服,可能有嘔吐感,便起身要去洗手間。

    當然在這之前一定也有了其他症狀,因症狀不輕,她一直忍受着,直到喪禮結束。

    這時她已無法忍受,走到走廊上時便暈倒在地。

    我想情況應當是這樣的。

    ” “你的意思是說市原彌榮子肯定是因為手指上的傷口中毒死亡的了?”阿壇說道。

     “當然不能說是絕對的,比方說也可以經口腔吃下去。

    但從目前的各種證據來看,是從戒指的傷口處中毒應當是正确的。

    這也是法醫和化學教授的意見。

    ” “晤……這個可太離奇了。

    ” “不。

    這種事并不少見。

    據法醫講,在國際和國内都曾發生過這種殺人案件。

    ” 若尾又打開筆記本,“比方說,一九七八年九月的一個傍晚,一名流亡到英國的保加利亞作家,在倫敦的泰晤士河的橋頭就被一名刺客襲擊,對方是用雨傘的尖部刺中了他的大腿的。

    當時他并沒有感到什麼不舒服。

    他深夜回到家後,淩晨兩點開始發高燒,意識昏迷,在住院兩天後不治身亡。

    經蘇格蘭院方解剖,從他的大腿傷口處取出一粒直徑一點五毫米大小的白金球體。

    球體中心有一處用蠟封的小孔。

    據分析,白金球經特殊機械射人體内後,在體溫的作用下,蠟封溶化,球體内物質流出。

    後來經化驗,使其死亡的物質正是蓖麻子白朊。

    ” 大家靜靜地聽着。

     “另外,還有一次是發生在巴黎的地鐵中。

    死者‘無意’中被人刺住背部。

    經過解剖,也發現了和倫敦事件一模一樣的白金球體。

    因此,蓖麻子白朊成了間諜戰中的常用毒物,許多文件和材料也常常引用這些實例。

    也許本案的兇手也是從中受到了啟發。

    ” 若尾第一次使用了“兇手”一詞。

     “可是……”阿壇皺了皺眉頭。

    這位三十九歲的刑事科科長,說話帶有明顯的東北地方口音,“我不知道市原彌榮子是不是間諜,但如果她是他殺,兇手何必要繞這麼多彎子?讓她服毒不更快些嗎?” “也許兇手有他的理由吧……”三十二歲的若尾對上司說道。

     “什麼理由?” “嗯……”若尾一時答不上來了。

     2 “蓖麻子白朊是世界五大劇毒之一,毒性十分狂烈。

    蓖麻油用途廣泛,如工業用油或油漆原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