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思想決定行動

關燈
第八章思想決定行動 思想導緻行動,如果思想是和諧的、具有建設性的,那麼結果一定是美好的;如果思想是破壞性的、嘈雜不堪的,結果一定是不幸的。

     在本章中你将會學習到:你可以自由地選擇你思考的内容,然而想法的結果卻總是服從一條鐵的定律!這是不是很神奇?難道不是一件讓人稀奇的事情麼?--當我們知道生活并非受制于各種飄忽不定的偶然性,而是符合規律的。

    這種穩定的狀态就是我們的機遇,因為隻要遵從這個定律我們就可以準确無誤地獲得想要的問題。

    如果不是因為有了這個規律,那麼宇宙就是一片空虛混沌,而不是朗朗乾坤了。

     這就是善惡之源的奧秘,過去、未來的一切幸與不幸,皆在乎此。

     讓我來闡明這一點吧。

    思想導緻行動,如果思想是和諧的、具有建設性的,那麼結果一定是美好的;如果思想是破壞性的、嘈雜不堪的,結果一定是不幸的。

     因此,隻有一個規律、一個原則、一個總因、一個&ldquo力量之源&rdquo,幸與不幸,不過是用來描述行為結果的詞語而已,或者說,用以說明我們對這一規律是遵從、抑或違逆。

     這一點的重要性從愛默生和卡萊爾的生活經曆中可見一斑。

    愛默生熱愛一切好東西,他的一生就是一首甯靜而和諧的交響樂;而卡萊爾憎恨一切壞東西,他的一生便是一部永遠嘈雜不甯的記錄。

     這兩位偉人,他們都下定決心要實現同一個理想,但一個利用了建設性的思想,因此與自然法則和諧一緻;而另一位卻接納了破壞性的思想,因此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煩躁不甯。

     因此很顯然,我們不應憎恨任何事物,即便是&ldquo壞&rdquo事,因為恨是極具破壞性的,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抱持破壞性的思想就好比播下&ldquo風&rdquo的種子,收獲的将是&ldquo飓風&rdquo。

     思想包含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則,因為它是宇宙的創造原則,就其本性而言,它總會與其他類似的思想結合到一起。

     因為生命的目标之一就是生長,一切存在其下的原則一定是朝着實現這個目标的方向努力。

    因此,思想得以成形,生長法則最終必定讓它彰顯出來。

     你可以自由選擇你的所思所想,但是你的想法産生的結果卻必然遵從一條鐵的定律。

    一切持之以恒的想法一定會在個人的性格、健康和外在環境中産生某種結果。

    因此,尋找到一種方法,能夠使建設性的思維習慣取代那些給我們帶來不利效應的思維習慣,這一點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我們都知道,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精神習慣很難掌控,但這還是能夠做到的,方法就是,從現在開始,讓那些建設性的思想取代那些破壞性的思想。

    形成分析任何一種想法的習慣。

    看看這些想法是不是必要,其客觀結果是否有益(不光是對你自己,而且還包括對身邊所有受到影響的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保留它,珍視它。

    這種想法是有價值的,是與&lsquo無限&rdquo步調一緻的,它能夠生長、發展,結出豐碩的果實。

    另一方面,你最好能夠記住喬治`馬修`亞當斯所說的話:&ldquo學會關上你的大門,不要讓任何不能給你的未來帶來明顯的益處、而又試圖獲準進入的東西進入你的心靈、你的工作、你的世界。

    &rdquo 如果你的想法是批評性的或破壞性的,在任何條件下都隻能招緻混亂與不和諧,那麼對你來說,就很有必要培養一種有助于建設性思維的心态了。

     想象力在這一方面大有幫助。

    想象力的培養,在助于引發理想,而你的未來,就是從這樣的理想中浮現出來的。

     如果你的未來像一件衣服,想象力能夠起到積聚原材料的作用,而你的心靈則把材料編織成衣裳。

     想象力是光,這道光為我們照亮了一個嶄新的思想和經曆的世界。

     想象力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所有探險家、發明家,都是借助這一工具,開辟了從先例到經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