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六節
關燈
小
中
大
以上是講得夠詳細了,但說到對這篇寓言的全部思想進行分析,并且把這些思想當中的每一個思想所依據的基本觀念歸納出來,這還是不夠的。
不過,誰又覺得需要這樣分析給年輕的人聽呢?我們當中沒有哪一個人講哲學竟會講到把自己當成了小孩子。
所以,我們現在就接着談它的寓意。
我要問一下,對六歲的孩子來說,是不是需要告訴他們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吹牛拍馬或撒謊騙人?我們至多隻能告訴他們說,拿小孩子逗着玩或暗中嘲笑他們傻裡傻氣的人,确實是有的;但是,一塊奶酪就把整個事情弄糟了,因為你不是在教他們怎樣把自己的奶酪緊緊地含在嘴裡,而是教他們怎樣想辦法把别人嘴裡的奶酪汁出來。
這裡,我又提出了我的第二個怪論;而且,這個怪論的重要性是不亞于前一個怪論的。
隻要你長期同曾經學過寓言的孩子在一起,你就可以發現,當他們有機會把所學的寓言拿來應用時,他們的所作所為差不多同寓言作者的意圖完全是相反的;對于你想糾正或防止的缺點,他們不僅滿不在乎,而且還偏偏喜歡為非作惡,以便從别人的缺點中得到好處。
在前面所講的那個寓言中,他們一方面嘲笑烏鴉,而另一方面卻非常地喜歡狐狸;在第二個寓言中,你以為他們會拿蟬來做學習的榜樣;不,他們選擇的榜樣是螞蟻。
誰也不喜歡喪失自己的體面,他們想擔任漂亮的角色;這是自愛的選擇,這是很自然的選擇。
但對孩子們來說,就是多麼可怕的教育啊!在一切怪物中,最可惡的怪物莫過于一個又悭吝又心狠的小孩子,他既能料到别人會問他要什麼東西,而且也懂得什麼東西應該拒絕拿給别人。
螞蟻更厲害,它甚至教他在拒絕的時候還要把人罵一頓。
在所有的寓言中,獅子通常是一個最顯要的角色,孩子在學了這些寓言之後,就想做獅子;當他主持分什麼東西的時候,他就會學獅子千方百計地把所有的東西都據為己有。
但是,當他學到蚋把獅子搞垮的時候,他的想法就不同了,他就不願意做獅子而願意做蚋了。
他将來要學它在不敢明目張膽地攻擊别人時,就把他叮死。
學了《瘦狼和肥狗》這個寓言後,孩子們不僅不象你所想象那樣把它作為一種謙遜的教訓,反而認為這個寓言是在教人放肆。
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是,我曾經看見過有人拿這個寓言來折磨一個小女孩,想用這個寓言教她乖乖地聽大人的話,結果使那個女孩子很傷心地哭了一場。
起初大家都不清楚她為什麼會哭,到最後才明白了她哭的原因。
原來,這個可憐的女孩子受人的束縛已經受夠了,她覺得她脖子上的皮都被鎖鍊磨破了,她哭她不是一隻狼。
所以,第一個寓言的寓意在孩子們看來是教人卑鄙奉承,第二個寓言的寓意是教人殘忍無情,第三個寓言的寓意是教人做事不公正,第四個寓言的寓意是教人嘲笑諷刺,第五個寓言的寓意是教人不服管束。
最後這個寓言,對我的學生來說固然是用不着,但是更不宜于用來教你的學生。
當你拿一些自相矛盾的寓意教他們的時候,你想你這番苦心将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不過,所有這些寓意在我看來固然是構成了反對寓言的理由,然而在你看來也可能恰恰是它們應該得到保存的原因。
社會中需要有一種口頭的教訓,也需要有一種行動的教訓,而這兩種教訓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見之于一問一答地教訓一陣就算了事的問答教義;後者則見之于拉封登給孩子們寫的寓言和給母親們寫的故事。
同一個作者把這兩者都教訓了。
拉封登先生,讓我們商量一個兩全的辦法。
我,我本人答應選讀你的書,而且很喜歡你,要從你的寓言中受到教益,因為我相信我不至于誤解它們的目的;至于我的學生,請允許我一個寓言也不讓他去學;如果你要我叫他去學,那你就首先要給我證明盡管那些寓言中的事物有四分之一是他不懂的,但他學了還是對他有好處;證明他學習他可能懂得的寓言時不會誤解它們的意思,證明他學了以後不僅不會上人家的當,而且還不學歹人的樣子。
我這樣使孩子們擺脫了種種的功課,從而就替他們消除了使他們最感痛苦的原因:讀書。
讀書是孩子們在兒童時期遇到的災難,而你卻單單要他們在讀書中消磨他們的時間。
愛彌兒長到十二歲還不大知道什麼叫書。
也許有人說:"至少他應該識識字呀。
"我同意這種說法;當讀書對他有用處的時候,他是應當識字的;不過到現在為止,讀書除了使他感到厭煩以外,是沒有其他好處的。
如果你不勉強孩子們照你們的話去做,他們就不會去學那些在現時對他們既無趣味也無用處的東西;否則,有什麼動機可以促使他們去學呢?對不在眼前的人講話和聽他們講話,以及不經過中間的媒介而把我們的感情、意志和希望遠遠地傳達給他們,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的用處是各種年齡的人都可以感覺得到的。
是什麼奇怪的原因使這樣一種如此有用和如此有趣的藝術變成了孩
不過,誰又覺得需要這樣分析給年輕的人聽呢?我們當中沒有哪一個人講哲學竟會講到把自己當成了小孩子。
所以,我們現在就接着談它的寓意。
我要問一下,對六歲的孩子來說,是不是需要告訴他們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吹牛拍馬或撒謊騙人?我們至多隻能告訴他們說,拿小孩子逗着玩或暗中嘲笑他們傻裡傻氣的人,确實是有的;但是,一塊奶酪就把整個事情弄糟了,因為你不是在教他們怎樣把自己的奶酪緊緊地含在嘴裡,而是教他們怎樣想辦法把别人嘴裡的奶酪汁出來。
這裡,我又提出了我的第二個怪論;而且,這個怪論的重要性是不亞于前一個怪論的。
隻要你長期同曾經學過寓言的孩子在一起,你就可以發現,當他們有機會把所學的寓言拿來應用時,他們的所作所為差不多同寓言作者的意圖完全是相反的;對于你想糾正或防止的缺點,他們不僅滿不在乎,而且還偏偏喜歡為非作惡,以便從别人的缺點中得到好處。
在前面所講的那個寓言中,他們一方面嘲笑烏鴉,而另一方面卻非常地喜歡狐狸;在第二個寓言中,你以為他們會拿蟬來做學習的榜樣;不,他們選擇的榜樣是螞蟻。
誰也不喜歡喪失自己的體面,他們想擔任漂亮的角色;這是自愛的選擇,這是很自然的選擇。
但對孩子們來說,就是多麼可怕的教育啊!在一切怪物中,最可惡的怪物莫過于一個又悭吝又心狠的小孩子,他既能料到别人會問他要什麼東西,而且也懂得什麼東西應該拒絕拿給别人。
螞蟻更厲害,它甚至教他在拒絕的時候還要把人罵一頓。
在所有的寓言中,獅子通常是一個最顯要的角色,孩子在學了這些寓言之後,就想做獅子;當他主持分什麼東西的時候,他就會學獅子千方百計地把所有的東西都據為己有。
但是,當他學到蚋把獅子搞垮的時候,他的想法就不同了,他就不願意做獅子而願意做蚋了。
他将來要學它在不敢明目張膽地攻擊别人時,就把他叮死。
學了《瘦狼和肥狗》這個寓言後,孩子們不僅不象你所想象那樣把它作為一種謙遜的教訓,反而認為這個寓言是在教人放肆。
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是,我曾經看見過有人拿這個寓言來折磨一個小女孩,想用這個寓言教她乖乖地聽大人的話,結果使那個女孩子很傷心地哭了一場。
起初大家都不清楚她為什麼會哭,到最後才明白了她哭的原因。
原來,這個可憐的女孩子受人的束縛已經受夠了,她覺得她脖子上的皮都被鎖鍊磨破了,她哭她不是一隻狼。
所以,第一個寓言的寓意在孩子們看來是教人卑鄙奉承,第二個寓言的寓意是教人殘忍無情,第三個寓言的寓意是教人做事不公正,第四個寓言的寓意是教人嘲笑諷刺,第五個寓言的寓意是教人不服管束。
最後這個寓言,對我的學生來說固然是用不着,但是更不宜于用來教你的學生。
當你拿一些自相矛盾的寓意教他們的時候,你想你這番苦心将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不過,所有這些寓意在我看來固然是構成了反對寓言的理由,然而在你看來也可能恰恰是它們應該得到保存的原因。
社會中需要有一種口頭的教訓,也需要有一種行動的教訓,而這兩種教訓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見之于一問一答地教訓一陣就算了事的問答教義;後者則見之于拉封登給孩子們寫的寓言和給母親們寫的故事。
同一個作者把這兩者都教訓了。
拉封登先生,讓我們商量一個兩全的辦法。
我,我本人答應選讀你的書,而且很喜歡你,要從你的寓言中受到教益,因為我相信我不至于誤解它們的目的;至于我的學生,請允許我一個寓言也不讓他去學;如果你要我叫他去學,那你就首先要給我證明盡管那些寓言中的事物有四分之一是他不懂的,但他學了還是對他有好處;證明他學習他可能懂得的寓言時不會誤解它們的意思,證明他學了以後不僅不會上人家的當,而且還不學歹人的樣子。
我這樣使孩子們擺脫了種種的功課,從而就替他們消除了使他們最感痛苦的原因:讀書。
讀書是孩子們在兒童時期遇到的災難,而你卻單單要他們在讀書中消磨他們的時間。
愛彌兒長到十二歲還不大知道什麼叫書。
也許有人說:"至少他應該識識字呀。
"我同意這種說法;當讀書對他有用處的時候,他是應當識字的;不過到現在為止,讀書除了使他感到厭煩以外,是沒有其他好處的。
如果你不勉強孩子們照你們的話去做,他們就不會去學那些在現時對他們既無趣味也無用處的東西;否則,有什麼動機可以促使他們去學呢?對不在眼前的人講話和聽他們講話,以及不經過中間的媒介而把我們的感情、意志和希望遠遠地傳達給他們,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的用處是各種年齡的人都可以感覺得到的。
是什麼奇怪的原因使這樣一種如此有用和如此有趣的藝術變成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