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四節

關燈
在生命開始的時候,記憶力和想象力尚處在靜止的狀态,這時候,孩子所注意的隻是在目前對他的感官起影響的東西;由于他的感覺是他的知識的原料,所以要按照适當的次序讓他産生感覺,這就要培養要他的記憶力,使它有一天能按同樣的次序把這些原料供給他的智力;不過,由于他隻知道注意他的感覺,所以先給他清楚地指出這些感覺和造成這些感覺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就夠了。

    他什麼東西都想去摸一摸,什麼東西都想去弄一弄:他這樣地動個不停,你絕不要去妨礙他,因為這可以使他獲得十分需要的學習。

    正是這樣,他才能學會用看、摸和聽的辦法,特别是把看見的樣子和摸着的樣子作一個比較,以及用眼力來估計他用手指摸一下會有怎樣的感覺——學會用這些辦法來了解物體的冷熱、軟硬和輕重,來判斷它們的大小、它們的樣子和能夠感覺出來的種種性質。

     我們隻有通過行動,才知道有些東西不是同我們一體的;隻有通過我們自己的行動,我們才能獲得遠近的觀念。

    一個孩子因為沒有這個觀念,所以不管物件是挨在他身邊或是離開他一百步遠,他都沒有分别地伸手去拿。

    他是那樣地使勁,以至在你看來認為是一種指揮的信号,是命令物件到他身邊,或者命令你把它拿到他那裡;其實不是這樣的,隻是因為最初出現在他腦子裡的東西,然後又出現在他的眼睛裡,而現在他認為就在他的手指前邊;他隻能想象他伸手即可觸及的距離。

    因此,應該使他們常常走動,把他們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使他們感覺到地方的變換,以便使他們學會怎樣判斷距離。

    當他們開始能夠分辨遠近的時候,就需要改變方法,就不應當喜歡抱他們到哪裡,就抱他們到哪裡,也不應當照他們的意思高興到什麼地方,就到什麼地方;因為,隻要他們的感覺沒有弄錯,他們的行動就要随原因而改變。

    這種改變是值得注意的,需要加以解釋的。

     當别人的幫助對于滿足需要成為必要的時候,由于這種需要而産生的不舒服感覺,就用信号表達出來。

    孩子之所以啼哭,就是由于這個原因;他們哭的時候很多,這是必然的。

    他們的種種感覺既然是感性的,所以當他們感到舒服的時候,他們就不聲不響地享受,當他們覺得難過的時候,他們就用他們的語言說出來,要别人來解除他們的痛苦。

    隻要他們是醒着的,他們差不多就不能夠處在無感覺的狀态;要麼,他們是睡着的,否則就有所感受。

     我們所有的一切語言都是藝術品。

    長期以來,人們就在探尋是不是有一種人人共同的自然語言。

    毫無疑問,這樣一種語言是有的,那就是孩子們在懂得說話以前所用的語言。

    這種語言不是咬清音節發出來的,但他們的聲音是有抑揚的、響亮的、可以理解的。

    由于使用了我們的語言,就使我們對這種語言加以輕視,竟至把它完全忘記了。

    我們對孩子們進行研究,馬上就會從他們那裡重新學會這種語言。

    乳母就是教我們學這種語言的老師;她們聽得懂她們所哺育的乳兒所說的一切話,她們能夠回答他們,她們和他們都能清楚地了解對方的談話;雖然她們說的是一些字眼,但這些字眼完全是沒有用的;他們聽懂的,并不是這些字眼的意思,而是伴随這些字眼的聲調。

     除了聲語之外,還有手勢語,其效力并不比前者差。

    不過,這種手勢不表現在孩子們的柔弱的手上,而表現在他們的臉上。

    在這些還未長成的臉上竟有表情,這是很令人驚異的:他們的面貌以難以想象的速度随時變化着,你可以在他們的臉上看見微笑、欲望和恐懼象閃電似地出現,又象閃電似地消逝;每一次都使你覺得,你所看見的是另外一個面孔。

    他們面部的肌肉當然比我們面部的肌肉更靈活。

    然而,他們的眼睛卻很遲鈍,差不多是一無表情的。

    在他們那樣的年齡,隻有物質的需要,所以他們的信号應該是這種形式:感覺表現在臉相上,而感情則表現在目光上。

     由于人最初是處在艱難和柔弱的境地,所以他最初的聲音是悲泣和啼哭。

    嬰兒覺得他有所需要,然而自己又不能滿足這種需要,于是哭起來,懇求别人的幫助;如果他餓了或渴了,他就啼哭;如果他太冷了或者太熱了,他就啼哭;如果他需要活動,而人們又硬要他休息,他就啼哭;如果他想睡,而人們又打擾他,他就啼哭。

    他的生活愈不能由他支配,他就愈是經常地要求人們對它加以改變。

    他隻有一種語言,其原因,可以說是由于他身上隻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由于他的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所以他還不能辨别它們不同的感受;所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對他來說都能形成痛苦的感覺。

     這些哭聲,人們認為是一點也不值得注意的,然而從其中卻産生了人和他周圍的一切環境的第一個關系:用來構成社會秩序的那條長長的鎖鍊,其第一環就是建造在這裡的。

     當孩子啼哭的時候,他是感到很不舒服的,他有他自己不能滿足的某種需要:我們要進行觀察,研究他需要什麼,找出他的需要之後,加以滿足。

    當我們研究不出他需要什麼,或者不能加以滿足的時候,他就繼續啼哭,而我們感到厭煩;于是哄哄他,好叫他閉嘴不再啼哭,要不然就輕輕搖他,或者唱個歌兒催他入睡;如果他還是啼哭,我們忍耐不住了,于是吓他;粗暴的保姆有時候還打他。

    在他開始生活的時候,他所受到的奇怪的教育就是如此。

     在那些讨厭的哭哭啼啼的孩子當中,我曾經看見有一個就是這樣挨保姆打的,這件事情,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他馬上閉嘴不哭,我以為他是被吓倒了。

    我心裡想,這個孩子将來也許是一個奴隸成性的人,隻要用嚴厲的手段就可以逼着他幹這幹那的。

    我想錯了;這個挨打的孩子,憋着一肚子憤怒,連呼吸也呼吸不出來;我看見他臉都變青了。

    隔了一會兒,他大聲地哭起來,象這樣年紀的孩子,他所有一切的怨恨、憤怒和失望,在那高昂的哭聲中都表露出來了。

    我擔心,他這樣激動是會氣死的。

    如果說,我懷疑過在人類的心中是不是天生就有正義感和非正義感的話,單單這個例子就足以使我消除我的懷疑。

    我相信,假使有一塊火辣辣的炭偶爾掉在這孩子的手上的話,也許他覺得,還沒有象輕輕地、然而是存心侮辱地打他一下那樣痛咧。

    孩子們的這種易于激動和憤怒的性情,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