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早年 第22章

關燈
在他結識了這兩個女人以後,他當前的主要困難——也是他的一個嚴重困難——就是:他沒能掙多少錢。

    第一年,他大約掙到一千二百塊,第二年,他掙了兩千多塊,而在這第三年,他可能還會掙得稍許多一點。

    可是鑒于他所看見的周圍情況,和那會兒他對生活所知道的事情,這一點簡直算不了什麼。

    紐約呈現出一幅誇耀物質的景象,這種景象的存在是他以前從來不知道的。

    第五街的馬車、大飯店裡的宴會和報紙上經常提到的社交性大宴會,全都使他腦袋發昏。

    他喜歡上街閑逛,看看衣着華麗的人群,沉思着遍處的浮華高雅的迹象,最後,他終于獲得結論,認為自己壓根兒就不是在生活,隻是存在着。

    藝術,據他最初所想象的,似乎不僅是一條通向成名的道路,而且是一條通向富裕的道路。

    現在,在他細看了周圍的那些人之後,他發覺并不是那麼一回事。

    他知道了,藝術家從來就不是很有錢的。

    他想起在巴爾紮克的故事《貝姨》①裡看到的一個出名的藝術家,他承蒙巴黎一個大富人家的遷就,娶了他們的女兒,不過這卻給人認為是大貶那個姑娘的身份的。

    那時,他還不能相信這種想法,因為他對藝術家的看法那樣崇高。

    可是這會兒,他開始看出來,那是代表世界對待藝術家的态度。

    在美國,有幾個藝術家是很出名的——其中有幾個,他認為是俗不可耐地出名——據說他們每年總掙一萬到一萬五千塊錢。

    這種價錢能把他們在真正奢華的圈子裡的地位擡得多高呢,他問自己。

    那種圈子是由所謂“四百家”——極其富裕而有社會地位的人——所組成的。

    他在報上看到,單給一個初入社交界的女孩子做衣服,每年就要花上一萬五到兩萬五千塊錢。

    他聽說,一個男人在飯館裡吃頓飯就花上十五到二十塊錢,這也算不了什麼特别的事。

    他所聽到的男裝裁縫的開價,女裝裁縫索要的價錢,以及在歌劇院中炫耀的珠寶和華麗的服裝,全使一個藝術家的可憐的小收入壓根兒顯得算不了什麼。

    芬奇小姐常告訴他自己在熟人當中所見到的誇張和擺闊,因為她的圓滑變通使她赢得了許多社會人士的友誼。

    而錢甯小姐,當他跟她比較熟悉之後,也經常提到她所接觸到的事情——大歌唱家或是小提琴手一晚就支一千塊錢,再不然就是成名的歌劇明星所得的極大的薪俸。

    在他看着自己微薄的小收入的時候,他開始覺得丢面子,沒有勁兒,就象他初到芝加哥時的那種情形。

    是呀,藝術在名譽之外,就算不了一回事。

    藝術不能維持真正的生活,隻能造成一種精神上的繁榮,這是大家所公認的,不過你也可以是一個貧窮、多病、饑餓、褴褛的天才人物—— 實際上,你是可以這樣。

    看看新近死在巴黎的魏倫②吧—— ①《貝姨》,法國作家巴爾紮克(1799-1850)的一部名著。

     ②魏倫(1844-1896),法國詩人。

     這種情緒部分是由于紐約當時正進入一個奢華的黃金時代。

    尤金一再看到這種奢華,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過去五十年裡,巨大的财富被人們積聚起來了。

    現在,在這座新興的大都市裡,有無數居民都擁有大約一百萬到五千萬塊錢,有些甚至有一億。

    都市地區,尤其是曼哈頓第五十九街往前,正象亂草似的成長着。

    所謂“白光”區①的各個地段都修建起大旅館來。

    就在那時,為了一種新的需要,第一個有組織的投資嘗試也開始了——現代的豪華的八層、十層、十二層的公寓容納了四面八方擁進紐約來的新興的中産階級人士。

    金錢是從西部、南部和北部積聚起來的;賺錢的那些人,一有了足夠的錢,可以在餘下的日子裡過奢華的生活時,就搬到東部來,住進了這些奢華的公寓,擁擠在大旅館裡,光顧豪華的飯店,給都市造成那種揮霍享樂的風氣。

    一切迎合浮華的物質生活的事物,都開始大為發達起來:美術鋪和古玩鋪,地毯店,經營新舊帷幔、家具、藝術品的裝飾公司,畫鋪,珠寶店,瓷器和玻璃器皿店——總之,凡是可以使生活舒适而豪華的東西應有盡有。

    尤金在都市裡漫步的時候,瞧出了這一點,覺察到這種變化,知道這種趨勢将走向更奢華、更富麗、也會擁有更多的人口。

    他心裡這會兒隻渴望生活。

    他這會兒是年輕的;他這會兒是強健的;他這會兒是熱切的。

    幾年以後,他或許就不是這樣了——人生不過七十年,而他的一生已經過了二十五年了。

    如果他不能享受這種奢華,不能進入“上流”社會,不能象闊人那樣生活,那可怎麼辦!這種想法使他難受。

    他起了一種熱切的渴望,想把财富和名譽從世界的懷抱裡奪過來。

    生活必須把他的一份給他。

    如果不給,那末他到死都要咒罵生活。

    當他快到二十六歲的時候,他這樣想着—— ①“白光”區,指紐約的夜市地區。

     克李斯蒂娜-錢甯的友誼對他所起的影響,特别加重了這一點。

    她年紀并不比他大多少,有着同他差不多的性情、希望和抱負,而她對世上的潮流看得幾乎跟他一樣清楚。

    紐約就要目睹一個奢華的黃金時代了。

    它已經在向那個時代邁進。

    在任何領域裡成名的人,尤其是在音樂和舞台方面成名的,很可能會分享到一種最顯耀的奢華景象。

    克李斯蒂娜也希望分享到一點兒。

    她深信自己會分享到的。

    跟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