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懸崖的呼叫

關燈
我初次會見那個女人,是在8月底的一個下午,當時,夏日尚未衰退的陽光,一直照到了編輯室隔壁那個小會客室的深處。

    我進去時,隻見那個女人坐在最貼近牆壁的一把椅子上,怕是為了避開陽光的照射吧。

    她和我的目光相遇時,稍微欠了欠身子,接着又像改變了主意,等待我拖過一把椅子坐到她的對面。

    矮小而苗條的身材,穿一套柔軟的白色西裝。

    頭發垂到耳下,修剪得很整齊。

     “要您特地勞駕,真過意不去。

    ”我遞上了名片說,“您有《美術新志》喽?”這本雜志已經停刊了,可是在我工作的單位《西部日本新聞》的《布告牌》這一欄上,一位建築家提出呼籲,希望有人出讓該刊昭和三十三和三十四年的合訂本。

     那女人對我的名片瞟了一眼之後,把視線和我碰合了。

     “是的。

    我可以出讓,不過因為有點重,我又住得有些遠……”她說着,水汪汪的眼睛一動不動地注視着我。

    她的目光,可以說既無一點熱情,也不過于冷淡,顯得有些睿智,也有些風趣。

     “能送來的話,當然最好,送費可由我們這裡負擔,或者……” 我這麼一說,那女人又把視線落到桌上的名片上。

    然後,她重新用手指撮起了那張名片。

    我看得出來,在那女人的表情中,流露出了一種喜悅的神采。

     “哦,原來是泷田慎一君。

    您是不是福岡修悠高中三O屆畢業的?” “您說得對。

    ” “哎呀……”那女人有些高興,臉上薄薄地泛起了一層紅暈。

    “那麼,您還記得同班的一個同學西川杉男嗎?” 不一會兒,我就清晰地回憶起了西川杉男的臉龐。

    我之所以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回憶起來,那是因為過去我同他并不怎麼接近,可一旦回憶起了,他的形象就鮮明地複蘇了。

    在當地的那所名門學校中,他是一個相當引人注目的、稍微有點古怪的人。

     “也許忘了吧。

    我丈夫倒還一直在提起您哩……” “不,我還記得很清楚。

    據說他在藝術大學雕塑系通過了考試,他是那所大學創建以來的第一人。

    我還記得,在報上讀到過,他在校期間還受過獎勵。

    在那以後,他一直在從事雕塑創作吧?” “不。

    五年前因為車禍傷了眼睛,就回到老家去了。

    傷倒并不厲害,還不至于妨礙工作,可他的精神卻完全垮了,現在幾乎什麼事也不幹,就這樣白白地熬日子。

    ” 我一時找不到回答的話。

    那女人也把目光朝下,默不作聲,真沒想到,一種沉悶的空氣阻隔在我們之間。

     不知為什麼,我感到焦急,就轉變了話題。

     “您剛才說過住得很遠……” “在芥屋大門的海邊,我們有一間小小的雕塑室。

    因為遠離城市,很安靜;在海邊,景色很美。

    ”那女人說,又有些恢複了爽朗的語調。

     芥屋大門,從福岡市西行,約30公裡,位于從玄界灘突出的半島的西北部,是以海蝕洞多而聞名遐迩的美麗海岸。

     “我丈夫嘛,經常懷念起和泷田君的舊交,他朋友不多,而您可說留給他相當深刻的印象。

    ” 這話真出乎我的意料。

    高中時代的西川,他那蒼白端莊的臉上,經常流露出一種優越感,對于任何人,包括我在内,态度都并不怎麼親切。

    我畢業後,一次也沒同他有過接觸。

    我離開東京的大學而到《西部日本新聞》就職後,就被派往東京分社工作;而我調回福岡總社,還隻是在五個月之前的事。

    聽到高中時代同班同學的消息,這似乎還是第一次。

     那女人的眼珠突然明亮起來,微微眨了眨眼。

     “我突然和您談起這些事,怕有失禮貌吧。

    不過,不知道能不能光顧舍間一次……” “……” “我丈夫見到了呢田君,說不定會重新激起工作的熱情哩。

    而且,還有出讓《美術新志》的事……請務必光臨吧!”那女人臉頰微紅,一味低頭向下看,而我又感到,不知為什麼,自己總在焦躁不安地玩味着她的視線。

     盡管口氣暧昧,我竟然不知不覺地答應了她的邀請。

    當她站起身來時,我邀請她去喝茶,她直率地同意了。

     我特地叫了車,把那女人帶到了遠離報社的一家幽靜而明亮的茶室。

    我們在那兒待了相當長的時間。

    她不再多說話,可是我能夠察覺到,她的眼睛總是盯着我,好像有非常多的話要說。

    我也确實想探索一下她的生活和不幸。

     我真為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不安,竟然到分手時我才問: “對不起,太太尊姓大名?” “麻衣子——西川麻衣子。

    ” 從她芙蓉一般薄薄的櫻唇中,露出了滿口潔白的細齒。

    我們的視線又碰合了。

    此時,我們的本能無疑在相互的眼睛中看到了“命運”,可是我們又不知道“命運”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九月初的一個星期六,我駕駛自己的小汽車,訪問了西川家。

     駛離國家公路後,在山谷中幽靜的公路上行駛了片刻,終于看到了目标——那個荒涼的小廟。

    附近傳來海浪的聲音。

    按照麻衣子所說,從小廟再向前一公裡,就到了海水浴場以及遊客們慕名乘船來訪的海蝕洞門的所在地。

    這一帶,幾乎看不見一戶人家,道路兩旁高聳的松樹上,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

    我剛下車,就聽到後面有人叫我的名字。

    麻衣子看着我,爽朗地笑着。

    她戴一頂寬檐的麥稭草帽,穿一雙黃色的橡膠涼鞋,露出白皙的腳趾,顯得瘦骨鱗峋,烏青色的血管也依稀可見。

     道路兩旁松樹的盡頭,大海一望無垠。

    眼前的低處,白浪四濺。

    從那條岩石和草叢間陡峭的坡道上,麻衣子向海邊走去。

     “瞧,看見那邊高聳的山崖了吧。

    要是在那上面一站,美景可盡收眼底呵。

    以後我領你去看看。

    ”麻衣子突然回過頭來,舉手指着右邊,提高了聲音說。

     我不禁轉過眼看去。

    那是一座懸崖,由這一帶特有的玄武岩構成,很像一根巨大的柱子,底部經受着海浪的沖刷,頂端直指藍天。

     西川夫婦的住所,坐落在坡道的最下端,臨近大海,周圍一片寂靜。

    那是一所破舊的極小的房屋,從它的白牆壁和平屋頂來看,倒像是西式的,可是它既不同于漁民的住家,又不像過去有錢人别出心裁建造的别墅。

     西川杉男出現在大門口,我一看見他,簡直懷疑起自己的眼睛來。

    離開高中時代,才不過十幾年,變化怎麼會如此之大呢?他前額的頭發已經稀疏,頭皮依稀可見。

    昔日構成他端莊的藝術家風貌的高鼻梁,如今也隻起到了同塌陷的眼睛和消瘦的臉龐形成鮮明對照的作用。

    最使我震驚的,就是眼前的這個西川,失去了那種曾經支配他表情的傲慢不遜的眼光,如今被一層面紗一般的東西覆蓋着他那極度懦弱、銳氣殆盡的身軀。

     可是,西川還是喜形于色,歡迎我的來訪。

    “哎呀,你終于來了,我真高興!” 我們熱烈握手,真像有十年深交的知己。

     進入大門,便是一個大房間,鋪滿了已經磨破的地毯。

    這裡大概是起居室兼西川的雕塑室,門内的一邊放着沙發和桌子,盡頭放着一把藤椅。

    以這把藤椅為中心,放着各種各樣的粘土塊,排列成一個半圓形,可哪一塊土都未成明确的形狀。

    藤椅上,鋪着一個破舊的毛線坐墊,可說是椅子的一個部分,上面已經圓圓地坐出了一個屁股形狀,西川坐在這裡時間之久,由此可以想象。

     西川讓我坐在沙發上,自己卻坐在那把離我較遠的藤椅上。

     我們同其他久别重逢的友人一樣,簡單地叙述了别後彼此的經曆。

    于是,話就說完了。

    我報出了兩三位同班同學的名字,可是他們的消息,西川和我都一無所知。

    此外,我們還有什麼共同的話題呢? 沉默,有點令人窒息。

     “聽說你因為車禍而傷了眼睛?”我終于似問非問地說。

     可是,西川隻是微弱地笑着。

    “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隻是有時眼前模糊不清,再有就是頭痛得厲害,十天八天地總得鬧一次。

    ” 這時,麻衣子準備好了飲料,端來了。

    我心裡松了口氣。

     “為了泷田君光臨,西川真是高興得像個孩子呵。

    他這個人笨嘴笨舌,心裡這麼想,可就是說不出來。

    ” 這點我也充分理解。

    西川似乎難以抑制他的激動,兩手不停地撫弄着他的煙鬥,喋喋不休,好像在埋怨什麼,而他這副模樣,反而使我感到心裡難受。

     “要我領您看看我們的家嗎?”這種美國式的、要說通常又有些做作的提議,從麻農子的口裡說出來,讓人聽起來感到有些天真。

    我立刻站起身來。

     意外的是,雕塑室的對面竟是個浴室。

    裡邊是極為狹窄的更衣室和青瓷磚砌成的浴缸。

    朝海的方向開了一扇大窗,窗下面是岩石,再下面幾米處,海浪拍岸。

     房屋朝海的,隻有雕塑室和浴室。

    裡側有卧室和小小的廚房兼餐室。

     麻衣子讓西川留在雕塑室裡,自己陪我參觀,請我在餐室的椅子上坐下。

     “當然,今晚就請睡在我們家吧。

    ”她說話的語氣,比起那天我們在報社初次見面時,要親切得多了。

    “您看到了,這裡是鄉下,沒有什麼可以用來招待的,不過,買到的魚卻是格外的新鮮。

    另外,可以眺望大海。

    ” 剛才和西川對坐時的情景,一瞬之間,在我的腦際掠過,可是現在和麻衣子在一起,氣氛完全不同了。

     我再一次地感到,不能謝絕麻衣子的提議。

     晚飯結束後,當一彎新月高是天際時,我又和西川對坐在雕塑室裡,我們在這一邊坐坐,又到那一邊坐坐。

     吃飯時,在麻衣子的帶頭下,西川也不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