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百比一
關燈
小
中
大
愛德華-莫羅閣下說得沒錯。
現在,已經有一百五、六十隻大象組成的隊伍跟在車後。
隊列很是擁擠,前幾排與“蒸汽屋”相當接近,不到十米之距,倒是可以仔細地觀察它們了。
隊首走着的大象是身形最大的一個,盡管從肩膀垂直量起,它也肯定不會超過三米。
但如我所說,印度象的身材要比非洲象小,後者中有的可高達四米。
同樣印度象的象牙比其非洲同類的也短,露在外面的彎曲部分一般不會超過1.5米,根部的牙柱寬約40厘米。
雖然在錫蘭島能看到一些大象被拔去象牙,失掉了它們靈活掌握的絕妙武器,但這些“米克拉斯”,——對它們的專有稱呼,——在印度斯坦的本土上卻極為少見。
頭象的身後緊跟着幾隻母象,她們才是這支旅隊的真正向導。
如果不是有“蒸汽屋”,她們就會充先鋒,而這頭雄象則肯定待在後面,與其他同伴在一起。
的确,雄象對引導隊伍一竅不通。
他們也全然不照顧小象——不知道什麼時候必須停下讓“象寶寶”們休息,不懂得什麼樣的宿營環境對它們合适。
于是母象便出于道義擔負起家庭守衛者的責任,同時也指引大規模的遷移。
眼下,對這支隊伍如此行進的原因很難作答:是迫于離開枯竭的草場的需要,還是非得逃避某些劇毒蚊蟲的叮咬,抑或是隻想跟随我們奇特的車隊的想法,使得它們穿越了萬迪亞斯的各個山谷?不得而知。
這片地區相當空闊,而大象出了森林,習慣于在白天旅行。
那麼,當夜晚降臨後,它們會象我們必須做的那樣——停下來歇息嗎?很快就會知道了。
“奧德上尉,”我向這位夥伴問道,“這支大象後衛隊正不斷壯大!你還是一點兒也不擔心嗎?” “啐!這些動物幹嗎想冒犯我們?它們可不是老虎,對吧,福克斯?”上尉問。
“連豹子也不是!”勤務兵回答,自然,他總是附和上司的觀點的。
然而我卻看到卡拉加尼不滿地搖了搖頭,雖然他對兩位獵手心緒的平靜不能贊同。
“卡拉加尼,你看起來很不放心,”也在注意他的邦克斯說道。
“不能讓火車走得再快一點兒嗎?”印度人隻是問道。
“相當困難,”工程師說,“但我們試試吧。
” 邦克斯于是離開了車尾的遊廊,回到斯托爾負責的轉塔裡。
很快,“鋼鐵巨獸”的喘息聲變得急促,火車速度加快了。
然而仍無濟于事——道路實在太崎岖。
盡管車速已提高至原來的兩倍,情況還是沒有絲毫的改變。
因為象群也會加快腳步。
事實上它們果真這樣做了,“蒸汽屋”與象群的距離沒有縮短。
又過去了幾個小時,我們的處境依然。
吃過晚飯,大家又回到第二節車廂的遊廊坐下。
這時,後面的道路呈現為一條至少兩英裡長的直線,因此視野不再受轉彎的局限了。
看到一個小時内大象的數目又有所增長,我們是多麼焦慮不安啊!已經不少于一百隻了。
大象們依道路的寬窄而兩隻或三隻并排在一起,靜默地走着,可以說步調都很一緻,有的高揚着象鼻,有的龇露着象牙。
整個象群就象是海底巨大的湧浪激起的細碎波濤。
雖不至于洶湧澎湃,但是如果襲來一陣風暴,激奮起這支流動大軍,我們将處于何等的風險之中! 黑夜漸漸降臨,——将是一個既無月華也無星光的夜晚。
因為有一層薄霧籠罩了天際。
邦克斯已經說過,若是夜色太濃,就不能執意再走這段相當難行的山路,而一定要停車。
隻要出現有山谷較大的出口或是較寬的峽谷縱深處,可以讓這支危險的隊伍從火車側面經過,繼續其向南的遷移,工程師就會決定停止前進。
但是象群會這麼做嗎?它會不會就在我們宿營的地方也駐足休息? 這個問題相當關鍵。
而且,随着夜幕的降臨,看得出來大象們表現出某種恐懼,白天時可絲毫沒看到這種迹象。
從它們龐大的身軀裡發出一種有力然而沉悶的低吼。
而這令人不安的嘈雜之後,又有另一種奇怪的聲響。
“這是什麼聲音?”莫羅上校問。
“是大象遇到敵人時發出的聲音!”卡拉加尼回答。
“那就是我們了,被它們看做敵人的,隻能是我們了?”邦克斯問。
“恐怕是!”印度人說。
這種聲音像是遠處的雷鳴。
讓人想起演出時在後台通過摩擦挂鐵而造出的響聲。
大象們用長鼻子尖兒蹭磨地面,噴出經深呼吸而積聚起來的粗氣。
像雷鳴一
現在,已經有一百五、六十隻大象組成的隊伍跟在車後。
隊列很是擁擠,前幾排與“蒸汽屋”相當接近,不到十米之距,倒是可以仔細地觀察它們了。
隊首走着的大象是身形最大的一個,盡管從肩膀垂直量起,它也肯定不會超過三米。
但如我所說,印度象的身材要比非洲象小,後者中有的可高達四米。
同樣印度象的象牙比其非洲同類的也短,露在外面的彎曲部分一般不會超過1.5米,根部的牙柱寬約40厘米。
雖然在錫蘭島能看到一些大象被拔去象牙,失掉了它們靈活掌握的絕妙武器,但這些“米克拉斯”,——對它們的專有稱呼,——在印度斯坦的本土上卻極為少見。
頭象的身後緊跟着幾隻母象,她們才是這支旅隊的真正向導。
如果不是有“蒸汽屋”,她們就會充先鋒,而這頭雄象則肯定待在後面,與其他同伴在一起。
的确,雄象對引導隊伍一竅不通。
他們也全然不照顧小象——不知道什麼時候必須停下讓“象寶寶”們休息,不懂得什麼樣的宿營環境對它們合适。
于是母象便出于道義擔負起家庭守衛者的責任,同時也指引大規模的遷移。
眼下,對這支隊伍如此行進的原因很難作答:是迫于離開枯竭的草場的需要,還是非得逃避某些劇毒蚊蟲的叮咬,抑或是隻想跟随我們奇特的車隊的想法,使得它們穿越了萬迪亞斯的各個山谷?不得而知。
這片地區相當空闊,而大象出了森林,習慣于在白天旅行。
那麼,當夜晚降臨後,它們會象我們必須做的那樣——停下來歇息嗎?很快就會知道了。
“奧德上尉,”我向這位夥伴問道,“這支大象後衛隊正不斷壯大!你還是一點兒也不擔心嗎?” “啐!這些動物幹嗎想冒犯我們?它們可不是老虎,對吧,福克斯?”上尉問。
“連豹子也不是!”勤務兵回答,自然,他總是附和上司的觀點的。
然而我卻看到卡拉加尼不滿地搖了搖頭,雖然他對兩位獵手心緒的平靜不能贊同。
“卡拉加尼,你看起來很不放心,”也在注意他的邦克斯說道。
“不能讓火車走得再快一點兒嗎?”印度人隻是問道。
“相當困難,”工程師說,“但我們試試吧。
” 邦克斯于是離開了車尾的遊廊,回到斯托爾負責的轉塔裡。
很快,“鋼鐵巨獸”的喘息聲變得急促,火車速度加快了。
然而仍無濟于事——道路實在太崎岖。
盡管車速已提高至原來的兩倍,情況還是沒有絲毫的改變。
因為象群也會加快腳步。
事實上它們果真這樣做了,“蒸汽屋”與象群的距離沒有縮短。
又過去了幾個小時,我們的處境依然。
吃過晚飯,大家又回到第二節車廂的遊廊坐下。
這時,後面的道路呈現為一條至少兩英裡長的直線,因此視野不再受轉彎的局限了。
看到一個小時内大象的數目又有所增長,我們是多麼焦慮不安啊!已經不少于一百隻了。
大象們依道路的寬窄而兩隻或三隻并排在一起,靜默地走着,可以說步調都很一緻,有的高揚着象鼻,有的龇露着象牙。
整個象群就象是海底巨大的湧浪激起的細碎波濤。
雖不至于洶湧澎湃,但是如果襲來一陣風暴,激奮起這支流動大軍,我們将處于何等的風險之中! 黑夜漸漸降臨,——将是一個既無月華也無星光的夜晚。
因為有一層薄霧籠罩了天際。
邦克斯已經說過,若是夜色太濃,就不能執意再走這段相當難行的山路,而一定要停車。
隻要出現有山谷較大的出口或是較寬的峽谷縱深處,可以讓這支危險的隊伍從火車側面經過,繼續其向南的遷移,工程師就會決定停止前進。
但是象群會這麼做嗎?它會不會就在我們宿營的地方也駐足休息? 這個問題相當關鍵。
而且,随着夜幕的降臨,看得出來大象們表現出某種恐懼,白天時可絲毫沒看到這種迹象。
從它們龐大的身軀裡發出一種有力然而沉悶的低吼。
而這令人不安的嘈雜之後,又有另一種奇怪的聲響。
“這是什麼聲音?”莫羅上校問。
“是大象遇到敵人時發出的聲音!”卡拉加尼回答。
“那就是我們了,被它們看做敵人的,隻能是我們了?”邦克斯問。
“恐怕是!”印度人說。
這種聲音像是遠處的雷鳴。
讓人想起演出時在後台通過摩擦挂鐵而造出的響聲。
大象們用長鼻子尖兒蹭磨地面,噴出經深呼吸而積聚起來的粗氣。
像雷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