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費陀特之死
關燈
小
中
大
費陀特卧床不起,已經兩個多月。
雖說他年過六十,但是在病倒之前,看上去他卻非常健旺,因此,誰也不會想到,迅速的結局正在等待這位強壯的、勞碌了一生的老人。
他自己也說不清發病的原因:“仿佛心肝五髒全爛了。
” “那一次,他們往大車上裝幹草,裝得不好,”他說,“一上路,車往一邊歪。
莊稼漢牽着馬籠頭,我在車旁,一邊走,一邊用肩膀頂着車幫。
喏,沒想到出了事。
” 在整個紅果莊莊地上,他是唯一的一個赢得母親真正的好感的人。
大約在二十年以前,他當上了村長,一直勉力工作,既精明又誠實,可以毫不誇大地說:他真是個忠實可靠的人!不錯,他也喝酒,但隻是逢大節日才來幾杯,那是上帝也會寬恕的。
然而,他最可貴的地方,是他在維護主人的利益的同時,常常也替農民說幾句好話。
母親雖然有時說他姑息養奸,但是她心裡明白,費陀特的政策使她避免了許多不愉快的麻煩事兒。
費陀特和母親,正象俗話所說,真是心心相印。
每天晚上,老頭子來到女仆室,和太太一談就是半天。
他們兩人精通農事,又互相了解。
母親聚精會神地聽取村長對她從容面詳盡地報告一天的工作。
接着,他們共同商讨每一個具體問題,而且幾乎總能取得一緻的意見。
母親的眼光比較遠大,可是在處理問題的周密性方面,費陀特則更勝一籌。
因為在農事上,周密的考慮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遇到意見分歧時大都由村長最後作出決定。
連老主人也常常在他們争辯的時候來到女仆室,好奇地傾聽他們的議論。
談夠了,訂好了第二天的工作計劃(總是兩套:一套适用于晴天,一套适用于陰天),母親便吩咐賞給費陀特一小杯酒,然後放心地回到自己的房裡去。
可是忽然之間,這個忠實正派的仆人(甚至是朋友)生病了。
一病不起,這種情形在農民的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
莊稼人不喜歡平白無故地躺在炕上,如果躺下了,那就是說他的末日不遠了。
幸好這是深秋時分,若是在夏天農忙時節,缺了費陀特,非抓瞎不可。
可憐的費陀特,他是“朋友”,然而朋友歸朋友,主人的利益可不能不考慮啊:就拿現在來說吧:打谷的活兒還不知哪一天結束,究竟打得怎樣,你總得去管管吧!有費陀特在場,保險粒粒歸倉;沒他在場,恐怕十分之一的糧食也拿不到手。
特别難防的是那些娘們兒。
農奴娘們兒鬼得很;她弄走一口袋毛皮,你還不知道是怎樣弄走的。
這個一口袋,那個一口袋,你去算算吧,加起來就多啦。
總之,對于垂死的仆人的真誠的憐惜,與對于突遭不幸的主人的同樣真誠的憐惜,交織成一股強烈的感情,它同在經營莊地的一切實際活動中表現出的強烈感情是不相上下的。
這并不是僞善,不是表裡異趣,而是一種在人類意識中不會引起任何驚慌的兩川并流似的自然的殊途同歸。
母親一連幾小時地翻閱(加雷切市斯基藥方彙編》①。
查找适用的藥方。
她忽然看到某種疾病的記載,認為跟費陀特的症狀相似,便立刻跑到家裡自備的藥房裡,和一個專管醫藥的丫環商量一番,然後兩人通力合作配起藥來。
每隔一天,有時每隔三兩天,她帶着這丫環醫生,坐上搖搖晃晃的敞篷馬車,不顧秋天的泥濘,到兩俄裡外的伊茲馬爾科沃——費陀特住家的村子去探望病人。
但是,無論是好心的太太送來的藥品,還是她親自的探望,都沒有使費陀特的病情好轉。
他直挺挺地躺在炕上,瘦成一把骨頭。
他的肚子腫得老高——那病根十之八九在這個地方。
①指都加雷切甫斯基(1763-1829)彙編的《民間常用藥方集》。
“太太,您白操心了,”他有氣無力地說,勉強欠起身子。
“躺下,躺下!覺得吃力,就别說話吧!”母親叮囑道,接着她坐到桌旁,向村長的家屬詳細詢問他的病情,作必要的指示。
“他睡得好嗎?” “哪能睡啊!剛合上眼皮一會兒,又呻喚起來了。
” “能吃嗎?” “
雖說他年過六十,但是在病倒之前,看上去他卻非常健旺,因此,誰也不會想到,迅速的結局正在等待這位強壯的、勞碌了一生的老人。
他自己也說不清發病的原因:“仿佛心肝五髒全爛了。
” “那一次,他們往大車上裝幹草,裝得不好,”他說,“一上路,車往一邊歪。
莊稼漢牽着馬籠頭,我在車旁,一邊走,一邊用肩膀頂着車幫。
喏,沒想到出了事。
” 在整個紅果莊莊地上,他是唯一的一個赢得母親真正的好感的人。
大約在二十年以前,他當上了村長,一直勉力工作,既精明又誠實,可以毫不誇大地說:他真是個忠實可靠的人!不錯,他也喝酒,但隻是逢大節日才來幾杯,那是上帝也會寬恕的。
然而,他最可貴的地方,是他在維護主人的利益的同時,常常也替農民說幾句好話。
母親雖然有時說他姑息養奸,但是她心裡明白,費陀特的政策使她避免了許多不愉快的麻煩事兒。
費陀特和母親,正象俗話所說,真是心心相印。
每天晚上,老頭子來到女仆室,和太太一談就是半天。
他們兩人精通農事,又互相了解。
母親聚精會神地聽取村長對她從容面詳盡地報告一天的工作。
接着,他們共同商讨每一個具體問題,而且幾乎總能取得一緻的意見。
母親的眼光比較遠大,可是在處理問題的周密性方面,費陀特則更勝一籌。
因為在農事上,周密的考慮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遇到意見分歧時大都由村長最後作出決定。
連老主人也常常在他們争辯的時候來到女仆室,好奇地傾聽他們的議論。
談夠了,訂好了第二天的工作計劃(總是兩套:一套适用于晴天,一套适用于陰天),母親便吩咐賞給費陀特一小杯酒,然後放心地回到自己的房裡去。
可是忽然之間,這個忠實正派的仆人(甚至是朋友)生病了。
一病不起,這種情形在農民的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
莊稼人不喜歡平白無故地躺在炕上,如果躺下了,那就是說他的末日不遠了。
幸好這是深秋時分,若是在夏天農忙時節,缺了費陀特,非抓瞎不可。
可憐的費陀特,他是“朋友”,然而朋友歸朋友,主人的利益可不能不考慮啊:就拿現在來說吧:打谷的活兒還不知哪一天結束,究竟打得怎樣,你總得去管管吧!有費陀特在場,保險粒粒歸倉;沒他在場,恐怕十分之一的糧食也拿不到手。
特别難防的是那些娘們兒。
農奴娘們兒鬼得很;她弄走一口袋毛皮,你還不知道是怎樣弄走的。
這個一口袋,那個一口袋,你去算算吧,加起來就多啦。
總之,對于垂死的仆人的真誠的憐惜,與對于突遭不幸的主人的同樣真誠的憐惜,交織成一股強烈的感情,它同在經營莊地的一切實際活動中表現出的強烈感情是不相上下的。
這并不是僞善,不是表裡異趣,而是一種在人類意識中不會引起任何驚慌的兩川并流似的自然的殊途同歸。
母親一連幾小時地翻閱(加雷切市斯基藥方彙編》①。
查找适用的藥方。
她忽然看到某種疾病的記載,認為跟費陀特的症狀相似,便立刻跑到家裡自備的藥房裡,和一個專管醫藥的丫環商量一番,然後兩人通力合作配起藥來。
每隔一天,有時每隔三兩天,她帶着這丫環醫生,坐上搖搖晃晃的敞篷馬車,不顧秋天的泥濘,到兩俄裡外的伊茲馬爾科沃——費陀特住家的村子去探望病人。
但是,無論是好心的太太送來的藥品,還是她親自的探望,都沒有使費陀特的病情好轉。
他直挺挺地躺在炕上,瘦成一把骨頭。
他的肚子腫得老高——那病根十之八九在這個地方。
①指都加雷切甫斯基(1763-1829)彙編的《民間常用藥方集》。
“太太,您白操心了,”他有氣無力地說,勉強欠起身子。
“躺下,躺下!覺得吃力,就别說話吧!”母親叮囑道,接着她坐到桌旁,向村長的家屬詳細詢問他的病情,作必要的指示。
“他睡得好嗎?” “哪能睡啊!剛合上眼皮一會兒,又呻喚起來了。
” “能吃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