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末巡關東

關燈
亂,把原本可能浪費在戰事上的血汗和金錢省下,也不算昂貴。

    ” 柳生宗矩聽着聽着,渾身發暖:大人真是太執著了。

    亂世武士為了争奪領地,隻會瞪大眼相互殺戮。

    如此亂世,為何能出這麼一位視野開闊的雄傑之士呢?在世人眼中,他已不再是肉身之人,似為神佛! “大人這般說,老衲豈敢說半個不字。

    老衲就去試試,亦會盡早前往京城。

    ”天海也被感動了,低聲笑道。

     原本在确定皇家和公卿的各項法度時,家康便尋天海商議過,以天海為首,對法案進行了反複推敲。

    此法度與幕府的施政息息相關。

    若幕府在施政上稍有欠缺,這試圖約束皇家公卿的法度就會有僭越之疑。

    天海怕正是考慮到這些,才深深意識到家康和秀忠責任重大。

     法令第一條為:“天子諸藝,學問第一。

    ”這一條明碥規定了天子之道。

     “天子諸藝,學問第一。

    不學不明古道,因而至今未有能創長久太平之善政。

    《貞觀政要》有明文。

    《寬平遺誡》雖未盡通經史,卻亦有可取之處。

    《群書治要》亦應誦習。

    和歌自光格天皇以來傳習至今,雖多绮語,卻為吾國習俗,不可棄之。

    《禁秘抄》中所載,亦為學習專要。

    ” 第一條作為對天子的規範,指出了天子研習學問的必要。

    《貞觀政要》乃是大唐太宗時,将太宗與群臣論政及名臣行迹記錄在冊的書籍:《寬平遺誡》則是在寬平九年,宇多天皇讓位于年幼的醍醐天皇時,送給他的一些訓示,其中對公家儀式的意義、任官叙位之程序、分辨臣下賢愚諸法,及作為天皇應為之事和應知之藝,均有詳述,因此備受曆代天皇重視。

    《群書治要》乃是大唐太宗名臣魏征從衆多書典當中,選出可為為政之箍的君臣言行集為一冊。

    《禁秘抄》則是順德天皇為子孫留下的著作,内中記述了宮廷儀式及諸典章制度。

     此法度合共十七條,詳細規定宮廷内的位次及任用諸法。

    其中第四條曰:“即便為五攝家出身,若為無能之輩,亦不當位列三公(内大臣、右大臣、左大臣)及攝關(攝政、關白)其餘比照此例。

    ” 法度規定頗為嚴格,難怪恐世人認為,此乃臣下試圖約束天子的無禮法令。

     但,經曆了漫長的亂世,宮廷早已禮崩樂壞,目下必須依照傳統進行整頓,因此,此法度的制定也可看作一種責任。

    如此思之,家康正是要把宮廷作為天下百姓的行為之範,法度也就有了非凡意義。

     在天海看來,家康要請一位親王東下,正透露出他隐于法令背後的赤誠之心。

     “那就多謝大師了。

    ” 宗矩聽見家康長出了一口氣,接着便聽到二人一陣低低的笑聲。

     “既然大人為皇統之事如此費心,老衲自無法拒絕。

    老衲也是生長于天子土地上的草木。

    ” “多謝。

    家康心頭又可卸下一副擔子了。

    ” “可是,大人說要建一座可堪稱關東比睿山的寺院,是否有個好處所?” “這個,”家康立即答道,“聽說比睿山原本是為了鎮守王城,方建在了皇宮的鬼門方向。

    因此,江戶的關東比睿山,也應建于江戶城的鬼門方向,便是上野台地一帶,如何?” “呵呵。

    ”天海低聲笑了,他也有此想,“是啊,是個好處所。

    歸根結底,乃是關東的比睿山,可以叫東睿山……對對,還可加入年号,比如東睿山元和寺,因偃武而建。

    ”天海說到這裡,突然壓低聲音,“大人是否想讓老衲暗中将此事告訴陸奧?” 宗矩心頭一驚,不由得想轉過頭去。

     家康不答。

    但是,若令伊達政宗知,家康對皇統之事都已作出了這般細心的安排,政宗怕會放棄妄念。

     “伊達的事情……”過了片刻,家康道,“還是先不讓他知這些為是。

    ” “老衲明白。

    何時需要,大人盡管吩咐。

    ”天海爽快道,“還有上總介大人,他現就在武藏,大人何不順道去看看?” 宗矩再次凝神細聽。

    這怕是忠輝想通過天海向家康緻歉。

    不僅是忠輝,現已被送回娘家的五郎八姬及忠輝的母親,均欲求天海斡旋。

     家康不答。

     忠輝到底有無打算一見家康?這對于宗矩,仍是不得而知。

     半晌,家康方道:“這是我自家之事。

    我想在解決當前緊急諸事之後,再作考慮。

    我亦還有些不得不做的事。

    ” 天海也輕松地轉開了話題,“也好。

    時辰不早了,我們用些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