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晴天霹靂
關燈
小
中
大
一帶,不及報告将軍,便擅自斬殺将軍家臣——長坂血槍之弟六兵衛,可謂僭越之罪。
第二,進宮面聖之際,提出各種異議,拒不同行,敢去捕魚,實乃罪不容赦。
第三,身為六十萬石之大名,仍不知足,還敢要求加封,實在傲慢無禮。
因此,我永不再與你見面。
元和元年八月初十。
”勝隆朗聲讀完,正要收起紙卷。
忠輝卻側首,一臉迷茫道:“勝隆,這是何意?” 勝隆并不答話,單是默默卷起紙,放在忠輝面前。
“你說什麼?第一,随意處置血槍的弟弟,有僭越之罪……” “正是。
” “第二,隻顧捕魚……” “正是。
” “第三是什麼,領受着六十萬石……” “如此還嫌不夠,真是不知好歹。
大禦所對此大為震怒。
” “哦,我還以為你是前來祝賀的使者,你竟是父親派來責罵我的?” “正是。
” “你等等,我不明白。
剛才你所言三條,在二條城的時候,我已經向父親緻歉無數,事情已經了結。
”忠輝邊說邊打開書函,“永不再與你見面……這‘永不見面’是何意?” “也就是說,此生永不再相見。
” “此生……誰和誰?” “上總介大人和令尊大禦所大人。
” “渾蛋!” “……” “父親永遠不再見自己的兒子……父親永遠……不,是近在眼前的兒子永遠見不到父親……”忠輝大聲吼着,臉色漸漸變得蒼自,“勝隆!” “大人先把這書函收起來。
我是作為大禦所使者而來。
” “哦,是麼,你是父親的使者?好,我把這個收起來,放好了。
好了,你說吧,這‘永不見面’到底是何意?” “在下已回答過了。
就是說,大人今生今世再也見不到父親了。
大禦所的意思,是讓您馬上回到淺草,等候将軍發落。
” “哦?這可真有趣!這世上哪有這種懲罰?這必是父親年邁糊塗,一時興起。
”勝隆一本正經拿起扇子,抵在小腹上。
“你是說,我若不從,你便要切腹?”忠輝道。
勝隆依舊十分沉着,冷靜道:“正是。
” “這可愈發有趣了。
我從沒聽說過‘永不見面’這種懲罰,這怎生可能?你竟巴巴跑來告訴我這事。
事情原本已然了結,到底是誰再次煽風點火?将軍早已回了江戶,說不定是義直或者賴宣。
兩個幼弟與我毫無積怨,這樣的話……”忠輝似突然想起了什麼,拍膝道,“定是忠明在搞鬼:忠明定然是聽說我想得到大坂城……” 勝隆拿起扇子拍了拍膝蓋,打斷了忠輝:“這都是大禦所的意思。
請大人莫要妄自揣測。
” “什麼?” “大人竟說出大禦所業已糊塗雲雲,大人可能不知,大禦所今日長淚不止啊。
” “渾蛋!”忠輝拿起茶碗,用力砸向彩繪隔扇,“以上這三條,我都已經向父親解釋清楚。
贻誤戰機一事,我決定親去江戶向兄長賠罪。
仙台的嶽父大人也說,我自己去還不夠,他會一起前去。
第二條,那是因為父親的使者來傳話時,我已不在營中。
那第三條,怕是因為我想得到大坂城。
不錯,我的确想入主大坂,但這絕非因嫌六十萬石太少,而是想借大坂進行海外交易,是為了天下繁昌,因大坂正好占盡天時地利。
但,若父親不準,忠輝不會勉強。
可父親現在說什麼‘永不見面’……好!現在我就去父親那裡,在他的面前把這書函撕個粉碎,向他講明一切。
” “……” “這樣行嗎,勝隆。
你可别急着切腹,否則會弄髒我家的席子。
休要太性急!” “且等。
” “休要攔我,渾蛋!我聽說若兒子犯錯,會被逐出家門,但從未聽說過‘永不見面’這等懲罰。
我可是越後之守,此事要是讓外人知曉,我還有何面目見人?” “請您冷靜,上總介大人!” “嗯?” “您以為大禦所就是因為這三條罪狀,才給您這等懲罰?您竟還未看出這都是些借口?” “勝隆,你這狗東西說話真是古怪。
” “大禦所既然老淚縱橫,作此生不再與大人相見之決定,其中定有深意。
” “你快說,渾蛋!為何之前你不說?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在下不知。
” “不知?既是不知,你還假作聰明,狐假虎威?”忠輝說着,忍不住一巴掌扇在勝隆臉上。
勝隆似早有準備,捂着臉一個踉跄,依舊平靜如水。
“快說!裡邊有何隐情?” “在下不能說。
” “剛才你說不知,現在又道不能說,竟敢耍我?” “不知。
” “此事可與你父親也有幹系?”勝隆驚訝地擡起頭,使勁搖頭,“大人怎會如此說?此事父親一無所知。
” “哼!你父親身在三條城,整日兩眼放光監視我,生怕我有謀反之舉。
哼,定是你老子對大禦所說了什麼。
” “上總介大人!” “你休要那般瞧我!就連你也像野狗一般盯着我!” “大人難道絲毫都不覺慚愧?” “慚愧?” “大人懷疑别人之前,請先好生想想您身邊諸事。
” “這,這……”忠輝突然閉上了嘴。
他雖然任性,卻并不愚笨,冷靜地想想自己身邊諸事,立時心中駭然:父親作出這種奇怪的處分,莫非因為以前自己身邊之事? 聽勝隆這麼一說,忠輝首先想到了大久保長安。
他隻知長安在八王子府邸裡私藏了大量黃金,至于事件詳細經過,他并不知情。
“這麼說,和大久保長安的謀逆有關?” “不知。
” “又是不知!” 勝隆駁道:“身為武士,有時即便是知,也隻能作不知。
上總介大人,難道您還未發現,有些時候在下隻能這般說?” “你所說的不知,就是同意我所言?” “不知。
” “好!父親是說長安的謀逆乃出于我的指使?” “無這般簡單。
”勝隆搖了搖頭。
“什麼?沒這般簡單。
” “不知上總介大人是否知道,大坂陷落之時,有一個洋教神父險些被伊達家臣殺了,亡命到蜂須賀軍中,方逃得一命。
” “我怎知這些?” “大人可知那神父說了什麼?他說,伊達政宗怕他洩露秘密,才要殺人滅口。
” “洩露秘密?” “是。
第二,進宮面聖之際,提出各種異議,拒不同行,敢去捕魚,實乃罪不容赦。
第三,身為六十萬石之大名,仍不知足,還敢要求加封,實在傲慢無禮。
因此,我永不再與你見面。
元和元年八月初十。
”勝隆朗聲讀完,正要收起紙卷。
忠輝卻側首,一臉迷茫道:“勝隆,這是何意?” 勝隆并不答話,單是默默卷起紙,放在忠輝面前。
“你說什麼?第一,随意處置血槍的弟弟,有僭越之罪……” “正是。
” “第二,隻顧捕魚……” “正是。
” “第三是什麼,領受着六十萬石……” “如此還嫌不夠,真是不知好歹。
大禦所對此大為震怒。
” “哦,我還以為你是前來祝賀的使者,你竟是父親派來責罵我的?” “正是。
” “你等等,我不明白。
剛才你所言三條,在二條城的時候,我已經向父親緻歉無數,事情已經了結。
”忠輝邊說邊打開書函,“永不再與你見面……這‘永不見面’是何意?” “也就是說,此生永不再相見。
” “此生……誰和誰?” “上總介大人和令尊大禦所大人。
” “渾蛋!” “……” “父親永遠不再見自己的兒子……父親永遠……不,是近在眼前的兒子永遠見不到父親……”忠輝大聲吼着,臉色漸漸變得蒼自,“勝隆!” “大人先把這書函收起來。
我是作為大禦所使者而來。
” “哦,是麼,你是父親的使者?好,我把這個收起來,放好了。
好了,你說吧,這‘永不見面’到底是何意?” “在下已回答過了。
就是說,大人今生今世再也見不到父親了。
大禦所的意思,是讓您馬上回到淺草,等候将軍發落。
” “哦?這可真有趣!這世上哪有這種懲罰?這必是父親年邁糊塗,一時興起。
”勝隆一本正經拿起扇子,抵在小腹上。
“你是說,我若不從,你便要切腹?”忠輝道。
勝隆依舊十分沉着,冷靜道:“正是。
” “這可愈發有趣了。
我從沒聽說過‘永不見面’這種懲罰,這怎生可能?你竟巴巴跑來告訴我這事。
事情原本已然了結,到底是誰再次煽風點火?将軍早已回了江戶,說不定是義直或者賴宣。
兩個幼弟與我毫無積怨,這樣的話……”忠輝似突然想起了什麼,拍膝道,“定是忠明在搞鬼:忠明定然是聽說我想得到大坂城……” 勝隆拿起扇子拍了拍膝蓋,打斷了忠輝:“這都是大禦所的意思。
請大人莫要妄自揣測。
” “什麼?” “大人竟說出大禦所業已糊塗雲雲,大人可能不知,大禦所今日長淚不止啊。
” “渾蛋!”忠輝拿起茶碗,用力砸向彩繪隔扇,“以上這三條,我都已經向父親解釋清楚。
贻誤戰機一事,我決定親去江戶向兄長賠罪。
仙台的嶽父大人也說,我自己去還不夠,他會一起前去。
第二條,那是因為父親的使者來傳話時,我已不在營中。
那第三條,怕是因為我想得到大坂城。
不錯,我的确想入主大坂,但這絕非因嫌六十萬石太少,而是想借大坂進行海外交易,是為了天下繁昌,因大坂正好占盡天時地利。
但,若父親不準,忠輝不會勉強。
可父親現在說什麼‘永不見面’……好!現在我就去父親那裡,在他的面前把這書函撕個粉碎,向他講明一切。
” “……” “這樣行嗎,勝隆。
你可别急着切腹,否則會弄髒我家的席子。
休要太性急!” “且等。
” “休要攔我,渾蛋!我聽說若兒子犯錯,會被逐出家門,但從未聽說過‘永不見面’這等懲罰。
我可是越後之守,此事要是讓外人知曉,我還有何面目見人?” “請您冷靜,上總介大人!” “嗯?” “您以為大禦所就是因為這三條罪狀,才給您這等懲罰?您竟還未看出這都是些借口?” “勝隆,你這狗東西說話真是古怪。
” “大禦所既然老淚縱橫,作此生不再與大人相見之決定,其中定有深意。
” “你快說,渾蛋!為何之前你不說?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在下不知。
” “不知?既是不知,你還假作聰明,狐假虎威?”忠輝說着,忍不住一巴掌扇在勝隆臉上。
勝隆似早有準備,捂着臉一個踉跄,依舊平靜如水。
“快說!裡邊有何隐情?” “在下不能說。
” “剛才你說不知,現在又道不能說,竟敢耍我?” “不知。
” “此事可與你父親也有幹系?”勝隆驚訝地擡起頭,使勁搖頭,“大人怎會如此說?此事父親一無所知。
” “哼!你父親身在三條城,整日兩眼放光監視我,生怕我有謀反之舉。
哼,定是你老子對大禦所說了什麼。
” “上總介大人!” “你休要那般瞧我!就連你也像野狗一般盯着我!” “大人難道絲毫都不覺慚愧?” “慚愧?” “大人懷疑别人之前,請先好生想想您身邊諸事。
” “這,這……”忠輝突然閉上了嘴。
他雖然任性,卻并不愚笨,冷靜地想想自己身邊諸事,立時心中駭然:父親作出這種奇怪的處分,莫非因為以前自己身邊之事? 聽勝隆這麼一說,忠輝首先想到了大久保長安。
他隻知長安在八王子府邸裡私藏了大量黃金,至于事件詳細經過,他并不知情。
“這麼說,和大久保長安的謀逆有關?” “不知。
” “又是不知!” 勝隆駁道:“身為武士,有時即便是知,也隻能作不知。
上總介大人,難道您還未發現,有些時候在下隻能這般說?” “你所說的不知,就是同意我所言?” “不知。
” “好!父親是說長安的謀逆乃出于我的指使?” “無這般簡單。
”勝隆搖了搖頭。
“什麼?沒這般簡單。
” “不知上總介大人是否知道,大坂陷落之時,有一個洋教神父險些被伊達家臣殺了,亡命到蜂須賀軍中,方逃得一命。
” “我怎知這些?” “大人可知那神父說了什麼?他說,伊達政宗怕他洩露秘密,才要殺人滅口。
” “洩露秘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