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千裡逃亡

關燈
時已入天文十三年,大坂。

     此地四面河川環繞。

    北邊的加茂川、白川、桂川、澱川和宇治川在此處彙集,形成一條大河,而東南的道明寺川和大和川也源源不斷地注入其中。

    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船隻在河中來往,甚至有大明國、西洋和高麗的船隻出沒。

     此地古時被稱為難波津。

    大約五十年前,本願寺八世聖僧蓮如上人在這個船隻來往頻繁之處,開辟了一處專修的道場石山禦堂(本願寺)誰也不會認為這是武人的城池。

    起初這裡被稱為難波,但後來聚集于此的人開始稱之為大坂禦坊,慢慢地,“大坂”成了此地的地名。

     禦堂正中,有個四方的院子,乃寺院的領地,約八町大小。

    這個院子相當于城郭和箭樓,而周圍的天然河川則成了護城河,實乃要沖之地。

     “這不是一座氣派的城池嗎?” “是啊,在這裡,佛祖才會保佑我們。

    要是躲在裡邊,别說是領主,就是大軍也拿我們沒辦法。

    ” “南無阿彌陀佛……隻要這樣一心念佛,極惡之人也能得到佛祖的救贖和保佑。

    為何要懷疑有無往生淨土?不如專心事佛。

    這是祖師爺的教誨啊。

    ” “多虧了祖師爺,南無阿彌陀佛。

    ” “南無阿彌陀佛……” 前來參拜的香客絡繹不絕,個個口頌佛号。

    現在的禦堂主人是蓮如的孫子證如。

    他住在這個堅固的禦堂之中。

    如果在此發号施令,幾為國中之國。

     在回廊背陰處,站着一個武士模樣的人。

    他頭戴鬥笠,以遮擋炎炎烈日,一雙眼睛不斷從鬥笠下打量參拜的人群。

    他的衣服落滿塵埃,早變了色,刀鞘上的漆也已剝落。

    大概是長途跋涉來到此處,他的草鞋早已破爛不堪。

     他肩膀很寬,腰卻非常細。

    他一手捏住鬥笠的邊沿,從禦堂的一個牆角走到另一個牆角,巡視了一番之後,便站在那裡,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前來參拜的人群。

     這時,一個負責坊内巡邏的家司快步走到他身邊。

    這些家司和坊官是宗門武士,他們在緊急情況下負責門徒的指揮。

     “喂,兄弟,你在看什麼呢?” 聽到這話,那名武士緩緩放下手。

     “把鬥笠摘掉,這可是在禦堂本尊大佛前面。

    ” “不摘就會失禮嗎?” “不,不僅如此。

    ”家司慌忙擺了擺手,“這裡與世無争,塵世的恩怨不會波及于此。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摘下鬥笠,放心涼快涼快。

    ” “哦。

    ” 武士輕輕點了點頭,解開鬥笠的帶子。

    那家司淡淡地看着他。

     鬥笠被揭開,露出一張已經剪掉額發的武士面目,家司驚叫道:“這……您……莫非是水野藤九郎,信近公子?” 武士有氣無力地搖了搖頭,“經常有人将在下誤認成藤九郎,藤九郎到底是何許人也?” 家司盤着花白的頭發。

    從他結實的肩膀、銳利的眼神,以及皮膚和手腕都可以看出,他乃一位久經沙場的武士。

    他緊緊盯住信近,問道:“三河刈谷的水野大人,您可識得?” “不知。

    ” “真奇怪,簡直太像了。

    可是,或許真的是在下認錯人了……” 家司嘀咕了一句,小心翼翼道:“在下所說的這位藤九郎信近,是水野下野守大人的弟弟,大約三年前,他在刈谷城附近的熊邸被人刺殺。

    但水野大人的父親右衛門大夫大人臨終時說,或許藤九郎還活着……” 藤九郎信近心頭一驚:父親已經離開了人世?懷疑與悲痛齊齊湧上心頭,良久道:“哦……藤九郎竟然是水野大人的弟弟……” “您知道刈谷吧?” “在下浪迹天涯,也曾在刈谷駐足。

    那時好像……” 藤九郎微微歪着頭,似乎在回憶遙遠的過去。

    “右衛門大夫大人之女剛剛嫁到岡崎的松平氏,當年此事風傳一時。

    那位右衛門大夫大人也已經去世了嗎?” “不錯。

    他嫁到岡崎的女兒生下公子後第二年,也就是去年七月,他便離開了人世。

    之後水野氏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這麼說來,閣下是水野家的舊臣?” 那人凄然一笑,道:“水野家有一個家臣名土方縫殿助,右衛門大夫大人去世之後,水野下野守大人決定追随織田,縫殿助便被驅逐。

    ” “土方?” “在下便是他的弟弟,叫權五郎。

    唉,我怎麼又提起這些舊事。

    我已經厭倦了塵世的征戰,遁人佛門,成了佛陀的弟子,卻還對舊主念念不忘,經常會出現幻覺。

    ” 他瞅了信近一眼,道,“閣下若有向佛之心,這裡倒是有留宿的地方。

    前面森村有一個千壽庵,您可以到那裡歇歇腳,一聽佛陀的教誨。

    那裡一向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 那人離開後,信近不由長歎了一口氣,重新戴上鬥笠,站起身來。

    對方竟是縫殿助之弟!藤九郎開始便覺此人面熟,因為他的眉毛和嘴唇與縫殿助十分相似。

    短短三年,竟已物是人非。

    父親已經離世,於大生下孩子,信元最終還是倒向了織田。

    信近頓感一陣難過。

    既然父親已經不在人世,自己更不能接近刈谷了。

    而下野守既已追随了織田,那麼岡崎城的母親和妹妹的安全就愈發沒了保障。

     離開刈谷時,信近還是一個血氣方剛之人,隻要看到不平之事,便會怒不可遏地上去理論。

    當時他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