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關燈
小
中
大
度才如此粗暴和不友善,經常生氣和罵人。
他以苦楚的心情和蔑視的态度對待自己現在的抄寫文件、裝訂卷宗之類的工作。
隻有最後的一線希望還在遠方向他微笑,那就是去幹包收酒稅的差使。
他認為,隻有以此去代替他父親要他繼承而又沒有完成的事業,才是唯一有利可圖的。
可是在這一期待中,他父親為他準備和創立的為人處世、賄賂和耍滑的理論,由于沒有了值得為之一顯身手的外省的主要舞台,便被運用到了他在彼得堡卑微生活中的一切瑣事上,還由于缺乏官場的交際而滲透到了與朋友的關系中。
他在靈魂中就是一個貪官,而且還有一套理論。
他由于無案可辦,也沒有求他辦案的人,便巧妙地勒索自己的同事和朋友。
天知道他怎麼竟能用狡猾和糾纏的辦法去強迫别人請他吃飯,不管在什麼地方,也不管是什麼人;他還毫無道理地要求所有的人尊敬他。
他愛找别人的碴兒,卻從不因為自己的衣服破爛而感到羞愧。
可是,如果一兩天不能大吃大喝一頓,他就會彷徨不安。
因此他在自己的熟人的圈子裡就像一隻大的看家狗,見到誰都吠,不讓你動彈。
但與此同時,一見有肉扔過來,他準能在空中叼住它,不論這塊肉從哪裡扔過來或者扔到哪裡去。
最常來拜訪奧勃洛莫夫的就是這兩個人。
這兩個俄國無産者來幹什麼呢?他們非常清楚:來吃飯、喝酒、抽好煙。
他們找到了一個溫暖、安靜的好去處,而且每次都一樣地受到接待,即使算不上熱情,卻也不算冷漠。
但是,為什麼奧勃洛莫夫允許他們到自己家來呢?這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清楚。
大概是因為,直至今天,在像奧勃洛莫夫田莊這種偏遠的地方,每一戶殷實人家都聚集着這麼一些男男女女,他們既無可靠的飯碗,又無一技之長,也不生産,隻有一個填不飽的胃;而且他們幾乎都是些有頭有臉的人。
更有一幫奢侈的享樂者,他們的生活需要有這種補充。
世上要是沒有這種多餘的人,他們會感到寂寞。
你想想,誰來把不知放在哪兒的鼻煙壺找出來遞給他們,或者把掉在地上的手絹拾起來呢?他們頭痛的時候向誰去訴苦并有權得到同情呢?做了噩夢對誰講,叫誰來替他們解這些夢呢?睡覺前又讓誰來替他們讀書催眠呢?況且,有時還可以派這些無産者到附近城鎮去買些東西或幫助處理一些田莊事務,總不能事事都親自去奔跑吧! 塔蘭季耶夫一到來就熱鬧非凡,把奧勃洛莫夫從死水一潭和寂寞無聊的氛圍中拉了出來。
他大喊大叫,吵吵嚷嚷,仿佛在演一出獨角戲,慵懶的主人也就免得開口和動手了。
塔蘭季耶夫把生命和運動,有時還有外界的新聞帶進了這個被睡眠和寂靜統治着的房間裡。
奧勃洛莫夫可以一動不動地傾聽和觀看他面前這個活物如何不停地走動和不停地說話。
此外,他的憨樸也使他相信塔蘭季耶夫真能給自己出點好主意。
奧勃洛莫夫容許阿列克謝耶夫來訪則有另一層更重要的原因。
如果奧勃洛莫夫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即默默地躺着打盹兒,或在房間裡踱步,那麼阿列克謝耶夫則好像不在這兒一樣:他也是默默地打盹兒,或者看一本書,仔細地觀賞某些圖畫或小玩意兒,懶洋洋地打着哈欠直到流出眼淚。
他可以這樣待上三個晝夜。
如果奧勃洛莫夫感到一個人太寂寞了,覺得有必要表述一下思想、說說話、讀讀書、發發議論、發發脾氣,那麼随時都有這麼一個順從的、現成的、聽話的人和參加者。
不管是沉默、談話或激動,也不管是什麼思維方式,這個人都會一樣地表示同意。
其他客人不常來,就是來了也隻留片刻,前面提到的三個客人就是這樣。
奧勃洛莫夫跟大家的來往越來越少了,他有時也對某一新聞發生興趣,或者跟人做五分鐘的交談,但僅此而已,接下去就沒有話了。
可是别人卻需要他進行交流,要他參與他們感興趣的活動。
他們在人群中行動自如,大家對生活都有自己的見解,唯有奧勃洛莫夫卻不願意了解生活。
他們要把他也拖進去,而他卻不感興趣,這使他反感,不合他的意。
有一個人倒合他的意。
可這個人也不給他安甯,他喜歡新的東西,喜歡社交,熱愛科學和整個生活,但好像愛得更深一些、更真摯一些。
奧勃洛莫夫雖然對一切人都很好,但真心地喜歡和相信的卻隻有他一人,也許是因為他倆在一起長大、一起讀書并且一起生活的緣故。
這個人就是安德烈·伊萬諾維奇·施托爾茨。
他暫時出去了,奧勃洛莫夫正急切地等着他回來。
他以苦楚的心情和蔑視的态度對待自己現在的抄寫文件、裝訂卷宗之類的工作。
隻有最後的一線希望還在遠方向他微笑,那就是去幹包收酒稅的差使。
他認為,隻有以此去代替他父親要他繼承而又沒有完成的事業,才是唯一有利可圖的。
可是在這一期待中,他父親為他準備和創立的為人處世、賄賂和耍滑的理論,由于沒有了值得為之一顯身手的外省的主要舞台,便被運用到了他在彼得堡卑微生活中的一切瑣事上,還由于缺乏官場的交際而滲透到了與朋友的關系中。
他在靈魂中就是一個貪官,而且還有一套理論。
他由于無案可辦,也沒有求他辦案的人,便巧妙地勒索自己的同事和朋友。
天知道他怎麼竟能用狡猾和糾纏的辦法去強迫别人請他吃飯,不管在什麼地方,也不管是什麼人;他還毫無道理地要求所有的人尊敬他。
他愛找别人的碴兒,卻從不因為自己的衣服破爛而感到羞愧。
可是,如果一兩天不能大吃大喝一頓,他就會彷徨不安。
因此他在自己的熟人的圈子裡就像一隻大的看家狗,見到誰都吠,不讓你動彈。
但與此同時,一見有肉扔過來,他準能在空中叼住它,不論這塊肉從哪裡扔過來或者扔到哪裡去。
最常來拜訪奧勃洛莫夫的就是這兩個人。
這兩個俄國無産者來幹什麼呢?他們非常清楚:來吃飯、喝酒、抽好煙。
他們找到了一個溫暖、安靜的好去處,而且每次都一樣地受到接待,即使算不上熱情,卻也不算冷漠。
但是,為什麼奧勃洛莫夫允許他們到自己家來呢?這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清楚。
大概是因為,直至今天,在像奧勃洛莫夫田莊這種偏遠的地方,每一戶殷實人家都聚集着這麼一些男男女女,他們既無可靠的飯碗,又無一技之長,也不生産,隻有一個填不飽的胃;而且他們幾乎都是些有頭有臉的人。
更有一幫奢侈的享樂者,他們的生活需要有這種補充。
世上要是沒有這種多餘的人,他們會感到寂寞。
你想想,誰來把不知放在哪兒的鼻煙壺找出來遞給他們,或者把掉在地上的手絹拾起來呢?他們頭痛的時候向誰去訴苦并有權得到同情呢?做了噩夢對誰講,叫誰來替他們解這些夢呢?睡覺前又讓誰來替他們讀書催眠呢?況且,有時還可以派這些無産者到附近城鎮去買些東西或幫助處理一些田莊事務,總不能事事都親自去奔跑吧! 塔蘭季耶夫一到來就熱鬧非凡,把奧勃洛莫夫從死水一潭和寂寞無聊的氛圍中拉了出來。
他大喊大叫,吵吵嚷嚷,仿佛在演一出獨角戲,慵懶的主人也就免得開口和動手了。
塔蘭季耶夫把生命和運動,有時還有外界的新聞帶進了這個被睡眠和寂靜統治着的房間裡。
奧勃洛莫夫可以一動不動地傾聽和觀看他面前這個活物如何不停地走動和不停地說話。
此外,他的憨樸也使他相信塔蘭季耶夫真能給自己出點好主意。
奧勃洛莫夫容許阿列克謝耶夫來訪則有另一層更重要的原因。
如果奧勃洛莫夫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即默默地躺着打盹兒,或在房間裡踱步,那麼阿列克謝耶夫則好像不在這兒一樣:他也是默默地打盹兒,或者看一本書,仔細地觀賞某些圖畫或小玩意兒,懶洋洋地打着哈欠直到流出眼淚。
他可以這樣待上三個晝夜。
如果奧勃洛莫夫感到一個人太寂寞了,覺得有必要表述一下思想、說說話、讀讀書、發發議論、發發脾氣,那麼随時都有這麼一個順從的、現成的、聽話的人和參加者。
不管是沉默、談話或激動,也不管是什麼思維方式,這個人都會一樣地表示同意。
其他客人不常來,就是來了也隻留片刻,前面提到的三個客人就是這樣。
奧勃洛莫夫跟大家的來往越來越少了,他有時也對某一新聞發生興趣,或者跟人做五分鐘的交談,但僅此而已,接下去就沒有話了。
可是别人卻需要他進行交流,要他參與他們感興趣的活動。
他們在人群中行動自如,大家對生活都有自己的見解,唯有奧勃洛莫夫卻不願意了解生活。
他們要把他也拖進去,而他卻不感興趣,這使他反感,不合他的意。
有一個人倒合他的意。
可這個人也不給他安甯,他喜歡新的東西,喜歡社交,熱愛科學和整個生活,但好像愛得更深一些、更真摯一些。
奧勃洛莫夫雖然對一切人都很好,但真心地喜歡和相信的卻隻有他一人,也許是因為他倆在一起長大、一起讀書并且一起生活的緣故。
這個人就是安德烈·伊萬諾維奇·施托爾茨。
他暫時出去了,奧勃洛莫夫正急切地等着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