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地表水和地下海
關燈
小
中
大
甚至發現了更離奇的現象。
在最後一次使用化學藥物後的短短時間内,就在水中再找不到DDD的痕迹了。
不過毒物并沒有真正離開這個湖,它隻不過是進入了湖中生物的組織裡。
在化學藥物停用後的第二十三個月時,浮遊生物體内仍含有百萬分之五點三這樣高濃度的DDD。
在将近兩年的期間内,浮遊植物不斷地開花和凋謝,雖然毒物在水裡已不存在了,但是它不知什麼緣故卻依然在浮遊植物中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這種毒物還同樣存在于湖中動物體内。
在化學藥物停止使用一年之後,所有的魚、鳥和青蛙仍檢查出含有DDD。
發現肉裡所含DDD的總數已超過了原來水體濃度的許多倍。
在這些有生命的帶毒者中有在最後一次使用DDD九個月以後孵化出的魚、鸊鷉和加利福尼亞海鷗,它們已積蓄了濃度超過百萬分之二千的毒物。
與此同時,營巢的鸊鷉鳥群從第一次使用殺蟲劑時的一千多對到1960年時已減少到大約三十對。
而這三十對看來營巢也是白費勁,因為自從最後一次使用DDD之後就再沒有發現過小鷿鷉出現在湖面上。
這樣看來整個緻毒的環鍊是以很微小的植物為基礎的,這些植物始終是原始的濃縮者。
這個食物鍊的終點在哪兒?對這些事件的過程還不了解的人們可能已備好釣魚的用具,從清水湖的水裡捕到了一串魚,然後帶回家用油煎做晚飯吃。
DDD一次很大的用量或多次的用量會對人産生什麼作用呢? 雖然加利福尼業州公共健康局宣布檢查結果無害,但是1959年該局還是命令停止在該湖裡使用DDD。
由這種化學藥物具有巨大生物學效能的科學證據看來,這一行動隻是最低限度安全措施。
DDD的生理影響在殺蟲劑中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毀壞腎上腺的一部分,毀壞了衆所周知的腎髒附近的外部皮層上分泌荷爾蒙激素的細胞。
從1948年就知道的這種毀壞性影響首先隻是在狗身上得出實驗結果而使人相信,因為這種影響在像猴子、老鼠、或兔子等實驗動物身上還不能顯露出來。
DDD在狗身上所産生的症狀與發生在人的身上的愛德遜病的情況非常相似,這一情況看來是有參考價值的,最近醫學研究已經揭示出DDD對人的腎上腺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它的這種對細胞的毀壞能力現正在在床上應用于處理一種很少見的腎上腺激增的癌症。
清水湖的情況向公衆提出了一個面臨的現實問題:為了控制昆蟲,使用對生理過程具有如此劇烈影響的物質,特别是這種控制措施緻使化學藥物直接進入水體,這樣做是否是有效而可取的呢?隻許使用低濃度殺蟲劑這一規定并沒有多大意義,它在湖體自然生物鍊中爆發性的遞增已足以說明。
現在,往往解決了一個明顯的小問題,而随之産生了另一個更為疑難的大問題。
這種情況很多,并越來越多。
清水湖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蚋蟲問題解決了,對受蚋蟲困擾的人固然有利,豈不知給所有從湖裡捕魚用水的人帶來的危險卻更加嚴重,還難以查明緣由。
這是一個驚人的事實,無顧忌地将毒物引進水庫正在變成一個十分平常的行動。
其目的常常是為了增進水對人們的娛樂作用,甚至考慮到花些錢必須把水處理得使其适合于飲用的目的。
某地區的運動員想在一個水庫裡“發展”漁業,他們說服了政府當局,把大量的毒物傾到在水庫裡以殺死那些不中意的魚,然後由适合運動員口味的魚孵出取而代之。
這個過程具有一種奇怪的、仿像愛麗絲在仙境中那樣的性質。
水庫原先是作為一個公共用水源而建立的,然而附近的鄉鎮可能還沒有對運動員的這個計劃來得及商量,就不得不既要去飲用含有殘毒的水,又要付出稅錢去處理水使之消毒,而這種處理決非易事。
既然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已被殺蟲劑和其它化學藥物所污染,那麼就存在着一種危險,即不僅有毒物而且還有緻癌物質也正在進人公共用水。
國家癌症研究所的W·C·惠帕教授已經警告說:“由使用已被污染的飲水而引起的緻癌危險性,在可預見的未來将引人注目地增長。
”并且實際上于五十年代初在荷蘭進行的一項研究已經為污染的水将會引起癌症危險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
以河水為飲水的城市比那些用像井水這樣不易受污染影響的水源的城市的癌症死亡率要高一些。
已明确确定在人體内緻癌的環境物質——砷曾經兩次被卷入曆史性的事件中,在這兩次事件中飲用已污染的水都引起了大面積癌症的發生。
一例的砷是來自開采礦山的礦渣堆,另一例的砷來自天然含有高含量砷的岩石。
大量使用含砷殺蟲劑可以使上述情況很容易地再度發生。
在這些地區的土壤也變得有毒了。
帶着一部分砷的雨水進入小溪、河流和水庫,同樣也進入了無邊無際的地下水的海洋。
在這兒,我們再一次被提醒,在自然界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的東西。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們世界的污染是怎樣正在發生着,我們現在必須看一看地球的另一個基本資源——土壤。
在最後一次使用化學藥物後的短短時間内,就在水中再找不到DDD的痕迹了。
不過毒物并沒有真正離開這個湖,它隻不過是進入了湖中生物的組織裡。
在化學藥物停用後的第二十三個月時,浮遊生物體内仍含有百萬分之五點三這樣高濃度的DDD。
在将近兩年的期間内,浮遊植物不斷地開花和凋謝,雖然毒物在水裡已不存在了,但是它不知什麼緣故卻依然在浮遊植物中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這種毒物還同樣存在于湖中動物體内。
在化學藥物停止使用一年之後,所有的魚、鳥和青蛙仍檢查出含有DDD。
發現肉裡所含DDD的總數已超過了原來水體濃度的許多倍。
在這些有生命的帶毒者中有在最後一次使用DDD九個月以後孵化出的魚、鸊鷉和加利福尼亞海鷗,它們已積蓄了濃度超過百萬分之二千的毒物。
與此同時,營巢的鸊鷉鳥群從第一次使用殺蟲劑時的一千多對到1960年時已減少到大約三十對。
而這三十對看來營巢也是白費勁,因為自從最後一次使用DDD之後就再沒有發現過小鷿鷉出現在湖面上。
這樣看來整個緻毒的環鍊是以很微小的植物為基礎的,這些植物始終是原始的濃縮者。
這個食物鍊的終點在哪兒?對這些事件的過程還不了解的人們可能已備好釣魚的用具,從清水湖的水裡捕到了一串魚,然後帶回家用油煎做晚飯吃。
DDD一次很大的用量或多次的用量會對人産生什麼作用呢? 雖然加利福尼業州公共健康局宣布檢查結果無害,但是1959年該局還是命令停止在該湖裡使用DDD。
由這種化學藥物具有巨大生物學效能的科學證據看來,這一行動隻是最低限度安全措施。
DDD的生理影響在殺蟲劑中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毀壞腎上腺的一部分,毀壞了衆所周知的腎髒附近的外部皮層上分泌荷爾蒙激素的細胞。
從1948年就知道的這種毀壞性影響首先隻是在狗身上得出實驗結果而使人相信,因為這種影響在像猴子、老鼠、或兔子等實驗動物身上還不能顯露出來。
DDD在狗身上所産生的症狀與發生在人的身上的愛德遜病的情況非常相似,這一情況看來是有參考價值的,最近醫學研究已經揭示出DDD對人的腎上腺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它的這種對細胞的毀壞能力現正在在床上應用于處理一種很少見的腎上腺激增的癌症。
清水湖的情況向公衆提出了一個面臨的現實問題:為了控制昆蟲,使用對生理過程具有如此劇烈影響的物質,特别是這種控制措施緻使化學藥物直接進入水體,這樣做是否是有效而可取的呢?隻許使用低濃度殺蟲劑這一規定并沒有多大意義,它在湖體自然生物鍊中爆發性的遞增已足以說明。
現在,往往解決了一個明顯的小問題,而随之産生了另一個更為疑難的大問題。
這種情況很多,并越來越多。
清水湖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蚋蟲問題解決了,對受蚋蟲困擾的人固然有利,豈不知給所有從湖裡捕魚用水的人帶來的危險卻更加嚴重,還難以查明緣由。
這是一個驚人的事實,無顧忌地将毒物引進水庫正在變成一個十分平常的行動。
其目的常常是為了增進水對人們的娛樂作用,甚至考慮到花些錢必須把水處理得使其适合于飲用的目的。
某地區的運動員想在一個水庫裡“發展”漁業,他們說服了政府當局,把大量的毒物傾到在水庫裡以殺死那些不中意的魚,然後由适合運動員口味的魚孵出取而代之。
這個過程具有一種奇怪的、仿像愛麗絲在仙境中那樣的性質。
水庫原先是作為一個公共用水源而建立的,然而附近的鄉鎮可能還沒有對運動員的這個計劃來得及商量,就不得不既要去飲用含有殘毒的水,又要付出稅錢去處理水使之消毒,而這種處理決非易事。
既然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已被殺蟲劑和其它化學藥物所污染,那麼就存在着一種危險,即不僅有毒物而且還有緻癌物質也正在進人公共用水。
國家癌症研究所的W·C·惠帕教授已經警告說:“由使用已被污染的飲水而引起的緻癌危險性,在可預見的未來将引人注目地增長。
”并且實際上于五十年代初在荷蘭進行的一項研究已經為污染的水将會引起癌症危險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
以河水為飲水的城市比那些用像井水這樣不易受污染影響的水源的城市的癌症死亡率要高一些。
已明确确定在人體内緻癌的環境物質——砷曾經兩次被卷入曆史性的事件中,在這兩次事件中飲用已污染的水都引起了大面積癌症的發生。
一例的砷是來自開采礦山的礦渣堆,另一例的砷來自天然含有高含量砷的岩石。
大量使用含砷殺蟲劑可以使上述情況很容易地再度發生。
在這些地區的土壤也變得有毒了。
帶着一部分砷的雨水進入小溪、河流和水庫,同樣也進入了無邊無際的地下水的海洋。
在這兒,我們再一次被提醒,在自然界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的東西。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們世界的污染是怎樣正在發生着,我們現在必須看一看地球的另一個基本資源——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