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外面生下了孩子,于是送給姐姐田中夫婦作了養子。
我們就住在他們家附近,當然知道這些。
戶籍上是錯的。
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報的戶口,可老頭子說的真的沒錯。
” 姐夫之所以姓依田,老夫婦說是因為芳子又把他要回來作了自己養子的緣故。
盡管事情有點複雜,可問清楚之後,修二一直懷着的疑點也在不覺間解開了。
修二的背後不時有一輛輛巴士駛過。
“那麼,您知道芳子所生孩子的父親是誰嗎?”修二向老夫婦問道。
“這個嘛,我們就不清楚了。
”老夫婦相視一笑。
“芳子是從哪裡把那個孩子帶回這兒的?” “這種事情,畢竟芳子也不大想說,所以我們也不清楚。
有人說她是在大阪生下帶回來的,也有的說是在橫濱或者東京。
” “也就是說并不是這附近了?比如說靜岡之類……” “這個嘛,這些問題我們也說不清。
而且剛才所說的也全都是沒有根據的道聽途說。
” 他們是害怕觸及别人的隐私,還是真的完全不知情呢?在修二看來,這兩個老人的表情中似乎沒有刻意隐匿的樣子。
畢竟田中夫婦早就離開了這片土地,而且也已經去世了。
老夫婦就算說出事實,事到如今也沒有顧慮田中家的必要。
鄉下人對别人家的私事尤其感興趣,如果他們知道點什麼,肯定會自然而然地洩露出來。
好容易到這裡來一趟,可線索卻又斷了,修二覺得很遺憾。
當然,就算隻是知道了姐夫依田德一郎并非田中常次郎夫婦的親兒子,而是芳子的私生子這一點,他的目的已達到了一半。
不過,他還想知道更早的事。
“您知道那個芳子現在在哪裡嗎?” 修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并不抱太大期待,隻是說不定這對老夫婦還能給自己透露一點暗示。
“這個嘛,有人說是在大阪那邊……” 就在老人說話的時候,剛才未加入對話的老婆婆戳了下他的胳膊肘,說道:“喂,老頭子,應該不是大阪而是浜松吧?” “浜松?倒是也聽人這麼說過。
” 聽老頭兒的說法,他隻知道是浜松,并不清楚具體在哪裡。
于是,修二便把希望寄托在了他妻子身上。
“這個嘛,具體街道的名字就不清楚了。
”老婆婆用跟丈夫同樣的語氣答道。
“能不能再好好想想?”修二糾纏不休。
“您為什麼要拼命調查這些事情呢?”老婆婆提出了當然的質疑。
“事實上,那芳子所生的孩子是我的一個遠親,但他前些日子去世了。
身為他的親戚,我想設法打聽一下芳子的下落。
這樣,如果能讓她到去世的兒子墓前看看,我想逝者也會在九泉之下感到欣慰的。
” “哦?芳子的孩子死了?”老夫婦深深地感慨道。
當孩子還是嬰兒時,他們都見過他。
老年人本來就容易被觸動,尤其在聽到對方想讓母親芳子到她去世的兒子墓前祭奠一下之後,老婆婆的表情更是沉重起來。
“啊,要是能知道的話就好了……” “老婆婆,我正是因此才從大老遠特意趕到這邊來的。
那您知不知道其他熟悉芳子的人?” “你先等等。
”老婆子歪下滿是皺紋的頭,沉思了起來,“對了對了,是誰來着?喂,老頭子,就是來咱們家的那個鳗魚養殖場的人。
” “是阿留嗎?” “對對,阿留。
有一次他來這裡時曾說起過,有個貌似芳子的人在館山寺的旅館裡做勤雜的事。
” “我不知道。
” “我的确是這麼聽到過。
” “老婆婆,”修二向老婆婆邁進一步,“館山寺是溫泉吧?” “是啊。
那溫泉就在浜名湖最北邊的地方。
最近連纜車都安上了,很熱鬧呢。
前些天我跟團去了趟那兒的遊樂中心,都吓了我一跳……我們從前去的時候,那兒的旅館隻有兩三家。
” 眼看要變成回憶陳年往事了,修二于是趕緊問老婆婆道:“那個阿留是在浜名湖鳗魚養殖場上班的人嗎?那個人,我去哪裡才能找到他呢?” “他在三年前刮台風時被洪水淹死了。
”老人說道。
修二失望了。
“那麼,他有沒有說芳子是在館山寺的哪家旅館上班啊?” “好像是說過。
是個很難記的名字……” “如果我把在館山寺的所有溫泉旅館的名字都說一遍的話,您能想起來嗎?” 修二哪怕現在就去一趟館山寺溫泉把旅館行會的名冊抄一遍也願意。
依他的估計,從這裡到館山寺乘車不到兩小時就能到了。
“老婆婆,那是複雜的漢字呢,還是片假名的英文之類的名
我們就住在他們家附近,當然知道這些。
戶籍上是錯的。
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報的戶口,可老頭子說的真的沒錯。
” 姐夫之所以姓依田,老夫婦說是因為芳子又把他要回來作了自己養子的緣故。
盡管事情有點複雜,可問清楚之後,修二一直懷着的疑點也在不覺間解開了。
修二的背後不時有一輛輛巴士駛過。
“那麼,您知道芳子所生孩子的父親是誰嗎?”修二向老夫婦問道。
“這個嘛,我們就不清楚了。
”老夫婦相視一笑。
“芳子是從哪裡把那個孩子帶回這兒的?” “這種事情,畢竟芳子也不大想說,所以我們也不清楚。
有人說她是在大阪生下帶回來的,也有的說是在橫濱或者東京。
” “也就是說并不是這附近了?比如說靜岡之類……” “這個嘛,這些問題我們也說不清。
而且剛才所說的也全都是沒有根據的道聽途說。
” 他們是害怕觸及别人的隐私,還是真的完全不知情呢?在修二看來,這兩個老人的表情中似乎沒有刻意隐匿的樣子。
畢竟田中夫婦早就離開了這片土地,而且也已經去世了。
老夫婦就算說出事實,事到如今也沒有顧慮田中家的必要。
鄉下人對别人家的私事尤其感興趣,如果他們知道點什麼,肯定會自然而然地洩露出來。
好容易到這裡來一趟,可線索卻又斷了,修二覺得很遺憾。
當然,就算隻是知道了姐夫依田德一郎并非田中常次郎夫婦的親兒子,而是芳子的私生子這一點,他的目的已達到了一半。
不過,他還想知道更早的事。
“您知道那個芳子現在在哪裡嗎?” 修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并不抱太大期待,隻是說不定這對老夫婦還能給自己透露一點暗示。
“這個嘛,有人說是在大阪那邊……” 就在老人說話的時候,剛才未加入對話的老婆婆戳了下他的胳膊肘,說道:“喂,老頭子,應該不是大阪而是浜松吧?” “浜松?倒是也聽人這麼說過。
” 聽老頭兒的說法,他隻知道是浜松,并不清楚具體在哪裡。
于是,修二便把希望寄托在了他妻子身上。
“這個嘛,具體街道的名字就不清楚了。
”老婆婆用跟丈夫同樣的語氣答道。
“能不能再好好想想?”修二糾纏不休。
“您為什麼要拼命調查這些事情呢?”老婆婆提出了當然的質疑。
“事實上,那芳子所生的孩子是我的一個遠親,但他前些日子去世了。
身為他的親戚,我想設法打聽一下芳子的下落。
這樣,如果能讓她到去世的兒子墓前看看,我想逝者也會在九泉之下感到欣慰的。
” “哦?芳子的孩子死了?”老夫婦深深地感慨道。
當孩子還是嬰兒時,他們都見過他。
老年人本來就容易被觸動,尤其在聽到對方想讓母親芳子到她去世的兒子墓前祭奠一下之後,老婆婆的表情更是沉重起來。
“啊,要是能知道的話就好了……” “老婆婆,我正是因此才從大老遠特意趕到這邊來的。
那您知不知道其他熟悉芳子的人?” “你先等等。
”老婆子歪下滿是皺紋的頭,沉思了起來,“對了對了,是誰來着?喂,老頭子,就是來咱們家的那個鳗魚養殖場的人。
” “是阿留嗎?” “對對,阿留。
有一次他來這裡時曾說起過,有個貌似芳子的人在館山寺的旅館裡做勤雜的事。
” “我不知道。
” “我的确是這麼聽到過。
” “老婆婆,”修二向老婆婆邁進一步,“館山寺是溫泉吧?” “是啊。
那溫泉就在浜名湖最北邊的地方。
最近連纜車都安上了,很熱鬧呢。
前些天我跟團去了趟那兒的遊樂中心,都吓了我一跳……我們從前去的時候,那兒的旅館隻有兩三家。
” 眼看要變成回憶陳年往事了,修二于是趕緊問老婆婆道:“那個阿留是在浜名湖鳗魚養殖場上班的人嗎?那個人,我去哪裡才能找到他呢?” “他在三年前刮台風時被洪水淹死了。
”老人說道。
修二失望了。
“那麼,他有沒有說芳子是在館山寺的哪家旅館上班啊?” “好像是說過。
是個很難記的名字……” “如果我把在館山寺的所有溫泉旅館的名字都說一遍的話,您能想起來嗎?” 修二哪怕現在就去一趟館山寺溫泉把旅館行會的名冊抄一遍也願意。
依他的估計,從這裡到館山寺乘車不到兩小時就能到了。
“老婆婆,那是複雜的漢字呢,還是片假名的英文之類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