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十四點三十分從東京發車的“細浪11号”的軟席車廂中,乘客大多是準備去洗海水澡和打高爾夫球的遊客。
行李架上排放着旅行包,橫放的是高爾夫球包。
全家出遊的和曬黑了皮膚的紳士們占了車廂的一半。
孩子們活蹦亂跳,紳士們則對飲威士忌。
沿房總半島東京灣行走的内房内線上,散布着一處處海水浴場和高爾夫球場。
這樣的區域一直繞過半島的頂端,再延伸到外房總。
與鐵路并行的國道上也有車隊行駛,幾乎都是去海水浴場和高爾夫球場的。
強烈的陽光照射下,車頂閃閃發光。
遠處,東京灣襯托着對岸三浦半島狹長的丘陵,陽光下的海面熠熠生輝。
古家庫之助一個人坐靠窗的座位上,身旁坐着一名神情落寞的五十多歲的婦女。
她好像是坐前排一對年輕夫婦中男方的母親。
那夫婦倆依偎着有說有笑,但很少回頭望一下母親。
列車行駛五井和木更津之間,到達佐貫町大概還需要三十分鐘。
古家的手提行李是一隻旅行包和一隻褐色的皮革攝影包。
旅行包内放了住一宿所要用的幾件換洗衣物,攝影包中有兩架相機、四隻交換鏡頭、收短的可伸縮三腳架、閃光燈和四打膠卷。
古家本不太喜歡裝模作樣地背着沉甸甸的攝影包,認為那是外行充内行的花架子。
可是,這次要去拍攝古建築和佛像,所以也隻好如此了。
十天前,古家收到了“館山攝影同好會”的邀請,希望他作為指導老師參加七月十二日舉辦的攝影會。
如今,業餘攝影俱樂部遍布全國。
“館山攝影同好會”這個名字,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兩個月前的五月份,古家作為指導老師參加了北鐮倉的攝影會。
這是一個以前就有聯系的日本橋的富二代們組織的攝影同好會。
事實上,既有這種淵源頗深的組織推崇古家,也有一些陌生的小團體首次邀請他。
無論哪一方,古家都輕松允諾。
所到之處,總受到大家的尊敬,被視作攝影界的權威。
當然,酬金相當可觀。
并且,因為“酬禮”不征稅範圍之内,即使金額較大,也可不必向稅務署申報。
這一點也是頗具魅力的。
那一天,古家去了A報社的攝影部。
新聞照片的月度截稿期到了,他想先把征集來的作品過一下目。
正式的審查将五天後召集其他評委共同進行。
評委會主任古家和攝影部長一起,簡單地浏覽了一遍征集到的六百張照片。
獲月度優秀獎的作品,将自然成為年度最高獎的候選對象,所以古家有些放心不下。
看下來的結果大體不出古家所料,沒有什麼看得上眼的作品。
雖說現相機的技術進步了,但作品的質量卻越來越差,其中還有明顯是自編自導的蹩腳照片,使攝影部長大皺眉頭。
因為收不到好作品,部長有些坐立不安。
這時,從報社外打來了給古家的電話。
那人說:“我是館山攝影同好會的召集人,叫川原俊吉。
剛才給府上打了電話,說您現A報社的攝影部,就十分冒昧地打到了報社。
我們攝影俱樂部決定七月十二日舉辦攝影會,會員們希望聘請先生為指導老師。
呃,電話裡說話有些不太方便,先生能否到報社附近的咖啡館來一下,我現就報社附近。
” 三十分鐘後,古家來到了指定的咖啡館,這時一個男子忙從座位上起立,躬身施禮。
這是一個二十七八歲、身穿筆挺夏季薄西裝的青年。
“您是古家先生吧?我就是剛才貿然給您打電話的館山攝影同好會的川原。
” 說着,他兩手扶桌,彬彬有禮地低下了頭。
遞來的名片上印着“館山攝影同好會召集人川原俊吉”字樣,住處也館山市内。
不知為什麼,電話号碼被他用鋼筆劃去了。
川原俊吉長得眉清目秀,從嘴邊到下巴,剃得幹幹淨淨的胡子渣青籲籲的,就像塗了一層染料。
他出言吐語有闆有眼,富有涵養。
“将先生從百忙之中請出來,實是對不起。
”川原表示了歉意,接着又恭恭敬敬地問道“報社評選新聞照片的月度獎吧?” 大凡業餘攝影者,都關心A報社的征集工作。
“是的。
”古家答道。
“想必這次也征集到不少優秀作品了吧?”川原俊吉又問道。
身為評委會主任,古家當然不好随便回答,所以就“嗯,是啊”這樣模棱兩
行李架上排放着旅行包,橫放的是高爾夫球包。
全家出遊的和曬黑了皮膚的紳士們占了車廂的一半。
孩子們活蹦亂跳,紳士們則對飲威士忌。
沿房總半島東京灣行走的内房内線上,散布着一處處海水浴場和高爾夫球場。
這樣的區域一直繞過半島的頂端,再延伸到外房總。
與鐵路并行的國道上也有車隊行駛,幾乎都是去海水浴場和高爾夫球場的。
強烈的陽光照射下,車頂閃閃發光。
遠處,東京灣襯托着對岸三浦半島狹長的丘陵,陽光下的海面熠熠生輝。
古家庫之助一個人坐靠窗的座位上,身旁坐着一名神情落寞的五十多歲的婦女。
她好像是坐前排一對年輕夫婦中男方的母親。
那夫婦倆依偎着有說有笑,但很少回頭望一下母親。
列車行駛五井和木更津之間,到達佐貫町大概還需要三十分鐘。
古家的手提行李是一隻旅行包和一隻褐色的皮革攝影包。
旅行包内放了住一宿所要用的幾件換洗衣物,攝影包中有兩架相機、四隻交換鏡頭、收短的可伸縮三腳架、閃光燈和四打膠卷。
古家本不太喜歡裝模作樣地背着沉甸甸的攝影包,認為那是外行充内行的花架子。
可是,這次要去拍攝古建築和佛像,所以也隻好如此了。
十天前,古家收到了“館山攝影同好會”的邀請,希望他作為指導老師參加七月十二日舉辦的攝影會。
如今,業餘攝影俱樂部遍布全國。
“館山攝影同好會”這個名字,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兩個月前的五月份,古家作為指導老師參加了北鐮倉的攝影會。
這是一個以前就有聯系的日本橋的富二代們組織的攝影同好會。
事實上,既有這種淵源頗深的組織推崇古家,也有一些陌生的小團體首次邀請他。
無論哪一方,古家都輕松允諾。
所到之處,總受到大家的尊敬,被視作攝影界的權威。
當然,酬金相當可觀。
并且,因為“酬禮”不征稅範圍之内,即使金額較大,也可不必向稅務署申報。
這一點也是頗具魅力的。
那一天,古家去了A報社的攝影部。
新聞照片的月度截稿期到了,他想先把征集來的作品過一下目。
正式的審查将五天後召集其他評委共同進行。
評委會主任古家和攝影部長一起,簡單地浏覽了一遍征集到的六百張照片。
獲月度優秀獎的作品,将自然成為年度最高獎的候選對象,所以古家有些放心不下。
看下來的結果大體不出古家所料,沒有什麼看得上眼的作品。
雖說現相機的技術進步了,但作品的質量卻越來越差,其中還有明顯是自編自導的蹩腳照片,使攝影部長大皺眉頭。
因為收不到好作品,部長有些坐立不安。
這時,從報社外打來了給古家的電話。
那人說:“我是館山攝影同好會的召集人,叫川原俊吉。
剛才給府上打了電話,說您現A報社的攝影部,就十分冒昧地打到了報社。
我們攝影俱樂部決定七月十二日舉辦攝影會,會員們希望聘請先生為指導老師。
呃,電話裡說話有些不太方便,先生能否到報社附近的咖啡館來一下,我現就報社附近。
” 三十分鐘後,古家來到了指定的咖啡館,這時一個男子忙從座位上起立,躬身施禮。
這是一個二十七八歲、身穿筆挺夏季薄西裝的青年。
“您是古家先生吧?我就是剛才貿然給您打電話的館山攝影同好會的川原。
” 說着,他兩手扶桌,彬彬有禮地低下了頭。
遞來的名片上印着“館山攝影同好會召集人川原俊吉”字樣,住處也館山市内。
不知為什麼,電話号碼被他用鋼筆劃去了。
川原俊吉長得眉清目秀,從嘴邊到下巴,剃得幹幹淨淨的胡子渣青籲籲的,就像塗了一層染料。
他出言吐語有闆有眼,富有涵養。
“将先生從百忙之中請出來,實是對不起。
”川原表示了歉意,接着又恭恭敬敬地問道“報社評選新聞照片的月度獎吧?” 大凡業餘攝影者,都關心A報社的征集工作。
“是的。
”古家答道。
“想必這次也征集到不少優秀作品了吧?”川原俊吉又問道。
身為評委會主任,古家當然不好随便回答,所以就“嗯,是啊”這樣模棱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