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關燈
小
中
大
&ldquo我覺得她可并不高興。
&rdquo &ldquo哦,這一點你可錯了。
當然啰,她不得不非常小心。
老頭兒老是受到那些想要見他的人的糾纏,她不得不讓老頭兒節省精力。
她總怕他過分勞累。
你隻要想想她竟然使老頭兒活到八十四歲,而且始終神智不衰,那實在了不起。
老頭兒去世後,我常去看她。
她非常寂寞。
不管怎麼說,她全心全意地服侍了德裡菲爾德整整二十五年。
要知道,這可是奧賽羅⑤幹的工作,我真替她感到難過。
&rdquo &ldquo她年紀還不算大。
沒準兒她還會結婚的。
&rdquo &ldquo不會的,她不會這麼做。
那樣的話就太糟了。
&rdquo 談話稍微停了一下,我們都抿了一口白蘭地。
&ldquo在德裡菲爾德成名前就認識他的人,如今在世的隻有五個,你大概也是其中之一。
有一個時期,你常去拜訪他,是嗎?&rdquo &ldquo拜訪過不少次。
那會兒我幾乎還是個小孩,而他已經是中年人了。
你知道我們并不是知己的好友。
&rdquo &ldquo也許不是,不過,你一定知道不少他的事情,那是别人所不知的。
&rdquo &ldquo大概是這樣。
&rdquo &ldquo你有沒有考慮寫一些對他的回憶?&rdquo &ldquo天哪,這可沒有!&rdquo &ldquo你不覺得你應該寫一下嗎?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小說家之一,也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後的一個小說家。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小說和近百年來寫出的任何一部小說幾乎一樣有希望傳諸久遠。
&rdquo &ldquo不見得吧。
我總覺得他的小說相當乏味。
&rdquo 羅伊望着我,眼睛裡閃爍着笑意。
&ldquo你就愛這麼擡杠!不管怎麼說,你得承認有你這種看法的人是少數。
不瞞你說,他的小說我不隻看過一兩遍,而是六七遍。
每看一遍都覺得更好。
你有沒有看過他去世時評論他的那些文章?&rdquo &ldquo看過幾篇。
&rdquo &ldquo意見那麼一緻,真是驚人。
我每一篇都看了。
&rdquo &ldquo要是每一篇的内容都沒什麼不同,那不是很不必要的嗎?&rdquo 羅伊和氣地聳了聳他那寬闊的肩膀,并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ldquo我覺得《泰晤士報文學副刊》上的那篇文章十分精彩。
看看它對老頭兒就會有很好的了解。
我聽說《評論季刊》下幾期也要刊登好幾篇文章。
&rdquo &ldquo我仍然認為他的小說相當乏味。
&rdquo 羅伊寬容地微笑着。
&ldquo你的看法和所有說話有分量的評論家的看法都不一緻,你不覺得有點兒不安嗎?&rdquo &ldquo倒沒覺得怎麼不安。
我動筆寫作到現在已經三十五年了;你根本想不到我看見過多少人被捧為天才,享受了一時間的榮耀,然後就湮沒無聞了。
我不知道這些人後來怎麼樣了。
死了嗎?還是關進瘋人院了?還是藏在辦公室裡?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偷偷摸摸地把自己的作品借給哪個偏僻的村子裡的醫生和老姑娘看。
我不知道他們是否仍是哪個意大利pension⑥裡的大人物。
&rdquo &ldquo哦,不錯,這些都是昙花一現的人物。
我見過這樣的人。
&rdquo &ldquo你還做過關于他們的演講。
&rdquo &ldquo那是免不了的。
隻要辦得到的話,總該幫他們一把。
你知道那些人決不會有什麼前途。
去它的,反正寬厚待人總是做得到的。
可是,不管怎麼說,德裡菲爾德并不是那一類人。
他作品的全集共有三十七卷,在索思比書店的最後一套賣了七十八鎊。
這本身就說明了問題。
他的書的銷售量每年穩步增長,去年是銷售量最多的一年。
這一點你可以相信我。
上次我在德裡菲爾德太太那兒時,她給我看了他的稿費收入清單。
德裡菲爾德的地位已成定局。
&rdquo &ldquo誰能說得準呢?&rdquo &ldquo嗳,你不是覺得你能嗎?&rdquo羅伊尖刻地答道。
我并沒有生氣。
我知道我把他惹火了,暗自感到高興。
&ldquo我覺得我少年時形成的出自直覺的判斷還是正确的。
那時候,人家告訴我說卡萊爾⑦是個偉大的作家,我很慚愧,覺得他的《法國革命史》和《舊衣新裁》簡直讀不下去。
現在還有人會讀他的這些作品嗎?我原來以為别人的意見總比我自己的高明。
所以我勉強相信喬治·梅瑞狄斯的作品文筆華麗。
可是我心裡卻認為他的作品矯揉造作,冗長啰嗦,也不真誠。
現在,許多人也都這麼認為。
那時候,人家告訴我說你要是欣賞瓦爾特·佩特⑧,那就表明你是一個有教養的青年,于是我很欣賞瓦爾特·佩特,可是天哪,他的《馬利烏斯》真把我讀得煩死了。
&rdquo &ldquo噢,不錯,現在大概沒有人讀佩特的作品了,梅瑞狄斯的作品當然也已經過時,而卡萊爾隻是一個自命不凡、空話連篇的人。
&rdquo &ldquo你不知道,三十年前,他們看上去都十拿九穩地會流芳百世。
&rdquo &ldquo那麼,你從來沒有看走了眼嗎?&rdquo &ldquo也有過一兩次。
&rdquo &ldquo哦,這一點你可錯了。
當然啰,她不得不非常小心。
老頭兒老是受到那些想要見他的人的糾纏,她不得不讓老頭兒節省精力。
她總怕他過分勞累。
你隻要想想她竟然使老頭兒活到八十四歲,而且始終神智不衰,那實在了不起。
老頭兒去世後,我常去看她。
她非常寂寞。
不管怎麼說,她全心全意地服侍了德裡菲爾德整整二十五年。
要知道,這可是奧賽羅⑤幹的工作,我真替她感到難過。
&rdquo &ldquo她年紀還不算大。
沒準兒她還會結婚的。
&rdquo &ldquo不會的,她不會這麼做。
那樣的話就太糟了。
&rdquo 談話稍微停了一下,我們都抿了一口白蘭地。
&ldquo在德裡菲爾德成名前就認識他的人,如今在世的隻有五個,你大概也是其中之一。
有一個時期,你常去拜訪他,是嗎?&rdquo &ldquo拜訪過不少次。
那會兒我幾乎還是個小孩,而他已經是中年人了。
你知道我們并不是知己的好友。
&rdquo &ldquo也許不是,不過,你一定知道不少他的事情,那是别人所不知的。
&rdquo &ldquo大概是這樣。
&rdquo &ldquo你有沒有考慮寫一些對他的回憶?&rdquo &ldquo天哪,這可沒有!&rdquo &ldquo你不覺得你應該寫一下嗎?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小說家之一,也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後的一個小說家。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小說和近百年來寫出的任何一部小說幾乎一樣有希望傳諸久遠。
&rdquo &ldquo不見得吧。
我總覺得他的小說相當乏味。
&rdquo 羅伊望着我,眼睛裡閃爍着笑意。
&ldquo你就愛這麼擡杠!不管怎麼說,你得承認有你這種看法的人是少數。
不瞞你說,他的小說我不隻看過一兩遍,而是六七遍。
每看一遍都覺得更好。
你有沒有看過他去世時評論他的那些文章?&rdquo &ldquo看過幾篇。
&rdquo &ldquo意見那麼一緻,真是驚人。
我每一篇都看了。
&rdquo &ldquo要是每一篇的内容都沒什麼不同,那不是很不必要的嗎?&rdquo 羅伊和氣地聳了聳他那寬闊的肩膀,并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ldquo我覺得《泰晤士報文學副刊》上的那篇文章十分精彩。
看看它對老頭兒就會有很好的了解。
我聽說《評論季刊》下幾期也要刊登好幾篇文章。
&rdquo &ldquo我仍然認為他的小說相當乏味。
&rdquo 羅伊寬容地微笑着。
&ldquo你的看法和所有說話有分量的評論家的看法都不一緻,你不覺得有點兒不安嗎?&rdquo &ldquo倒沒覺得怎麼不安。
我動筆寫作到現在已經三十五年了;你根本想不到我看見過多少人被捧為天才,享受了一時間的榮耀,然後就湮沒無聞了。
我不知道這些人後來怎麼樣了。
死了嗎?還是關進瘋人院了?還是藏在辦公室裡?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偷偷摸摸地把自己的作品借給哪個偏僻的村子裡的醫生和老姑娘看。
我不知道他們是否仍是哪個意大利pension⑥裡的大人物。
&rdquo &ldquo哦,不錯,這些都是昙花一現的人物。
我見過這樣的人。
&rdquo &ldquo你還做過關于他們的演講。
&rdquo &ldquo那是免不了的。
隻要辦得到的話,總該幫他們一把。
你知道那些人決不會有什麼前途。
去它的,反正寬厚待人總是做得到的。
可是,不管怎麼說,德裡菲爾德并不是那一類人。
他作品的全集共有三十七卷,在索思比書店的最後一套賣了七十八鎊。
這本身就說明了問題。
他的書的銷售量每年穩步增長,去年是銷售量最多的一年。
這一點你可以相信我。
上次我在德裡菲爾德太太那兒時,她給我看了他的稿費收入清單。
德裡菲爾德的地位已成定局。
&rdquo &ldquo誰能說得準呢?&rdquo &ldquo嗳,你不是覺得你能嗎?&rdquo羅伊尖刻地答道。
我并沒有生氣。
我知道我把他惹火了,暗自感到高興。
&ldquo我覺得我少年時形成的出自直覺的判斷還是正确的。
那時候,人家告訴我說卡萊爾⑦是個偉大的作家,我很慚愧,覺得他的《法國革命史》和《舊衣新裁》簡直讀不下去。
現在還有人會讀他的這些作品嗎?我原來以為别人的意見總比我自己的高明。
所以我勉強相信喬治·梅瑞狄斯的作品文筆華麗。
可是我心裡卻認為他的作品矯揉造作,冗長啰嗦,也不真誠。
現在,許多人也都這麼認為。
那時候,人家告訴我說你要是欣賞瓦爾特·佩特⑧,那就表明你是一個有教養的青年,于是我很欣賞瓦爾特·佩特,可是天哪,他的《馬利烏斯》真把我讀得煩死了。
&rdquo &ldquo噢,不錯,現在大概沒有人讀佩特的作品了,梅瑞狄斯的作品當然也已經過時,而卡萊爾隻是一個自命不凡、空話連篇的人。
&rdquo &ldquo你不知道,三十年前,他們看上去都十拿九穩地會流芳百世。
&rdquo &ldquo那麼,你從來沒有看走了眼嗎?&rdquo &ldquo也有過一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