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帕洛馬爾休假 第三章 觀天象
關燈
小
中
大
你要尋找的那種三角形狀或虛線形狀;每當你擡起頭觀察某一星座時,都會覺得它的形狀與你上次看到的略有差别。
要識别某一星座,最好的辦法是看它是否符合它的名稱:看那個亮點與其名稱的對應關系,即看它能否迅速變成等同于那個聲音的東西。
比起在星圖上測量距離、比較形狀等等方法,這種方法有更大的說服力。
星辰的名稱對我們這些不懂神話故事的人來說,既矛盾百出又牽強附會,可是又不能随意混淆它們。
當帕洛馬爾先生想出星辰的正确名稱時,他立即就能發現那顆星星,因為正确的名稱給予那個星辰以存在的可能與必要;如果想不出或把那個名稱弄錯了,幾秒鐘之後他便看不見那顆星星了,仿佛他一聳肩膀便把那顆星星抖落在地,再也不知道它待在何處,也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了。
帕洛馬爾先生幾度試圖确定位于蛇夫座這邊或那邊的光斑是貝勒奈司彗星(這是他最喜愛的星辰),卻感覺不到心髒喜悅的跳動。
過去他認出這個如此美麗、如此輕盈的星辰時,心總要跳—下。
最後他才弄明白,他未能找到貝勒奈司彗星,是因為在這個季節裡看不到它。
天空中有許多發亮的條帶與斑點,銀河就是其中之一。
八月裡銀河顯得更加粗壯,仿佛河水就要越過河堤泛濫成災了。
銀洞裡的亮斑與陰影混雜在一起,影響透視效果,不能在那深邃的黑暗背景之上清楚看到一顆顆星星;閃閃星光和黑白參半的雲霭在這裡都處于一個平面上。
星空的幾何形狀難道如此嗎?帕洛馬爾先生覺得地球上一切都那麼複雜、那麼混亂,多次把希望寄托于星空。
難道這就是他向往的地方?面對着這真正的星空,一切都是這麼捉摸不定。
即使是他認為最明顯不過的東西,例如我們這個星球的體積對漫無邊際的宇宙來說,小得微乎其微,即使這個結論也不能被直接感知出來。
宇宙這種東西位于我們頭頂之上,我們能看見它,卻不能得出有關它的體積或距離的概念來。
既然宇宙中的發光體充滿了不确切性,那麼隻好相信黑暗,相信它那不存在任何東西的部分。
不存在任何東西的地方能有什麼可靠的東西呢?再說,不存在任何東西這種說法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可信。
帕洛馬爾先生看到星空中一塊空地,一塊空蕩蕩黑糊糊的地帶,再注目細看:喏,那裡面也出現了一粒粒、一點點亮斑;但是,他無法确知那裡确有這些亮斑了呢,還是他覺得那裡有這些亮斑。
也許這些亮斑是我們閉上眼睛時看到的那種火花(黑暗的天空宛如我們感到頭暈目眩、眼花缭亂閉上眼睛時一樣);也許那是他的眼鏡的反光;也可能是一顆尚未被人們發現的星星從宇宙深處漸漸浮現出來。
“用這種方法觀察星辰隻能得到不可靠的且互相矛盾的知識,”帕洛馬爾先生想道,“與古人傳授下來的知識大相徑庭。
” 原因何在呢?是因為他觀察星辰時斷時續,且滿懷激情,因為他不能持之以恒地平心靜氣地進行觀察嗎?如果他不得不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進行觀察并跟蹤星辰在天穹上的弧形行程與軌道,也許他也能獲得一種時間概念,這種時間連續不斷且沒有變化,但被地球上發生的短暫的、零碎的事件所分割。
那麼,隻注意天體的公轉是否就能使他搞清它們的軌迹呢?是否不需要注意天體的自轉呢?(帕洛馬爾先生隻能在理論上承認這種自轉,無法想像它可能對自己的激情與思想産生何種可以感知的效應。
) 關于星球的神話,他知道的很少,關于星球的科學知識,都是報刊上傳播的東西;他不相信自己已知的東西,對自己不知的東西又放心不下。
他感到壓抑,感到不安,煩躁地翻看着藍色星圖,猶如翻閱火車時刻表尋找換車時間與地點。
看,一道亮光劃破星空,那是一顆流星?八月的夜晚星星最易墜落。
但是,那也可能是一架夜航的飛機。
帕洛馬爾先生的目光時刻警惕着,時刻準備着,沒有任何先人為主的成見。
他坐在躺椅上,待在這黑魃魃的海灘上已經半個小時了,時而望望南天,時而望望北天,時而打開手電筒并把攤在膝蓋上的星圖移近鼻尖,時而又擰着脖子望着北極星并從那裡重新開始對星空的考察。
一些黑影靜悄悄地在沙灘上移動。
一對戀人從沙丘上站立起來,然後是一位夜釣的漁夫,一位海關工作人員,一位船夫。
帕洛馬爾先生聽見沙沙的腳步聲,擡頭向四周一望:離他幾步之外,已聚集起一群人,他們望着他那抽搐般的動作,仿佛望着一個瘋子。
要識别某一星座,最好的辦法是看它是否符合它的名稱:看那個亮點與其名稱的對應關系,即看它能否迅速變成等同于那個聲音的東西。
比起在星圖上測量距離、比較形狀等等方法,這種方法有更大的說服力。
星辰的名稱對我們這些不懂神話故事的人來說,既矛盾百出又牽強附會,可是又不能随意混淆它們。
當帕洛馬爾先生想出星辰的正确名稱時,他立即就能發現那顆星星,因為正确的名稱給予那個星辰以存在的可能與必要;如果想不出或把那個名稱弄錯了,幾秒鐘之後他便看不見那顆星星了,仿佛他一聳肩膀便把那顆星星抖落在地,再也不知道它待在何處,也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了。
帕洛馬爾先生幾度試圖确定位于蛇夫座這邊或那邊的光斑是貝勒奈司彗星(這是他最喜愛的星辰),卻感覺不到心髒喜悅的跳動。
過去他認出這個如此美麗、如此輕盈的星辰時,心總要跳—下。
最後他才弄明白,他未能找到貝勒奈司彗星,是因為在這個季節裡看不到它。
天空中有許多發亮的條帶與斑點,銀河就是其中之一。
八月裡銀河顯得更加粗壯,仿佛河水就要越過河堤泛濫成災了。
銀洞裡的亮斑與陰影混雜在一起,影響透視效果,不能在那深邃的黑暗背景之上清楚看到一顆顆星星;閃閃星光和黑白參半的雲霭在這裡都處于一個平面上。
星空的幾何形狀難道如此嗎?帕洛馬爾先生覺得地球上一切都那麼複雜、那麼混亂,多次把希望寄托于星空。
難道這就是他向往的地方?面對着這真正的星空,一切都是這麼捉摸不定。
即使是他認為最明顯不過的東西,例如我們這個星球的體積對漫無邊際的宇宙來說,小得微乎其微,即使這個結論也不能被直接感知出來。
宇宙這種東西位于我們頭頂之上,我們能看見它,卻不能得出有關它的體積或距離的概念來。
既然宇宙中的發光體充滿了不确切性,那麼隻好相信黑暗,相信它那不存在任何東西的部分。
不存在任何東西的地方能有什麼可靠的東西呢?再說,不存在任何東西這種說法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可信。
帕洛馬爾先生看到星空中一塊空地,一塊空蕩蕩黑糊糊的地帶,再注目細看:喏,那裡面也出現了一粒粒、一點點亮斑;但是,他無法确知那裡确有這些亮斑了呢,還是他覺得那裡有這些亮斑。
也許這些亮斑是我們閉上眼睛時看到的那種火花(黑暗的天空宛如我們感到頭暈目眩、眼花缭亂閉上眼睛時一樣);也許那是他的眼鏡的反光;也可能是一顆尚未被人們發現的星星從宇宙深處漸漸浮現出來。
“用這種方法觀察星辰隻能得到不可靠的且互相矛盾的知識,”帕洛馬爾先生想道,“與古人傳授下來的知識大相徑庭。
” 原因何在呢?是因為他觀察星辰時斷時續,且滿懷激情,因為他不能持之以恒地平心靜氣地進行觀察嗎?如果他不得不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進行觀察并跟蹤星辰在天穹上的弧形行程與軌道,也許他也能獲得一種時間概念,這種時間連續不斷且沒有變化,但被地球上發生的短暫的、零碎的事件所分割。
那麼,隻注意天體的公轉是否就能使他搞清它們的軌迹呢?是否不需要注意天體的自轉呢?(帕洛馬爾先生隻能在理論上承認這種自轉,無法想像它可能對自己的激情與思想産生何種可以感知的效應。
) 關于星球的神話,他知道的很少,關于星球的科學知識,都是報刊上傳播的東西;他不相信自己已知的東西,對自己不知的東西又放心不下。
他感到壓抑,感到不安,煩躁地翻看着藍色星圖,猶如翻閱火車時刻表尋找換車時間與地點。
看,一道亮光劃破星空,那是一顆流星?八月的夜晚星星最易墜落。
但是,那也可能是一架夜航的飛機。
帕洛馬爾先生的目光時刻警惕着,時刻準備着,沒有任何先人為主的成見。
他坐在躺椅上,待在這黑魃魃的海灘上已經半個小時了,時而望望南天,時而望望北天,時而打開手電筒并把攤在膝蓋上的星圖移近鼻尖,時而又擰着脖子望着北極星并從那裡重新開始對星空的考察。
一些黑影靜悄悄地在沙灘上移動。
一對戀人從沙丘上站立起來,然後是一位夜釣的漁夫,一位海關工作人員,一位船夫。
帕洛馬爾先生聽見沙沙的腳步聲,擡頭向四周一望:離他幾步之外,已聚集起一群人,他們望着他那抽搐般的動作,仿佛望着一個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