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帕洛馬爾休假 第三章 觀天象
關燈
小
中
大
1、黃昏的月亮
月亮在黃昏時最不引人注意,然而這卻是月亮最需要我們關注的時刻,因為這時它自身的存在尚成問題。
黃昏時它隻不過是明亮而蔚藍的天空中一塊略呈白色的斑點;誰能向我們保證,今天它也會慢慢變成一輪明月呢?它那麼虛弱,那麼蒼白,那麼單薄,僅在一側露出一條形似彎鐮的光亮的邊沿,其餘部分還略呈天藍色。
它像一塊透明的聖餐面餅,又似一片尚未完全溶化的藥片,差别在于它這塊白色圓形體并不漸漸消亡,它上面的白色會不斷吞噬藍灰色的暗影變得越來越濃(搞不清的是,這藍灰色的暗影是月球的一種外貌呢,還是月球像—塊海綿,吸附了天空分泌的藍色物質)。
這時的天空還是一種非常堅實、非常具體的物質。
很難确切地說,月球這個比雲霧略微堅實一點的圓形白色物體,是正從天穹那緊繃繃的無邊無際的表面上漸漸脫離開來呢,還是它乃是天穹上吱腐蝕的一個斑點(像教堂圓頂上油漆脫落的斑點一樣),還是它像是裂開了一條縫隙可透視深邃天空的背景。
人們不能确定這點還因為月球的形狀捉摸不定:接受到暮色餘輝的部分開始成形,接受不到的部分則仍滞留在陰暗之中。
由于月球這兩部分界線不清,我們得到的印象就不像透視某一固體時的形象,卻有點像曆書上畫的月亮形象——黑色輪廓中的白色形象,對這種圖像本不應提出任何非議,如果它表示的是上弦這一月相,而不是望或近似望。
然而,此時的月相正是望或近似望。
随着月亮與天空的光線反差越來越大,月亮的邊沿越來越清晰,僅在它朝東的邊沿上還有點不規則的地方了。
應該指出,天空的蔚藍色随後向堇色、淺紫色變化(太陽的光線現已變成紅色),再變成煙灰色、灰白色,而月亮的白色則一步一步變得更加突出,它那中央發光的部分一點點擴張,直至最後覆蓋整個圓盤。
月亮一月之内應經曆的各種月相,仿佛都被這輪滿月在升起與降落的幾個小時之内經曆過了,差别在于滿月這種形象始終都能被人們或清楚或隐約地看到。
明月之中依然有許多斑塊,而且它們與其它地方的光線反差也越來越明顯。
現在已毫無疑問,這些斑塊就像月亮身上的黑記或瘀斑,不能再把它們視為透視天穹背景的孔隙,也不再能把它們視為幻影般的月亮外表上的裂縫。
現在尚不清楚的是,月亮漸漸獲得形狀與光輝(假設它也發光),是因為天空離得遠了,沉入黑暗之中了’呢,還是因為月亮離得近了,把原來散射在四周的光從天空中集聚起來,統統歸入自己那個收集器的圓口之中。
我們在觀察這些變化時不應忘記,地球的這個衛星正向西方、向中天運動。
月球是可見宇宙體中最多變的星體。
它雖變化多姿,卻最有規律可循:月亮從來不會不出現,我們總能在它的軌道上找到它;即使你在它處于某一位置時離開它,也可在别的地方重新見到它;雖然你記得的隻是它在某一時刻的形象,但它的形象在不斷變化,變化的程度可能不一。
盡管如此,當你密切注視它時,你卻看不出它在不知不覺地離開你。
隻有雲彩可以幫助你幻想它在奔跑,幻想它在迅速變化,或者說得确切些,幫助你清楚地看到否則就看不到的東西。
雲彩在奔駛,由灰暗變成乳白、透明;背景的天空變暗了,夜幕降臨了,星星出現了,月亮也變成一塊光亮的又大又圓的鏡子。
誰能在它現在的形象中看出它幾小時前的模樣呢?現在它像一潭閃閃發光的清潭,向四周散發出一圈銀白色的寒光,為夜間行走的人們照亮道路。
毫無疑問,一個冬季的望月之夜來臨了。
帕洛馬爾先生現在确信,月亮現在再也不需要他了,于是走進屋内。
2、眼睛與行星 帕洛馬爾先生聽說,今年整個四月份都可以用肉眼看到三個外行星相“沖”(因此他也可以看到,雖然他近視且帶散光),就是說整個夜晚都可以同時看到它們。
他便急急忙忙走上陽台。
一輪望月把天空照得通亮。
火星風風火火地向前邁進,雖然它離明鏡似的月球很近,但白色的月光壓不住它那深黃色的光輝。
它的光輝不同于任何其他星星發出的黃色光輝,它黃得發紅,在你凝視的瞬間還真能看到它發出紅光呢。
眼睛往下看,在思想上向偏東方向劃一弧線,把軒轅十四與角宿這兩顆星星連接起來(角宿這時幾乎看不見),便可清楚看到土星,它發出的光蒼白;再往下,喏,那便是木星,這是它最亮的時候,光輝黃而透綠。
附近其他星星都顯
黃昏時它隻不過是明亮而蔚藍的天空中一塊略呈白色的斑點;誰能向我們保證,今天它也會慢慢變成一輪明月呢?它那麼虛弱,那麼蒼白,那麼單薄,僅在一側露出一條形似彎鐮的光亮的邊沿,其餘部分還略呈天藍色。
它像一塊透明的聖餐面餅,又似一片尚未完全溶化的藥片,差别在于它這塊白色圓形體并不漸漸消亡,它上面的白色會不斷吞噬藍灰色的暗影變得越來越濃(搞不清的是,這藍灰色的暗影是月球的一種外貌呢,還是月球像—塊海綿,吸附了天空分泌的藍色物質)。
這時的天空還是一種非常堅實、非常具體的物質。
很難确切地說,月球這個比雲霧略微堅實一點的圓形白色物體,是正從天穹那緊繃繃的無邊無際的表面上漸漸脫離開來呢,還是它乃是天穹上吱腐蝕的一個斑點(像教堂圓頂上油漆脫落的斑點一樣),還是它像是裂開了一條縫隙可透視深邃天空的背景。
人們不能确定這點還因為月球的形狀捉摸不定:接受到暮色餘輝的部分開始成形,接受不到的部分則仍滞留在陰暗之中。
由于月球這兩部分界線不清,我們得到的印象就不像透視某一固體時的形象,卻有點像曆書上畫的月亮形象——黑色輪廓中的白色形象,對這種圖像本不應提出任何非議,如果它表示的是上弦這一月相,而不是望或近似望。
然而,此時的月相正是望或近似望。
随着月亮與天空的光線反差越來越大,月亮的邊沿越來越清晰,僅在它朝東的邊沿上還有點不規則的地方了。
應該指出,天空的蔚藍色随後向堇色、淺紫色變化(太陽的光線現已變成紅色),再變成煙灰色、灰白色,而月亮的白色則一步一步變得更加突出,它那中央發光的部分一點點擴張,直至最後覆蓋整個圓盤。
月亮一月之内應經曆的各種月相,仿佛都被這輪滿月在升起與降落的幾個小時之内經曆過了,差别在于滿月這種形象始終都能被人們或清楚或隐約地看到。
明月之中依然有許多斑塊,而且它們與其它地方的光線反差也越來越明顯。
現在已毫無疑問,這些斑塊就像月亮身上的黑記或瘀斑,不能再把它們視為透視天穹背景的孔隙,也不再能把它們視為幻影般的月亮外表上的裂縫。
現在尚不清楚的是,月亮漸漸獲得形狀與光輝(假設它也發光),是因為天空離得遠了,沉入黑暗之中了’呢,還是因為月亮離得近了,把原來散射在四周的光從天空中集聚起來,統統歸入自己那個收集器的圓口之中。
我們在觀察這些變化時不應忘記,地球的這個衛星正向西方、向中天運動。
月球是可見宇宙體中最多變的星體。
它雖變化多姿,卻最有規律可循:月亮從來不會不出現,我們總能在它的軌道上找到它;即使你在它處于某一位置時離開它,也可在别的地方重新見到它;雖然你記得的隻是它在某一時刻的形象,但它的形象在不斷變化,變化的程度可能不一。
盡管如此,當你密切注視它時,你卻看不出它在不知不覺地離開你。
隻有雲彩可以幫助你幻想它在奔跑,幻想它在迅速變化,或者說得确切些,幫助你清楚地看到否則就看不到的東西。
雲彩在奔駛,由灰暗變成乳白、透明;背景的天空變暗了,夜幕降臨了,星星出現了,月亮也變成一塊光亮的又大又圓的鏡子。
誰能在它現在的形象中看出它幾小時前的模樣呢?現在它像一潭閃閃發光的清潭,向四周散發出一圈銀白色的寒光,為夜間行走的人們照亮道路。
毫無疑問,一個冬季的望月之夜來臨了。
帕洛馬爾先生現在确信,月亮現在再也不需要他了,于是走進屋内。
2、眼睛與行星 帕洛馬爾先生聽說,今年整個四月份都可以用肉眼看到三個外行星相“沖”(因此他也可以看到,雖然他近視且帶散光),就是說整個夜晚都可以同時看到它們。
他便急急忙忙走上陽台。
一輪望月把天空照得通亮。
火星風風火火地向前邁進,雖然它離明鏡似的月球很近,但白色的月光壓不住它那深黃色的光輝。
它的光輝不同于任何其他星星發出的黃色光輝,它黃得發紅,在你凝視的瞬間還真能看到它發出紅光呢。
眼睛往下看,在思想上向偏東方向劃一弧線,把軒轅十四與角宿這兩顆星星連接起來(角宿這時幾乎看不見),便可清楚看到土星,它發出的光蒼白;再往下,喏,那便是木星,這是它最亮的時候,光輝黃而透綠。
附近其他星星都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