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
關燈
小
中
大
以下研究是要對各種群體的特征做一說明。
遺傳賦予每個種族中的每個人以某些共同特征,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構成了這個種族的氣質。
不過,當這些個體中的一部分人為了行動的目的而聚集成一個群體時,僅僅從他們聚在一起這個事實,我們就可以觀察到,除了原有的種族特征之外,他們還表現出一些新的心理特征,這些特征有時與種族特征頗為不同。
在各民族的生活中,有組織的群體曆來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作用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要。
群體的無意識行為代替了個人的有意識行為,是目前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對于群體所引起的困難問題,我以純科學的方式進行了考察。
這就是說,我的努力隻有方法上的考慮,不受各種意見、理論和教條的影響。
我相信,這是發現少許真理的推一辦法,當這裡所讨論的是個衆說紛法的話題時,情況尤其如此。
緻力于澄清一種現象的科學家,他對于自己的澄清會傷害到什麼人的利益,是不會有所考慮的。
傑出的思想家阿爾維耶拉先生在最近一本著作中說,不屬于任何當代學派的他,不時發現自己和所有這些派别的各種結論相左。
我希望這部新著也堪當此論。
屬于某個學派,必然會相信它的偏見和先入為主的意見。
不過我還是要向讀者解釋一下,為什麼他會發現我從自己的研究中得出一些他乍一看難以接受的結論。
例如,為什麼我在指出包括傑出人士的團體在内的群體精神的極端低劣之後,還是斷定,盡管有這種低劣性,幹涉他們的組織仍然是危險的呢? 其原因是,對曆史事實最細緻的觀察,無一例外地向我證實,社會組織就像一切生命有機體一樣複雜,我們還不具備強迫它們在突然之間發生深刻變革的智力。
大自然有時采取一些激烈的手段,卻從來不是以我們的方式,這說明對一個民族有緻命危險的,莫過于它熱衷于重大的變革,無論這些變革從理論上說多麼出色。
如果它能夠使民族氣質即刻出現變化,才能說它是有用的。
然而隻有時間具備這樣的力量。
人們受各種思想、感情和習慣所左右——這是我們的本性使然。
各種制度和法律是我們性格的外在表現,反映着它的需要。
作為其産物的各種制度和法律,是不能改變這種性格的。
研究社會現象,與研究産生這些現象的民族是分不開的。
從哲學觀點看,這些現象可能有絕對價值,實際上它們隻有相對價值。
因此,在研究一種社會現象時,必須分清先後,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對它加以考慮。
這樣就會看到,純粹理性的教誨經常同實踐理性的教誨相反。
這種劃分幾乎适用于任何材料,甚至自然科學的材料也不例外。
從絕對真理的觀點看,一個立方體或一個圓,都是由一定的公式做了嚴格定義的不變的幾何形狀。
但是從印象的角度看,這些幾何圖形在我們眼裡卻會表現出十分不同的形狀。
從透視的角度看,立方體可以變成椎形的或方形的,圓可以變成橢圓或直線。
但是,考慮這些虛幻的形狀,遠比考慮它們的真正形狀
遺傳賦予每個種族中的每個人以某些共同特征,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構成了這個種族的氣質。
不過,當這些個體中的一部分人為了行動的目的而聚集成一個群體時,僅僅從他們聚在一起這個事實,我們就可以觀察到,除了原有的種族特征之外,他們還表現出一些新的心理特征,這些特征有時與種族特征頗為不同。
在各民族的生活中,有組織的群體曆來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作用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要。
群體的無意識行為代替了個人的有意識行為,是目前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對于群體所引起的困難問題,我以純科學的方式進行了考察。
這就是說,我的努力隻有方法上的考慮,不受各種意見、理論和教條的影響。
我相信,這是發現少許真理的推一辦法,當這裡所讨論的是個衆說紛法的話題時,情況尤其如此。
緻力于澄清一種現象的科學家,他對于自己的澄清會傷害到什麼人的利益,是不會有所考慮的。
傑出的思想家阿爾維耶拉先生在最近一本著作中說,不屬于任何當代學派的他,不時發現自己和所有這些派别的各種結論相左。
我希望這部新著也堪當此論。
屬于某個學派,必然會相信它的偏見和先入為主的意見。
不過我還是要向讀者解釋一下,為什麼他會發現我從自己的研究中得出一些他乍一看難以接受的結論。
例如,為什麼我在指出包括傑出人士的團體在内的群體精神的極端低劣之後,還是斷定,盡管有這種低劣性,幹涉他們的組織仍然是危險的呢? 其原因是,對曆史事實最細緻的觀察,無一例外地向我證實,社會組織就像一切生命有機體一樣複雜,我們還不具備強迫它們在突然之間發生深刻變革的智力。
大自然有時采取一些激烈的手段,卻從來不是以我們的方式,這說明對一個民族有緻命危險的,莫過于它熱衷于重大的變革,無論這些變革從理論上說多麼出色。
如果它能夠使民族氣質即刻出現變化,才能說它是有用的。
然而隻有時間具備這樣的力量。
人們受各種思想、感情和習慣所左右——這是我們的本性使然。
各種制度和法律是我們性格的外在表現,反映着它的需要。
作為其産物的各種制度和法律,是不能改變這種性格的。
研究社會現象,與研究産生這些現象的民族是分不開的。
從哲學觀點看,這些現象可能有絕對價值,實際上它們隻有相對價值。
因此,在研究一種社會現象時,必須分清先後,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對它加以考慮。
這樣就會看到,純粹理性的教誨經常同實踐理性的教誨相反。
這種劃分幾乎适用于任何材料,甚至自然科學的材料也不例外。
從絕對真理的觀點看,一個立方體或一個圓,都是由一定的公式做了嚴格定義的不變的幾何形狀。
但是從印象的角度看,這些幾何圖形在我們眼裡卻會表現出十分不同的形狀。
從透視的角度看,立方體可以變成椎形的或方形的,圓可以變成橢圓或直線。
但是,考慮這些虛幻的形狀,遠比考慮它們的真正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