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錄

關燈
一個人,倘若不是孕于憂愁,生于失望,并且又被鐘愛投入夢幻之中的話,那麼,他的生活就像大自然這本書裡隻字不見的白紙一頁。

     無聲的憂愁 衆人啊,當你們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初至時刻,你們是多麼高興啊!人人期望青春重返,個個惋惜青春早逝。

    至于我,每回想起青春,就像剛獲得自由的奴隸回顧牢獄高牆、枷鎖那樣難過。

     你将童年至青年這一階段稱為黃金時代。

    處在這黃金時代的人,看不到世間的一切麻煩和苦悶,就像蜜蜂掠過毒素污染的泥潭那樣,淩空跨越過人間的一切艱難、憂愁,一直朝百花園疾飛而去。

    至于我,我隻能把我的青春稱為無聲的憂愁時代。

    憂愁似風暴,在我心間瘋狂飛旋,打開心扉,我的心才豁然開朗。

     愛情解放了我的口舌,我開始說話了;愛情撥開了我的眼簾,我哭了起來;愛情松開了我的喉嚨,我開始歎息、訴苦。

     衆人啊,你們想起了田野、花園、廣場和街巷,你們曾在那裡玩耍、嬉戲;我也想起了黎巴嫩北部那壯麗的複興景象。

    隻要我一閉上眼睛,那充滿魅力、莊嚴肅穆的河谷,逶迤連綿、雄偉多姿的高山便展現在我的眼前;隻要我一捂上耳朵,那小溪的潺潺流水和樹葉沙沙聲便響在我的耳邊。

    我像哺乳的嬰兒貪戀母親的懷抱那樣,思念着這昔日的如畫美景。

    但是,也正是它折磨着我童年時期被禁锢的靈魂,使我似籠中之鳥,看到雄鷹在廣闊天空自由翺翔,不勝難過&hellip&hellip正是它使我愁緒滿懷,用它那顫抖的無形手指,在我心房四周編織了一層幽暗、抑郁的紗幕&hellip&hellip我到曠野去,往往憂傷而歸,弄不清因為什麼。

    傍晚,無心觀看夕陽染就的彩霞,隻感到精神沮喪,思想混亂。

    我聽不到燕子鳴啭或溪流歌唱,隻是呆若木雞,毫無生氣。

     人雲:愚昧乃永恒之搖籃,永恒乃安樂之墳墓&hellip&hellip也許這對于死而複生者是正确的,他們像靜止的寒冷的軀體一樣生活在大地上。

    但是,愚昧比深淵更可怕,你死亡更苦澀,因此,那種懂得很少、感觸良多的敏感青年,就是太陽底下可憐的人,他們的靈魂一直處在兩種對立的力量中間:一種是内在力量,将其帶上雲端,讓其站在夢幻煙霧之後觀看世間萬物;一種是外部力量,将之固定在地球上,用塵埃遮住其視線,将之抛入漆黑深淵。

     憂愁之神生着絲綢般光滑柔軟的手,神志敏銳,但卻使人感到孤獨寂寞。

    寂寞是憂愁的盟友,同時也是各種精神活動的友伴。

    處在憂愁、寂寞之中的青年的靈魂,酷似剛出花托的白百合花:在微風吹拂下,戰栗抖動;花瓣開放;夜幕降下,慢慢合上。

    倘若青年沒有同伴陪同,沒有娛樂活動,那麼,在他眼裡,生活就像狹窄的監獄,在那裡隻能呆望蜘蛛結網,靜聽蟲蟻爬行。

     我少年時代的憂愁,并非因為沒有娛樂活動,也不是因為缺少朋友,而是來自于我的天性。

    我素喜孤單,不愛玩耍,雙肩之上沒有生着少年翅膀。

    在萬物面前,我酷似山間湖泊,以令人難以磨的平靜,映出山峰、彩雲、樹木;它沒有一個出水口,因而看不到有溪流從那裡淌出,唱着歌奔向大海。

     十八歲之前,我的生活就是這樣。

    那時候,正是我腳站在山巅的歲月,登高望遠,我看到了川流不息的人流,看到了他們喜愛的天地,也看清了阻礙他們前進的清規戒律和習慣勢力。

     那一年,我獲得了新生。

    一個人,倘若不是孕于憂愁,生于失望,并且又被鐘愛投入夢幻之中的話,那麼,他的生活就像大自然這本書裡隻字不見的白紙一頁。

     施舍 當你施舍時,你必定隻拿出一小部分家财。

    既然隻拿一星半點,那也就沒有什麼價值,因為那對你的家财來說,算不了什麼,不過是你倉庫中的一點爛物而已。

    你之所以進行貯備,目的在于應付明天之需。

     明天!聰明的狗都會為明天打算;将骨頭埋在沙土裡,表面不留任何痕迹,爾後,随朝觐者奔往聖地。

     難道為來日需要而操心就不是需要?難道幹渴者的井溢滿水時,幹渴便不再是缺水? 有的人家财萬貫,雖施舍無幾,卻也盡力沽名釣譽。

    貪圖虛榮之心,使他們的施舍全然失色。

    有的人,雖所有無幾,但卻誠心誠意,全部用于施與。

     有的人迷信生活,由于生活寬厚慷慨,故他們的财寶箱總是滿滿的。

    有的人樂于施舍,他們把歡樂當作施舍的收獲。

    有的人苦于施與,他們把施與的痛苦當作洗禮。

     還有些施舍者,他們既不知施舍之苦,亦不貪求歡樂,竭力避免宣揚自己的恩德。

    他們酷似河谷裡的芳草那樣,甘心情願獻出自己的馨香。

     這些人從了上帝的聖旨,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上帝在對着大地微笑。

     有的人向你求其所需,你慷慨予之,這當然好;人不求你,你便知其所需,主動送之,這就更好。

    施舍者張開雙手,打開心扉,樂于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