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慈悲心腸

關燈
[古羅馬]奧古斯丁

    人們有時在生活中會遭遇悲慘的事。對于悲慘的事,人們往往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但抱着看好戲心态的卻大有人在。也許,看戲時引發的悲痛就是人們的樂趣。

    戲劇并不能鼓勵人去幫助他人的不幸,它隻能撩撥人們的感傷、賺取人們的眼淚。當看到戲劇中一對戀人歡愛時,或者因為不能長相守而痛哭失聲之時,我仍然會油然而生與其他人相同的感慨。但對于我來說,戲劇所帶給我的享受,這或悲或喜的感情,隻是一種樂趣罷了。

    相反,沉湎于人世歡場的人會引起我的哀憐,那些因喪失了悲憫和仁慈而麻木的人,尤使我深切地同情。

    一個人如果缺乏對他人真摯的同情,他會缺乏體驗不幸的機會,同時,他最好也要祈禱永遠不會有這種機會——缺乏責任,也就缺乏了愛。

    如果有不懷好意的慈悲心腸的人,以深切的同情心希望觀賞到他人的不幸時,無論他表達的同情如何恰當,都是欲望的罪惡——人們是不會贊揚這種慈悲心腸的。

    奧古斯丁(354—430):基督教正統派神學體系的集大成者。在中世紀的5至11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他的神學在西歐基督教會内居于最權威的地位。他被教會奉稱為“聖人”“聖奧斯丁”。其主要著作有《忏悔錄》《上帝之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