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過于重視榮譽感

關燈
[德]叔本華

    我們不能在自身所具備的事物裡發現快樂的源泉時,就會寄望他人的贊美,這便陷于危險之境了。

    聰明人最難擺脫的便是名利欲,它大大影響了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所有活動,影響了我們對幸福真正意義上的理解。這種錯誤在萌芽時,可使人膽怯,卑屈在他人的言語之下。等它漸漸茁壯時,則能使許多人為了獲得自身的榮耀而放棄安靜與和平、品質和道德、财富與健康,甚至生命。

    制止這種普遍愚昧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認清這是一種愚昧,為此,我們必須明白健康、能力、收入、妻兒、朋友、家庭等方面對幸福的影響将遠遠大于别人的看法。與這些相比,榮譽隻有間接價值。

    當然,我們不能說要完全清除榮譽感,因為榮譽感可以使人們在品質和道德上彼此制約,所以榮譽感的培養是人格訓練中的正當課題。然而榮譽的地位和它在人類幸福上所産生的後果是兩回事,人類的目标是追求幸福,所以必須讓大家切勿過于重視榮譽感。

    如果人們真的能想清楚這些,他就可以更堅定和自信地面對世界,可以獲得平和與快樂。要知道幸福是存在于心靈的富足中的。

    離開長久受人注視的生活吧!不要再時時刻刻顧忌他人肆意的評語了!讓我們都能夠歸返到本性上的生活來吧!

    叔本華(1788—186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美學家。生于但澤(今波蘭格但斯克)一個銀行家家庭。1809年起在格丁根大學學醫,後改學哲學。181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822年被聘為柏林大學哲學副教授,後因抨擊黑格爾哲學敗北而辭職。其主要著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自然界中的意志》《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