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的方向

關燈
來隻會越弄越亂呢。

    ” 龍雄說完後,輪到田村說明進度。

     “分社的警政記者帶我去警察局,承辦的警察說,他們目前正在追查押送濑沼律師那夥人的下落。

    ” “有消息嗎?” “沒有,也不知道律師的下落。

    警方根本沒注意到右翼頭子舟坂英明這條線索,抓不到重點,隻能四處打探消息。

    東京派來的三名刑警也忙得滿頭大汗呢。

    ” “原來如此。

    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 “我們先坐中央線到瑞浪站,中間逐站下車查訪。

    ” 田村說着,看了看手表,又擡頭望向牆上的火車時刻表。

     “十七點四十分有一班,時間剛好,現在就去吧。

    ” 說着,他們朝檢票口的方向走去。

     上了火車,田村顯得有點沉悶,似乎若有所思的樣子。

     “怎麼了?”龍雄關心地問道。

     “我總覺得應該去見見舟坂英明,看看他的廬山真面目。

    從這裡到宇治山田兩個小時應該沒問題吧。

    ”田村顯得心神不甯,雙腿不停地晃動。

     “他還在宇治山田嗎?” “我剛才已經請分社的同仁打電話到宇治山田的電信局查過了,聽說他一直待在旅館。

    ” 有關這方面的聯絡事宜,怎麼樣也比不上報社來得方便。

     “對了,方才東京來過電話,已經查出擔架的制造商了。

    ”田村說,“聽說是由本鄉的佐伯醫療器材公司制造的。

    做擔架的廠商有很多,這次是從擔架的特點查出來的。

    項目小組目前正從販賣的渠道着手調查。

    ” “噢,原來如此。

    也許很快就可以查出來了。

    ” “這也不一定。

    ”田村質疑道,“對方早就料到這一點,故意把它丢在那裡的。

    他們不會笨到留下證據,讓警方來個甕中捉鼈吧。

    ” 要從哪一站開始查起,這倒是個難題。

    他們決定按照最初的方案,從高藏寺站查起。

    抵達那裡的時候,天色已經暗淡下來。

    高藏寺是個小站,他們跟着下車乘客經過檢票口,向站務員表明想見站長,于是很快就被帶到一旁的站長室。

     田村遞出名片,說明來意。

     “嗯,這麼久的事,實在沒什麼印象。

    ”老站長說着,翻查着四月二十七日的勤務表,把當天的檢票員叫了過來。

     “這位乘客在二十二點五十四分從這一站下車,由于到站時間較晚,下車的乘客應該不多,不知道您有沒有印象?” 龍雄描述乘客的容貌,隻見年輕站務員歪着頭說:“我不太記得了。

    這時間下車的乘客,大都是熟面孔的本地人。

    ” “當地人很多嗎?” “是的。

    坐晚班火車下車的乘客,很少是外地來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從名古屋遊玩回來的。

    ”站務員補充說道。

     “那麼,你們對外地的陌生人應該有印象吧?” “大概都認得出來。

    不過,那天我實在沒什麼印象。

    ” 他們在這一站沒有得到有力的線索。

     等了二十分鐘,十九點十九分的火車來了,他們又在多治見站下車。

    這時候,暮色已籠罩大地,群山環抱的小盆地裡,無數煙囪矗立在夜空下。

    多治見是個以制造陶瓷聞名的小鎮。

     “實在沒有印象。

    ”這裡的站務員也這樣說。

     等了一個小時,他們又去土岐津站。

    土岐津也是陶瓷的故鄉,站内展示着茶碗器皿等樣品。

     “我不太記得。

    ”出來接待的站務員這樣說,臉上表情莫衷一是。

     如果高藏寺、多治見、土岐津都沒有線索的話,隻剩下瑞浪站了。

     “事情隔了這麼久,難怪他們都不記得,說不定山本根本沒下車呢。

    ” 龍雄說完,田村接着說道:“也許他真的沒下車。

    一來時間很晚,下車的乘客不多,二來大多是當地人,外地來的陌生旅客應該很容易被認出來。

    ” 盡管田村這樣說着,其實他也沒什麼把握。

     他們抵達瑞浪站已經是晚上十點多,加上他們兩人,走出檢票口的乘客隻有十七八個,而且那十幾個乘客臉上都帶着笑容,向站務員道了晚安才走出站。

     “果真沒錯。

    ”田村看到這幅情景,低聲對龍雄說,“他們全都是當地人。

    如果山本在這裡下車,搭的就是比我們晚的二十三點三十一分那一班。

    下車的乘客可能更少,站務員不可能沒注意到他。

    ” 龍雄點點頭。

    這一站很小,大部分燈光都已熄掉。

    最後兩班是快車,不停靠此站,在翌晨六點之前,他們在這裡幾乎無事可做。

     從售票口望去,可以看到值班的站務員在排好的桌上鋪棉被。

    他的頭頂上隻亮着一盞燈。

    田村敲了敲玻璃窗。

     “有什麼事嗎?”一名三十出頭的站務員臉色不悅地走了出來。

     “二十七日那天正是我值班。

    ” 站務員看到報社名片後,突然态度突變,面對提問,不時思索似的回答:“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有四十幾個乘客下車。

    這裡是終點站,下車人數比較多,而且都是當地人,不過其中好像有您要找的人。

    ” 站務員這句“我記得很清楚”,讓龍雄好奇地探出身子。

     “請您再說詳細一點。

    ” “他沒有同伴,隻有一個人,尤其深夜時分在這裡下車的乘客不多,所以我記得很清楚。

    ”站務員繼續說,“他拿的是在名古屋買的車票,至于他的長相我沒什麼印象了,大概三十歲,臉型瘦長。

    他丢下車票後,便急忙走出去了,所以這舉動我還記得。

    ” “您不記得他的長相嗎?”龍雄問道。

     “沒看得很清楚,所以談不上什麼印象。

    ” 此時,龍雄試探性地出示報上的素描給站務員看。

     “我不太清楚。

    ”站務員據實以告。

     “沒關系。

    他穿什麼衣服?”田村接着問道。

     “他穿襯衫,我記得他手上搭着上衣,還提着一個手提箱。

    ” “上衣是什麼顔色?” “好像是深灰色的。

    不對,大概是藍色的,我沒特别注意。

    ”站務員露出思索的表情說道。

     “有人來接他嗎?” “沒有。

    我隻看到他一個人匆忙地走了出去。

    ”這次,站務員回答得很肯定。

     田村沉吟了一下,問道:“這附近有幾家旅館?” “三家。

    服務最周到的隻有站前那家米屋旅館,其他兩家很遠,也不怎麼幹淨。

    ” 至此,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再追問下去,向站務員緻謝之後,走出了車站。

    他們看到那家旅館的招牌就在昏暗的廣場對面。

     “那個家夥果真在這一站下車。

    ”田村很有精神地說道。

     “嗯,那個站務員看到的八成是山本。

    我們總算找到一些線索了。

    ”龍雄答道。

     其實,他是直到現在才有一種找到線索的感覺。

     米屋是一家小而整潔的雅緻旅館。

    田村對着端茶的女服務生說:“這裡有幾個女服務生?” “連我隻有兩個。

    ”肥胖的女服務生說。

     “是嗎?向您打聽一下……” 田村說出“山本”抵達的日期和時間,詢問是否有這樣的旅客在這裡投宿。

     “沒有。

    最近這半年以來,幾乎沒有這麼晚來投宿的客人。

    ” 田村和龍雄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