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本打了個冷戰”
關燈
小
中
大
戰中,日本正在與具有強大空中力量的可怕對手較量,因此,我們對這類事件是有充分準備的&hellip&hellip
皇室絕對安全&hellip&hellip
雖然這次空襲對日本是第一次;但這類事件還會經常發生,全體國民必須有所準備。
據信,以後的空襲會更猛烈,規模會更大。
全體國民必須抱定更堅定的決心,冷靜而充滿信心地對付之。
這種極其客觀而現實的态度持續的時間不長。
沒多久,陸軍就宣布它擊落了9架敵機。
三和在日記中說:&ldquo事實上一架敵機也沒有打下來。
我真不明白陸軍虛報戰績目的何在?&rdquo&ldquo目的&rdquo很清楚,因為報界不久就開始掩飾空襲事件。
4月27日(星期三),政府的英文報紙《日本時報和廣告報》評論說: 這件事本是一件不引人注意的小事,大多數東京市民都沒有意識到這次空襲警報與平時防空演習警報有什麼不同&hellip&hellip 日本空防的成功可以從下面的事實看出來:隻有約10架敵機在中午時突破了日本警戒線&hellip&hellip一艘美航空母艦可以起飛近百架飛機,但僅有10架突入我幾乎密不透風的空防,這真是少有的紀錄。
&hellip&hellip這次空襲最确鑿地證明美國現在是處于多麼絕望的境地&hellip&hellip這次空襲純粹是為了讨好美國國内的公衆,堵住他們的嘴巴,平息他們的批評&hellip&hellip 雖然這服鎮靜劑挺甜,但仍有許多日本人因為看到海軍竟然讓美國人的軍艦開到離神聖的本土海岸這麼近的地方而有所醒悟。
山本本人收到的信件中雖然不乏他聽慣了的贊美之詞,但也有不少是對他興師問罪的。
這次空襲對山本的傲氣是當頭棒喝。
他對天皇和皇族的安全憂心忡仲,進攻的勁頭也小了下來,此後再也沒有完全恢複。
現在,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持要在阿留申群島和中途島之間建立警戒線。
三和在4月20日的日記中概括地歸納了山本的推論: 根據在雲南抓獲的俘虜的供詞,美機好像是從航母上起飛的。
倘若果真如此,即便他們是敵人,他們的行動也該被看成是很棒的。
要壓制敵方這類企圖,就必須在夏威夷登陸,舍此别無他法。
這樣,登上中途島就成了先決條件。
這正是聯合艦隊極力主張中途島作戰的原因所在。
不僅如此,在杜利特爾空襲東京後,原先拒絕參加中途島作戰的日本陸軍也堅決請戰。
陸軍部長史汀生發現,&ldquo觀察他們(日本人)在這種情況下的舉動很有意思。
他們并沒有很好地自我克制&rdquo。
他原來對&ldquo總統青睐的這個計劃&rdquo還&ldquo有些懷疑&rdquo,擔心這次空襲&ldquo不會對日本造成多大損傷,反而會導緻他們激烈的報複&rdquo。
現在他承認這次行動在心理上産生的效果&ldquo很好&hellip&hellip&rdquo。
然而,4月21日,史汀生部長召見參謀長喬治·C.馬歇爾将軍和陸軍航空兵司令H.H.阿諾德将軍,跟他們&ldquo認真地商談了&hellip&hellip有關日軍攻打西海岸的可能性&hellip&hellip&rdquo,他在日記中作了說明: &hellip&hellip我深感有這種危險:我們最近轟炸了東京和橫濱,日本人大丢其臉,他們一定會動用航母進行反攻。
但是西海岸兵力仍然嚴重不足,而且麻煩的是,我們還很難派轟炸機去支援他們。
一位對珊瑚海海戰進行分析的美國專家把杜利特爾空襲東京所産生的意外結果列為一條經驗教訓: 整個這次行動突出了一條戰略原則:空襲可以造成大大超過預期的戰略效果。
這次空襲規模太小,未能給對方造成物質上的重大創傷;但是,由于對方擔心再次遭襲,所以這次襲擊的政治影響是巨大的,而且看來已經使日本改變了它在其他戰區的作戰時間表。
顯然&hellip&hellip日本實施包括攻占中途島在内的總的戰略計劃的決心更堅定了。
從地理上說,讓南雲的航母部隊去追擊杜利特爾的那艘航母是不可行的,于是日本的航
據信,以後的空襲會更猛烈,規模會更大。
全體國民必須抱定更堅定的決心,冷靜而充滿信心地對付之。
這種極其客觀而現實的态度持續的時間不長。
沒多久,陸軍就宣布它擊落了9架敵機。
三和在日記中說:&ldquo事實上一架敵機也沒有打下來。
我真不明白陸軍虛報戰績目的何在?&rdquo&ldquo目的&rdquo很清楚,因為報界不久就開始掩飾空襲事件。
4月27日(星期三),政府的英文報紙《日本時報和廣告報》評論說: 這件事本是一件不引人注意的小事,大多數東京市民都沒有意識到這次空襲警報與平時防空演習警報有什麼不同&hellip&hellip 日本空防的成功可以從下面的事實看出來:隻有約10架敵機在中午時突破了日本警戒線&hellip&hellip一艘美航空母艦可以起飛近百架飛機,但僅有10架突入我幾乎密不透風的空防,這真是少有的紀錄。
&hellip&hellip這次空襲最确鑿地證明美國現在是處于多麼絕望的境地&hellip&hellip這次空襲純粹是為了讨好美國國内的公衆,堵住他們的嘴巴,平息他們的批評&hellip&hellip 雖然這服鎮靜劑挺甜,但仍有許多日本人因為看到海軍竟然讓美國人的軍艦開到離神聖的本土海岸這麼近的地方而有所醒悟。
山本本人收到的信件中雖然不乏他聽慣了的贊美之詞,但也有不少是對他興師問罪的。
這次空襲對山本的傲氣是當頭棒喝。
他對天皇和皇族的安全憂心忡仲,進攻的勁頭也小了下來,此後再也沒有完全恢複。
現在,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持要在阿留申群島和中途島之間建立警戒線。
三和在4月20日的日記中概括地歸納了山本的推論: 根據在雲南抓獲的俘虜的供詞,美機好像是從航母上起飛的。
倘若果真如此,即便他們是敵人,他們的行動也該被看成是很棒的。
要壓制敵方這類企圖,就必須在夏威夷登陸,舍此别無他法。
這樣,登上中途島就成了先決條件。
這正是聯合艦隊極力主張中途島作戰的原因所在。
不僅如此,在杜利特爾空襲東京後,原先拒絕參加中途島作戰的日本陸軍也堅決請戰。
陸軍部長史汀生發現,&ldquo觀察他們(日本人)在這種情況下的舉動很有意思。
他們并沒有很好地自我克制&rdquo。
他原來對&ldquo總統青睐的這個計劃&rdquo還&ldquo有些懷疑&rdquo,擔心這次空襲&ldquo不會對日本造成多大損傷,反而會導緻他們激烈的報複&rdquo。
現在他承認這次行動在心理上産生的效果&ldquo很好&hellip&hellip&rdquo。
然而,4月21日,史汀生部長召見參謀長喬治·C.馬歇爾将軍和陸軍航空兵司令H.H.阿諾德将軍,跟他們&ldquo認真地商談了&hellip&hellip有關日軍攻打西海岸的可能性&hellip&hellip&rdquo,他在日記中作了說明: &hellip&hellip我深感有這種危險:我們最近轟炸了東京和橫濱,日本人大丢其臉,他們一定會動用航母進行反攻。
但是西海岸兵力仍然嚴重不足,而且麻煩的是,我們還很難派轟炸機去支援他們。
一位對珊瑚海海戰進行分析的美國專家把杜利特爾空襲東京所産生的意外結果列為一條經驗教訓: 整個這次行動突出了一條戰略原則:空襲可以造成大大超過預期的戰略效果。
這次空襲規模太小,未能給對方造成物質上的重大創傷;但是,由于對方擔心再次遭襲,所以這次襲擊的政治影響是巨大的,而且看來已經使日本改變了它在其他戰區的作戰時間表。
顯然&hellip&hellip日本實施包括攻占中途島在内的總的戰略計劃的決心更堅定了。
從地理上說,讓南雲的航母部隊去追擊杜利特爾的那艘航母是不可行的,于是日本的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