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回 擡出野坑親兵衛受賜 掃除風葉衆勇士立談
關燈
小
中
大
不許取敵人首級,所以沒帶首級來,其中浒我将軍的權臣橫堀史在村中箭身亡,但還俯在馬上,因此将其擒獲。
聽說他是虐民的佞臣,既已身死,為了作為孝敬裡見将軍的證據,将其斬首把頭帶來。
在來的路上又遇到個中箭身亡的逃将,有人認識,他是在村的屬下,與之共同作惡的佞人新織帆大夫素行,所以也将他的首級帶來,請大人查驗。
&rdquo他們戰戰兢兢地陳述後,獻上兩顆首級來。
信乃把它拿過來,仔細看看後說:&ldquo這個在村和素行是我方才射死的。
我君雖有仁義的軍令,但是這兩個人惑君誤國,是死罪難容的惡人,必須枭首,以明大義。
&rdquo他對村民加以慰勞,現八也對村長們說:&ldquo你們來得正好。
今日之戰,敵軍自不待言,我軍也有不少陣亡的。
你們将那些屍體收集起來,埋在就近的寺院吧。
&rdquo親兵衛聽了說:&ldquo克殘去殺乃是國主之本意。
今日之戰中敵軍和自家都有許多陣亡将士,他們都是忠臣。
見死不救将其埋掉變作糞土,将長期結怨。
各位都知道,我有不死的仙丹,是伏姬神女所授的靈藥。
即使是負了重傷,在兩晝夜二十四個時辰内用了此藥也可起死回生,猶如旱天枯苗之得甘霖,會勃然而起,有神奇的效驗。
過去被素藤殺死的公子的随從們都因而得以複生,衆位是知道的。
你們看此議如何?&rdquo信乃聽了高興地說:&ldquo犬江所想的,也許有人會說是婦人之仁。
但我不那樣認為。
博愛乃天地之心,即使是敵人,如用仙丹使之生還,那兩位管領以後也會敬佩我君之大仁大德,因悔悟而解除舊怨。
我想在今日之戰中,陣亡的敵軍遊軍内外助和建柴某乙;還有浒我的近侍望見和科革這兩個壯士都是知恥谏君,為恩義而身亡的。
倘若能将他們救活,乃勸善之術。
&rdquo現八忙打斷他的話說:&ldquo此事我雖然同意,但是犬江所說的神藥,僅裝在一個藥盒内,敵我雙方戰死的有一千幾百個人,藥夠用嗎?&rdquo親兵衛聽他如此詢問,說:&ldquo你的懷疑雖然有理,但我的神藥幾千人怎能用盡。
以前自家的傷号用了些,後來又給了姥雪個藥盒由他帶着,數量仍如原來一樣,絲毫未減,這一點請放心。
&rdquo他這樣一解釋,現八便無話可說了。
登時犬江親兵衛對村長們說:&ldquo你們方才也聽到了,我想用不死的靈藥醫救敵我雙方士兵起死回生。
然而如果用後無效,則不是壽限已到不能不死,便是隐慝積惡的歹人。
那時便将沒有蘇生的屍體都扔在曠野中的大坑内。
另外我還有一事不明,那個不知底兒的大坑,被荒草掩蓋着,大概每年都有誤陷落坑者,你們為何不将它埋起來?&rdquo村長們聽了答道:&ldquo那個坑從早先就想埋,但因底太深,填不起來。
試着投下石頭有時隐約可聽到水聲,也許是泥底,說不定它連着地獄。
所以便把它叫做不知底坑。
&rdquo他們據實陳述後,親兵衛聽着沉吟片刻道:&ldquo這也是件奇事,我方才騎馬誤陷入坑内,下邊好似有什麼接着,沒有到底兒,所以不知是否有水。
但是如果齊心協力成年累月地埋,焉有填不滿的坑?&rdquo信乃同意他的責難,說:&ldquo我也是那樣想,因此我有個愚見。
曾聽說五十四田河邊的山岡,原是當地村民疏浚荒河時,因土沒處放而無意築成的。
想那山岡與國府台隔着荒河相對,倘若敵軍占據那山岡,對守城有害而無益。
即使不然,在《禮記》中雲:&lsquo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
&rsquo他日凱旋時我奏請國主,一定去掉那個山岡填坑。
雖然路不算近,但在農閑時,經年累月一篑一車地推,不是也能愚公移山嗎?&rdquo他說罷,現八、直元、逸友、秋季和政木、姥雪以及手下的士兵,都欽佩這個議論,羨慕其英才。
因此義成主君從翌年便命令葛飾兩鄉的村民,鏟除五十四田的山岡,填那不知底的坑。
百姓皆慕國君之盛德,不招自來運土填坑,所以僅用一年多時間,便把那山岡鏟平,填滿了那個坑。
義成主君因而讓當地村民五年不納貢,将那片曠野掘起來,教以開墾新田。
所以百姓無不歡欣鼓舞,奮勉開墾,又用了二年開墾出新田,可每年增收數百貫,永遠對公私有利。
這個課役因是葛西兩鄉民衆與安房藩的官吏同心協力除害興利之舉,所以時人将開墾的新田稱之為二鄉藩。
後人将其讀做二合半(2)大概便是同一個地方。
同時至今在葛西假名鎮的附近有個新田村。
這大概便是其遺留的痕迹吧?總之可以瞻仰他們君臣仁義道德之迹。
這是後話,看官要前後進行對照。
*** (1)活間野目奴九郎,諧音可讀做活馬目拔郎。
目拔(ああく)是突出顯著之意。
(2)二鄉藩是兩鄉與藩吏之意,與二合半是同音。
聽說他是虐民的佞臣,既已身死,為了作為孝敬裡見将軍的證據,将其斬首把頭帶來。
在來的路上又遇到個中箭身亡的逃将,有人認識,他是在村的屬下,與之共同作惡的佞人新織帆大夫素行,所以也将他的首級帶來,請大人查驗。
&rdquo他們戰戰兢兢地陳述後,獻上兩顆首級來。
信乃把它拿過來,仔細看看後說:&ldquo這個在村和素行是我方才射死的。
我君雖有仁義的軍令,但是這兩個人惑君誤國,是死罪難容的惡人,必須枭首,以明大義。
&rdquo他對村民加以慰勞,現八也對村長們說:&ldquo你們來得正好。
今日之戰,敵軍自不待言,我軍也有不少陣亡的。
你們将那些屍體收集起來,埋在就近的寺院吧。
&rdquo親兵衛聽了說:&ldquo克殘去殺乃是國主之本意。
今日之戰中敵軍和自家都有許多陣亡将士,他們都是忠臣。
見死不救将其埋掉變作糞土,将長期結怨。
各位都知道,我有不死的仙丹,是伏姬神女所授的靈藥。
即使是負了重傷,在兩晝夜二十四個時辰内用了此藥也可起死回生,猶如旱天枯苗之得甘霖,會勃然而起,有神奇的效驗。
過去被素藤殺死的公子的随從們都因而得以複生,衆位是知道的。
你們看此議如何?&rdquo信乃聽了高興地說:&ldquo犬江所想的,也許有人會說是婦人之仁。
但我不那樣認為。
博愛乃天地之心,即使是敵人,如用仙丹使之生還,那兩位管領以後也會敬佩我君之大仁大德,因悔悟而解除舊怨。
我想在今日之戰中,陣亡的敵軍遊軍内外助和建柴某乙;還有浒我的近侍望見和科革這兩個壯士都是知恥谏君,為恩義而身亡的。
倘若能将他們救活,乃勸善之術。
&rdquo現八忙打斷他的話說:&ldquo此事我雖然同意,但是犬江所說的神藥,僅裝在一個藥盒内,敵我雙方戰死的有一千幾百個人,藥夠用嗎?&rdquo親兵衛聽他如此詢問,說:&ldquo你的懷疑雖然有理,但我的神藥幾千人怎能用盡。
以前自家的傷号用了些,後來又給了姥雪個藥盒由他帶着,數量仍如原來一樣,絲毫未減,這一點請放心。
&rdquo他這樣一解釋,現八便無話可說了。
登時犬江親兵衛對村長們說:&ldquo你們方才也聽到了,我想用不死的靈藥醫救敵我雙方士兵起死回生。
然而如果用後無效,則不是壽限已到不能不死,便是隐慝積惡的歹人。
那時便将沒有蘇生的屍體都扔在曠野中的大坑内。
另外我還有一事不明,那個不知底兒的大坑,被荒草掩蓋着,大概每年都有誤陷落坑者,你們為何不将它埋起來?&rdquo村長們聽了答道:&ldquo那個坑從早先就想埋,但因底太深,填不起來。
試着投下石頭有時隐約可聽到水聲,也許是泥底,說不定它連着地獄。
所以便把它叫做不知底坑。
&rdquo他們據實陳述後,親兵衛聽着沉吟片刻道:&ldquo這也是件奇事,我方才騎馬誤陷入坑内,下邊好似有什麼接着,沒有到底兒,所以不知是否有水。
但是如果齊心協力成年累月地埋,焉有填不滿的坑?&rdquo信乃同意他的責難,說:&ldquo我也是那樣想,因此我有個愚見。
曾聽說五十四田河邊的山岡,原是當地村民疏浚荒河時,因土沒處放而無意築成的。
想那山岡與國府台隔着荒河相對,倘若敵軍占據那山岡,對守城有害而無益。
即使不然,在《禮記》中雲:&lsquo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
&rsquo他日凱旋時我奏請國主,一定去掉那個山岡填坑。
雖然路不算近,但在農閑時,經年累月一篑一車地推,不是也能愚公移山嗎?&rdquo他說罷,現八、直元、逸友、秋季和政木、姥雪以及手下的士兵,都欽佩這個議論,羨慕其英才。
因此義成主君從翌年便命令葛飾兩鄉的村民,鏟除五十四田的山岡,填那不知底的坑。
百姓皆慕國君之盛德,不招自來運土填坑,所以僅用一年多時間,便把那山岡鏟平,填滿了那個坑。
義成主君因而讓當地村民五年不納貢,将那片曠野掘起來,教以開墾新田。
所以百姓無不歡欣鼓舞,奮勉開墾,又用了二年開墾出新田,可每年增收數百貫,永遠對公私有利。
這個課役因是葛西兩鄉民衆與安房藩的官吏同心協力除害興利之舉,所以時人将開墾的新田稱之為二鄉藩。
後人将其讀做二合半(2)大概便是同一個地方。
同時至今在葛西假名鎮的附近有個新田村。
這大概便是其遺留的痕迹吧?總之可以瞻仰他們君臣仁義道德之迹。
這是後話,看官要前後進行對照。
*** (1)活間野目奴九郎,諧音可讀做活馬目拔郎。
目拔(ああく)是突出顯著之意。
(2)二鄉藩是兩鄉與藩吏之意,與二合半是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