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回 憲重憲儀出使聚兵 行包在村忠奸異谏

關燈
&ldquo你說的與吾意相同。

    那麼就召見憲重,快去準備。

    &rdquo高實高興地領命又去客廳。

    過了片刻,顯定身着禮服,由近侍跟随來到正廳。

    他坐在上座,老少家臣分列左右。

    齋藤左兵衛佐高實立即帶領大石石見守憲重來參見主君。

    顯定賜坐後對憲重說道:&ldquo已聽高實說過,對修理将軍〔指定正〕的來意,我沒有異議。

    兩家和睦也是吾之所願。

    而且讨伐裡見義成之事也是師出有名的。

    兩家聯合率領近國諸侯,共同讨滅了裡見,北條長氏也必将脫掉頭盔在營門投降。

    那樣的話,平定了八州,同宗永遠和好,豈非莫大的喜事?我近日即帶兵去六鄉,在那河邊共同盟誓,如無異議則入五十子城商讨起兵之事。

    你回去要向修理将軍轉緻此意。

    有勞了。

    &rdquo他說罷親手送給憲重一口名刀,然後設宴款待,連跟随的士卒都賜以山珍海味的上等酒飯。

    憲重主仆非常高興,一同拜謝,回到館驿,次日啟程回國。

    又隔了一宿,第二天很早就回到了五十子城。

    他立即參見定正主君,說山内将軍同意和好之事,願以兩家聯合的旗号,會同各國諸侯,從水陸讨伐裡見義成。

    關于如何會盟和其他事宜也都進行回奏。

    同時還提到他們款待得非常周到,一切都十分順利。

    定正聽了滿面笑容,異常高興。

    定正慰勞了憲重後,讓他回了大冢城。

    然後定正又派大石源左衛門尉憲儀為使者,去石濱的千葉、下總的千葉、浒我的成氏、結城的成朝那裡,以定正和顯定兩管領的名義,下令出兵讨伐裡見。

    另外又派箕田馭蘭二和有功的老臣做使者,去催促常陸的左武和鹿島、白井的長尾、糟谷的禦田、片貝的箙,要他們火速起兵。

    其中長尾、禦田和箙太夫人或是侍奉扇谷的大夫,或是定正的已故夫人蟹目之母,都不會違抗命令。

    其次石濱的千葉自胤,領地不大,是附庸扇谷管領的小諸侯,又因有犬阪毛野和犬田小文吾之事,想假管領的虎威以雪舊恥,所以主動樂意聽從指揮。

    還有甲斐的武田信昌和相模的三浦義同,已由顯定那邊下令。

    然而這兩位諸侯為扼制北條長氏,不能離城遠來會盟,決定由其嗣子,或親族中有功的大将帶兵前來。

     隻有浒我的足利成氏,與扇谷和山内兩管領有舊仇。

    昔日在嘉吉之役,結成陷落後,成氏的兩位兄長春王和安王被擒,在垂井的金蓮寺被害。

    隻有成氏安然無恙,由忠義的舊臣撫養,隐姓埋名,後經長尾入道尚賢〔景春之父〕向在鐮倉的京都将軍〔義勝〕舉薦,被任命為關東管領。

    成氏想報其父兄之仇,與近臣密謀斬殺了上杉憲忠。

    因此上杉之氏族起兵攻打成氏,鐮倉被攻陷;同時上杉之一族向室町将軍〔義政〕控告成氏之亂政,遂将成氏解職,由上杉房顯〔顯定之父〕任關東管領。

    因此成氏在浒我屢次與兩個上杉〔顯定和定正〕交戰,想回鐮倉,但是因勢弱而未能實現。

    并且至文明四年顯定猛攻成氏,攻陷了浒我城,成氏敗走千葉,寄居在千葉陸奧守康胤之籬下。

    至文明九年〔即信乃與現八搏鬥的前一年。

    或雲文明十年成氏還浒我。

    蓋有此二說〕顯定稍與成氏和解,允許成氏回了浒我城。

    此事至今〔文明十五年〕已有七年。

    成氏與顯定雖表面上和解,但因有周秦之隔閡,互相難以解除舊恨,所以定正也對成氏不快。

    都與成氏如同胡越,互不來往。

    大石憲儀知道此事的經過,所以感到這次出使無何把握,但不得已而帶了許多随從去浒我。

    他與那裡的權臣橫堀史在村見面後,為了告知讨伐裡見之事,便将定正的宿怨和八犬士之事、落鲇有種之事和河鯉孝嗣之事,都說成是裡見的無理,并加以利誘。

    他說完這些又接着說:&ldquo如浒我将軍同意共同舉旗進軍的話,想推浒我将軍為統帥,待凱旋後擁戴他回鐮倉。

    此事非定正個人之意,顯定也同意,有聯名的誓文在此。

    請将此意轉緻浒我将軍。

    &rdquo他懇切地說明來意後,把聯名的誓文交給了在村。

    在村答道:&ldquo您所談之事我明白了。

    待我啟奏主君,請您且回到館驿,等候回話。

    &rdquo他說話傲慢,架子很大。

    憲儀唯唯稱是,在回館驿途中又去在村府,将兩包金銀代替禮品交給他家老仆,說是贈給在村的。

    于是橫堀史在村将此事告知同僚的老臣,次日清晨在成氏來到正廳後,在村便将昨日扇谷定正派使者大石憲儀前來所談之事啟奏成氏主君,同時将定正和顯定聯名簽署的催促發兵的檄文和誓書呈上。

    成氏看過,狐疑不定地皺着眉頭對在村等說:&ldquo那顯定和定正,最近與我和好,雖暫且相安無事,然而他們恣意妄為,毫無君臣之禮。

    今若幫助他們去攻打與我無怨的裡見義成,乃為不義。

    汝等以為如何?&rdquo大家聽後,一位老臣下河邊莊司行包出班奏道:&ldquo當今戰世,人心守義者甚少,無不唯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