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回 白川山代四郎救公主 談講谷親兵衛射大蟲
關燈
小
中
大
澡出來後,兩個侍衛請他進晚餐,菜肴比平素多,且備有酒,管事的又來勸酒。
用過酒飯,親兵衛稱謝告退後,便整理行裝。
穿的都是從安房來時的衣裳,在京師置的新衣一概不穿。
貼身披了南蠻鐵的連環甲;系着鐵的細網護肩和用鐵絲編的護腿。
外面上穿菱形花紋的斜紋綢子棉襖;内襯一件淺湖绉的肥大小襖。
下穿深藍緞子鑲細邊兒的禮服裙褲,褲腳挽得高高的。
腰挎伏姬神女給他的短刀和小月形太刀,外罩着刀鞘袋。
左袖系着束袖帶,以備射箭時方便。
背着的箭囊内高插着十二支獵箭。
頭戴騎射的銀鬥笠;腳穿用麻繩編的戰鞋。
手持明制的短弓,打扮得十分華麗,威風凜凜,人們無不暗暗稱贊。
犬江親兵衛整裝完畢,把準備好的飯盒帶在右邊腰間,向管事的和侍衛以及身邊所有的奴仆告别後,慢慢走到外面。
兩個奴仆已将那名馬走帆喂好草料,并将準備的一袋草料挂在鞍下牽出來在院内等着。
鞍镫如初件件齊備。
親兵衛今天既已被允許在邸中騎馬,所以也就不客氣地騎上了馬。
這時一個年輕侍衛,急忙拿來盞馬燈說:&ldquo這東西很重要,請拿着吧。
&rdquo說着走上前去把馬燈舉來遞過去。
親兵衛看了搖頭道:&ldquo不,夜雖然黑了,但我不需要。
&rdquo他拒絕後,一勒馬的缰繩,往後門策馬而去。
管事的等站在院門一同目送着。
兩個侍衛和兩個馬夫送至後門,把木牌遞給守門的,并告知有特别旨意,可騎馬出入邸門。
想起親兵衛平素舉止安詳,待人忠厚,一旦離别似乎感到戀戀不舍,有人在竊竊私語說:&ldquo真是面對十萬大軍,一馬當先,沖鋒陷陣容易,如今隻身一人制伏那猛虎立大功難啊!&rdquo都為他擔心,看着他的背影惘然不肯離去。
且說犬江親兵衛騎在馬上緩緩往白川山走去,還沒走上二裡路,就日落天黑了。
但是他懷中有那仁字寶珠,遠勝過能照十五乘車的唐山的卞和之璧,可以照得見路。
另外又有神的冥助,進山也不會迷路。
他出發的時間雖與代四郎離開三條旅店的時間幾乎是同時,但由于走的不是一條路,所以未能照面。
親兵衛在這天晚間初更時候,來到白川山腳下,也不打馬,讓它信步往上登。
過了白河裡後,山路崎岖羊腸九轉,他不顧路途的險阻,一直往前行。
冬夜已漸深,萬籁俱寂,隻有潺潺的溪流聲。
坎坷的沙石和莽莽的荊棘,都給馬蹄增加許多困難,而且有許多無路的地方。
從樹間透過的星光猶如夏季的飛螢;迎面吹的山風如刀削一般。
在樹枝交錯的地方如不伏在鞍上,鬥笠都有被奪去的危險。
經過落葉很深的地方,沙沙作響,宛如流水之聲。
到了醜時,月亮出了山峽,才看到霜很厚,月光照徹山谷,已知夜很深了。
仰望天空,但見千仞石壁穿天,一抹白雲疑是山妖頭戴的白帽;再往下看,深谷幽靜,多年的葛藤纏繞,疑是久目路上的棧道。
山回峰轉,親兵衛一時停住馬四下仔細觀看,根據地圖早就知道這裡曾經是昔日法勝寺的住持俊寬僧都的山莊。
當時俊寬等為擁戴後白河太上天皇,讨伐平家,曾在此山莊集會悄悄商議對策,根據這個故事,後人便把它稱之為會談谷。
他想:&ldquo不管怎樣,我通宵在山上轉,到了天亮還遇不到虎,那就是我的命薄,将無還鄉之日了。
然而我蒙受二位國主的威福,又有伏姬神女的保佑,再加上自己的忠信,怎能就餓死在山上?&rdquo他這樣地自言自語,不覺怅然嗟歎。
這時忽然來了一陣風,把前面枯草吹倒,飒飒作響。
親兵衛吃了一驚,馬也突然嘶叫起來。
親兵衛使勁勒住馬,心想一定有什麼東西出現,忙從箭囊内抽出兩支獵箭,左手挾着短弓,在馬上注意觀察,說時遲那時快,一聲虎嘯震撼山谷,一物突然跑了出來,不是别個野獸,不問便知是那隻猛虎,張牙舞爪,目光射人,頭也不回地向親兵衛的坐騎後腿咬去。
親兵衛趕快策馬縱橫無阻地跑開了。
他的馬上技術自不用說,那馬是有名的走帆,無異于得到了順風,既已知道虎來了,亦不似起初那般害怕,進退奔跑,盡如主便,毫不怯懦。
雖然腳下多是高低不平的伏石和纏繞着葛藤的松柏,都絆不倒它。
虎更加急躁咆哮,緊緊追趕,但得不到一點機會。
誠如元人羅貫中在《水浒傳》中所說,虎追人倘如兩三次沒有撲到,便要窺伺機會。
因此這虎幾次想把親兵衛所乘之馬咬倒,可是人馬進退自如,沒有咬到,便洩了氣不再緊追。
繞着那裡的老松樹轉了十多圈兒,便靠在樹旁,弓背低頭等待機會。
親兵衛與之相距有四五丈遠,已在馬上彎弓搭箭,這時虎忽然把頭擡起,想撲過來。
親兵衛急把弓拉滿,&ldquo嗖&rdquo地一聲,他的好箭法,射中虎的左眼,箭頭射進松樹幹四五寸深。
虎一聲狂嘯想把箭拔出來,正在掙紮,親兵衛又射出了第二箭,又将那虎的右眼射穿。
虎的雙眼被射瞎,正是要害。
立即癱軟,隻有尾巴在動。
親兵衛見已得手,便從馬上下來,走上前去,攥緊右拳狠擊虎的眉間,打了三四下,那虎豈經得起李廣之箭,馮婦之拳,被打得腦漿迸裂,皮開肉綻,軟綿綿地倒下斃了命。
用過酒飯,親兵衛稱謝告退後,便整理行裝。
穿的都是從安房來時的衣裳,在京師置的新衣一概不穿。
貼身披了南蠻鐵的連環甲;系着鐵的細網護肩和用鐵絲編的護腿。
外面上穿菱形花紋的斜紋綢子棉襖;内襯一件淺湖绉的肥大小襖。
下穿深藍緞子鑲細邊兒的禮服裙褲,褲腳挽得高高的。
腰挎伏姬神女給他的短刀和小月形太刀,外罩着刀鞘袋。
左袖系着束袖帶,以備射箭時方便。
背着的箭囊内高插着十二支獵箭。
頭戴騎射的銀鬥笠;腳穿用麻繩編的戰鞋。
手持明制的短弓,打扮得十分華麗,威風凜凜,人們無不暗暗稱贊。
犬江親兵衛整裝完畢,把準備好的飯盒帶在右邊腰間,向管事的和侍衛以及身邊所有的奴仆告别後,慢慢走到外面。
兩個奴仆已将那名馬走帆喂好草料,并将準備的一袋草料挂在鞍下牽出來在院内等着。
鞍镫如初件件齊備。
親兵衛今天既已被允許在邸中騎馬,所以也就不客氣地騎上了馬。
這時一個年輕侍衛,急忙拿來盞馬燈說:&ldquo這東西很重要,請拿着吧。
&rdquo說着走上前去把馬燈舉來遞過去。
親兵衛看了搖頭道:&ldquo不,夜雖然黑了,但我不需要。
&rdquo他拒絕後,一勒馬的缰繩,往後門策馬而去。
管事的等站在院門一同目送着。
兩個侍衛和兩個馬夫送至後門,把木牌遞給守門的,并告知有特别旨意,可騎馬出入邸門。
想起親兵衛平素舉止安詳,待人忠厚,一旦離别似乎感到戀戀不舍,有人在竊竊私語說:&ldquo真是面對十萬大軍,一馬當先,沖鋒陷陣容易,如今隻身一人制伏那猛虎立大功難啊!&rdquo都為他擔心,看着他的背影惘然不肯離去。
且說犬江親兵衛騎在馬上緩緩往白川山走去,還沒走上二裡路,就日落天黑了。
但是他懷中有那仁字寶珠,遠勝過能照十五乘車的唐山的卞和之璧,可以照得見路。
另外又有神的冥助,進山也不會迷路。
他出發的時間雖與代四郎離開三條旅店的時間幾乎是同時,但由于走的不是一條路,所以未能照面。
親兵衛在這天晚間初更時候,來到白川山腳下,也不打馬,讓它信步往上登。
過了白河裡後,山路崎岖羊腸九轉,他不顧路途的險阻,一直往前行。
冬夜已漸深,萬籁俱寂,隻有潺潺的溪流聲。
坎坷的沙石和莽莽的荊棘,都給馬蹄增加許多困難,而且有許多無路的地方。
從樹間透過的星光猶如夏季的飛螢;迎面吹的山風如刀削一般。
在樹枝交錯的地方如不伏在鞍上,鬥笠都有被奪去的危險。
經過落葉很深的地方,沙沙作響,宛如流水之聲。
到了醜時,月亮出了山峽,才看到霜很厚,月光照徹山谷,已知夜很深了。
仰望天空,但見千仞石壁穿天,一抹白雲疑是山妖頭戴的白帽;再往下看,深谷幽靜,多年的葛藤纏繞,疑是久目路上的棧道。
山回峰轉,親兵衛一時停住馬四下仔細觀看,根據地圖早就知道這裡曾經是昔日法勝寺的住持俊寬僧都的山莊。
當時俊寬等為擁戴後白河太上天皇,讨伐平家,曾在此山莊集會悄悄商議對策,根據這個故事,後人便把它稱之為會談谷。
他想:&ldquo不管怎樣,我通宵在山上轉,到了天亮還遇不到虎,那就是我的命薄,将無還鄉之日了。
然而我蒙受二位國主的威福,又有伏姬神女的保佑,再加上自己的忠信,怎能就餓死在山上?&rdquo他這樣地自言自語,不覺怅然嗟歎。
這時忽然來了一陣風,把前面枯草吹倒,飒飒作響。
親兵衛吃了一驚,馬也突然嘶叫起來。
親兵衛使勁勒住馬,心想一定有什麼東西出現,忙從箭囊内抽出兩支獵箭,左手挾着短弓,在馬上注意觀察,說時遲那時快,一聲虎嘯震撼山谷,一物突然跑了出來,不是别個野獸,不問便知是那隻猛虎,張牙舞爪,目光射人,頭也不回地向親兵衛的坐騎後腿咬去。
親兵衛趕快策馬縱橫無阻地跑開了。
他的馬上技術自不用說,那馬是有名的走帆,無異于得到了順風,既已知道虎來了,亦不似起初那般害怕,進退奔跑,盡如主便,毫不怯懦。
雖然腳下多是高低不平的伏石和纏繞着葛藤的松柏,都絆不倒它。
虎更加急躁咆哮,緊緊追趕,但得不到一點機會。
誠如元人羅貫中在《水浒傳》中所說,虎追人倘如兩三次沒有撲到,便要窺伺機會。
因此這虎幾次想把親兵衛所乘之馬咬倒,可是人馬進退自如,沒有咬到,便洩了氣不再緊追。
繞着那裡的老松樹轉了十多圈兒,便靠在樹旁,弓背低頭等待機會。
親兵衛與之相距有四五丈遠,已在馬上彎弓搭箭,這時虎忽然把頭擡起,想撲過來。
親兵衛急把弓拉滿,&ldquo嗖&rdquo地一聲,他的好箭法,射中虎的左眼,箭頭射進松樹幹四五寸深。
虎一聲狂嘯想把箭拔出來,正在掙紮,親兵衛又射出了第二箭,又将那虎的右眼射穿。
虎的雙眼被射瞎,正是要害。
立即癱軟,隻有尾巴在動。
親兵衛見已得手,便從馬上下來,走上前去,攥緊右拳狠擊虎的眉間,打了三四下,那虎豈經得起李廣之箭,馮婦之拳,被打得腦漿迸裂,皮開肉綻,軟綿綿地倒下斃了命。